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严格一次未必严格一致

  • 2017-11-21
  • 本文字数:4415 字

    阅读完需:约 14 分钟

分布式事件流处理已逐渐成为大数据领域的热点话题。该领域主要的流处理引擎(SPE)包括 Apache Storm、Apache Flink、Heron、Apache Kafka(Kafka Streams)以及 Apache Spark(Spark Streaming)等。处理语义是围绕 SPE 最受关注,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其中“严格一次(Exactly-once)”是很多引擎追求的目标之一,很多 SPE 均宣称可提供“严格一次”的处理语义。

然而“严格一次”具体指什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当 SPE 宣称可支持时这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问题还有很多误解和歧义。使用“严格一次”来描述处理语义,这本身也容易造成误导。本文将探讨各大主要 SPE 在“严格一次”处理语义方面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严格一次”更适合称之为“实际一次(Effectively-once)”。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在实现所谓“严格一次”的语义过程中,各类常用技术之间需要进行的取舍。

背景

流处理通常也被称之为事件处理,简单来说是指持续不断地处理一系列无穷无尽地数据或事件地过程。流处理或事件处理应用程序大致可以看作一种有向图(Directed graph),大部分情况(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下也可以看作有向非循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在这种图中,每个边缘(Edge)可代表一个数据或事件流,每个顶点(Vertex)代表使用应用程序定义的逻辑处理来自相邻边缘的数据或事件的运算符(Operator)。有两种特殊类型的顶点,通常称之为 Source 和 Sink,Source 会消耗外部数据 / 事件并将其注入应用程序,而 Sink 通常负责收集应用程序生成的结果。图 1 展示了这样的一个流应用程序范例。


图 1:一个典型的 Heron 处理拓扑

执行流 / 事件处理应用程序的 SPE 通常可供用户指定可靠性模式或处理语义,这代表了在跨越整个应用程序图处理数据时所能提供的保证。这些保证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我们始终可以假设由于网络、计算机等原因遇到失败进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概率。在描述 SPE 能为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处理语义时,通常会使用三种模式 / 标签:最多一次(At-most-once)、最少一次(At-least-once),以及严格一次(Exactly-once)。

这些不同处理语义可粗略理解如下:

最多一次

这其实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方法。数据或事件可以保证被应用程序中的所有运算符最多处理一次。这意味着如果在流应用程序最终成功处理之前就已丢失,则不会额外试图重试或重新传输事件。图 2 列举了一个范例。


图 2:最多一次处理语义

最少一次

数据或事件可保证被应用程序图中的所有运算符最少处理一次。这通常意味着如果在流应用程序最终成功处理之前就已丢失,那么事件将从来源重播(Replayed)或重新传输。然而因为可以重新传输,有时候一个事件可能被多次处理,因此这种方式被称之为“最少一次”。图 3 展示了一个范例。在本例中,第一个运算符最初处理事件时失败了,随后重试并成功,随后再次重试并再次成功,然而再次重试实际上是不必要的。


图 3:最少一次处理语义

严格一次

事件可保证被流应用程序中的所有运算符“严格一次”处理,哪怕遇到各种失败。

为了实现“严格一次”处理语义,通常主要会使用下列两种机制:

  1. 分布式快照 / 状态检查点
  2. 最少一次事件交付,外加消息去重

通过分布式快照 / 状态检查点方法实现的“严格一次”是由 Chandy-Lamport 分布式快照算法 [1] 启发而来的。在这种机制中,会定期为流应用程序中每个运算符的所有状态创建检查点,一旦系统中任何位置出现失败,每个运算符的所有状态会回滚至最新的全局一致检查点。回滚过程中所有处理工作会暂停。随后源也会重置为与最新检查点相符的偏移量。整个流应用程序基本上会被“倒带”到最新一致状态,并从该状态开始重新处理。图 4 展示了这种机制的一些基本概念。


图 4:分布式快照

在图 4 中,流应用程序在 T1 时正在正常运行,并创建了状态检查点。然而在 T2 时,运算符在处理传入的数据时失败了。此时 S = 4 这个状态值已经被保存到持久存储中,而 S = 12 状态值正位于运算符的内存中。为了调和这种矛盾,在 T3 时处理图将状态回退至 S = 4,并“重播”了流中直至最新状态前每个连续的状态,并处理了每个数据。最终结果是有些数据被处理了多次,但这也没问题,因为无论回滚多少次,结果状态都是相同的。

实现“严格一致”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实现至少一次事件交付的同时在每个运算符一端进行事件去重。使用这种方法的 SPE 会重播失败的事件并再次尝试处理,并从每个运算符中移除重复的事件,随后才将结果事件发送给用户在运算符中定义的逻辑。这种机制要求为每个运算符保存事务日志,借此才能追踪哪些事件已经处理过了。为此 SPE 通常会使用诸如 Google 的 MillWheel[2] 以及 Apache Kafka Streams 等机制。图 5 展示了这种机制的概况。


图 5:至少一次交付外加去重

严格一次真的就一次吗?

接着重新考虑一下“严格一次”处理语义实际上能为最终用户提供怎样的保证。“严格一次”这样的标签对于到底什么只执行一次其实起到了一定的误导效果。

有些人可能认为“严格一次”描述了一种保证: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流中的每个事件只被处理一次。实际上任何 SPE 都不能完全保证真的只处理一次。面对各种可能的失败,根本不可能保证每个运算符中包含的,由用户定义的逻辑针对每个事件只执行一次,因为用户代码的不完整执行(Partial execution)这种可能性始终会出现。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有个流处理运算符需要执行 Map 操作输出传入事件的 ID,随后返回无改变的事件。例如这个操作可能使用了如下的虚构代码:

复制代码
Map (Event event) {
Print "Event ID: " + event.getId()
Return event
}

每个事件有自己的 GUID(全局唯一 ID)。如果用户逻辑的严格一次执行可以得到保证,那么事件 ID 将只输出一次。然而这一点永远无法保证,因为用户定义的逻辑执行过程中可能随时随地发生失败。SPE 无法自行判断用户定义的处理逻辑到底执行到哪一步了。因此任何用户定义的逻辑都无法保证只执行一次。这也意味着用户定义逻辑中实现的外部操作,例如数据库写入也无法严格保证只执行一次。此类操作依然需要通过幂等的方式实现。

那么当 SPE 宣称提供“严格一次”的处理语义保证时,它们指的到底是什么?如果用户逻辑无法严格保证只执行一次,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执行了一次?当 SPE 宣称“严格一次”处理语义时,它们真正的含义在于可以保证在对 SPE 管理的状态进行更新时,可以只向后端的持久存储提交一次。

上文提到的两种机制均使用持久的后端存储作为事实来源(Source of truth),用于保存每个操作符的状态,并自动提交状态更新。对于机制 1(分布式快照 / 状态检查点),这个持久的后端存储可用于保存流应用程序中全局一致的状态检查点(每个运算符的状态检查点);对于机制 2(至少一次事件交付,外加去重),这个持久的后端存储可用于保存每个运算符的状态,以及为了追踪哪些事件已经被成功处理过而为每个运算符生成的事务日志。

状态的提交或对事实来源的持久后端进行的更新可描述为事件(Occurring)的严格一次。然而在计算状态的更新 / 改动,例如所处理的事件正在针对事件执行各种用户定义的逻辑时,如果失败则可能进行多次,这一点正如上文所述。换句话说,事件的处理可能会进行多次,但处理的最终结果只会在持久的后端状态存储中体现一次。因此 Streamlio 认为“实际一次(Effectively-once)”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这样地处理语义。

分布式快照,与至少一次事件交付外加去重机制的对比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分布式快照,以及至少一次事件交付外加去重,这两种机制可以提供相同的保证。然而由于两种机制在实现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基于机制 1(分布式快照 / 状态检查点)的 SPE 在性能方面的开销可能是最低的,因为基本上,SPE 只需要在通过流应用程序照常处理事件的过程之外发送少量特殊事件,而状态检查点操作可以在后台以异步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于大型流应用程序,失败的概率将会更高,这会导致 SPE 需要暂停应用程序并回滚所有操作符的状态,这会对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流应用程序规模越大,遇到失败的频率就会越高,因此性能方面受到的影响也会越大。然而需要再次提醒的是,这种机制是非侵入式的,只会对资源的使用造成最少量的影响。

机制 2(至少一次事件交付外加去重)可能需要更多资源,尤其是存储资源。在这种机制中,SPE 需要能追踪已经被运算符的每个实例成功处理的每个元组(Tuple),借此才能执行去重并实现自身在每个事件中的去重。这可能需要追踪非常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当流应用程序规模非常大,或运行了很多应用程序的时候。每个运算符中的每个事件执行去重操作,这本身也会产生巨大的性能开销。然而对于这种机制,流应用程序的性能不太可能受到应用程序规模的影响。对于机制 1,如果任何运算符遇到任何失败,均需要全局暂停并状态回滚;对于机制 2,失败只能影响到局部。如果某个运算符遇到失败,只需要从上游来源重播 / 重新传输尚未成功处理的事件,对性能的影响可隔离在流应用程序中实际发生失败的地方,只会对流应用程序中其他运算符的性能产生最少量的影响。从性能的角度来看,两种机制各有利弊,具体情况可参阅下文表格。

分布式快照 / 状态检查点

利 弊 性能和资源开销小 从失败中恢复时的性能影响大 随着拓扑规模逐渐增大,对性能的潜在影响将增高### 至少一次交付外加去重

利 弊 失败对性能的影响更为局部 可能需要存储与基础架构提供更多支持 失败的影响未必随着拓扑规模一起增加 每个运算符处理每个事件均会产生性能开销虽然从理论上看,分布式快照,和至少一次事件交付外加去重,这两种机制之间存在差异,但两者均可理解为至少一次处理外加幂等。对于这两种机制,如果遇到失败事件将会重播 / 重新传输(为了实现至少一次),而在状态回滚或事件去重时,如果从内部更新所管理的状态,运算符实际上将具备幂等的特性。

结论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意识到“严格一次”这个术语极具误导性。提供“严格一次”的处理语义实际上意味着在对流处理引擎所管理的运算符的状态进行各种更新后,结果将仅体现一次。“严格一次”完全无法保证事件的处理(例如执行各类用户定义的逻辑)只需要进行一次。因此 Streamlio 更愿意使用“最终一次”这个属于来描述这种保证,因为没必要确保处理工作只进行一次,只要保证由 SPE 管理的状态的最终结果只体现一次就够了。分布式快照和消息去重,这两种主流机制就是为了实现严格 / 实际一次的处理语义。在消息处理和状态更新方面,这两种机制均可提供相同的语义保证,但在性能方面可能有所差异。本文并不是为了探讨哪种机制更胜一筹,因为每种机制都各有利弊。

作者:Jerry Peng,阅读英文原文 Exactly once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1] Chandy, K. Mani 和 Leslie Lamport。分布式快照:确定分布式系统的全局状态。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TOCS) 3.1 (1985): 63-75.
[2] Akidau, Tyler 等人。 MillWheel:互联网规模的可容错流处理。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6.11 (2013): 1033-1044.

感谢杜小芳对本文的审校。

2017-11-21 17:093092
用户头像

发布了 283 篇内容, 共 121.8 次阅读, 收获喜欢 63 次。

关注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日均处理 PB 级数据,基于 DolphinScheduler 的离线数据治理平台实现精准血缘追踪

白鲸开源

大数据 开源 数据治理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血缘分析

深入底层:如何优雅部署 SeaTunnel 分离集群到 Kubernetes

白鲸开源

大数据 开源 Kubernetes 部署 Apache SeaTunnel

星云低代码:低代码不再是平台,而是“中间件”

星云低代码中间件

低代码 中间件 企业应用 可视化开发

决策树训练速度提升99%的新方法

qife122

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

镜舟科技受邀出席开源赋能金融创新论坛,共同推动金融行业开源技术规范发展

镜舟科技

金融创新 分析型数据库 开源治理 镜舟科技 MPP 架构

天猫商品详情API响应数据解析

tbapi

天猫商品详情接口 天猫API 天猫数据采集 天猫商品详情api

从《中国开源年度报告》看中国开源力量的十年变迁中,Apache SeaTunnel 的跃迁

白鲸开源

大数据 开源 Apache SeaTunnel Apache软件基金会 OpenRank

程序员专属秋日养生指南(Coding版),文内有秋天第一杯奶茶

Comate编码助手

程序员 文心快码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程序员养生

文生绘动 Agent:从词语到动态影像,言出即成,你的AI动画创作伙伴

汀丶人工智能

LAS平台Vibe Data Processing:AI驱动的数据处理新范式

字节跳动数据平台

大数据 数据处理 多模态数据湖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DataX 数据集成:新手入门全攻略

白鲸开源

大数据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数据集成 DataX 数据调度

三天接入,零重构:低代码中间件的快速集成机制全解析

星云低代码中间件

ide 低代码 企业应用 可视化编程

数据治理平台如何选?深度解析国产化全栈方案与行业落地实践

百分点科技技术团队

AI Compass趣味AI应用分享:Quin-AI塔罗占卜、FateTellAI命理分析、爱宠信箱宠物情绪陪伴应用

汀丶人工智能

Apache Flink:从实时数据分析到实时AI

Apache Flink

flink AI 实时计算

ModelArts Versatile -AI原生应用引擎,聚焦企业级Agent平台,最新核心能力一文速览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教师如何规划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医工交叉教学实践分享(5)

ModelWhale

AI教育 科研 北京理工大学

03.接口vs抽象类比较

杨充

Mysql如何迁移数据库数据

秃头小帅oi

ROT混淆技术入门指南

qife122

安全开发 编码混淆

中昊芯英全自研 TPU 架构 AI 芯片与计算集群重磅亮相2025WAIC

科技热闻

NineData 新增支持 AWS ElastiCache 复制链路

NineData

AWS 数据库迁移 NineData 无停机数据库迁移 ElastiCache

LazyLLM教程 | 第3讲:大模型怎么玩:用LazyLLM带你理解调用逻辑与Prompt魔法!

商汤万象开发者

从数据感知到精准决策:舆情监测的全流程价值解析

沃观Wovision

舆情监测 沃观Wovision 舆情监测系统

使用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构建和部署大数据平台,将任务提交至 AWS 的实践经验

白鲸开源

云计算 AWS Apache DolphinScheduler 思科 EKS

品牌出海的隐形风险:海外舆情监测你真的会用吗?

沃观Wovision

数据分析 出海企业 沃观Wovision 舆情监测系统

如何结构化日志记录增强网络安全性?

运维有小邓

网络安全 日志分析 日志管理 日志审计

第十八章 获得大量免费流量的核心:关键词

溪抱鱼

SEO

AI口语APP开发的技术框架

北京木奇移动技术有限公司

AI教育 软件外包公司 AI口语

浙大“卓越中心”发布两项成果突破,为航空航天科学计算注入新动能

极客天地

硅空位中心实现量子网络化的新突破

qife122

量子技术 硅空位中心

严格一次未必严格一致_语言 & 开发_Jerry Peng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