Patrick Kua 最近写了一本书,名叫《回顾手册:敏捷项目向导》。在这本书中,Pat 总结了他过去几年在真正的敏捷团队中做回顾的经验。电子版在 LeanPub 出售。LeanPub 同时还提供了免费样章。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些如何准备回顾会议的宝贵建议,他详实描述了为了保证参与者交流顺畅,应该如何有效控制时间、使用合适的材料、布置会场。
书中有一章专门讲怎样组织分布式回顾,这部分内容对离岸 / 分布式团队很有借鉴意义。它推荐在每个地点都使用视频接入,并通过多个引导者(facilitator)和各种在线工具在各地之间共享信息。书中还提到了在多文化背景下会遭遇到的一些社交方面的挑战,也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建议。
敏捷团队或许会因为一再使用同一种回顾方式而感到厌倦。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可以保证回顾会议常开常新:人们可以每次问一些不同的问题,或者改变一下环境,让大家保持新鲜感,积极参与。
全书共分 10 章
- 回顾的基石
- 准备回顾
- 引导回顾
- 首次引导小贴士
- 分布式回顾
- 其他回顾形式
- 回顾之后
- 常见的回顾坏味道
- 回顾保鲜
- 尾声
Patrick Kua 最近接受了 InfoQ 编辑 Anand Vishwanath 的采访
InfoQ:你可否跟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下自己?
Pat:没问题。我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的是技术领导的角色,我的团队都用了很多敏捷实践。我在敏捷环境中工作大概有十年了,经历了各种环境,各种不同的“敏捷”风格。我也辅导培训过很多团队和组织,对学习和持续改进背后的理念特别感兴趣,所以把回顾当作一项核心敏捷实践。
InfoQ:是什么促使你写一本回顾方面的书的?
Pat:在我做敏捷开发,做讲师,做教练的那些年里,我参加或者引导过不计其数的回顾。有些人引导的时候,会一再重复某种模式,或好或坏。我也跟很多人聊过,他们觉得从回顾中看不到任何好处。究其原因,常常是或者准备不充分,或者引导者经验不足,或者是形式重复枯燥。虽然很多敏捷实践都容易出现类似的“初学者行为”,我还是对回顾的话题兴趣最大。
我觉得回顾是敏捷实践中极重要的一项,因为它体现出了敏捷宣言中列出的“响应变化”和“探寻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原则。而且,如果回顾做得好的话,它可以创造出立足点给一些站得住脚的改变。
InfoQ:这本书和其他有关回顾的书有什么不同?
Pat:讲回顾的书只有另外两本,我现在还会把它们推荐给别人看,因为它们做入门指导是非常棒的,而且书里面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团队可以吸收借鉴到自己的环境。
《回顾手册》这本书的重点是帮助团队让回顾变得更加高效。我见过许多团队在同样的问题上陷足泥潭,这本书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我会把引导者的经验分享出来,让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团队准备、运行、引导回顾的不同方式,书中列举的小技巧也有助于让回顾变得焕然一新。
我知道,很多团队所处的环境离敏捷方法所推崇的小团队、同地开发相距甚远,他们很希望了解怎么调整回顾形式,让它能在分布式团队或者大型团队中运作。这类问题在 Retrospectives 邮件组中经常出现,在我们公司内部的邮件组中出现得更加频繁。我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资源,在这里能够读到所有的推荐方案、技巧、工具,帮助各种回顾“形式”的顺利开展。
InfoQ:在你引导回顾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普遍性的问题么?
Pat: 问题有很多啊。我遇到过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团队找不到独立的引导者,只能从团队里面找一个人出来引导回顾。这就会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因为引导者不再保持中立了。一方面来看,从团队中选人出来引导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引导者会对话题有足够的了解,能够问出比较尖锐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大多数人在引导的时候都无法把自己的观点分离出来,所以谈话总是带有偏见的——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我也曾见过团队中的引导者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比较权威的角色担任(如团队领导,项目经理,Scrum Master 等等)。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团队有时候就不能畅所欲言,或者有意回避某个有争议的话题,避免挑战处于权威地位的人。
引导回顾时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引导者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训练:谈话会被中途切断;问题可能没有得到回答;人们会说“做了再看”吧,可做的时候就脱离了当时的上下文,于是便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结果。幸运的是,引导的技巧比比皆是,相关的书籍也是随处可见。从团队中选引导者带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各成员轮换的方式得到解决。但我还要强调一下,保证引导者具有良好的引导技巧,这件事情还是很重要的。
InfoQ:你在回顾中观察到的常见的坏味道有哪些?
Pat:常见的坏味道包括准备不足、一种活动一再重复、在重要话题上讨论不充分。
当我们看到引导者在回顾现场花时间布置会场,分发材料──笔和贴纸,我们就是知道他 / 她犯了准备不足的毛病了。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回顾会议跟其他会议一样,都是需要提前做准备的──比如整理材料和布置房间,在会议开始以后就要把精力从流程本身转移到谈话上。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会花些精力,但它会有所回报的。我自己倾向于在回顾之前花至少半个小时做准备工作。
如果一种活动一再重复,回顾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稍稍改变点形式,或者改几个问题,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效果,因为这时候团队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当前的上下文了。另外两本回顾的书提供了大量的可选方案和资料,敏捷回顾维基百科上也有许多可以参考的点子。
我也见到过有的团队常常没怎么花时间讨论问题根源,就匆匆得出解决方案。没有完整了解事情真相之前,行动往往与事无益。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在讨论不同方案的不同影响之前,先多花点时间收集事实,然后再去讨论孰优孰劣。
InfoQ:你对那些刚开始引导回顾的人有什么建议么?
Pat: 书里有整整一章是为这部分读者写的。我觉得从个人角度来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首先,如果对引导这件事情没什么概念的话,先去参加一下培训,或者至少读一本引导技巧相关的书。在工具箱里面多放几件引导工具,为应对各种场景做好准备。另外还可以去当一个旁观者,仔细观察其他人怎么做,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旁观其他引导者跟结对编程很类似,双方都可以从角色互换中收益。你可以看到怎样做有效果,怎样做没效果,可以深入了解其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当你问其他引导者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也可以帮助对方把思考过程清晰地整理出来,这一点往往是他们从前没意识到的,在讨论过程中对方也会有很大收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Patrick Kua在 ThoughtWorks 工作,富有激情与活力,是一名通才型专家,不喜欢被束缚。他一直在带领技术团队,常常培训团队和组织实施敏捷和精益方法,偶尔也会引导人们走出逆境。Patrick 热衷于学习和持续改进,也会帮助他人燃起学习和持续改进的激情。
评论者简介
Anand Vishwanath(Twitter 帐号为 @anand003)是一名敏捷教练和项目经理。他 2002 年以 Java 和.NET 程序员的身份,在 ThoughtWorks 开始了职业生涯。Anand 为各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敏捷咨询和实施服务。他也在
个人博客上记录实战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