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HBase 是一个基于 HDFS 的低成本、分布式 LSM 结构数据库,可以支持毫秒级别查询;支持海量的 PB 级的大数据存储,适用于高 QPS 的随机读写和前缀范围查询等场景。此外,优秀的开源环境使得 HBase 还可以支持丰富的上下游生态与离线任务。
目前在滴滴内部,HBase 基本覆盖了全部业务线,数据量 PB 规模,吞吐超千万级别;业务包含司乘轨迹、订单、特征工程、推荐引擎、IOT、APM 等各种场景,基于 HBase 的多模生态诸如 OLAP(Kylin)、时序(OpenTSDB)、时空(GeoMesa)、图(JanusGraph)亦均有应用。
2020 年下半年,HBase 团队逐渐将视野投向端上/类端上业务,希望能够承载更加重要的流量。然而对于 HBase 自身架构和实现而言,主要存在两方面痛点:
▍1.可用性问题
架构层面看,HBase 在 CAP 定理中选择了 C,以较弱的可用性为代价换取强一致性,数据层面依赖 HDFS 保证数据安全,计算层面 region 无副本。
这样当 region 迁移、分裂、合并、RS 宕机等情况发生时,对应 region 都会有短时不可用;而作为高吞吐的数据服务,客户端往往都会大量使用线程池,少量 region 不可用会迅速形成木桶短板,进而放大为整体 TPS 掉底。
而这种“预期内的”抖动、掉底,是无法满足互联网行业端上场景的可用性要求的。
社区提供的 region replica 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一方面目前这个 feature 可靠性还不算高,社区仍在推进各种加固和改善,目测稳定的目标 release 版本可能要放到未发布的 3.0 了;另一方面端上服务需要双机房,保证容灾和降级,而 replica 是集群内的 region 副本,显然也不能支持。
▍2.毛刺问题
HBase 主要受 Java GC 和底层 HDFS 共用影响,HBase 的毛刺相对突出,是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点。
基于以上两个痛点问题,HBase 团队近半年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主要是基于 replication 的客户端多路读功能 与 HBase-ZGC 应用实践,预期能够优化 HBase 的可用性与毛刺问题,简单分享给大家。
基于 replication 的客户端多路读功
2020 年来,为提升 HBase 可用性,我们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1. replication 主备
replication 是 HBase 的异步数据同步机制,和 Mysql 利用 Binlog 实现主从库类似,HBase 利用 WAL 实现主备集群的数据同步。大致流程为主集群记录写入的 WAL,并将数据异步发送给备集群,备集群接收数据并将其转换为 put/delete 操作,批量写入备集群。提供最终一致性保证。
这一阶段存在的问题:
故障时用户有感知,需用户侧切读;
备集群利用率较低,资源闲置存在浪费;
2. replication + failover
failover 是滴滴 HBase 团队基于 replication 自研的增强 feature,架构如下图:
相比第一阶段,failover 可以基于 zk 实现服务切换,不需用户操作。但仍然存在用户有感知、备集群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又开发了基于 replication 的客户端多路读功能,预期解决以下问题:
故障时用户无感知;
提升备集群利用率;
打磨 HBase 毛刺;
▍1. 设计
整体设计参考 HDFS 的 hedgedRead 功能,客户端首先向主集群发起读请求,一定时间没有返回结果则并发向备集群发起请求,两者取先完成者返回。
实际上 HBase 的 regionReplica 也是类似的实现。
▍2.新增配置
▍3.性能测试
3.1 用例设计
两个集群分别创建主备测试表,构建 replication
ycsb 打入 100w 测试数据
测试组打开多路读,对照组关闭多路读,各发起 10w 次 scan
客户端统计 max、P999、P99
3.2 测试结论
P99 对比多路读对于 max 和 P999 有较佳优化效果,可以有效打磨毛刺。
▍4.未尽事项和思考
1. 多路读功能基于 replication 实现,因此只能实现最终一致性,备集群读到的数据有可能和主集群存在差异;
2. 目前此功能仅作用于查询,主集群宕机时,最新数据无法同步,因此备集群查询最新数据可能查询不到;
3. HBase 的 scan 操作可能分解为多次 RPC,由于相关 session 信息在不同集群间没有同步,数据也不能保证完全一致,因此多路读只在第一次 RPC 时生效,之后的请求会固定访问第一次 RPC 时最终使用的集群。
多路读本质上是多活建设,但 CAP 较难跨越,多活可以提供高可用能力,但强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
但我们可以通过“让用户选择”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方案一:多活 + 最终一致性
方案二:主备 + 强一致性
对于方案一,当前的多路读实现了读链路的多活,写链路仍有优化空间,例如提升 replication 效率、降低两集群间数据 lag 等;对于方案二,可以基于社区的同步 replication 实现,此外 failover 的功能仍需我们做更多工作,实现更加智能的自动切换,降低用户感知。
HBase-ZGC 应用实践
▍1.为什么要更换 GC 算法?
随着滴滴内部越来越多的端上和类端上业务使用 HBase 作为存储引擎,用户对 HBase 读写延迟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HBase 的 GC 毛刺问题尤为突出,G1 无法满足性能需求。好消息是 JDK15 在 9 月 15 号正式发布,划时代的 ZGC 正式转正,我们决定尝试用 ZGC 来解决 GC 毛刺问题。
ZGC(The Z Garbage Collector):ZGC 是 JDK11 之后发布的一款可伸缩的低延迟 JVM 垃圾收集器。ZGC 官方的设计目标如下:Max pause times of a few milliseconds(*)Pause times do not increase with the heap or live-set size (*)Handle heaps ranging from a 8MB to 16TB in sizeZGC 是一个并发的、单代的、基于区域的、NUMA 感知的压缩收集器,Stop-the-world 阶段仅限于根扫描,因此 GC 暂停时间不会随堆或活动集(live set)的变大而增加。ZGC 的核心设计原则是将 Load barriers 与染色对象指针结合使用,这使得 ZGC 能够在 Java 应用程序线程运行时执行并发操作,例如对象重定向。从 Java 线程的角度来看,在 Java 对象中加载引用字段的行为受到加载屏障的影响。除了对象地址之外,colored oops 还包含加载屏障使用的信息,以确定在允许 Java 线程使用指针之前是否需要采取某些操作。ZGC 相比 G1 更低延迟:GC 停顿时间更短,不超过 10ms 更大内存:堆内存支持范围更大(8MB-16TB)SPECjbb 2015 基准测试,128G 堆,ZGC 的暂停时间远低于 G1
相较于 G1 只有写屏障没有读屏障,复制移动的过程需要 Stop the world,ZGC 通过读屏障、Remark 标记和重定向表来并发拷贝非 GC Roots 对象,尽可能的减少了 Stop the world。官方的性能测试对比可以参考 JEP333。本文主要介绍 HBase 场景的 ZGC 应用实践,对 ZGC 的原理不展开介绍。
▍2. HBase 应用 ZGC 实践
2.1 选择 JDK 版本
由于需要在生产环境使用,而 Orace JDK 商业使用开始收费,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免费版的 JDK。经过对比,我们最终选取了 AdoptOpenJDK 的 JDK15 版本。
1)AdoptOpenJDK 是社区(伦敦 JUG)维护版的 OpenJDK,提供预构建的二进制文件,主要维护 LTS 及最新版本;和 OpenJDK 一样,AdoptOpenJDK 也支持 GPL 协议且免费,不同的是 OpenJDK 只会由 Oracle 提供 6 个月的安全更新,而 AdoptOpenJDK 则由社区提供至少 4 年的免费长期支持(LTS)。
2)选择 JDK15 的原因:
JDK11 存在小概率 crash 的问题
ZGC 在 JDK15 版本正式生产环境可用
2.2 编译 HBase(基于 AdoptOpenJDK15)
滴滴内部使用的 HBase 版本是基于社区 1.4.8 基础上开发的版本,不支持 JDK11 及以上版本的编译,所以需要解决一些编译问题。
社区 3.x 及 2.3.x 版本开始支持 JDK11,参考 HBASE-22972。在 1.4.8 版本的编译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几类编译问题:
1. 部分类找不到或被删除,比如 javax.xml.ws.http.HTTPException。解决办法:找到替换类或依赖包;
2. 一些类不可读,比如 sun.nio.ch.DirectBuffer。解决办法:运行时添加--add-exports=java.base/sun.nio.ch=ALL-UNNAMED;
3. 依赖的组件包不支持 JDK15,如 Jetty、Jruby 等。解决办法:升级对应的组件到高版本;
4. 编译插件不支持 JDK15,如 maven-shade-plugin、extra-enforcer-rules 等。解决办法:升级对应的插件到高版本。
2.3 应用 ZGC 的效果:
1、顺序读场景 ZGC 和 G1 性能表现对比
Scan 场景下,ZGC 的 P99 延迟降低 20%,P999 降低 40%。
2、压力测试场景对比 ZGC 和 G1 的性能表现
构造写压力测试场景,RegionServer 的全局 Memstore 写满,触发 Upper Limit,G1GC 回收不过来,触发 Full GC,耗时超过 40s(ZK 会话的超时时间),RS 服务会宕机。
对比同等写入压力下,ZGC 99.93%的回收时间都在 10ms 以内,只有 2 次在 10~20ms 之间,RS 服务未宕机。
备注:如果内存分配过快,ZGC 也可能会出现回收不过来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堆内存的方式缓解。
HBase 使用 ZGC 可以有效的降低了服务端 P99 及 P999 的延时,非常适合对延迟较敏感的业务场景。
总结
HBase 在真正海量数据的离线应用场景下具备毋庸置疑的竞争力,但受其自身实现短板的限制,距离端上应用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滴滴 HBase 希望通过一系列优化手段,服务好离线业务的同时,未来可以接入更多的不涉及核心流程的线上/类线上业务,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
头图:Unsplash
作者:滴滴技术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oQBzArgTUpJGj69QpTioMA
原文:滴滴在 HBase 性能与可用性上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滴滴技术 - 微信公众号 [ID:didi_tech]
转载: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