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除了是人工智能 、 物联网 、 云计算 、 区块链 、 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还是“中国制造 2025 ”和“工业 4.0” 的关键支撑。那 5G 技术究竟会带来哪些新的商业价值?未来还存在哪些创业机会?相信是许多人都关心的话题。
2020 年 11 月 21 日,在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海站上,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女士登台演讲,从华为自身的探索案例出发,深入分享了 5G 时代和云以及 AI 结合的优势,以及在 5G 时代可能出现的产业机会,以下为演讲整理内容,Enjoy~
嘉宾介绍:胡维琦,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2005 年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十几年里先后负责过运营商及企业业务,具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并参与过多家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有着深刻的洞见。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前面几位嘉宾分享了许多做 To B 业务踩过的“坑”,让人非常受触动。那么今天,我也想和大家聊聊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To B 和 To C 在业务上的差异确实非常大,因为 C 端主要多是面向产品经理,特点是产品为王;而 B 端客户相对复杂,会面临差异化的定制需求,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所以从 C 端转型到 B 端时,需要相关负责人进行一些观念上的转变。
做好 B 端业务的三点思考
如果你经历过 To B 和 To C 行业的历练,你可能会发现,二者在业务侧重点上存在相当大的区别。 C 端业务多是以产品为中心,只要用户认可产品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就会收获不错的效果,即使单个 C 端消费者不买账,整体的业务也不会遭受大的影响。
而 B 端服务则不同,通常面对的企业有几十家、几百家,至多不过上千家,每个客户的诉求都比较重要。但针对这些客户做完全个性化的方案却不实际。所以,到底是以产品为中心,还是要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值得每一个企业主、管理者去思考的问题。
理想中的 To B 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然后在产品和客户之间找到平衡。尤其是从消费互联网进入产业互联网,创业者要做好思路的转变,对客户保持敬畏之心。
其次,做 To B,需要创业者有足够的耐心,这对应着企业发展增长的时间变量。
在从事 C 端业务时,业绩即便一年增长十倍,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但在 B 端,增长率能到 50% 就属于凤毛麟角,增长率达到 100% 更是一种奇迹。因为很多交易的成交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但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无法忍受如此漫长的成长周期。
再者,创业者需要关注合作伙伴的选择策略。一旦做了 B 端业务,就要慎重考虑合作伙伴的选择策略,尤其要想清楚:应该做直销,还是交给合作伙伴来做?其中的服务,是自己推进,还是依靠伙伴或者分销渠道?
如果是 SaaS 化产品,服务方面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非 SaaS 化产品,或许最后,服务恰恰就是“拖死”企业的元凶。
我曾经和一位做 ToB 生意的 CEO 深度聊过业务发展,发现他们公司在客户单价达到了数十万元量级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直销的模式,用几十名销售人员来支撑业务。结果是,在数量达到上万家的客户池中,活跃客户只有几百家。
因为他们的客户一般是组织架构复杂的大型/超大型企业,如四大行、保险公司等,所以每位销售能够服务好 10 位客户就已经达到了极限。
用这样的方式做 ToB 生意,成本会非常高昂,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必须要将合作的方式和边界考虑清楚。
好,关于 To B,就先谈到这里,下面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下,在 5G、云和 AI 技术的加持下,行业究竟能够创造出怎样的价值。
技术变革带来的商业创新
华为是依赖通讯起家的,在这些年里逐步发展壮大。但无论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还是消费互联网领域,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都是华为成长的“秘诀”。
纵观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到:从 2018 年到 2020 年,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的传输速度,还是计算机的算力提升,都在快速发展前进。这些宏观趋势性的变化,固然为创业者带来了许多机遇,但 5G 才是将云和 AI 的能力最大化的关键节点。
其实,在互联网发展的各个时期,技术进步都和网络带宽密不可分。
比如,从 2G 进入 3G 后,网速提升,服务商开始能处理一些图片业务,于是很多休闲类游戏和基于图片分享的内容出现。但当时但内容的生产方式,主要还是 PGC,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终端性能较弱,难以通过 UGC 的方式呈现。
到了 4G 时代,出现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位置服务的出现与视频带宽的增加。
伴随着以上两类变化的出现,许多基于视频交互的公司出现了。并且,由于消费者终端的性能的提升,相应设备的价格门槛不断降低,消费者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高,于是每个人开始成为内容生产者,在原有 PGC 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 UGC 创意开始涌现。
进入 5G 时代后,带宽成本持续呈线性下降,网络延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企业能向客户提供的内容有更加丰富,除了高清视频,还有 AR、VR、全息等新形式。
得益于技术层面带来的变革,终端的性能也不断在进化。具体到应用层面,无论是做动漫、还是做特效,音效,云端和终端的束缚都会大大减弱。之前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不仅能在终端良好运行,也逐步会运行在云端。
对于用户而言,5G 时代最大的特征,可能是更流畅的使用体验、更强的人机互动。而对于产业界来讲,5G 解决的是更多场景可实现、可落地的问题,比如:车联网业务,智能工厂业务、智能农牧、智能养殖等等。
虽然 5G 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创业者想要抓住这些商机,就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还要想清楚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及拓展客户的方式——到底是直销、线上还是渠道,因为这决定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在近期举行的“数字中国”大会上,几位来自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们,深入聊了聊有关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拥抱数字化的行动必要且紧急。因此,数字化过程缺乏的不是场景,而是技术、人才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他们的期望中,如果一些场景能够被数字化,行业的整体效能将会大幅提高。
从云手机到多场景,技术驱动的应用创新
5G、云、AI 等技术会将社会助推到什么程度?我想通过几个案例来向大家说明。
基于鲲鹏云服务,华为云孵化了云手机解决方案,通过在云上虚拟出带有原生安卓操作系统,同时具有虚拟手机功能的云服务器,将移动应用转移到云上的虚拟手机来运行,以此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服务模式。
首先,作为一种 To B 服务,云手机可以对移动应用起到非常好的延展和补充。它的智能运行、弹性发放等能力,让移动应用不但可以在物理手机运行,还可以在云端智能运行。面向如 APP 自动化仿真测试等互联网行业场景,单台手机的处理效率非常有限,通过云手机的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处理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此外,云手机由于应用数据运行在云上,面向政府、金融等信息安全诉求较高的行业时,可以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员工通过使用云手机的方式登陆办公系统,公私数据分离,同时企业也可对云手机进行智能管理,降本增效的同时,信息安全也更加有保障。
最后,因为云手机的出现,未来可能还会引入一些新的应用和玩法,这也将改变现有的一些消费模式。
具体到 C 端业务的落地,可能还会有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场景出现。
我认为,第一个可预见的创意应用是云游戏。当前大部分游戏都是被创意驱动,厂家基本都是在比拼流量和文化创意,技术赋能的程度不高。在云游戏出现之后,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因为云游戏能解决受制于端侧发展而出现的性能问题。
说白了,在此之前,很多性能、特效和玩法,并不支持在手机端进行,而云游戏则能够胜任特效、追光、光斑等复杂渲染工作,并在互动玩法上实现创新。
例如,厂商可以将云游戏运行在端侧,使玩家便捷地切换游戏控制权。现在的直播平台上,有很多游戏主播,他们普遍采用的直播方式是「主播在打,用户在看」,而在云游戏场景下,主播可以随时把控制权交给玩家,从而提升直播观众的观看黏性。
此外,云游戏的另一大特点是:无需完整下载游戏安装包。这在游戏推广阶段,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潜在玩家的转化率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许多游戏公司正式看中了这一点,因此全力研发云游戏。
提及游戏推广,很多企业会吐槽:“现在纯粹是在为腾讯、抖音打工,因为 40%-60% 的营收最后都流入了渠道”。但是云游戏出现后,这种模式将发生改变,因为用户不必进行下载,在线上就可以进行试玩。
第二个可预见的创新应用,是通过 AI 技术来优化购物体验。
当下,电商行业的发展十分火热,但“新玩家”入场却比较困难。因为,“新玩家”可给用户提供的差异化选择已经不多,各大电商平台已经瓜分了主要的市场。
像阿里妈妈一类的头部流量平台,已经聚集了非常多的商家与产品;拼多多则通过社交与营销的方式,占据了三四线城市的战场;还有一些小而美的企业,做的是垂直细分品类,十分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运营。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如何从中体现差异化?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 AI 技术做一些创新方案。
比如,在华为与蘑菇街的一项合作中,双方打造了一个关于虚拟变身的应用。用户可以用自己照片替换主播形象,甚至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试穿效果,完全避免了“买家秀”、“卖家秀”不符的情况。其中的换脸特效,是通过华为云原生高性能计算结合自研芯片实现的 AI 技术落地,可以自主地进行运营和部署,帮助客户在大幅优化成本。
- 3.0x
- 2.5x
- 2.0x
- 1.5x
- 1.25x
- 1.0x
- 0.75x
- 0.5x
另一个创新应用是 AR 地图,目前已落地的应用是对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呈现,用户通过华为 P40 手机,就可看到虚拟导览以及三维的虚拟数字图像。
敦煌石窟,历史悠久。为了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敦煌石窟只开放了一部分,而没有开放的部分,则可通过虚拟影像的方式进行呈现。
除了数字化还原景点的样貌,VR 还可以容纳其他的商业行为。比如,当游客排队进入石窟参观时,可以通过 VR 的方式观看导览和创意营销内容。
如果 AR 眼镜发展的足够好,应用场景将会非常广泛,比如在商圈进行导览、对旅游景区进行导览、对历史博物馆进行数字化介绍,等等。
这也将导致商业行为的一些改变,比如消费者通过 AR 眼镜或者手机看到虚拟的广告牌,商家会在 VR 场景中投放广告等。
可能大家也比较关注 VR 行业。其实 VR 的发展瓶颈在于成本。如果成本能得到控制,那么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国内,想把现有的游戏改成 VR 版本,相对比较困难。但如果从 VR 的特点和体验出发,为 VR 打造一些专门的游戏和场景,将会变得容易很多。在国外,就有一些创业者,已经针对 VR 的特点,开发了独特的 VR 游戏。
关于 VR 的应用和普及,可能也是未来颇具想象力的商业场景。
最后,作为 5G 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关联创营的活动,包括新技术的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孵化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非常欢迎大家加入华为云 “5G+X” 联创营。希望后面在“5G+X”的创新方面,能和更多的创业者、技术人有更多精彩的交流,谢谢各位!
(全文完)
后续,我们还将选取更多精彩的演讲,整理呈现给大家,敬请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