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章乐焱,在恒生电子负责研发中心,是 EGO 杭州分会会员。我在 1998 年加入恒生电子,一开始做了几年金融业务管理系统,之后专注做行业专用的通信中间件和交易中间件,现在基本所有业务的公共技术平台都由我们研发中心负责,同时担任公司首席架构师,负责组织公司整体的产品技术架构规划、推动技术团队能力成长。公司也已经从我刚加入时的 100 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 8000 人。
恒生电子是“全牌照”的金融软件企业,在“一行三会”监管下的主流金融机构的各种业务系统都有很深的作为。
“全牌照”的金融软件企业
恒生涉及的金融业务非常全,像证监会监管的证券、期货、基金包括私募基金,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和信托,保监会监管的保险,以及作为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的各类交易所、登记托管机构。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是我们服务很重要的一块。所以主流金融机构基本都有涉及并且深耕多年。
当然不是说这些金融机构的所有软件系统我们都做,我们还是聚焦在专长领域。
- 第一是经纪业务。大家炒股必须通过证券公司作为中介代理,这是一种牌照业务,因为需要中介机构对客户参与不同风险业务的适当性进行把控、还要分担清算交收风险。
- 第二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跟财富管理是配对的。资产管理跟财富管理是不同类金融机构都有牌照可以做的,客户群体会有区分。这里的管理的资产规模是很大的,所以公司有个愿景叫“连接百万亿”。
- 第三是财富管理。简单的讲,现在就是各种理财产品的销售。销售募集来的资金,由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去投资,这时候就要用到恒生的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类系统。
剩下的两块业务针对两个特定行业,
一是交易所。我们主要是做国家级的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包括中登、上海清算所的核心系统、新三板交易所的核心撮合系统都是我们做的。我们也承接地方金融办监管下的各种金融资产、产权、现货交易所。
二是银行。银行业务系统比较庞大,我们做的是比较擅长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方面的系统,也有对公的现金管理系统、中间业务系统等。
EGO 会员有很多都是金融行业相关,很多会员也都在关注。恒生每年都会举办行业峰会,把各类金融机构的客户联合到一起,大家探讨行业的前景规划。
最近这几年,金融行业严监管是趋势,强调脱虚向实,业务上的创新相对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越来越关注新的技术怎么用在金融行业,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从技术发展趋势上来讲,整个金融行业在 IT 应用方面比较领先,很早开始做全面数字化。2000 年初,银行和证券就开始做集中化,在新技术的探索方面也一直都有比较大的投入。
恒生在很早就开始关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是相关的技术,也比较关注高性能计算。下面给大家讲讲金融在 FinTech 技术上的探索。
适应性改造区块链
我曾经在 2016 年极客邦全球架构师峰会 ArchSummit 深圳站做过演讲,主题就是《区块链技术催生互联网金融下一代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我一直关注这一块,在网上发表过很多区块链方面的文章。今年与区块链相关的吸引眼球的,可能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暴涨和 ICO 火热,乱象四起时,受到监管机构的打击。在恒生,我们的定位是用区块链技术做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协作平台,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区块链技术以及金融行业如何应用。
这里也有问题:
- 我们看到的区块链大多是公有链,强调信息公开透明。但金融交易里有些信息是只想让交易对手知道,数据完全公开就有一定问题,也涉及隐私保护。
- 公有链强调匿名,金融行业很多都需要实名认证、有 KYC 的要求。
- 金融行业应用不像比特币,全部都在链上,以无中心的方式提供全网信任。金融行业应用时一定会跟线下金融资产打通,要有金融机构的信誉为资产上链做背书。所以上链的网关很重要。
我们觉得,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应用要做很多改造,我们这几年在探索基于联盟许可链的用法。同时,很多区块链技术底层技术平台不是很成熟,我们的应用架构设计要将上层业务跟下层具体区块链实现一定的隔离。
在具体业务上,我们也探索了很多,主要集中在比较低频的、现在没有很好的 IT 系统特别是集中式 IT 系统支撑的业务,比如银行同业业务、一些场外业务好多还是手工记账。
有个说法是区块链是个分布式账本,很自然跟账本对应的场景是证券的存管。比如私募股权的登记存管,就是公司在未上市之前的股权登记、变更记录,比如 A 轮、B 轮的股份是怎样变更的。我们在年初跟港易所做了 POC 系统,恒生入股的 Symbiont 在美国特拉华州和州政府合作做这方面应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 Linq 也能提供这类的区块链系统。
区块链不可篡改性的比较好的应用场景就是各种各样的存在性证明,比如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同签署,以前都是纸质的合同寄来寄去,这可能存在萝卜章问题——行业里面也发生过很多这样的风险,区块链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在研发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主要是基于 Fabric,同时也在和蚂蚁金服、Symbiont 谈合作。我们觉得,世界上以后不可能只有一条链,我们的业务系统可能会跑到多个链上面,所以我们需要有平台把大家连起来、架构好。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做联盟链。我们觉得区块链应用不光是技术问题,还是运营的问题:怎么把一拨金融机构联合在一起,协调大家的利益,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
适用于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关于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上图有几个我们的场景,比如现在比较热的智能投顾、智能投资,解决投资管理过程中怎么利用人工智能选股择时、优化组合。人工智能很重要的一块是跟数据有关的,你要有足够的数据,你才能做出效果来。恒生有专门的提供金融资讯数据的公司,人工智能在提升数据生产效率和数据增值服务上也是有很有用武之地的。
我们在今年 8 月份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天弘基金和广发证券都选恒生给他们做智能客服,现在主要是机器人问答。当下整个行业是严监管的时代,人工智能怎么用在监管里,也是比较重要的场景。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个性化推荐,不同客户有不同风险偏好,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对用户和产品进行全面的标签化画像,进一步匹配推荐相应投资组合。当然了,当下很多所谓的智能投顾,实际上没有特别智能,还是要手工匹配,只是把传统金融工程为专业机构使用的大类资产配置、组合优化的手段提供给普通投资者。
在技术方面,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在智能投资领域的应用研究比较多。出来之后,大家都想把金融行情资讯数据灌进去,看看能不能预测投资和股票走势之类的。我们用遗传算法对技术指标等各类因子进行组合回测,确实也找到一些因子组合公式,回测效果还可以、泛化能力也不错,只是让人解释这些公式的合理性有难度。
自然语言处理,在金融领域也是有比较大的应用场景。很多金融行业的信息还都是文本信息,比如新闻公告、年报、研究报告。我们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大大提升了获取数据、数据清洗、深度加工的效率。对资讯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在产业上下游使用了知识图谱,包括研报的标签和摘要能自动产生,之后就可以根据标签,再跟用户画像对应,做资讯信息的个性化推荐。
积极拥抱云计算
EGO 会员里很多人在做云计算方面的工作,很多人都比较关心金融行业对云计算到底是怎么想的。
恒生在 2014 年就觉得云计算技术比较成熟了,可以引入到行业应用。然后我们把市面上的公有云基本都调查了一遍、进行深入的 POC 验证,对我们的核心产品进行改造确保适应云计算环境。现在我们自运营的创新业务都在使用公有云,但金融机构采用公有云有不少制约,这也是强监管行业的特性,比如证券行业一般会用像深证通这样的行业云。
我本人一直在恒生做中间件,我们认为,行业中间件平台慢慢发展就应该成为垂直领域专有的 PaaS 平台,所以我们就帮金融机构搭建私有云,包括建设私有 IaaS 和私有的 PaaS。现在,联通专门跟恒生合作提供专享云,我们自有的 PaaS 平台搭建在上面。
总体来说,金融行业上公有云会有一定制约,有些业务场景可以上公有云,从整个行业来看,混合云是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金融特色的高性能计算
前面也说到,恒生一直做证券交易系统,特别是期货交易。交易的低时延是非常受关注的。我们一直有团队负责高性能计算。我们自己做通信中间件和交易中间件,关注的也是性能。
前面提到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某些特定场景、特定的环节里,如果是 I/O 密集或者计算密集,也需要高性能计算相应技术。
上图是我们几个月前发布的纳秒级交易系统。我们知道,计算机存取变量可能要一百多个机器周期,按照现在的主频算下来,存取变量就需要几百纳秒。纳秒级的交易系统,实际上是把 CPU 当成 SOC 芯片来看,什么东西都得放到芯片里去,数据放在 CPU 缓存里——所以做开发就要了解 CPU 的架构、缓存机制。
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网络,因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网络,所以怎么解决网络低时延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在纳秒级交易系统用的是专门的极速网卡,可以做到你 ping 一下,一来一回两微秒。作为对比,万M 局域网 ping 一下,可能需要40 多微秒。
这种系统不光是券商期货公司的柜台系统需要,包括做一些时间敏感的量化策略交易都有用,量化策略代码也要用高性能计算相应的技术来开发才比较好。
问答
1. 为什么能在一家公司坚持近 20 年?没有想过换一家公司吗?
我自己也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一晃就快 20 年了。我在中间离开过一小段,不久就回来了。因为觉得在这里,有很多人可以聊得来,做的事情也有意思,就一直在这里,一直做着感兴趣的事情。
2. 你所提到的 ABCD 这样的新技术对于技术老人的冲击大吗?如何化解?
关于新技术对技术老人的冲击,我个人觉得技术老人有老人的优势。
在恒生,我们有句话叫新人干老事、老人干新事。大家能够看到恒生的很多公开信息,包括最近几年成立了好多创新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其实好多都是在这个行业干很久的老人去领导和做创新的,因为金融行业里做创新,经验和眼界还是比较重要的。而新人去做老事,他的积累会比较快。
如果有冲击,如何化解?有时候老人可能会思维固化,这时候就需要有组织或者其他人一起交流、探讨和学习。就像 EGO ">https://ego.geekbang.org/) 一样,相互交流对大家的突破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内部也有很多的专家团队,我们会定期组织分享交流。我希望以后能邀请各位 EGO ">https://ego.geekbang.org/) 会员到恒生交流。谢谢大家。
关于 EGO
联结杰出的技术领导者学习和成长,是 EGO 不变的使命。 EGO 目前已经汇聚了全国超过 450 余位顶尖的技术领导者,包括喜马拉雅 FM CTO 陆栋栋、沪江 CTO 唐小浙、易观 CTO 郭炜、货车帮 CTO 冯亮、爱范儿 CTO 何世友、TalkingData CTO 肖文峰、饿了么 CTO 张雪峰、GrowingIO CTO 叶玎玎、CC 视频 CTO 栗伟、启赟金融 CTO 马连浩、咿啦看书 CTO 褚亮等都是 EGO 的付费会员。
EGO 会员招募季第三季正在进行,现在报名加入 EG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