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人工智能大热,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着实紧俏,一直号称人工智能天朝最强的熊厂,因为人事动荡成为业界焦点,各厂纷纷挖墙脚,搞得熊厂严防死守风声鹤唳。
出版界也响应市场需求,出了好多相关书籍,高产作家吴军博士也写了本《智能时代》,读罢结合《未来简史》,我对未来的认知更加清晰。
人工智能不是个新话题,在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之前,我就有幸读过 1983 年出版的阿西莫夫作品《我,机器人》,其中“机器人三定律”让人不必担心机器人造反,“正电子脑”更是不明觉厉。
但那时还不知道“人工智能”这个词儿,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我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到的,没错,大学咱就学过《人工智能》的课程,可惜如今除了这个 AI 的缩写和全称,都还给了老师。
后来即便看了各种科幻片,从《终结者》到《黑客帝国》、《人工智能》,从《变形金刚》到《西部世界》,都没有真的对未来考虑多少,这些片子也更多地是认为类人的智能才是发展方向。
最近这些年因为 IT 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阿尔法狗的出现,再次激发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和对未来的讨论。
身处 IT 行业,我对所谓人工智能的认识也更贴近技术,所谓智能并不神秘,就是逻辑算法+数据,而逻辑算法本身也是数据。
数据就是一切,没错,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并不超然物外,一样是基于物质的。
简单的逻辑流程并不代表高级智能,收集数据,离线/实时分析,做出反馈,积累在数据之上才有智慧。
而这些不需要人来设计和维持运转,真正的智能是可以自我进化的。
人并不是独特的生物,没有神性也没有灵性,更没有灵魂,跟黑猩猩差别没多大,只不过因为大规模协作,取得了群体生存优势,形成了可延续的人类文明。
人类作为个体有着明显的生物局限性,在《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都有描述。
人会生老病死,人类文明的累积是否可能超越个体学习能力,从而无法再前进一步?除非等到可以延长更久的寿命或者记忆移植?脑移植?
至于情绪、欲望、爱恨情仇,这些不外乎也是特定场景的反应,需不需要,得看有没有意义。
在人工智能看来,人最牛的是直觉,但直觉也一样是逻辑算法啊!
所以,就像凯文·凯利所说,技术的发展一路走来,人类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载体,至于许多文化现象只是衍生的副产品。
我相信未来智能本身终将超越人类,当人类因为局限而跟不上智能的发展,一定会被淘汰。
当然,要是人类或者智能没玩明白,发生了科幻片里才会有的情节,毁灭了地球,地球智慧文明的发展也就终结了。
霍金对此很忧虑,但大势所趋,就如同一个人终将走向死亡,宇宙亦有始终,谁又能指望地球智慧文明千秋万世,人类继续田园牧歌呢?
以上都扯得过于遥远了,吴军博士在《智能时代》中并没有在这方面浪费太多笔墨,虽然宣传的时候用了“2%的人将控制未来,成为他们或被淘汰”这种惊悚的说法来吸引眼球。
吴老师是基础扎实实践丰富眼界开阔的科学家,书写得稳扎稳打,对啊,人家不是写科幻小说。
整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类怎么积累数据,用什么样的方法认识世界,大数据时代给智能带来了怎样的新突破,在不同的行业如何应用,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只在最后一章,吴博士才对未来做了一些展望,也说了机器会抢掉人的饭碗,并根据产业发展历史规律,认为只有时间能消化产业革命的影响,也只有少数人才能提前的走进新时代。
看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非也,之前的产业革命,替代的更多的是体力,一旦智力被替代甚至超越,那就不是饭碗问题了,而是人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就算不是所有人,2%的人还能控制世界,那多余的 98%就真的多余了。
数据智能将不再依赖生物存储、传承、发展,向着我们无法理解的远方飞去。
至于人类文明怎样提升自身,怎样与机器抗争,怎样在高度发展中享受红利而规避风险,反正也没那么快到来,不如学习下邓公的智慧:把问题留给更有智慧的后来人……
活在当下的我们,与其杞人忧天,不如拥抱变化,好好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也许我们这一代可以迎来的《攻壳别动队》的时代,身上的零件有银子就可以升个级,而意识也能上传云端游走在网络之中,甚至进化到多线程并发,分身融合……
本文转载自 IT 民工闲话 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wCenZR6ceWuw1L_BxBJq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