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n 演讲火热征集中,快来分享技术实践与洞见!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干净”的代码,贼差的性能

  • 2023-03-02
    北京
  • 本文字数:9592 字

    阅读完需:约 31 分钟

“干净”的代码,贼差的性能

很多程序员还是一个“小萌新”时就听过这样的说法:写出来的代码必须得“干净”,为此很多人做了大量的阅读和学习。


Redux 作者 Dan Abramov 就曾痴迷于“干净代码”和删除重复代码。多年前他和同事一起开发一个图形编辑器画布,当看到同事提交代码时,他吐槽道,“这些重复代码看起来真的很碍眼。”随后,他自己想办法把重复的代码删掉了。


“夜已深,我把改好的代码提交到 master 分支,然后上床睡觉。因为帮同事把杂乱的代码清理干净了,我心里还引以为豪。”但事实并不像他想象的美好,第二天老板看到后找他谈话,希望他代码回滚回去。


当时的 Dan 很不理解,直到再工作了几年后他才明白,除了团队协作方面考虑,他为了减少重复代码牺牲了灵活性。“这算不上是一个好的权衡。”他坦诚道。


无独有偶,专门从事游戏引擎研发的资深开发者 Casey Muratori 近日也发表文章称,那些所谓“干净”代码的规则“其实挺无所谓的,多数情况下也不太影响代码的实际运行。”


这是 Casey 亲自测试的结果,他表示,“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很多要求设置得相当随意,难以证实或证伪。但也有一些则非常‘万恶’,确实会影响到代码的运行效果。”我们将 Casey 的测试分享做了翻译,以飨读者。

“干净代码”的性能测试


下面来看几条有代表性的“干净”建议:


• 相较于“if/else”和“switch”,尽量用多态;


• 不要告诉代码它所处理的对象内部;


• 函数应该小一点;函数应该只做一件事;


• “DRY”——别重复自己。


这些要求相当具体,听起来只要照着做了,就让编写出“干净”的代码。但问题是,这样的代码执行起来效果如何?


为了更确切地测试“干净”代码的实际表现,我决定直接用相关文献里列出的示例代码。这样大家就不能说我故意黑了吧,这里只是用人家提供的现成结果来评估“干净”代码到底能不能打。

尽量用多态?


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如下“干净”代码实例:


/* ========================================================================   LISTING 22   ======================================================================== */
class shape_base{public: shape_base() {} virtual f32 Area() = 0;}; class squar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square(f32 SideInit) : Side(Side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Side*Side;} private: f32 Side;};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rectangle(f32 WidthInit, f32 HeightInit) : Width(WidthInit), Height(Height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Width*Height;} private: f32 Width, Height;}; class triangl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triangle(f32 BaseInit, f32 HeightInit) : Base(BaseInit), Height(Height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0.5f*Base*Height;} private: f32 Base, Height;}; class circl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circle(f32 RadiusInit) : Radius(Radius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Pi32*Radius*Radius;} private: f32 Radius;};
复制代码


这是一个基础类,能提供几种特定形状: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之后,它还提供一个用于计算面积的虚拟函数。


跟之前的要求一样,这里用的是多态,函数小而且只做一件事,总之完全符合规定。于是,我们最终得到了非常“干净”的类层次结构。每个派生的类都知道如何计算自己的面积,并存储面积计算所需要的数据。


如果我们想要实际应用这个层次结构,比如想求输入的所有形状的面积总和,那大概应该是这样:


/* ========================================================================   LISTING 23   ======================================================================== */ f32 TotalAreaVTBL(u32 ShapeCount, shape_base **Shapes){    f32 Accum = 0.0f;    for(u32 ShapeIndex = 0; ShapeIndex < ShapeCount; ++ShapeIndex)    {        Accum += Shapes[ShapeIndex]->Area();    }        return Accum;}
复制代码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在这里没有使用迭代器,因为“干净”规则里并没有建议要使用迭代器。为了避免对编译器的混淆和对性能差异造成的影响,这里我决定不引入任何抽象迭代器。


另外,这个循环还基于一系列指针。这是使用类层次结构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形状在内存里有多大,所以除非添加另外一个虚拟函数调用来获取各形状的数据大小、并引入某种可变的跳过操作,否则就必须要靠指针来找到各个形状的实际起始位置。


这里做的是累加计算,所以会存在循环依赖性,这会导致循环速度下降。为了能随意对累加进行重新排序,我还编写了一个手填版本以确保安全:


/* ========================================================================   LISTING 24   ======================================================================== */ f32 TotalAreaVTBL4(u32 ShapeCount, shape_base **Shapes){    f32 Accum0 = 0.0f;    f32 Accum1 = 0.0f;    f32 Accum2 = 0.0f;    f32 Accum3 = 0.0f;        u32 Count = ShapeCount/4;    while(Count--)    {        Accum0 += Shapes[0]->Area();        Accum1 += Shapes[1]->Area();        Accum2 += Shapes[2]->Area();        Accum3 += Shapes[3]->Area();                Shapes += 4;    }        f32 Result = (Accum0 + Accum1 + Accum2 + Accum3);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如果只对这两个例程做简单测试,我们就能粗略测量出每个形状完成计算所消耗的 CPU 时钟周期:



这里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代码测试。第一种是仅运行一次,表达“冷”状态下的计算情况——这时数据应存留于 L3 缓存内,但 L2 和 L1 已被刷新清空,而且分支预测变量也尚未在循环中“预演”过。


第二种则是多次运行代码,查看缓存和分支预测变量都“热”着的时候,循环性能如何。请注意,我的这些办法都不是真正的精准测量。大家也能看到,其中的差异如此巨大,压根就没必要使用严肃的分析工具。


从结果来看,这两个例程没有太大区别。“干净”代码在计算形状面积时大概消耗了 35 个计算周期,如果运气好,有时候是 34 个。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按照“干净”编程的原则处理,那我们要用掉 35 个计算周期。


可如果不管第一条规矩,结果会怎样?这里我们不使用多态,直接上 switch 语句。


我在这里编写了完全相同的代码,只是不再采取类层次结构的形式(也就是运行时上的 vtable),而是通过枚举和形状类型把所有内容都塞进了单一结构:


/* ========================================================================   LISTING 25   ======================================================================== */ enum shape_type : u32{    Shape_Square,    Shape_Rectangle,    Shape_Triangle,    Shape_Circle,        Shape_Count,}; struct shape_union{    shape_type Type;    f32 Width;    f32 Height;}; f32 GetAreaSwitch(shape_union Shape){    f32 Result = 0.0f;        switch(Shape.Type)    {        case Shape_Square: {Result = Shape.Width*Shape.Width;} break;        case Shape_Rectangle: {Result = Shape.Width*Shape.Height;} break;        case Shape_Triangle: {Result = 0.5f*Shape.Width*Shape.Height;} break;        case Shape_Circle: {Result = Pi32*Shape.Width*Shape.Width;} break;                case Shape_Count: {} break;    }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这就是我们被“干净”代码忽悠之前,那种最老派的编程方式。


请注意,因为这里不再为各种形状变体指定相应的数据类型,所以如果类型不具备所讨论的某个值(例如「高度」),则直接忽略。


现在,这段代码不再从虚拟函数调用中获取面积,而是通过 switch 语句从函数中获取——这跟“干净”编程的原则完全不符。但大家应该看得出来,后面这种更简洁,而且代码并没多大变化。Switch 语句的每种执行情况,都跟类层次结构中的相应虚拟函数有着相同的代码。


至于加和循环本身,跟“干净”版本也几乎相同:


/* ========================================================================   LISTING 26   ======================================================================== */ f32 TotalAreaSwitch(u32 ShapeCount, shape_union *Shapes){    f32 Accum = 0.0f;        for(u32 ShapeIndex = 0; ShapeIndex < ShapeCount; ++ShapeIndex)    {        Accum += GetAreaSwitch(Shapes[ShapeIndex]);    }     return Accum;} f32 TotalAreaSwitch4(u32 ShapeCount, shape_union *Shapes){    f32 Accum0 = 0.0f;    f32 Accum1 = 0.0f;    f32 Accum2 = 0.0f;    f32 Accum3 = 0.0f;        ShapeCount /= 4;    while(ShapeCount--)    {        Accum0 += GetAreaSwitch(Shapes[0]);        Accum1 += GetAreaSwitch(Shapes[1]);        Accum2 += GetAreaSwitch(Shapes[2]);        Accum3 += GetAreaSwitch(Shapes[3]);                Shapes += 4;    }        f32 Result = (Accum0 + Accum1 + Accum2 + Accum3);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在这里没有调用成员函数来获取面积,而是调用了一个正则函数。就这么点不同。


但很明显,与类层次结构相比,扁平结构是有很多好处的:形状都在矩阵里,根本不需要指针。而且因为所有形状的大小都相同,所以也不需要其他间接转换。


另外,编译器现在可以准确理解我们在循环中的操作,即查看 GetAreaSwitch 函数并查看整个代码路径。这样,编译器就用不着对只向运行时开放的虚拟面积函数做操作猜测。


那这些好处到底会在编译器里转化成怎样的效果?这里我们一口气把运行四种形状,结果是:



通过观察结果,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单单把代码改得“老派”一点,我们就让性能提升了 1.5 倍。是的,别用 C++ 多态这种无关紧要的东西,性能马上就有了改善。


通过违反“干净”代码原则的头一条(也是比较核心的一条),我们把各形状面积计算的时钟周期从 35 个降低到 24 个。如果要拿硬件做比较,就相当于是 iPhone 14 Pro Max 降级成了 iPhone 11 Pro Max。这是三到四年的硬件演化进程,只靠不用多态就给消弭掉了。


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忽略对象内部?


如果我们违反更多规矩,会怎么样?比如说去掉第二条,“忽略对象内部”。我们能不能靠内部知识帮函数提高运行效率?


回顾一下计算面积的 switch 语句,我们会发现所有面积计算用的都是相似的方法:


        case Shape_Square: {Result = Shape.Width*Shape.Width;} break;        case Shape_Rectangle: {Result = Shape.Width*Shape.Height;} break;        case Shape_Triangle: {Result = 0.5f*Shape.Width*Shape.Height;} break;        case Shape_Circle: {Result = Pi32*Shape.Width*Shape.Width;} break;
复制代码


也就是都在用高度乘以高度、宽度乘以宽度,需要时再乘个π之类的系数。如果是圆,那就除以 2。


这就是我跟“干净”代码原则最不对付的地方,我觉得 switch 语句很棒!它能向我们清晰地展示这些模式,因为在按操作(而不是按类型)进行代码组织时,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其中的常规模式。相比之下,再看“干净”编程示例,我们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这样的模式。那边不仅样板更多,而且倡导者建议把每个类都放进单独的文件里。


所以从结构上讲,我一般不赞成使用类层次结构。总而言之,现在我想强调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模式,来大大简化这条 switch 语句。


请记住:这个示例不是我选的。这是“干净”代码自己选的说明示例。而且跟面积计算类似,其他很多任务也有相似的算法结构。要想利用这种模式,我们可以整理一个简单的表,用于说明每种类型所对应的系数。如果我们将圆形和矩形等设定为单参数类型,就可以写出更简单的求面积函数:


/* ========================================================================   LISTING 27   ======================================================================== */ f32 const CTable[Shape_Count] = {1.0f, 1.0f, 0.5f, Pi32};f32 GetAreaUnion(shape_union Shape){    f32 Result = CTable[Shape.Type]*Shape.Width*Shape.Height;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这里的两个求和循环不用做多大修改,除了只能调用 GetAreaUnion(而非 GetAreaSwitch),其余部分完全相同。


下面来看看这个版本的运行性能如何:



可以看到,通过对实际类型的理解,我们有效将基于类型的思路转换成了基于函数的思路,从而大大提高了速度。跟之前的 iPhone 相比,现在我们的计算速度已经相当于登陆了台式机。


而我们唯一所做的,就是一次表查找加一行代码,没别的了!这样不仅更快,在语义上也更简单。它涉及的 token 更少、操作更少、代码行数也更少。


所以说,我们有必要把数据模型跟计算操作结合起来,而不是要求什么“忽略内部”。现在,我们对每个形状的面积计算只消耗 3.0 到 3.5 个计算周期。


放弃前两条“干净”编程规则,已经让我们的代码性能提升了 10 倍。


10 倍性能提升绝对非同小可,毕竟就连多年之前推出的 iPhone 6(现代性能基准测试所能支持的最老机型),其性能也只是 iPhone 14 Pro Max 的三分之一。


如果用单线程桌面 CPU 性能来比较,那 10 倍的差距就相当于拿现在的 CPU 跟 2010 年的产品对抗。看到了吧,单是前两条“干净”编程规则,就消灭了这 12 年来的硬件演变成果。

函数应该小一点、专一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恢复这部分性能的操作如此简单。这里我们没有强调“函数要小”和“函数只做一件事”这两条,毕竟我们这个测试很简单,天然符合这些规定。那么,如果我们在问题里再加个要求,应该就能看到它们的实际影响了吧?


这里,我在原有层次结构之上又添加了一个虚拟函数,用于给出各个形状有几个角:


/* ========================================================================   LISTING 32   ======================================================================== */ class shape_base{public:    shape_base() {}    virtual f32 Area() = 0;    virtual u32 CornerCount() = 0;}; class squar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square(f32 SideInit) : Side(Side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Side*Side;}    virtual u32 CornerCount() {return 4;}    private:    f32 Side;};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rectangle(f32 WidthInit, f32 HeightInit) : Width(WidthInit), Height(Height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Width*Height;}    virtual u32 CornerCount() {return 4;}    private:    f32 Width, Height;}; class triangl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triangle(f32 BaseInit, f32 HeightInit) : Base(BaseInit), Height(Height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0.5f*Base*Height;}    virtual u32 CornerCount() {return 3;}    private:    f32 Base, Height;}; class circle : public shape_base{public:    circle(f32 RadiusInit) : Radius(RadiusInit) {}    virtual f32 Area() {return Pi32*Radius*Radius;}    virtual u32 CornerCount() {return 0;}    private:    f32 Radius;};
复制代码


矩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形一个角都没有。之后,我要调整问题的定义,从计算各形状的总面积转为计算各形状的角加权面积和——也就是总面积再加上角总数。


跟总面积一样,算这个角加权面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单纯是为了演示性能差异,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数学计算。


这里,我用数学计算和其他虚拟函数调用更新了“干净”求和循环:


f32 CornerAreaVTBL(u32 ShapeCount, shape_base **Shapes){    f32 Accum = 0.0f;    for(u32 ShapeIndex = 0; ShapeIndex < ShapeCount; ++ShapeIndex)    {        Accum += (1.0f / (1.0f + (f32)Shapes[ShapeIndex]->CornerCount())) * Shapes[ShapeIndex]->Area();    }        return Accum;} f32 CornerAreaVTBL4(u32 ShapeCount, shape_base **Shapes){    f32 Accum0 = 0.0f;    f32 Accum1 = 0.0f;    f32 Accum2 = 0.0f;    f32 Accum3 = 0.0f;        u32 Count = ShapeCount/4;    while(Count--)    {        Accum0 += (1.0f / (1.0f + (f32)Shapes[0]->CornerCount())) * Shapes[0]->Area();        Accum1 += (1.0f / (1.0f + (f32)Shapes[1]->CornerCount())) * Shapes[1]->Area();        Accum2 += (1.0f / (1.0f + (f32)Shapes[2]->CornerCount())) * Shapes[2]->Area();        Accum3 += (1.0f / (1.0f + (f32)Shapes[3]->CornerCount())) * Shapes[3]->Area();                Shapes += 4;    }        f32 Result = (Accum0 + Accum1 + Accum2 + Accum3);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基本上就是整体接入另一个函数,添加了新的间接层。同样是出于明确起见,这里不用任何抽象。


在 switch 语句那边,我做的变更也基本相同。先是给角数量添加另一条 switch 语句,跟层次结构版本可以说是完美对应:


/* ========================================================================   LISTING 34   ======================================================================== */ u32 GetCornerCountSwitch(shape_type Type){    u32 Result = 0;        switch(Type)    {        case Shape_Square: {Result = 4;} break;        case Shape_Rectangle: {Result = 4;} break;        case Shape_Triangle: {Result = 3;} break;        case Shape_Circle: {Result = 0;} break;                case Shape_Count: {} break;    }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下面看看这两个版本的计算性能差异:


/* ========================================================================   LISTING 35   ======================================================================== */ f32 CornerAreaSwitch(u32 ShapeCount, shape_union *Shapes){    f32 Accum = 0.0f;        for(u32 ShapeIndex = 0; ShapeIndex < ShapeCount; ++ShapeIndex)    {        Accum += (1.0f / (1.0f + (f32)GetCornerCountSwitch(Shapes[ShapeIndex].Type))) * GetAreaSwitch(Shapes[ShapeIndex]);    }     return Accum;} f32 CornerAreaSwitch4(u32 ShapeCount, shape_union *Shapes){    f32 Accum0 = 0.0f;    f32 Accum1 = 0.0f;    f32 Accum2 = 0.0f;    f32 Accum3 = 0.0f;        ShapeCount /= 4;    while(ShapeCount--)    {        Accum0 += (1.0f / (1.0f + (f32)GetCornerCountSwitch(Shapes[0].Type))) * GetAreaSwitch(Shapes[0]);        Accum1 += (1.0f / (1.0f + (f32)GetCornerCountSwitch(Shapes[1].Type))) * GetAreaSwitch(Shapes[1]);        Accum2 += (1.0f / (1.0f + (f32)GetCornerCountSwitch(Shapes[2].Type))) * GetAreaSwitch(Shapes[2]);        Accum3 += (1.0f / (1.0f + (f32)GetCornerCountSwitch(Shapes[3].Type))) * GetAreaSwitch(Shapes[3]);                Shapes += 4;    }        f32 Result = (Accum0 + Accum1 + Accum2 + Accum3);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跟之前的求总面积类似,类层次结构和 switch 两种实现之间的代码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调用虚拟函数还是使用 switch 语句。


再来看表驱动的示例,这种把计算操作跟数据结合起来办法真的棒。而且这个版本需要修改的只有表里的值。我们甚至不需要获取关于形状的其他信息,只要把角数跟面积系数直接加进表中,就能用几乎相同的代码得出结果:


/* ========================================================================   LISTING 36   ======================================================================== */ f32 const CTable[Shape_Count] = {1.0f / (1.0f + 4.0f), 1.0f / (1.0f + 4.0f), 0.5f / (1.0f + 3.0f), Pi32};f32 GetCornerAreaUnion(shape_union Shape){    f32 Result = CTable[Shape.Type]*Shape.Width*Shape.Height;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如果运行所有“角面积”函数,就能看到第二个形状的属性如何影响其性能:



可以看到,这次测试中“干净”代码的表现更差。Switch 语句的性能达到了“干净”版本的 2 倍,而查表版本更是达到后者的 15 倍。


这也凸显出“干净”代码的深层次问题:需求越复杂,这些规矩就越有损性能。当我们把这种“干净”编程方法引入各种真实用例时,最终性能肯定会大打折扣。


而且“干净”代码用得越多,编译器就越理解不了你想干什么。一切都被放进了单独的翻译单元,被藏在虚拟函数调用之后。这样即使编译器再聪明,也难以消化这混乱的实现。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代码连人看了都会束手无策!从之前的演示中可以看到,如果代码库围绕着函数进行架构设计,那么从表中取值或者删除 switch 语句等需求才会易于实现;而如果是围绕类型进行架构设计,那难度将大大增加。唯一的解决办法,恐怕就只有大规模重写。


总之,只是在形状计算中增加了一个属性,速度差就从 10 倍变成了 15 倍,相当于硬件性能从 2023 年一下子倒退回了 2008 年!一个参数,抹灭 14 年硬件发展,是不是很大胆?而且,咱们还完全没涉及优化呢。


之前的所有演示,都只是在拿循环依赖关系做文章,完全没提有哪些优化空间。下面,我们来看相同计算流程在经过轻度优化后的 AVX 版本:



速度差异到了 20 到 25 倍区间。当然,AVX 优化的代码完全不理会“干净”编程的那些奇谈怪论。五大原则已经祛魅了四条,再来看最后一条。

不要重复自己?


老实讲,“不要重复自己”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拿来测试的版本也没有多少重复部分。只有 4 次累加的部分算是重复,但这是为了演示。毕竟如果是在真实应用当中,我们甚至没必要把它分成 2 个例程。


如果把“不要重复自己”说得更具体点,比如不要把相同系数的两个编码版本分别构建成两个表,那我还可以反对一下。毕竟有时候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性能。但人家没那么讲,只是说别自我重复,那这话还是相当合理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在遵循第五条的同时保持合理的代码性能。

结   论


所以我现在给出结论:在这五条原则里,只有最后一条值得遵循,前面四条可以统统无视。为什么?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现在的软件运行起来真的越来越慢。跟现代硬件的真实性能相比,软件的运行表现太差了。


要问为什么这么慢,那答案可就多了,而最核心的因素要视实际开发环境和编程方法而定。但至少从特定角度出发,“干净”代码绝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其底层逻辑都说得通,但造成的性能负担却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所以面对这种种规矩,尽管有人认为这样能改善代码库的可维护性,但我们至少也该想想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我们真的愿意放弃这十几年的硬件发展,只为让程序员的工作变得更轻松一点吗?我们的职责就是开发出能顺畅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如果这些原则严重影响了软件的运行效果,那岂不背离了我们的从业初衷?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探索更好的代码组织、维护改进和易读性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诉求。但“干净”编程的这些规矩不是,它们根本就不靠谱。我强烈建议他们能用大星号标明“采取这些规则,您的代码性能将缩水十几倍”。


你选择干净的代码还是不错的性能?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computerenhance.com/p/clean-code-horrible-performance


2023-03-02 14:565152

评论 9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你凭撒就觉得这是个选择题呢 我都要不行吗
2024-07-10 09:08 · 浙江
回复
用户头像
分需求,看场景呗。开发电子游戏,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对于大量的CRUD业务,随便一个IO瓶颈就是上千上万倍的性能差距,优化10倍的CPU等于没有优化;对于有以上性能优化价值,但又存在长期升级维护需求的软件,比如REDIS之类的,也得权衡这几个原则放弃一定的性能能吧
2023-03-07 10:45 · 云南
回复
用户头像
分语言吧,“干净”的原则主要针对维护性和扩展性,具体性能影响多少还是看具体情况,而不能一味的说设计原则都不靠谱。多数情况下这点性能都微不足道,如果有影响可以考虑不遵循。作者太偏激
2023-03-06 15:57 · 北京
回复
用户头像
不用虚函数不就行了?
2023-03-03 22:36 · 湖南
回复
用户头像
以前的程序员为了性能和内存,能做出来一款几十KB的游戏,比如马里奥,现在的全部都在堆内存,试图通过内存来解决体积大的问题,从来也不考虑怎样优化体积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本质的改变,不科学,不可取。
2023-03-03 14:30 · 北京
回复
用户头像
把需要复杂计算抽象出来 把反射资源处理等消耗资源的次数尽量减少 或者异步处理
2023-03-03 09:47 · 广东
回复
用户头像
代码整洁主要还是从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来考虑吧,额外的封装肯定会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耗,我觉得这点损耗对 99%的公司都不存在问题,但对长期维护和扩展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2023-03-03 08:22 · 广东
回复
用户头像
有没有可能是这个代码中的计算逻辑太简单了,导致这点差异喧宾夺主了
2023-03-02 19:17 · 湖北
回复
用户头像
专注于计算功能的代码, 没谁自讨没趣, 为了所谓的干净, 把switch改成虚函数吧?
2023-03-02 15:39 · 广东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kotlin开发网站,字节跳动大神讲座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5面阿里斩获offer(Java岗),原来阿里面试官总喜欢问这种问题

进击的王小二

Java java面试 大厂面试

ironSource 斩获 2021 年度鲸鸣奖三大重量级奖项

产业数字化的思考

Geek_vidmje

各位Oracle DBA们,你们期待的在线实训环境终于来了

墨天轮

MySQL 数据库 oracle redis 实训

[架构实战营] 模块一作业

张祥

架构实战营

kotlinui库,字节跳动内部学习资料泄露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kotlin入门教程百度网盘,阿里开发7年大牛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kotlin实现接口,已开源下载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端智能研发核心套件:MNN 工作台深度剖析

阿里巴巴终端技术

深度学习 ios android 移动端 端智能

喜大普奔!BFE 控制平面正式开源发布!

百度开发者中心

负载均衡 云原生 Go 语言 开源技术

netty系列之:使用netty实现支持http2的服务器

程序那些事

Java Netty 程序那些事 响应式系统

华为云企业级Redis:助力VMALL打造先进特征平台

华为云数据库小助手

GaussDB GaussDB ( for Redis ) 华为云数据库

技术干货 | 闲鱼:一个优秀的 Push 平台,需要经历怎样的前世今生

蚂蚁集团移动开发平台 mPaaS

消息推送 push mPaaS

打造价值交付体系,企业 CIO 如何应对 DevOps 命题?

BoCloud博云

DevOps 云原生

Kafka是如何实现高性能的,程序员进阶知识点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华为全球首发《全光自动驾驶网络白皮书》,助力打造品质联接新体验

企业系统太多?WorkPlus让工作事半功倍

BeeWorks

EMQ 映云科技5G 边缘计算工业解决方案获中国移动创客马拉松大赛三等奖

EMQ映云科技

5G 物联网 边缘计算 移动互联网

来,肝了这份网络安全学习计划无敌

网络安全学海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渗透测试 WEB安全 学习安全

game+defi系统开发需求(公司)

没有一个行业能比房地产中介更需要CRM

低代码小观

企业管理 房地产业 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 行业管理系统

面试官:如何防止 Java 源码被反编译?我竟然答不上来。。

Java 编程 程序员 架构 面试

RTE2021 实时互联网大会参会感想

轻口味

1024我在现场 10月月更

3面蚂蚁,一路过关斩将 成功拿到offer定级P6,大厂面试雀食有点难!

进击的王小二

java面试 大厂面试 阿里巴巴面经总结 java

kotlinalso函数,34岁程序员年薪50w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kotlin协程实现原理,【绝对干货】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行云创新马洪喜出席云栖大会,解读云原生时代开发者工具变革探索与实践

行云创新

开发者 云原生 行云 云栖大会 马洪喜

kotlin库,大佬带你看源码

android 程序员 移动开发

Python爬虫实战 | 利用多线程爬取 LOL 高清壁纸

JackTian

Python 程序员 爬虫 后端 实战

开源应用中心 | KodBox快捷高效的私有云在线文档管理系统

开源技术

“干净”的代码,贼差的性能_语言 & 开发_Casey Muratori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