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IT 从业人员的共鸣,对许多人而言这会引起深层次的共鸣。甚至对某些人而言,这似乎正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企业组织的增长很自然地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责任分工的细分,这些责任分工可以是跨团队的、跨分区的、跨部门的或是跨组织的。这也引发了本地客户化问题、团队间的交接问题以及正式的变更管理流程问题上的考量。普遍的看法认为无法避免的是,大中型企业所依仗的稳定性势必会降低IT 需求变更的速度。这当真是无法避免的吗?更重要的问题是,长远来看,如果企业无法最大程度地利用其IT 能力,以保证其业务变更贯彻执行得迅速并可靠,那么企业能否继续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这本书巧妙地通过讲故事的手法,为读者解答了如何在IT 部门与业务部门开展行之有效的合作以保证业务成功的问题。
整本书以Bill Palmer 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在“无极限部件”公司处于经济危机边缘时,不情愿地接过该汽车部件公司IT 运营部门副总裁一职。他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公司无法应对竞争对手的冲击,将势必会从市场上淡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在保证员工薪资及保留库存等基础保障方面也正在经历着最困难的时期。
另外,公司也存在一些通病,例如:跨团队间缺乏协作;互相指责的企业文化;过分依赖个人英雄主义;过分强调工具而忽视合作;权力斗争游戏以及过分看重个人目标和成败。
可想而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公司最终成功地摆脱开始的昏暗局面,来了个180 度的大转变。公司由一个穿着卡其裤的神秘专家带领,逐步转变成团队间充满协作的温馨氛围,并具备了持续交付的习惯和能力,最终伴随着销售额的一飞冲天。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今众多大型企业所面临的相同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组织中的IT 部门无法对业务部门提供足够的支持。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提升系统思考的能力(相对于本地优化),运用反馈循环及养成持续学习的文化。
暂且撇开标题中引用的 DevOps 不谈,如何打破开发(Dev)和运营(Ops)之间的隔阂只是本书想要影响的整体文化转变的一小部分。本书提出的隔阂所指的是安全规范与 IT 间的隔阂;开发(Dev)与质量保障(QA)之间的隔阂;市场部与 IT 部门之间的隔阂;最终的隔阂源自于 IT 交付与企业业务目标之间的不同。而 DevOps 概念当下恰恰是炙手可热的。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提醒我们不能过分神化 DevOps。我们不希望人们觉得有了 DevOps,频繁的项目交付就一定能兼顾稳定的平台,业务就必定能与 IT 紧密联系等理想状态。DevOps 所倡导的是企业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以诚相待,通过相互合作解决问题。能够以敏捷的方式给予业务所需的 IT 支持,让局面更加可控,而并非回到相互指责的梦魇中去。
InfoQ 就撰写此书的初衷,行业中 IT 部门的状况及其他话题与该书的作者之一——Gene Kim 进行了访谈。同时,我们把作者提供的该书前 170 页节选分享给广大读者。Gene还专门写了博客告诉读者与此书相关的读物。
InfoQ**:您的书将DevOps的概念从开发(Dev)和运营(Ops)团队协作的范畴扩展到与业务部门、市场部、质量保障(QA)及安全团队间的协作,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快速的业务决策及实施。依您的经验来看,大多数组织架构从意识到这样的需求及其益处还有多长的路要走?DevOps意识的推动对于企业IT如何取得更多的成效(额外一公里)有多重要?DevOps对于促使业务部门介入以放大反馈循环效应有多重要?**
Gene: 遗憾的是,在我所见过的组织中大约只有 5% 或更少达到了 DevOps 文化所期待的协作。具体指的是开发(Dev)与 IT 运营的协作,产品管理、质量保障(QA)、信息安全及业务的其他领域间的协作。在这点上做得不错的知名企业有:Netflix、Etsy、Facebook、谷歌及亚马逊。在这些企业中,人们孜孜不倦地寻找通过对产品价值的流程改进以帮助业务成功的方法。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企业的特点:他们都有公司创意日(Hack Day),公司允许他们在那天放下手头工作去试验新技术,做出创新。他们通常会对那些阻碍流程进行或引起非计划工作的事情进行改良并使其自动化。这些企业吸引有才华的人,并鼓励他们敢于承担风险并不满足于现状。
所有这些特性对寄希望通过市场竞争赢得新客户的组织非常适宜,同时也能帮助组织让现有客户更为满意。但也有人认为,像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这类企业本来就是行业中的大佬。然而我们也能看到这些成功案例也逐渐出现在金融服务行业、高等教育行业及零售业。这些企业有纽约梅隆银行、世界银行、沛齐(Paychex)、美国银行、盖普服装(The Gap)及斯腾山大学(Seton Hill University)等。
我真诚地希望,当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这些实践时,我们将看到自 1980 年制造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又一次极速提升。数字表明,如果我们能够利用 DevOps 文化将 IT 开销中的浪费减少一半,就能省下大约 3 万亿美金,这比整个德国经济产值的总额还高。
这将何等重要?当我想到这种文化对下一代的影响、对生活标准以及 IT 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就认为这将是至关重要的。
InfoQ: 本书的建议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以IT为基础的行动计划,所带来的相互协作打破壁垒的成功机率要比自上而下的方式,以业务为基础的行动计划来得更大。这样来说,IT部门需要变得更加敏捷来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您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Gene: 我认为大规模的 DevOps 运用应该既是自下而上的,同时又是自上而下的。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从 ITIL,IT 运营流程改进及信息安全角度来说,自下而上的行动计划往往是不够的。流程的改进必须是明确的,发自内心的,并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高的目标。否则,我们对“更快速地推向市场”的梦想只会成为“更快地交付更多垃圾”的现实。
长期以来,每个 IT 领导者面临的诟病是“更快速地推向市场”(快速的需求变更响应)与“提供稳定、安全及可靠的 IT 服务”(尽量避免变更)之间的矛盾。之前我们一直认为这对矛盾只能取其一,直到 2009 年 John Allspaw 及 Paul Hommond 所做的关于开发速率(Velocity)的演讲——“每天最少 10 次部署:在 Flickr 的开发(Dev)及运营(Ops)协作”。Allspaw 和 Hommond 告诉我们,事实上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结果会比我们预想的好得多。
这才是企业的每个业务领导者和 IT 领导者需要知道的。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更快速地推向市场同时还能提供世界级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最终帮助业务成功。
InfoQ: 您是受了怎样的激励才去写这本书?您写作的目标是什么?这本书是否基于各位作者亲身的IT经历?
Gene: 毫无疑问,我们的激励来源于 Eliyahu Goldratt 博士在 1984 年的著作《目标:持续改进的流程》。该著作极具影响力,为后继者指明了方向。这是一部关于 Alex Rogo 的小说,Alex 是某工厂经理,他必须在 90 天之内搞定成本及交付期限的问题,不然他的工厂就要关门大吉。此书被多个工商管理硕士的课程科目收录,先后影响了几代商业领袖的思想,到目前为止已经售出了 6 百万册。
我们几位共同作者在准备构思和酝酿“凤凰项目”之前,花了 10 年的时间学习这本《目标:持续改进的流程》。我把我们的书看作对著作的致敬。我们尝试在众多结构及线索点滴上与之对应,它正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曾无数次见证的不利状况的缩影。
我们希望“凤凰项目”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期望引起大家思考,达成共识。让问题发生的多方能互相理解并认识到:如果开发和 IT 运营都无法达成各自的目标,这无可避免地将导致灾难发生,最终大家都是内部战争的输家。
事实上,本书的前 170 页旨在引起读者这样一种反应——“我的老天啊,他们写的就是我!”为什么大家都是这个的反应,每个人在组织中的角色并不相同?这是由于如果没有 DevOps 的实践及文化,就会存在这些问题。
为什么会以小说的方式?研究显示,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沟通的最有效方式。这种方式也便于人们在组织中将这些概念口口相传下去。我本人最欣赏的读后感来自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 Jeremiah Shirk,他说道:“有些书适合给你的朋友,为的是分享阅读的喜悦;有些书适合给你的同事,为的是培养理念的共识;有些书适合给你的老板,为的是播下伟大点子的种子。而《凤凰项目》这本书适用于所有这三种情况。”
InfoQ: 您能用一句话总结这本书想带给大家的启示吗?
Gene: 《凤凰项目》是部小说,它讲述了几乎每个 IT 组织都会遇到的问题,并告诉读者如何去解决,从而提高 IT 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以及认可他们对业务成功的帮助。
InfoQ: 据悉您正与DevOps领域的领军者们合作,撰写您的下一部有关DevOps的著作(这些人包括:John Allspaw、Patrick Debois、Damon Edwards、Jez Humble、Mike Orzen ** 和John Willis)。是否意味着这将是一本实用的书籍,用来解决在《凤凰项目》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本书计划在什么时候面世?**
Gene: 我想是 2013 年年底吧。
关于作者
Gene Kim是位拥有多个奖项的企业家。他是 Tripwire 的创始人及前首席技术官,他还是一名研究员。他对 IT 运营、安全规范及 IT 组织如何“从优秀到伟大”转型等方面充满着工作热情。
Kevin Behr是信息技术流程学院(ITPI)的创始人,他也是 Assemblage Pointe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Kevin 有着 20 年 IT 管理经验,他还是企业首席执政官和首席信息官的导师与顾问。
George Spafford是一名多产的作者及演说家。他的作品遍布企业战略,IT 管理,信息安全及整体服务改进等多个领域,涉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中国等多个区域。George 是《可见运营手册(The Visible Ops Handbook)》及《可见运营安全(Visible Ops Security)》两本书的共同作者。他还拥有 ITIL 专家认证,约束理论国际认证组织证书(TOCICO Jonah,译注: http://www.tocico.org/ )信息系统审计员认证(CISA)。
感谢侯伯薇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或者腾讯微博( @InfoQ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