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到三年,随着基础软件的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越提越凶”,企业也不再是面对一堆的数字化工具无从下手,而是越来越注重成果和价值,这也得益于众多管理工具、分析工具等的成熟,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透明、可控。
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起到的作用则被广泛认可,尤以云原生更甚。根据 IDC 的预测,到 2025 年,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将成为软件生产商,超过 90%的应用程序为云原生应用程序。在中国,超过一半的中国 500 强企业将成为软件生产商,超过 90%的应用程序为云原生应用程序。
云原生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普及,而企业对云原生化之后的结果和价值更为重视。云原生转型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降本增效的结果是什么?是否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这些是企业急需算清楚的账,也是青云KubeSphere企业版3.3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KubeSphere 企业版 3.3:不仅是算账,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运营能力建设
2018 年 7 月,青云在 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云计算峰会上开源了全新的容器平台——KubeSphere,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管理容器。
开源至今,KubeSphere 社区用户覆盖了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GitHub 上 Star 数超过 11400 个,下载量近百万,开发贡献者超 300 人。KubeSphere 已经名副其实成为全球三大主流开源容器平台之一。这个过程中,青云也对上游社区做了诸多贡献,覆盖存储、网络、DevOps、负载均衡等方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环境部署 KubeSphere,青云收到了客户大量商业化的服务和能力的需求,逐渐衍生出 KubeSphere 企业版,支持大量商业功能,包括跨数据中心的同城灾备、异地同城应用级别双活、平台级别灾备、应用级别灾备、微服务框架、业务转型等,帮助企业客户落地云原生。
那么,KubeSphere 企业版本次发布的 3.3 版本具体是如何帮助企业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的?
根据青云科技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经理张文浩介绍,3.3 版本上线了全新的可观测中心,其可以将分散在各集群的数据汇总同步到一起,也可以通过自定义范围配置指定汇总数据范围,将数据“化零为整”;可以定向统计集群数据,分门别类;多集群告警统一管理分发,一步到位。
KubeSphere 企业版 3.3 可观测中心
以上这些都是结果,可量化云原生转型的结果。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可以清楚了解到所投入资源带来的收益。除了结果,企业更需要的是建议,是更好地完成云原生转型的建议,区别于其他通过设置各类监控指标而为了监控而监控的产品,3.3 版本的可观测中心通过监控页面帮助企业对配额、资源状态做到精细化管理,并提前预警,达到给建议的目的。
除了上述偏向运维侧的更新,3.3 版本在开发者侧也做了很多工作。开源多年,KubeSphere 对云原生领域的开发者群体来说俨然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每一个工作领域都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并在易用性层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为了帮助对云原生转型尚不熟悉的开发者,3.3 版本释放了多套双引擎能力:微服务治理层面的 Istio+Spring Cloud 双引擎,新增的 Spring Cloud 引擎主要针对 Java 技术栈的开发者,可以选用熟悉的语言工具“无痛”转型;CI/CD 持续部署层面是 Jenkins+Argo CD 双引擎,CI 层面 3.3 版本全面拥抱 GitOps,不仅停留在工具层面,更多是将其融合进了 KubeSphere 本身的多租户、权限管理、统一多租户打通等流程中,实现了高度统一化处理,方便开发者尝试。
此外,3.3 版本新增了飞书作为通知接收渠道,并更新了租户级镜像仓库,在存储层面对权限管理做深度打磨,新增了 PVC 自动扩容,达到企业预设的额度后可自动扩容。同时,为了适应企业内部的行政结构,3.3 版本新增了集群管理员对权限进行了精细划分。
值得注意的是,KubeSphere 企业版对云原生数据库的支持,从 3.2 版本的支持 ClickHouse、MySQL 以及 PostgreSQL 三款新增到 3.3 版本的九款主流的中间件和数据库支持,操作层面也可完成一键化部署,应用层面支持可视化参数配置,整体与 KubeSphere 可拆合。
未来蓝图:KubeSphere LuBan 架构即将上线
根据青云科技 KubeSphere 云原生产品负责人于爽介绍,KubeSphere 企业版 4.0 正在打磨之中,其将基于 KubeSphere LuBan 架构进行构建,以 LuBan 架构为产品内核,实现平台模块化。
在 KubeSphere 快速迭代的四年时间,客户诉求也在不断改变,逐渐不再需要固定形态的产品,转而追求通过更丰富的插件来解决问题。在 KubeSphere 现有的应用中心内,开发者已经体验到了青云及其合作伙伴开发的组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带来的体验仍旧是割裂的,客户还需要跳出 KubeSphere 才能体验这些能力。
为此,4.0 版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可插拔,提供热插拔的插件式微内核架构和插件中心,可以更好地服务不同的客户需求。通过 KubeSphere LuBan 架构,任何组件后端 API 均可以动态嵌入 KubeSphere 中,任何第三方组件前端也可以动态嵌入到 KubeSphere 前端,同时,插件中心能够提供满足各种场景和需求的企业级插件。这样,企业不需要等待 KubeSphere 的版本迭代,就能真正实现有价值的云原生操作系统。
2022 年,KubeSphere 已经帮助众多企业和开发者顺利完成云原生转型。以中金国际为例,其借助青云全栈的云计算能力,上层通过 KubeSphere 打通多集群管理,底层整合了青云企业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灾备解决方案以及应用商店等能力,形成了适合业务特点的中金苍穹容器平台,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数字化转型。未来,青云将会与其一起在统一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层之上进行更多场景的迭代和优化,包括微服务场景、DevOps 场景等。
而预计在明年 Q1,随着 LuBan Alpha 版本的发布,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企业通过与青云联手将 KubeSphere 部署在企业内部而获得转型成功。
一切都是社区和开发者的
最后,于爽强调开源依旧是 KubeSphere 非常重要的战略,未来也将承诺持续保证其 100%开源。在发版节奏上,KubeSphere 会基于当前的 V3 版本持续迭代较长一段时间,4.0 版本目前已经在规划中,将会逐步开源,面向社区优先提供免费安装包下载使用的方式。
此外,团队会将优秀的商业功能逐渐贡献给开源社区,最终一切都将是社区和开发者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