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我要请客,请他喝酒,用最好的酒款待最好的朋友。如果朋友不喝酒,那就请他们去星巴克,爱喝咖啡,爱喝茶,都管够。
为了死扛这段话,去年在某技术大会现场,我曾创下过单笔咖啡外面订单金额超 1500 元的记录。
这,是我的待客之道。
钱是花了,心是疼了,但在大伙心的中树立了好的印象,值了。
上周四晚,与两位长期活跃在硅谷开源圈的朋友聚会。很巧,其中的一位是硅谷某创业公司的 CTO。
借助上次那篇 #我是技术总监,你干嘛总问我技术细节?# 的文章,上来就被他们调侃了一番。
朋友:听说最近你成功转型成网红了啊?
我:别闹,我天天忙的脚打后脑勺,做的哪门子网红啊……
朋友:装逼,你那篇 10W+的文章,连硅谷都轰动了好不好。
我:是吗?看来扎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推杯换盏几圈,话锋一转,我问他们:“就像我文章里写的,国内有很多 CTO 或总监都早已不写代码,甚至还就 ‘CTO 到底应不应该写代码’ 的话题争论不休。”
“在硅谷,CTO 到底懂不懂技术细节?”
朋友说,这有些不太一样,因为在硅谷,技术类公司比互联网公司多得多,因此大部分 CTO 不但关心技术细节,而且编码是他们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说在硅谷的某初创科技公司,最初的人员规模在 50 人左右的,今年扩张到了 400 多人的规模,技术团队规模在 120 人上下,CTO 是美国人,也是他的好朋友。
他很享受亲力亲为的工作风格,每天只花半小时听取团队成员的报告并作出指示,大部分时间他都通过 C/C++ 与 Java 来开发算法,可以说是项目技术迭代的主要功臣。另外,他还帮助开发者写专利声明,协助解决成员遇到的各项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公司许多的专利声明也是由他亲自撰写的,而不是把这些工作交给下属去做。
听到这,我突然想起几年前看到过的一篇报道。
大致是说,在硅谷,撸袖子上阵写代码对于 CTO/技术合伙人/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几乎不分公司技术团队人数多寡。很多技术公司不设立 CTO 岗位,创始人和很多工程师一样,每天大约有 60%的时间在写代码,剩下 40%的时间做管理和沟通工作。
想到这,我会心一笑,看了一眼我的朋友,说:“硅谷的 CTO 们要是在国内,早就被套上 ‘班子搭建有问题,梯队建设不完善’ 的帽子,轻则要求整改,重则扫地出门。”
如果说这里有客观的被迫,还有主观的无奈,那么其中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喝完酒,泡壶茶,刻个瓜子,来点小吃,三个人开始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尝试着思索原因。
于是左一句,右一句,其中不乏有吐槽,也有感叹,醒悟得有些凌乱,我整理了下。
在朋友看来,之所有有这样的差异存在,主要有三个原因。
1、国内重场景,美国重科技
不可否认,在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历史长河中,以 BAT 为代表的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都是在模仿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基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这一轮的模仿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获得了茁壮的成长,甚至在规模上超越了美国。
另外,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注重的是场景,毕竟国内那么大的人口基数在那里。但在科技创新上基本停留在延用美国科技的阶段。
比如,看看前不久美国对我国中兴、华为等企业实施了出口限制的事件,对高科技技术、CPU、芯片进行了更加大范围的限制,虽然国内已经有了自己的 CPU,但是一直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大规模商用。
再比如,网站最基本元素 —— 域名,最早的域名也就是国际域名是.com ,这个是有限资源,人家美国的公司抢注几率最大,几乎是 95%以上,我们国家最为代表性的阿里云、新网等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对这些域名的抢注成功率只有 50%左右,几乎是抢不到的,除非是人家不要的域名。
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而是用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当下国内与美国在互联网与科技上的不同点。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国内技术的热点至始至终都集中在 “高并发” 与 “海量数据” 上,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都是应用场景催化出的场景解决方案,而非科技核心技术。
因此,你写出的大部分代码,也都是为了应对这种场景而做的。当然,你也可以挖得够深,钻的够精通,可市场不一定需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环境放在那里,久而久之,你自己都会觉得没有意义。
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苹果 Iphone4,产品设计们为了能把手机厚度降低 1 毫米,不知道熬白了多少根头发,可到了中国市场,随便来个手机壳,立马给你增高 1 厘米。
2、CTO 与 VP,傻傻分不清
以硅谷的公司为例,CTO,应该是公司技术 No.1,要具备对于技术敏感度,与技术发展的深远见解,并借助他的能力保持公司在行业内技术上的竞争力,需要保持自己对于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技术的不断搜寻。
此外,他也会对那些可能对公司的技术方向产生影响的旁系领域进行调研。
那 VP 是用来干嘛的?
以工程 VP 为例,简单地说,他应该是一位杰出的管理者、团队构建者,具体技能包括招聘、沟通、问题解决等,确保工程团队内的每一个人成功,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确保团队健康,促进技术团队与业务之间的交流,让工程师们的努力变得更有价值,挖掘更有可能的发展。
也就是说,VP 是一个技术管理岗位。
而在国内的许多企业,CTO 被标记为 “技术大 BOSS”,什么技术管理,什么技术问题,通通找你。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毕竟咱们中国人流行 “集权化管理” ,这样效率会更高,是吗?
想一想,我也经常遇到技术经理与架构师之间为了某个技术选型争论不休,这之间的权利怎么分配?恶心的是,大部分的问题还都是中小型场景,既不是原则性问题,又不是科技核心问题,一个技术方案,听谁的?看谁年纪大?或者看谁的后台更硬?
算了吧,干脆把架构师归属到技术经理下,听一个人的得了。
想想 CTO 与 VP,是不是也相同的道理?
3、利益的驱使,让你离代码越来越远
回忆近十年,我似乎每到一家新公司,实际的工作岗位都是架构师或资深开发,但最终都被活生生拉扯到总监或 VP 的位置。
记得在大智慧的某次聚会上,领导多喝了几杯,聊起这个事,他对我说,你技术经历丰富,能说会道,能用最犀利的语言让业务与技术相容,这是一种能力,你还装逼了?
你这种人不去做管理,谁去做?
是啊,当个总监,有权有势,迫于 KPI 的压力,一群小弟前呼后拥,你说啥,都有人顺风接屁,多威风,多风光。而且薪资收入,年底奖金,几乎都比架构师或资深开发要高很多。
我常说,很多程序员当初选择做这行的初始目的,不是因喜欢游戏,就是怀揣对电子信息的好奇心,才入行的。
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当一名快乐的程序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名既懂原理,又懂场景的技术大咖,受人尊重。
但现实结果是什么呢?在绝大多数企业中,这样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因为利益的趋势会把你带向技术管理岗位,毕竟在国内的企业中,能搞的定业务,能搞的定客户,能搞的定人心,并高举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那些人,才会被 BOSS 看上,才有资格坐上 CTO 宝座。
只关注技术的人,通常会被标记为 “代码执行者”。
再看看 “宝座” 上的 CTO,每天被这些东西缠住,满脑的价值观,业务至上,拥抱变化,快速交付,哪还有时间去研究技术?久而久之,自然离代码越来越远。
每次和朋友聊天,我总会忘记时间,一看表,已接近深夜零点,该回家了。
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在经过杨浦大桥的时候,我转头看向窗外的浦江两岸风景,内心顿时又涌上一律思绪。
回想自己经历过的这些年,似乎所有的企业都太崇拜靠运营、靠打仗和修建城池而获得成功。与此相比,技术的重要性太低,太不被外界重视。
可是这就是现实,必须接受,无法逃避。
记得有人问我,如果我对业务与搞人毫无兴趣,就想一门心思钻研技术,未来还有发展吗?
我通常都会直接了当的回答:“没有,在国内没有,去硅谷吧,你应该会喜欢。”
本文转载自 头哥侃码 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XkA9ZLRuY3oiNIOJ8OXMQ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