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出了亿万人的数字生活史
它揭示了 3 条普通人也可以运用的淘金秘籍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
亿万人的数字生活史,也包括我
《腾讯传》吸引我一直往下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书里充满了勾起我回忆的事件。
1.1 深夜聊 QQ
第 50 页,这样写道。
到 1999 年 11 月,马化腾正焦头烂额地坐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张志东和陈一丹同时走了进来。他们坐到他的对面,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在距离发布之日仅仅 9 个月之后,QICQ 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 100 万,开始放七位数的用户号了,CICQ、PICQ 和网际精灵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坏消息是,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 1 万元现金了。
读到这里时,我就想起来 1999 年我在交大读书,学校东南门外面是沙坡村,里面散步了无数的网吧,我和舍友们,有一阵子晚上通宵跑到网吧玩 QICQ,非常兴奋地盯着那只小企鹅,期待它的头像闪动,期待耳朵里传来“滴滴”或“咳咳”的声音。我能够一晚上不做别的事情,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加陌生人为好友,一个一个地去尬聊,从家乡、学校、好吃的,聊到烦心事、开心事……好像能和一个陌生人聊起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当我把这段历史讲给女儿听时,她马上评论说,“爸爸你这也太无聊了吧!”还跑厨房找妈妈,拉着妈妈说我这段无聊历史。
我女儿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往回看,也觉得难以想象。但当时,的的确确是满网吧的人,都在聊 QQ!而且,QQ 的崛起,正是国内千千万万家网吧支撑起来的。
1.2 梦网噩梦
第 69 页,这样写道。
于 2001 年 11 月 10 日正式开通的“移动梦网”计划,先是在广东移动试点,而后四川、浙江等省相继跟进。中国移动采取了非常开放的姿态,它承诺将 85%的短信增值收入分给合作商。为了鼓励各家参与,它还设计了一个“赛马机制”,积极性越高的合作商可以得到越多的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曾李青带着他的市场部人员疯狂奔波于各地移动公司,一家一家地洽谈和签订开通“移动 QQ”的业务。曾李青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挂了一张全国地图,用红蓝两色作标记,红色代表联通,蓝色代表移动,拿下哪个省份就用颜色标记出来。
移动梦网,挽救了中国互联网,同时,也骚扰了亿万手机用户五六年的时间。我虽然是在 2002 年大学毕业后才买的手机,也被移动梦网各种乱扣费。要知道,那个乱七八糟的通信年代,你回复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或者接听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都有可能不知不觉地被动购买一项业务,每个月被扣掉几块钱。
所以那几年,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每月交电话费时都特别小心,要打详单,看看有没有被乱扣费。
最神奇的是,你莫名其妙被收费的梦网增值业务,还很难取消!比如你被骗着回复短信订购了业务,但是你没办法再回复一条短信退订,你打电话给移动的客服,客服还会用各种原因说服你不要退,或者给你制造几个麻烦的流程,让你过一个月再来。
我现在还能想起来我有一次为了退订一个业务,跑了三趟营业厅!
1.3 QQ 和 MSN 的战斗
第 138 页,这样写道。
2005 年,在没有任何宣传和本地化支持的情况下,MSN 在中国即时通信的市场份额为 10.58%,虽然离 QQ 77.8%的份额相距甚远,但已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即时通信软件。
更重要的是,在约 2000 万商务人士用户中,腾讯用户约 950 万人,占 47%,MSN 用户约 1075 万人,占 53%,其中在过去的两年里,MSN 新增的用户有 95%来自腾讯 QQ 流失的用户。当这些数据被报告到微软总部时,美国人大吃一惊,在罗川等中国区员工的一力主导下,微软做出了将 MSN 业务独立出来、实施本土化运营的决策。
那个时候,我们上班的时候,都以使用 MSN 为荣,出去跟人进行工作上的沟通,都更愿意留 MSN 给对方。那个小小的、简洁的机器人,让我们觉得,嗯,更有范儿。甚至我当时所在公司给电信开发的一款产品,都是仿照 MSN 的外观设计的。
所以当后来 MSN 变成 Live Messenger 失去独立身份的时候,我和一些朋友,都觉得很惋惜,好好的东西,愣是被微软的 Live 战略给整残废了。
1.4 你偷菜了没
第 178 写,这样写道。
《开心农场》于 2009 年 5 月 22 日在 QQ 空间上线,接下来发生的景象,出乎所有人的预期。
上线第一天,天量级的用户流量。一下子就把服务器撑爆了,在腾讯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五分钟”不得不把服务器的管理权限让渡给腾讯。郜邵飞团队原来缩写的软件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流量冲击,吴宵光紧急召集最精锐的程序员对软件进行了重写。
那个时候,办公室里经常爆出惊呼,“TMD,我的菜被偷了!”
如果你没玩过这类游戏,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会觉得奇怪,一帮做软件的人,居然张嘴闭嘴不离偷菜。
……
书里能勾起我回忆的点实在是太多,比如红钻、黄钻、绿钻、“全民公敌”腾讯、3Q 大战、珊瑚虫外挂、微信的崛起、公众号的发布等等,看到就能会心一笑,脑海里就会呈现那个事件关联的生活经历。
所以我觉得,《腾讯传》虽然是腾讯这家企业的传记,却也是我们这些亿万普通人的数字生活历史。你若去读这本书,也一定会看到自己的生活。
普通人的淘金秘籍
企业和消费者,是一体两面,所以企业传记中的很多东西,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这些普通人,该如何去创造自己的财富。我在读的时候,有很多感触,撷取 3 点分享给你。
职业选择
卖家思维
把握趋势
2.1 职业选择
第 33 页,这样写道。
除此之外,马化腾还设计了一个虚拟寻呼服务:用户无需拥有真正的寻呼机只需要有一个虚拟寻呼号,朋友就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到寻呼台发信息到你的电子邮箱上。在原理上,这已经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工具了。
然而,归根到底,这仍是一个糟糕的产品。
它之所以糟糕,不是因为技术上不成熟,而是它未被了一条非常简单却不易被察觉的竞争原则:在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任何创新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因而是没有意义的。
马化腾的所有创新都基于一个前提:仁恩将继续使用寻呼机。
这里虽然是在讨论企业的选择,但也是我们个人选择职业时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先要考虑产业,产业有前景,企业才有前景,个人才可能有快速发展。
这是职业选择的大逻辑,还有一个小逻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选择。
我们继续来看《腾讯传》,第 58 页。
1999 年 12 月,他(任宇昕)有一位同在华为上班的中学同学编写了一个棋牌游戏软件,想要卖给刚刚有点火起来的腾讯,挂到 QICQ 上。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任宇昕陪他到赛格科技创业园的腾讯公司上门主动推销,那时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对游戏毫无兴趣,四人坐在办公桌上东拉西扯起来。张志东问:“你们华为是怎么管理的?”任宇昕说:“我们从来不允许坐在办公桌前。”临分手时,马化腾突然问任宇昕:“你愿意来我们这儿上班吗?”第二天一早,整宿未眠的任宇昕给马化腾打电话说:“我愿意。”
在任宇昕的记忆中,出到腾讯时,有两个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是上班没有时间观念。华为公司推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军人出身的任正非要求每一个制度的执行都必须像军队一样严明,可是在腾讯却大为不同。任宇昕第一天上班,按通知在 9 点准时到公司,却发现大门紧锁,枯等了大半个小时,才有人姗姗来迟,而马化腾则过了 10 点才出现在办公室……
第二是称呼没有等级观念。全公司没有一个人被叫作“总”,所有人都有一个英文名字,马化腾叫 Phoy……
任宇昕选择腾讯,看重的并不全是腾讯当年所在的产业、产品,因为在那个时间节点,华为本身就处在一个发展很快的、很容易崛起的领域——电信,它的产品,是 to B 的,也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确定的商业模式。所以让任宇昕选择腾讯的关键点,是——“他想要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也就是说,他明白自己想要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中工作。
这一点对个人职业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你干得是否开心、是否长久。
2.2 卖家思维
先看《腾讯传》第 93 页。
2003 年年底,QQ 秀一改单件销售的模式,推出了“红钻贵族”——开始称为“红钻会员”,后来因其容易与 QQ 会员混淆,改为“红钻贵族”,这是日后为腾讯带来重大获益的“钻石体系”的发端者。
“红钻”是一种包月制的收费模式,用户每月支付 10 元,便可以享受到多项“特权”,其中包括:获得一枚红钻标识,每天领取一个“红钻礼包”,每天免费赠送 5 朵“鲜花”,可设定每天自动换装,赠送好友 QQ 秀不花钱,在 QQ 商城享受超额的折扣等等。这些“特权”的含义在于,挂上了“红钻”的 QQ 秀用户将是一群在虚拟世界里被特别照顾的“贵族”。
后面腾讯还开发了黄钻、绿钻等一系列卖特权的服务。
后来各家互联网公司,各路互联网产品,在让用户买单这一点上,几乎没有能跳出腾讯开创的这种模式的。包括 YY 的直播间刷礼物,现在的各种视频 APP 刷礼物,知识平台的会员……全是在这个框框中变着花样玩儿。
我们普通人,可以从这点借鉴的是——卖家思维。
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去经营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但我们一定在经营自己,也一定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获取收入。
那我们就要琢磨:
我有什么可卖的?
我卖什么才能让用户感受到“特别优待”?
我怎么卖才能让用户接受?
多琢磨这些并身体力行,不仅可以在职场上彰显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迅速脱颖而出,离开职场,自己创业,也会受益无穷。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着,老子就是打包卖掉 8 小时换一份工资,那他将永远深陷平庸的泥潭,一辈子也逃脱不掉得过且过的宿命。
2.3 把握趋势
《腾讯传》第 51~52 页,讲马化腾在 1999 年寻求第一批投资人的过程,大家都知道 QQ 用户增长迅速,但没有人看得明白这玩儿意儿能有什么价值。
52 页有一段,涉及到我们普通人。
当现金几乎断绝的时候,几位创始人都不得不腆着脸四处找朋友们借钱,深圳城里稍稍认识的人都被他们借了一个遍。至少有两位有钱的朋友分别借给腾讯 20 万元和 50 万元。马化腾向他们提出,能够用腾讯的股票来还债,他们都婉转地表示了拒绝。有一位甚至慷慨地说:“你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如果我是这几位借钱给腾讯的人,现在一定后悔死了——这是多么大的趋势错过呀。
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会有很多小趋势,慢慢演变成大趋势,带来指数级的财富增长机会。
可惜我们基于过去的生活认知,往往会选择性的忽略掉它们,总觉得它们是小众、少数,是一片片青萍,不可能长成森林。
但实际上,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微小之处常常深藏玄机。
《腾讯传》第 285~288 页,记述了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和红包的诞生,时间点是 2012 年。
第 286 页:
朋友圈上线的 4 个月后,又一个影响深远的战略级产品诞生了:8 月 23 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2012 年 8 月,我完全不知道腾讯公众号这件事,甚至我连微信都还没用过。自然而然地,我写东西,也不会选择公众号这个平台,我选择的是博客,一种即将过时的产品形态。
现在回头去看,我因为没有及时接触了解公众号这个新产品,与红利擦肩而过。
很多人都经历过和类似的事情,因为看不见、看见了不了解、了解了不理解、理解了没行动、行动了却晚了,而错过很多可以创富的机会。比如:
今日头条出来时,我们觉得它上面的新闻太没营养
快手出来时,我们觉得它 Low
抖音红火时,我们觉得它无节操的利用人性弱点,把我们拖进时间黑洞
直播电商红火时,我们觉得不明白
而实际上,头条、快手、抖音、直播电商,给无数人创造了致富机会,无数人靠它们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那我们,该怎么才能看见并理解身边的小趋势呢?
几点小的建议,让你突破信息茧房,拥有对新事物的灵敏触角。
保持好奇心
订阅行业媒体
订阅消费新闻
跟踪 KOL
当然,仅仅是接触到新事物还不够,还要有分析的能力,所以,我们还要保持学习,提升自己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转载自 程序视界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nPbO5rWVwahAoqU7VBkY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