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西南都市的少年。
一位内心叛逆、外表乖巧的摇滚爱好者。
一位掌握了绝世武功却无法让身边人知道的民间高手。
黄东旭说,自己在最近面试的一位少年的身上,看见了当年的自己。初入开源世界的那位少年,就有如鱼回到了江湖一般,孤独的自由自在——
- 2.0x
- 1.5x
- 1.25x
- 1.0x
- 0.5x
嘉宾简介
黄东旭,PingCAP 联合创始人和 CTO,TiDB 设计者。创建 PingCAP 之前,黄东旭先后在网易有道、豌豆荚工作过,并有过一段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经历。
“每个人都应该非常努力地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想做什么,每天都非常开心,一睁眼就能够完全投入去做。对于我来说,那可能一个是音乐,一个就是程序。”
在酒吧里的黄东旭,一头黑发略稀疏的散在脑后,微卷,在喜爱摇滚的人群中毫无违和感。他介绍说,酒吧的老板也曾经是一位程序员。
因为今天是开车来的,他喝着一杯蜂蜜柚子茶。
“其实平时是喝点酒的。”
他抿了一口茶,若有所思。
“人生嘛就过一次,及时行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不对?生活中各个方面,包括留这个发型,就是提醒自己还是保持一个独立的姿态。”
“你觉得你后来喜欢开源软件和摇滚乐有关系吗?”
“我觉得是有关系的。我接触开源是在初中,当时正好也是开始去听摇滚乐的一个时间。当时我还住校,然后周末的晚上就会翘课出来看演出。”
在摇滚乐的世界里,黄东旭是一位贝斯手。
我们聊起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与硅谷 IT 产业崛起的关系,他愈发的兴奋起来,还分享了一些他在硅谷尝试各种体验的感受,包括催眠,包括禅修——这些活动在最近这些年的 IT 从业者中越来越流行起来。他现在每年都有不少时间会待在硅谷。在某一个层面上,那里就像是所有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们的一个圣地。
“开源的精神,包括自由独立,还有一点革命的感觉,非常让我着迷。我觉得这两个精神内核上是一致的。”
很多人知道黄东旭是因为 Codis 项目。那是他在豌豆荚就职期间研发一个分布式 Redis 解决方案,也是他主导一个开源项目的第一次重要经历。2012 年的豌豆荚,工程师文化浓厚,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团队——支持内部 Hackathon、支持 side project、支持开源。
“当时其实也有一点理想主义,就是说我们能够去给这个行业做一些事情,就这么一个很朴素的想法,就决定用开源的方式来把这项目给捐出去。”
“后来那个项目的影响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工程师对开源项目的理解,简单而朴素。一个很有价值的项目,如果不开源,只能帮到一家公司;如果开源出去,能够让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受益。作为一个个人贡献者,一份贡献的价值被放大的越多,他所获的的成就感就越大。
在 PingCAP 办公室见到黄东旭的时候,他正在为一些年轻的黑客们做一场黑客马拉松的讲解。这两天,他在场内的角色是一名导师。
“这两天时间能够让你非常沉浸的去进入到一个很好的状态里面,你会感觉不到外面的世界。”
以前的他一直是参赛者当中的一员,密集编程两天两夜,晚上就跟其他参赛者们一起住在黑客马拉松的现场。这一次作为导师,他不需要在现场参与编程,也不需要熬夜,更多是一个指导年轻人的角色。
“你更喜欢做参赛选手还是导师?”
“我更喜欢做选手。”
黄东旭想都没想就肯定的做出了回复。
“我特别享受这种纯粹编程带来的快感,就是纯粹的去做创造。”
PingCAP 刚刚成立的时候,黄东旭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招聘帖。
“阅读量 40 多万。”
维护一个开源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跟人交流。一个项目发展早期,偶尔有外面的用户过来,问一些问题,用心的维护者,就像是热情的主人一样,随叫随到,随时响应,解答问题,修改 bug,添加 feature,让客人开心。久而久之,主人家有了名气,更多人闻名而来,更有热心人士参与创造,成为这个项目的新生力量。
这是光明的一面。
“阅读量 40 多万,最后一封简历都没收到。”
“还有好多人转那个微博质疑你,或者可能用一些更加不好听的话来说你。”
TiDB 项目的发起团队——黄东旭和他的小伙伴们,并不是科班意义上做数据库出身的。项目启动之初,很多人质疑:一群没做过数据库的人凭什么去做这样一个项目?
“每天有各种… 来指点江山是吧?”
黄东旭讲话的时候仿佛在盯着空气。他说他其实是比较内向的人,更喜欢跟机器打交道。
“对键盘侠我从来都不会去回复。”
小学三年级的黄东旭,在他母亲的杂物中翻到了一本 Basic 编程语言的手册。那是一本针对成年人编写的教材,却打开了一位 10 岁少年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后来,他要买各种计算机相关的书籍、杂志,他的母亲都鼎力支持、有求必应。那是 90 年代的南宁,那里并没有多少人接触过计算机。
“我每周都会让我母亲带我去书店,去看那些计算机的书,一待可能就半天或一个晚上。”
1997 年,黄东旭拥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台电脑。
小学毕业时,已经能玩转基本的 C 语言、Pascal。初中毕业时,已经能够用 Visual Basic 做一些小工具的开发。到了高中毕业,在 Linux、GNU、自由开源软件运动的社区里已经有了很多网友。在网上,没人知道他的年龄,也没有人会去问他。
“但是你身边的人根本不知道你有多牛逼。很多同学也不太能够理解,觉得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怪癖。”
“所以还蛮孤单的。”
“后来我也习惯了这种感觉,享受起这种孤独的时光。我更喜欢跟机器打交道。机器让我觉得非常舒服,非常可以控制,有安全感。就相当于是你的特别好的伙伴。”
“就算我开着电脑不干什么事情,就是看着它,就会觉得很温暖。”
“我不会去正面的回应很多争论,因为没必要。我觉得还算是一个比较坚持、比较任性的人。”
“会有挫折感吗?”
“其实一开始看到那些不理解的,还是挺难过的,但是我也没办法是吧?我会去坚持我的这条方向去走下去。后来好像心就更大了。”
“怎么能让心更大呢?”
“我觉得有两点吧。一个是习惯了。看多了嘛!另一个就是,凭实力来回击。通过我的社区,通过我的产品,通过我的软件,通过我的代码,证明我确实是对的。这种事情多了以后,你就会越来越淡然。”
“有没有什么时候出现过‘干脆老子不干了!’的念头?”
黄东旭想了一下。
“这个真没有。”
黄东旭又想了一下。
“这个真没有。我觉得我们现在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你觉得你现在每天开心吗?”
“我觉得每天还是很开心的。即使再累,你也会看到这个东西帮到了别人,有很多依赖你的这个项目的用户,这会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有责任,不能现在就不干了。”
到目前为止,TiDB 项目在 Github 上已经收获了 16000 多个星。在底层开源项目中,这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得到好评其实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个安慰。我觉得人还是需要有一些正反馈的。正能量嘛!正能量越多,你的内心会越强大。”
我问黄东旭,他是否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工程的方法来解决?
他说是的。在他看来,这是工程师特别好的一个优点,也是这个行业他最喜欢的一点。
“我的一个人生理念,就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我也真的可以让这个世界不断变得更好一点。”
评论 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