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战略专家梁宁确认出席AICon北京站,分享AI时代下的商业逻辑与产品需求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代码快照 x 覆盖率:洞察研发体系的最后 100 米

  • 2023-02-22
    北京
  • 本文字数:6075 字

    阅读完需:约 20 分钟

代码快照x覆盖率:洞察研发体系的最后100米

本文由 InfoQ 整理自 OPPO 商业能力中心-工程效能组-高级 DevOps 工程师 冯张弛 在 QCon 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2022 上的演讲《代码快照 x 覆盖率:洞察研发体系的最后 100 米》。

 

大家好,我是冯张弛,来自 OPPO 商业能力中心-工程效能组。本文主要基于 OPPO 近年在落地持续交付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阐述我们是如何利用代码快照技术与传统的代码覆盖率相结合,来定位与解决问题的。希望编译技术在能效领域的应用能给各位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背景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先介绍下 OPPO 落地持续交付的大致背景,与这个吸睛副标题“研发体系的最后100米”的由来。

 

持续交付(以正确的速度,做正确的事情,维持正确的质量)一直都是 DevOps 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近年 OPPO 互联网在能效领域的一大目标。高频次的交付对质量团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在成本倍增的回归测试中维持原有的质量?

 

秉承着“无度量不改善”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不少诸如“可体验率”、“24h 内交付”等指标,辅以各类技术指标来拆分与牵引,希望从流程上引导业务团队。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我们也从指标中看出了一些问题:


RD与QA在迭代中的交互流程


我们发现,“提测-验证-打回” 的轮数随着交付频率的变高,成为了我们进一步提速的一大阻碍。为避免用户与平台方之间的认知偏差,我们深度走访了各个一线研发团队去了解其背后根源,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用信息论来解构这三个矛盾点。比如,需求评审是产品向研发传递需求信息的过程;早会是信息广播的过程;编码是研发向机器传递指令的过程…… 同样的:



用信息传递的方式来描述这个过程的话:

 

无处不在的编解码


  • 本质上是开发与 QA 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问题

  • 无论以何种介质,信息都会经过编解码

  • 编解码因介质的不同,有不同的成本与损失

 

找到合适的介质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而人总是倾向于解决容易解决、收益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因研发环节错综复杂、过于主观、描述模糊等多种限制,往往被我们避而不谈,成为一个灰色地带。


图源:网络


这个深藏在研发流程中的灰色地带被我们称为 “最后一百米“。例如前几年非常流行的送餐机器人,厨师只需要将菜放到机器人上,但最后送餐到桌前时,依旧需要配置人工把餐端到桌上。对应到实际工作中:写了一堆提测文档,最后还是人工指导;写了一堆自动化,最后还是人工点检。这种薛定谔式的提效,就是本文接下来想要讨论与优化的。


01 探索

1.1 覆盖率

 

刚才提及的三种介质中,相对来说代码是有明确规范、比较客观且可量化的一种。他是开发人员的思路编码,被其他开发人员与 QA 解码并使用。而我们希望将 QA 人员的思路与其相结合,来形成一种复合介质,代码覆盖率是个很自然的选择。


我们的实时染色系统


代码覆盖率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业务也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再过度赘述。简言之,我们可以通过染色(抽象或具象)将 runtime 数据(也就是 QA 侧的行为),与代码绑定在一起呈现。

 

我们早期在覆盖率上花了不少功夫,总结为:



并在此之上建设了诸如实时染色、多版本聚合、用例绑定等流行的能力,并与流水线做了深度的融合。


深度融合研发流程


我们一度对此颇为满意,直到持续交付开始。


1.2 指标与问题

 

持续交付带来了海量的指标,用于把控整套流程的有序性。覆盖率作为一个合适的介质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希望业务去观测与优化。

 

第一个问题是,覆盖率与纠错率是正相关,但又不完全是。严格意义上他只能起到牵引的作用。

 

一个开源仓库覆盖情况


常见的开源项目都会以代码覆盖率作为一项关键的质量指标,用于反映整体的置信度。而在这种诉求下,质量反而不是用例需要首要关注的,这催生了不少作弊的乱象:不带断言的用例、无序遍历替代手写等。商业公司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在第一轮盘点中就发现了不少没有断言的用例。

 

机器相关的问题终归是有迹可循的,用例检查、复合指标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将用例控制起来。而第二个问题则回到人身上,更加棘手。


某业务某次迭代的增量变更


即便将需求拆得更加小,我们的现实状况是,每两次发布之间依旧有动辄万行的增量变更。对于一个外包占比不低的团队,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速是很困难的:花在理解增量代码上的成本可能比全测一遍还高。在此基础上,业务并没有很强的意愿去做这个事情,尤其是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


1.3 成本与文化

 

但实际上,我们的指标完成得不错,也确实带来了一些相关度量指标的改善,as usual。他对 “最后一百米” 的解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以人力为成本。


阶段成果与不同视角观感


额外的读码带来的成本是必然的,只不过它是否能被大家看到,不一定。这件事情本身很微妙:

 

  • 他虽然累但符合所谓的流行趋势,也有一定价值,这使得业务不好意思太抵触;

  • 不抵触,老板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么微观的问题;

  • 而中台人员自然是更不会关心了,又不用我加班:);

 

当然,玩笑归玩笑,我们还是希望正视真正的问题,优化真正的成本,而不只是看起来的表象:中台能够不止让老板爽,要让整个团队都爽起来。

 

第一步当然是搞清楚用户画像与用人成本,这也是中台人员经常忽略的。关注这件事情最初其实是从云成本盘点开始的:当我开始察觉平时跟我打交道的机器们这么贵的时候,我开始注意到工作中跟我们打交道的人也并不便宜。为了评估团队人员结构的健康度,首先需要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不应被中台忽视的人力成本


DDD(领域驱动开发)理念中分化出了一个角色:领域专家,他很适合由 QA、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来扮演。他强调一个语义上的职责划分:

 

  • 开发专家关注实现级别的语义

  • 领域专家关注业务级别的语义

 

通过这种视角:

 

  • 同一段代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抽取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 每个人可以只抽取他关注的那部分,而不需要全部

  • 人脑需要解码的信息量变小,心智成本变低

 

我们也可以从培训体系上配合,打一套组合拳,让团队结构更加合理化:

 

  • 开发人员

  • 必修能力课程(与工作所需能力相关,例如精通 JAVA 编程、后端架构等)

  • 辅修业务课程(与所在业务领域相关,例如金融则是支付逻辑流转等)

  • QA 人员

  • 必修业务课程(同上)

  • 辅修能力课程(同上)

 

值得注意,正如我们对研发人员的两面要求一样,我们也希望 QA 人员能在关注业务逻辑的同时,至少应该看懂 DSL(domain-specific language,下同)级别的代码。所以我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对 QA 人员在能力上的培训。

 

看起来很美好,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不同群体能够更加关注、精通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图源:网络


但这本身是个文化布道的问题,涉及文化的事情往往要比技术复杂得多: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他需要一套大家都能理解的共同语言作为载体来引导,诸如春联与春节,少林寺与中国功夫。一套好的文化需要有载体来建立认知与加深理解。他需要有足够好的可描述与可读性,使得对话双方都能在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准确地互换信息。代码并不能做到这一点:领域专家需要做一轮解码才能得到领域逻辑,这个过程会有信息损耗。

 

那么,我们是否能用机器替代这层解码,使得大家通过代码感知到的业务模型都是一致的?

 

1.4 DSL 与代码快照系统

 

针对代码,我们可以有如下推论:

 

  • 代码是编程语言写的

  • 编程语言是语言

  • 语言可以降噪

  • 代码可以降噪

 

自然语言与代码的降噪前后对比


类比到自然语言的对应关系:

 


而实际上,编译器就是这么 work 的:

 

常见的词法与语法分析流程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像处理自然语言一样,从冗长的代码中自动抽离出简洁的 DSL 层,作为研发流程中的共同依据?这就是代码快照系统的由来。


支持多语言的标准格式化


我们通过静态解析,实现了一套多语言统一的、无编译依赖、秒级的代码快照系统。他能够针对不同语言进行不同维度的信息抽取与提炼(例如方法、类、模块等),为 DSL 层提供事实依据。

 

某仓库的文件依赖关系图(基于函数)


在提交维度上,我们也提供了文件、方法、类等各个维度的上下文推导,组词成句,使得词之间的关系都能够被链接到一起。

 

仓库中每个方法的“前世今生”


在仓库维度上,依靠高效的处理,我们能够为每一个原生代码仓库同步维持一个对等的快照仓库。结合仓库历史,我们有足够的信息可以知道,在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文件、每一行代码在逻辑层面上代表着什么,而不再需要(过多的) dive into code。


与仓库保持自动镜像同步


在体系维度上,我们希望他能提供一个相比原生仓库更加强大的只读层:

 

  • 逻辑层数据

  • 多语言标准化输出

  • 可控的接入方式

  • 更好的安全性

  • 分担仓库层的计算压力

 

02 体系

 

在上一个章节,我们希望通过快照系统作为底层根基,形成研发域内的 DSL。本章节将会展示我们在将其与研发体系绑定之后,一些在此之上孵化的解决方案。

 

2.1 变更可描述

 

回到刚才我们遇到的增量变更难以描述的问题。

 

引入需求影响面的前后对比


首先做的是结构化拆分,我们通过以下几个维度将迭代引起的变更拆细:

 

  • 迭代

  • 需求

  • 相关应用

  • 相关提交

  • 相关文件

  • 相关行

  • 相关方法

  • 相关方法上下游

 

如此做之后,我们可以知悉整个迭代的影响规模,而规模是用规范的 DSL 来描述的,能够被工具、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其次是范围缩小,万级别代码对应到方法层也会有数以千计的方法量(如果算上上下游则更多),并没有带来本质上的缩减。为此我们开发了冷热方法标记系统,对方法权重进行标记。

 

冷热方法标记系统


分为五个维度:



通过加权计算,我们即可为所有方法进行权重分级,提供可视化供快速定位:

 

3号方法权重高于其他


最后是覆盖率,既然是 DSL,我们当然希望他是支持双向消息传递的:开发侧信息能被固化为 DSL,那 QA 侧的执行信息也应该能被固化。覆盖率在原生存储结构上与仓库很接近,所以接入也非常方便:


快速定位漏测的4号方法


总结来说,对比原有的方案:

 

  • 多维度划分:不同同学可以关注不同维度的数据;

  • 重要度划分:业务/组织 可以按需决定自己需要关注的层级,范围更小;

  • 染色可视化:剥离了代码层与 DSL 层,领域专家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直接访问代码;

 

2.2 用例有效性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关于自动化用例的有效性不知道如何验证。实际上在质量侧关于用例有效性的讨论已经很多,阻碍我们的主要是开发成本。

 

工具耦合度前后对比


前面提到,质量侧的工具没有收到足够的信息做进一步的决策,这迫使工具方只能通过一些诡异的手段(如反编译制品、直接拉原始代码手撸解析等)补齐信息。而随着涉及编程语言种类、对接端增多,工具的兼容成本甚至经常高于功能本身的开发成本。

 

快照系统的 SDK 优化了工具侧的孵化成本。系统方提供了不同语言的 sdk,工具方可以统一从快照系统中捞取代码元信息,不再需要兼容多种语言,也不再苦恼于如何提取信息。

 

用例全景看板

 

自动化用例管理 在大型企业中一直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 涉及管理平台多且割裂

  • 测试框架多

  • 涉及语言多

  • 同源、非同源情况复杂

 

而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全局配置与变更则更加痛苦:

 

  • 想要保证全部用例中都有断言语句

  • 想要查看某个业务名下所有的用例情况

  • 想要查看某个应用的单测做得如何

 

因为用例也是代码,他们自然也会纳入快照管理。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基于仓库维度将所有的用例进行中心化汇总、管理、检查。


流水线驱动,多维度BI展示


关键方法故障注入

 

故障注入与发现能力是一项来源于变异测试与混沌工程的实践。他通过给应用注入一些故障,来反向校验用例发现故障的能力。他最大的阻碍有两个:

 

  • 如何评估注入点

  • 如何制定合理的规则

 

注入流程与规则分级


前文说到的冷热方法标记系统,使得我们对于仓库中的每个方法都会有优先级区分。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三个级别的通用故障规则,只要事先制定好各自规则所关注的方法域,平台可以在无感的情况下自动匹配对应注入点,将预设故障注入业务容器,该容器就可以用于验证用例。

 

单测辅助生成

 

与热门的 AI 驱动单测生成不同,我们更希望单测的出入参中带有业务语义,所以我们采用的是真实流量驱动生成的方式。

 

我们提供了 IDE 插件的形态供业务使用,大部分方法都可以随查随用,简化编写 MOCK、出入参的流程。

 

随查随用的IDE插件


而基于快照系统提供的元信息,生成器可以用类似的逻辑处理不同语言,将参数进行反序列化后回填为 DTO,生成不同框架的用例片段,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使用。

 

有效性总结

 

用例有效性一般分为四个领域:

 

  • 正向:静态扫描(用例全景看板)运行期扫描

  • 反向:变异测试运行时故障注入(关键方法故障注入)

 

在编写效率上,我们也提供了单测辅助生成插件,用于尽可能缩短新需求自动化测试与研发进度的 GAP。

 

在用例有效性上的生态孵化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其他维度上的建设也正在不断进行中。我们也乐于看到,随着开发门槛因为快照系统的出现而降低,有更多人能够不再被劝退在第一步,愿意参与到效能建设中。

 

03 效果与展望

 

从矛盾的维度,前文提到的三大主要矛盾在最后都得到了有效收敛:

 


从指标的维度,快照系统作为一项偏底层的能力,其相关收益可能较主观而不够准确,仅供参考。

 

场景较多,仅供参考


未来我们关注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分为能力与生态

 

第一个是能力。无论在内部与外部的分享中,我们都会收到一些质疑的声音,这很正常。其中一个很大的点是,调用链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很多同学不认为它能承担如此大的角色定位。但调用链并不是一个单一概念,他是多元的:

 


而我们的目标是为海量仓库与海量 commit 建立 DSL,在效率、相关度上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在静态层入手更加合适。相对的,快照层的业务关联度最弱,因为实际的代码运行没有发生。


不同层级调用链的关系


在我们的规划中,他们是逐层叠加的关系。快照层开放了上报接口,支持从其他平台采集到的 RUNTIME 数据的导入,进一步补全 DSL 在业务域信息的不足。

 

第二个是生态。我们目前开放了多种语言的 sdk,供应用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在不同场景下接入使用,简化信息传递成本,与业务携手共建生态,良性生长。


不限领域,不设边界


除了提供单独开发的能力,快照也打通了仓库之间的边界,提供了全局逻辑关联的可能性。


GitOps驱动的应用拓扑自动生成


例如跨业务微服务间的接口管理一直是个难题。通常我们会需要利用诸如 IDL 之类的标准化手段来管控接口信息,而这通常滞后且费力,因为规训人往往是最困难的。基于快照,我们可以轻易从不同仓库中抽取符合标准规则的接口 stub 以及 DTO 信息,在业务方无感的情况下形成大型的应用拓扑图。


与 DevOps 左环共生


放眼于研发体系,我们希望他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贯穿 DevOps 左环的核心组件,构筑 RD 环与 QA 环内高效有序的信息循环。

 

04 附录

 

本文是一个传统编译技术在能效领域的应用。在目前的时间点来看,跨界的技术应用是一个不错的新技术产品的孵化方式。就事情本身来说,无论是横向(github)还是垂类(codecov)产品,通过静态代码分析抽取信息进而应用到研发流程,行业也在不断开展新的思考。

 

感谢前人做出的贡献,感谢开源。

 

因为内部版本不像 PPT 如此理想化,部分设计与业务系统耦合较深,短期暂无开源计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下方非官方的开源版本与相关材料:


描述

链接

sibyl2

开箱可用的代码快照系统实现,非官方

https://github.com/opensibyl/sibyl2

semantic

github官方用于实现全仓方法导航的底层库,也是该系统的灵感源

https://github.com/github/semantic

tree-sitter

静态解析引擎,目前使用

https://github.com/tree-sitter/tree-sitter

antlr4

静态解析引擎,过去+目前使用

https://www.antlr.org/

soot

字节码层信息提取工具 for Java

https://github.com/soot-oss/soot

skywalking

接口层trace工具

https://github.com/apache/skywalking


本文完整演讲幻灯片可至大会官网日程页下载。


作者介绍

冯张弛,OPPO 商业能力中心 工程效能组高级 DevOps 工程师

毕业于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8 年加入 OPPO,服务于商业能力中心-互联网测试部-工程效能组,主攻编译流程、基础架构与 DevOps 流程方向的研究。在业务侧到平台侧均有丰富实操经历,视野全面。先后负责过小规模 DevOps 落地、类小程序质量保障、持续性能监控、编译流程改造与插件设计等工作。多年的国外开源项目/社区协作经验,深刻洞察主流研发流程中各个角色的不同需要与痛点。

 

活动推荐

今年 5 月,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即将落地广州,从下一代软件架构、研发效能提升、现代编程语言、AIGC、数据驱动业务、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工业互联网、出海的思考、Web3.0 时代的金融系统、大前端架构等角度与你探讨,欢迎你来现场打卡交流~

 

点击此处直达大会官网,现在购票享 8 折优惠,组团购票还有更多折扣,感兴趣的同学联系票务经理:15600537884(电话同微信)。

2023-02-22 14:487288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Python:Excel自动化实践入门篇 甲【送图书门票】

eng八戒

python excel

EasyRecovery Photo16最新版本有哪些新功能?

茶色酒

EasyRecovery Photo16

电影排行榜(requests + bs4 & scrapy)

漫步桔田

Python 数学练习题(二)

漫步桔田

仅一小时点赞破万!GitHub爆赞的Spring Boot最佳实践

做梦都在改BUG

Java spring 微服务 Spring Boot 框架

Python 基础练习题(四)

漫步桔田

RocketMQ 消息重试机制、死信队列

做梦都在改BUG

Java RocketMQ 消息队列 消息中间件

软件测试 |多套测试环境下的接口测试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数字孪生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价值

申扬科技

智慧物流 数字孪生

新时代的技术领导力

agnostic

领导力

刚插上网线,电脑怎么知道自己的IP是什么?

做梦都在改BUG

软件测试 | Jenkins持续集成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极客时间架构训练营模块八作业-消息队列存储消息数据的 MySQL 表格

张Dave

Python 数学练习题(一)

漫步桔田

阿里巴巴内网Java面试2000题解析(2023最新版)

架构师之道

编程 java面试

如何优雅的用Redis作为Mybatis的二级缓存?

做梦都在改BUG

Java redis 缓存 mybatis

Zebec社区上线ZIP-2(地平线升级行动)提案,海量激励将被释放

鳄鱼视界

软件测试 | 参数化job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IO:阻塞和非阻塞、同步和异步

小小怪下士

Java 程序员 io 异步 阻塞

软件测试 | Jenkins job机制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 | Jenkins权限控制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 |Jenkins的常用插件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 | HTTP网络认证体系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速来~与 Werner Vogels 博士一起探索敏捷性与创新速度一起提升的秘方

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

Java 数据类型(全网最全)

kcodez

Java 后端

今天终于知道 Redis 为什么要用跳跃表了

做梦都在改BUG

Java 数据库 redis 缓存 跳跃表

GitHub标星百万的Java进阶架构师手册,用20%技术解决80%问题?

做梦都在改BUG

Java 架构师

软件测试 | 接口加密与解密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软件测试 | Jenkins的节点管理

测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

Zebec社区上线ZIP-2(地平线升级行动)提案,海量激励将被释放

股市老人

代码快照x覆盖率:洞察研发体系的最后100米_DevOps & 平台工程_冯张弛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