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发表在 Interconnected,经原作者 Kevin Xu 授权,由 InfoQ 中文站编辑并分享,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作了编辑和整理。
本文是“中国的开源世界”专栏第二篇之“游戏规则”篇。文章将重点讨论开源方法是如何影响玩家们的整体市场,业务和竞争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游戏规则”。
中国的开源生态很复杂,如果我们把事情分成两个方面:市场想要什么,政府想要什么,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中国开源的复杂生态。
市场想要什么
科技巨头
对于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建立一个有粘性的生态系统和平台是主导市场的必要条件。对中国的科技巨头来说,这种战略思考也不例外。在专栏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的那些拥有不错的开源项目的巨头们 — 阿里、百度、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华为、美团、腾讯、小米 — 它们都有自己的核心领域,但也都在其他公司的核心领域中有所竞争和布局。竞争是激烈的,残酷的,有很多重叠。要成为一个有粘性的平台,就必须建立生态系统。从战略角度来看,开源技术可以很有效的推动生态系统的形成。
腾讯的一个开源项目wepy(一个小程序组件化开发框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信要想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平台,即手机操作系统中的应用操作系统,它需要开发者开发更多的小程序,让微信成为用户脱离不了的东西。吸引开发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开源和维护像 wepy 这样的框架。这一战略考虑与苹果开源 Swfit 的理由类似。苹果公司并不以开源着称,还是开源了Swift来鼓励开发者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使 iOS 成为一个更有价值、更有粘性的平台。
很多大型科技公司没有固定的项目或积极的维护开源项目,这表明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开源,如何利用它的力量来构建和整合他们的生态系统。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平台锁定。任何形式的锁定,无论是平台,供应商还是其他,都直接与开源的核心价值主张和社区期望相冲突。开发者最终会用自己的行动投票决定一项技术是真正的开源程序,还是依赖于特定的平台,从而进行“假开源”。继续以 Swift 为例,它的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它既能在苹果自己的平台上工作,也能在广泛采用的开源操作系统 Linux 上使用。腾讯的 wepy 和其他由巨头赞助的开源项目如何在真正的开源环境中发展还有待观察。
创业公司
与大型科技公司不同的是,开源是为他们的核心业务服务的,而对于商业开源创业公司来说,开源是他们的基因。这不是众多战略举措中的一个,这就是他们的本质(基因)。此外,最重要的是,这些初创公司需要从他们所推动的开源项目中赚钱,而不像大型科技公司,开源和创收之间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直接。
因为大多数在中国起家的开源初创公司的成立时间都不到 5 年,因此,说他们的开源活动只是在搭建一个平台还有些牵强。也因此,用户在评估初创公司支持的开源项目时,对平台的锁定并不是很强,这有助于一项技术被采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源作为一种软件开发策略,往往会产生最强大、最成熟的技术。因此,总的来说,这些初创公司的短期目标还是在开放的环境中竞争,以使他们的开源技术更加成熟,这自然将有助于未来的商业化。一些最活跃的项目,如 TiDB(由 PingCAP 开发)和 Apache Kylin(由 Kyligence 开发),在每周甚至每天都有改进和更改。这种活跃程度和改进速度在大厂的开源项目中很少看到,很多项目每几个月才有改进。
招揽和留住人才
开源是招募和留住技术人才的最佳方式,所有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开源的中国科技公司都在努力利用开源“招兵买马”。一家开源初创公司通常会雇用那些为其开源项目做出贡献的工程师。大厂也在这样做。
每家公司的招聘人员都会浏览活跃且广受尊敬的开源项目,寻找可以“挖”来的工程师。一旦成功雇用,拥有良好的开源项目组合的公司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允许他们将开源作为至少一部分工作来贡献。开发者通常都喜欢使用开源技术并为此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帮助他们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展现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工作前景铺路。这种心理和动机与艺术家或音乐家没有什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开源招揽人才不仅发生在中国国内,也发生在国外。默认情况下,所有开源项目都是公共的、全球性的,从事这些项目的人员也是如此。开源项目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聚集在一起的地方,这使得开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技术人才库。
政府想要什么
政府在国家技术发展中的影响力很大,这应该不奇怪。然而,政府的预期和计划如何转化为现实其实很复杂,有很多细微的差异。从外部看,中国政府机构通常被外界视为一个整体,其实不是的。
对科技最相关的政府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MIIT 已接受了开源技术。在 MIIT 的网站上搜索一下“开源”这个词,就会看到有很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支持开源的新闻发布。这些新闻稿可能简洁、平淡无奇,但它们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表示认可的信号。
为什么它支持开源软件实际上很清楚:它更喜欢不依赖于某些供应商,公司或国家的灵活技术,并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塑造”这些技术。这里的想法与国内外任何大型企业使用开源的基本理由没有太大区别。“自力更生”作为一个主题和技术需求,将是中国未来多年的目标。这一转变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中美贸易争端及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等因素加速了这一过程。这种加速已推动战略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行业,更快地采用国内技术或开源技术,但最好是国内开源技术。所有这些变化导致了我之前提到的大型技术公司和小型商业开源初创公司的使用和业务的繁荣。
一个通常被忽视的重要政府角色是省政府。在科技方面,迄今为止表现最突出的两个省份是浙江(阿里巴巴和网易的总部所在地)和广州(华为和腾讯的总部所在地)。北京和上海在一定程度上是另外两个科技中心,但它们是直辖市。考虑到开源对于整个国家的技术远景是多么重要,任何来自高层的计划或倡议都可能首先过滤到这几个地方的公司。
当然,中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科技和开源技术的影响还有很多细微差别值得分析,我可能无法在文章中完全“捕捉”到。但我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的起点。
原文链接:
https://interconnected.blog/open-source-in-china-the-game/#chinese-version-below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Kevin Xu,Interconnected 创始人和作者,跨国企业服务创业公司高管及顾问,目前专注开源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此前曾在斯坦福计算机及法律研究院、布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就读。可通过 LinkedIn 与作者互动交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