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来报名!AICon北京站鸿蒙专场~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2021 年全国两会,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核心地位

  • 2021-03-12
  • 本文字数:3239 字

    阅读完需:约 11 分钟

2021年全国两会,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核心地位

“创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据统计,人民日报(摘登)版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 45 次,“科技”出现了 24 次,出现频率为近三年来最高。面向未来,从“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到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系列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了诸多信号。

2020 年成果


去年我国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从 2021 年至 2025 年的国家规划,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过去五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新征程开始,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2021 年工作重点


政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

  •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

  • 发展疾病防治攻关等民生科技。

  • 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 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 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

  • 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 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 加大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 统筹新兴产业布局。

  •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三是要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卡脖子”之痛,根在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代表指出:“当前我国面临一些‘卡脖子’难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不牢”。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应组织协调上下游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算法厂商和芯片厂商、芯片研发厂商和芯片生产厂商形成高效系统的推进机制,协同解决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卡脖子”问题,确保产业链安全。围绕国家基础 IT 设施自主可控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平台的基础建设和国产化替代,纳入新基建和专项债的优先建设项目,同时优先选择国内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承建相关国家基础 IT 设施的建设。


强化科技创新力量,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十四五”期间将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进步很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争取在“十四五”将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重提至 8%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认为,要提升我国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基础研究不仅仅是发论文,还有核心创新能力建设,特别是先进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掌握。这些技术和设备方面的能力与成果有重大的溢出效益,在技术发展与转移转化、企业创新能力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贻芳谈到基础研究不足带来的一些问题,如重大原创性成果与突破不够,缺乏关键技术积累,缺乏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数据库,项目短平快甚至表面文章盛行等。


“这与基础研究支持不足、科技管理体制缺乏稳定支持息息相关。即大家都要竞争有限的经费与项目,必须在短周期内完成任务,这虽然大大提高了竞争意识,但也因为缺乏稳定支持,使得需要长周期的研究与积累、重大疑难问题、不太出彩的基础性研究较难开展。”王贻芳认为,目前的经费管理体制需要做一些改革,通过改革实现项目竞争和稳定支持、短期成效与长期积累的平衡,实现良性互动。

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从全国工商联评选出的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的情况来看,从 2017 年到 2019 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于 3%的企业在逐年减少,由 65 家减少到 54 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表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


他建议,多措并举,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包括提高民营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素质,完善民营企业人才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解除专业人才到民营企业就职的后顾之忧。统筹推进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转化效率,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攻关。


同时,降低民营企业创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民营企业创新项目申报审批提供便利化服务,完善对民营企业创新的鼓励保护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引导和公共服务,指导企业厘清创新思路和创新方向,组织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方法培训,提升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 年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


“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说明国家对企业创新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备受鼓舞。”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代表认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政策活了,创新活水就能充分涌流。


综合自新华社、证券时报网、中国政府网。


参考链接:

http://www.gov.cn/zhuanti/2021lhzfgzbg/index.htm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3/10/content_5591881.htm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1-03-12/doc-ikknscsi1939556.shtml

2021-03-12 15:463783
用户头像
罗燕珊 AI practitioner | Tech media

发布了 499 篇内容, 共 335.0 次阅读, 收获喜欢 798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2021年全国两会,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核心地位_行业深度_罗燕珊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