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
这里的平台主要是区别于大单体的应用或是系统。
传统的企业数字化规划更多的是围绕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展开。产出也是一个个基于应用和系统的数字化建设规划,例如要采购或是自建哪些具体的系统,例如 ERP、CRM 等。
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理解此时这些独立的系统就承载了企业的各种能力,由于企业各业务线统一使用一个应用或系统,也自然实现了能力的复用。
但问题常常出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大单体系统的业务响应力有限,缺少「柔性」,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产生大量定制化需求,随着内部定制化模块的比例逐渐上升,响应力成指数下降,成为业务的瓶颈点。
另一个则是系统间的打通通常比较困难,容易形成业务孤岛和数据孤岛;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像互联网学习,以平台化的方式重塑企业 IT 架构,从而对于业务提供足够的「柔性」,来满足对于业务的快速响应和复用的需求。
总结
「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这个定义虽然看起来简单,但经过这么长时间对于中台的实践与思考,我觉得如上文所述的这个定义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是目前对中台价值的最贴切的阐释:
「企业级」定义了中台的范围,区分开了单系统的服务化与微服务;
「能力」定义了中台的主要承载对象,能力的抽象解释了各种各样中台的存在;
「复用」定义了中台的核心价值,传统的平台化对于易复用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中台的提出和兴起,让人们通过可复用性将目光更多的从平台内部转换到平台对于前台业务的支撑上;
「平台」定义了中台的主要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应用系统拼凑的方式,通过对于更细力度能力的识别与平台化沉淀,实现企业能力的柔性复用,对于前台业务更好的支撑。
有了定义后,如何建中台的思路也就豁然开朗:如果说中台是「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的话,那中台化就是「利用平台化手段发现、沉淀与复用企业级能力的过程」,再回头看看这两年做的事情,确实也都在围绕着这些展开。
这就是我对中台的定义,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或是意见,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转载自健荐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JxgeeZeVaOASXUKjwTfl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