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3000 亿紫光集团重整画上句号,新任董事长发全员信反思因何走向破产重组

  • 2022-07-15
  • 本文字数:2769 字

    阅读完需:约 9 分钟

3000亿紫光集团重整画上句号,新任董事长发全员信反思因何走向破产重组

千亿紫光重组后,能否涅槃重生?

紫光集团重组尘埃落地


7 月 13 日,紫光集团发布了关于法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等公告。公告显示,2022 年 7 月 13 日,紫光集团管理人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 01 破 128 号之五《民事裁定书》。根据《民事裁定书》,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


7 月 11 日,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已于当天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紫光集团的 100%股权。智广芯已向紫光集团管理人指定账户支付了本次权益变动投资款 549 亿元,变更为上市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这意味着,紫光集团重整案,终于尘埃落地。


紫光集团的重组之路走的并不顺畅。2020 年 11 月,“17 紫光 PPN005”债券未能兑付,构成实质性违约,紫光集团债务问题爆发;2021 年 7 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紫光集团重整案...从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从开始到收官,用时 1 年零 8 个月。


由于智广芯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后为无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变更前,紫光集团实控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次变更后,股权由十家公司按照认缴出资分配。


股权结构显示,承接股权的智广芯最大股东为建广广铭,持股 20.22%;河北联合电子持股 9.11%,重庆两江建广持股 7.10%。其余股东包括珠海智广华、智投汇亦,以及智广昌等。


智广芯控股的出资人结构中,国有资本出资占绝大多数,包括广东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国有资本成为了新紫光集团的主要出资主体和受益主体。同时,在国资为主的格局下,从股权来看,智广芯控股持股较为分散。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智广芯控股的 10 家股东中,并无持股比例超过 25%的股东。


民生证券分析师马天诣分析认为,智广芯分散化的股权机构与国际科技企业如微软、苹果类似,有利于紫光集团未来发展吸纳更多元的资源。


在人事变动方面,此次重组后,此前备受关注原董事长、总经理、董事赵伟国不再担任相应职务,退出了紫光集团管理层。


目前紫光集团董事会由董事长李滨及夏小禹等四名董事构成。而在智广芯的管理层中,现有七名董事会成员,其中董事长李滨、董事夏小禹和胡冬辉由股东广州晟粤、芜湖智美安、芜湖芯厚及智广昌共同委派;董事东方和邵建军由建广广铭委派;董事陈杰由珠海智广华委派;董事余龙由河北联合电子委派。


官方资料显示,紫光集团的新任董事长李滨,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中芯国际高管、北京建广资产投评会主席等职,现任多家企业高管。李滨曾主导多起过百亿元的大型半导体及核心技术产业的跨境并购投资与投后管理,

新任董事长发全员信,反思公司破产重整根源


7 月 13 日,紫光集团新任董事长李滨发表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在信中,李滨表示,尽管过去几年间,紫光集团和各分、子公司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在芯片和云网领域,进行了较好的布局。但近些年紫光集团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资金链断裂,公司的现金流连贷款利息都不能覆盖,更无法偿还本金。全体债权人对于集团发展失去信心,集团不得不走入破产重整的司法程序。


目前,紫光集团正式完成了股权变更。智路建广联合体作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的战略投资方提出了无论从债务清偿,还是产业协同方面都最优的紫光集团整体重组方案,获得了相关各方的认可和支持。


公开信中,李滨反思了紫光集团为何一步步走向破产重整的症结所在。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紫光集团有着很好的行业布局,各个实体企业也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但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优势反而走向破产重整?除了资金方面的错配以外,我们认为还缺少两个东西:一是产业协同,集团内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没有发挥出合力;二是产业链建设,集团下属企业众多、体系庞大,却没有进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的短板”。


据悉,紫光集团创立于 1988 年,其前身是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 年,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03 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清华控股,紫光集团的股份全部划入清华控股。2010 年建立混合所有制模式,引入民营企业股东。


紫光集团布局芯片及云计算产业链,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持有多家企业的股权,其中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学大教育、同方股份等上市公司。截至 2019 年底,集团总资产接近 3000 亿元,主要是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展锐和长江存储。


34 年时间,紫光从清华园里的一个小团队一步步发展成为控股十余家公司的高科技集团,成为国产造芯梯队的龙头企业,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从辉煌到濒临破产边缘到如今最终走向破产重组,无不令人唏嘘。


紫光集团的发展历程是国产芯片产业乃至中国科技产业成长的缩影。李滨表示,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创新,但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于进口,今后成长需要组织好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软件等全产业链要素,并且引进和吸收创新资源,既要坚持自主研发,又要带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


在未来紫光集团的发展战略方面,李滨强调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市场化,市场化就是搞好自主经营,做好产品,向市场要效益,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我们一直主张做企业不要靠政府补贴,凭借企业自身的能力贡献在市场竞争中拼搏出来才会成为真正强大有生命力的企业,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相应贡献”。


李滨表示,紫光集团重整后,将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是解决目前的债务和资金问题,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使投资人和债权人重拾信心,恢复各实体公司的股权和债权融资能力。对此,首先会把投入的大量股权出资款用于归还债权人,大幅降低负债率。


另一个重点是科技研发投入问题,这是紫光集团的长期战略,系关未来发展。紫光集团未来将大力投入研发,在核心 IP、设计、工艺、工具软件等方面进行布局,将和各产业公司讨论在与其相关的架构、材料、工艺等方向上设立专班,帮助对接国内外领先企业或科研机构并进行合作,联合攻关。


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还要培养人才、稳定人才。招募和使用的人才一定要五湖四海,不能搞山头主义。要把经营收益与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核心人才一起分享,给他们以充分的授权、充足的资源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的人才策略不只是停留在激励机制上,还要从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为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链接:


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2207/14/t20220714_37866099.s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206663714659140&wfr=spider&for=pc

2022-07-15 13:404020
用户头像
刘燕 InfoQ高级技术编辑

发布了 1112 篇内容, 共 543.7 次阅读, 收获喜欢 1978 次。

关注

评论 1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企业要小而精,大且松,管理不善,必然倒闭。
2022-07-18 18:03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3000亿紫光集团重整画上句号,新任董事长发全员信反思因何走向破产重组_硬件_刘燕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