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计算机的硬核是算力、算法和大数据,那么,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硬核是什么?
李德毅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InfoQ 4 月 10 日上午消息,“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典礼暨 2020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北京举办。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自 2011 年 1 月 6 日正式设立,被外界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今年是“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设立 10 周年。
该奖项以我国人工智能先驱、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之名设立。其开创的数学机械化研究新理论,是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根基。据悉,“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也是我国第一次以“人工智能”命名,面向智能科学技术领域涵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认知科学和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多项国际公认的领先成果,荣获 2020 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并获得 100 万人民币奖金。
李德毅院士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了 2 个关键词,一个是感谢,一个是担当。
李德毅表示,“我感谢我们所处的时代,人类经历了三次认知革命,进入到智能时代。 第一次认知革命是 5000 年前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化,有了文明,造就了智能的生态。第二次认知革命我觉得是在 500 年前,主要是科技革命,尤其是近 300 年,我们掌握了如何利用物质和能量来创造动能工具,延伸人的体力。第三次认知革命就是一百多年前,人们开始研究类脑,研究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千方百计要发明智能工具,延伸人的智能。这个时代恰恰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奋发有为的时代”。他表示,全球在脑科学、认知科学的研究中,先辈们的技术贡献,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伦理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开拓了一个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谈到“责任”和“担当”,李德毅表示,中国在全球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勇闯“无人区”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与此同时,李德毅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畅想,“到人工智能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本世纪中叶的时候,能不能构造出有感知,有认知,有行为,会学习,自成长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 我们经常听说,传统的计算机的硬核是算力、算法和大数据,那么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硬核是什么?该不该是交互、学习或记忆呢?当人类进入和智能机器互动的时代,机器能与时俱进地学习,不断检视解决新的问题,帮助人类加深、加快对大自然的认知,当智能以润物细无声的能源向动能渗透, 帮助人类更好低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必将会更加智慧,更加尊严,更加优雅地生活。对此,我们充满了期待。”
100 个项目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据了解,2020 年度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共收到 305 个提名申报项目,经过形式审查、函评,其中 238 个提名申报项目进入会议初评、终评答辩。经最终评审,共评出 100 个获奖项目成果,包括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1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3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20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 8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24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17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科普项目 3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16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 8 项。
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伯文,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蒋田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焦李成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蒋田仔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在过去 30 多年来,我一直把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结合,也就是数学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一直追寻的梦想。特别是,做出脑网络的图谱,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我们最缺的,就是这样一个图谱,我们原来的图谱是一千多年前的,现在还在用,现在最根本的就是缺少这个东西。中国的科技发展,怎么能做一些以前别人尽管一直在做,但有可能不是一个最佳的方法,怎么能把它颠覆,这个才是我追寻的”。
蒋田仔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以下为上述奖项的一等奖获得者。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黄庆明等完成的“图像视频的多尺度表征与语义映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赵兴明等完成的“面向生物网络的大图模式分析与挖掘理论方法”,上海交通大学的吕宝粮等完成的“情感脑机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础算法和公开数据集 ” ,北京师范大学的邬霞等完成的“基于智能计算的脑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彦旻等完成的“鲁棒语音信号模式分析与识别的深度结构化建模理论与方法”。
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单位和个人有:浙江大学、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浙江欧软低空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的史治国等完成的“低空飞行器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吴信东等完成的“知识图谱自动构建及行业应用”;苏州大学、汕头大学、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陈新建等完成的“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及其临床诊断应用”。
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单位和个人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陈恩红等完成的“面向智能教育的自适应学习关键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疆联海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OPPO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丁贵广等完成的“开放环境自适应视觉感知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周俊等完成的“金融智能图机器学习系统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长沙证通云计算有限公司的唐卓等完成的“面向机器学习的分布式异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的喻波等完成的“基于数据流的一体化数据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及平台应用”;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肖京等完成的“基于时序知识图谱的金融风控与经济量化决策平台产业化”;北京工业大学、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运输管理技术支持中心、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的尹宝才等完成的“多源高维数据协同表征及应用”;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南理工大学的初佃辉等完成的“智能化医养融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
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的单位和个人有: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余凯等完成的“车规级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处理器研发及产业化”;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李爱军等完成的“视频边缘智能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 。
值得一提的是,“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是首次设立,意在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该奖项共有 8 个项目上榜,标志着集成电路、微电子、半导体和芯片领域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