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持续,芯片短缺不断升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市场问题。全球知名的供应链采购解决方案提供商 Independent Distributors of Electronics Association (IDEA) 创始人Steve Calabria表示,疫情持续使得芯片短缺不断升级,直接导致了很多劣质芯片进入市场。
仿冒芯片进入市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严重失衡
疫情的持续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居家办公,居家休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性日常。远程会议,线上娱乐需要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使得电子消费品的需求增大,相应地芯片需求也不断上涨。
然而,生产芯片的工厂在疫情的影响下产能不足,芯片产业整体的供应能力甚至不如疫情之前,与激增的市场需求形成强烈对比。需求上涨,产能下降,最终造成芯片的严重短缺,供需失衡。
这些影响在全球性的大公司中已经展现出来,尤其在电子消费品行业最为显著。上月,三星表示芯片短缺正给电视与家电生产企业带来沉重打击,LG 公开将供应短缺视为直接风险。
三星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 Ben Suh 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强调,“由于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我们也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显示器为代表的部分特定产品当中。”三星联席 CEO 兼移动业务负责人 Koh Dong-jin 也在今年 3 月的股东大会上表示,IT 部门的芯片供需已经严重失衡。当时,三星表示可能会取消下一代 Galaxy Note 智能手机的正常发布。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LG 公司也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如果问题长期持续,那么任何厂商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我们就此事向 LG 方面求证,但并未立即得到回应。
与此同时,低端处理器的生产也受到严重打击,例如用于在洗衣机内进行衣物称重或者智能烤面包机中控制面包火候的处理器。目前,虽然大多数零售商仍有相对充足的存货,但疫情的持续在不断消耗库存,市场需求不降反增,依靠存货并非长久之计。
相比仿冒电子产品,仿冒芯片的使用更难被消费者察觉
电子产品的生产需要兼顾软硬件,简单来说操作系统和硬件的整合就是一门学问。消费者获得一个电子产品后,外观和使用体验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即使单独的硬件或者操作系统可以以假乱真,二者的整合也还有相当的门槛,整合不够优良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相比之下,生产仿冒芯片要容易得多。首先,生产仿冒芯片面临的挑战不如成品艰巨,同时,伪冒芯片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在全行业芯片告急的情况下,没有芯片就意味着要关闭生产线,这就使得下游厂商不太可能严格测试收到的芯片。最终,仿冒芯片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市场。
上述情况其实已经被报道过。在显卡急缺的当下,制造商 MSI 曾重新启用 2014 年的 Nvidia GT 730。然而,对硬件有所了解的读者都知道,GT 730 是一个过时的产品 —— 其能提供的性能仅为英特尔 UHD 集成显卡的一半左右,甚至不如 2015 年 的GTX 950 的五分之一。但对于制造商来说,GT 730 是可以工作的,换句话说,有芯片总比没有好。那么,这样的芯片最终都卖给哪些下游厂商了呢?
受仿冒芯片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公司,造假者利用时间压力出货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购买仿冒芯片的主要群体是没有议价能力的中小公司,涉及医疗保健,汽车和国防等行业。中小公司通过供应链下游的分销商小批量购买组件,完成自己的产品生产。相对而言,科技行业的制造巨头们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往往从芯片代工厂直接购买大量零件,并不会受到影响。
而在仿冒芯片的另一端,造假者们很清楚客户面临的时间压力,并设计好针对他们的宣传。据arstechnica 报道中描述造假者的话术 -- “我有 5,000 个这样的库存,但你需要在今天而不是下周购买”。绝望的制造商们迫于时间压力便会偷工减料,跳过其正常的供应链验证过程。最终造假者们得以顺利出货,继续做下一个订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