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监控”到“主动观测”,在 CNCF 主导的云原生世界中,“可观测性”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虽然“可观测性”是近年来重要的流行术语,但其实它最早起源于几十年前的控制理论。直到 2018 年,CNCF-Landscape 率先出现“可观测性”分组后,“可观测性”才逐渐被应用于提高分布式 IT 系统的性能中。
过去,我们通过“监控”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很少提及“可观测性”的概念。而随着单体式架构逐渐向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转变,传统的监控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监控关注指标,监控的对象是计算机所产生的数据,而监控的前提是被监控对象能够产生可被观测的指标等数据。因此,监控基于已知,首先需知道要监控什么,然后制定采集相应指标,根据指标建立相应看板以及告警规则。然而,随着技术的升级,系统的复杂性随之大幅增加,系统间相互的依赖关系也难以预测。相比于简单的系统,会产生更多无法被事先知道的“未知数”,这样的情况下,仅通过传统的监控体系便无计可施。
可观测体系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监控体系的不足,能够观察系统随时间推移的表现,并询问相关问题来确定什么是重要的,适合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那些事先不被知道的“未知数”引发的问题。可观测体系以应用为中心,通过覆盖全栈的各种可观测数据(指标、日志、链路、事件)在开发、测试、运维的全应用生命流程进行持续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因,并建立可观测界面,从而指导用户的分析和决策。
近年来,可观测性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其优势显而易见。首先,通过可观测体系,开发人员能够判定系统内部的健康状况,不仅能够更快地发现和定位问题,更能够端到端地解决问题。其次,系统平稳运行时,可观测体系能够评估风险,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第三,通过可观测体系,开发人员能够加深对于系统的理解,提升开发及交付效率。此外,可观测体系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优势是能够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更改应用程序和服务,这一点对于企业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该如何针对自己的应用进行可观测性建设呢?本期亚马逊云科技 Tech Talk 特别邀请观测云 CEO 蒋烁淼作为演讲嘉宾带来主题分享《构建端到端的可观测体系最佳实践》。观测云是云时代的系统可观测平台,同时也是亚马逊云科技重要的合作伙伴。观测云在中国信通院的支持下成立,标志着国内在可观测性概念、技术等方面的空白被填写,与国际前沿概念、尖端技术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本期主题
构建端到端的可观测体系最佳实践
课程内容
可观测性的前世今生
如何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组件构建可观测 SaaS 平台
利用观测云实现端到端的可观测最佳实践
讲师介绍
蒋烁淼,观测云 CEO,资深系统架构师和软件架构师,DevOps、SRE 、IAC 理念推动者,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云计算方向的创业者,在业界被称之为中国云计算试飞员,其创立的观测云品牌,快速推进了国内可观测性理念的发展,引领行业颠覆性数字化变革。
课程亮点
对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可观测理念的详细解读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大数据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细节透析
端到端的可观测最佳实现路径
听众受益
了解可观测的价值点
了解大数据产品设计的实践分享
了解如何针对自己的应用进行可观测性建设
报名方式
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报名,开发者报名后会立刻收到确认邮件,请注意查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