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 SpaceX 的一大步,更是全球航天发展史的一大步。
当地时间 5 月 30 号下午 3 点 22 分,北京时间 5 月 31 日凌晨 3 点 22 分,由埃隆·马斯克创办的航天公司 SpaceX 执行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圆满完成,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将载人“龙”飞船以及参与此次飞行的两名宇航员:鲍勃·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平安送上了太空。
发射成功
升空画面
进入既定轨道
一级火箭完成回收
载人“龙”飞船完成分离
出师不利,首次发射受天气影响取消
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名为“Demo-2”,原计划于 2019 年执行,但期间遭遇了很多挫折,因此推迟到今年执行,并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27 日早 9:00(北京时间 5 月 27 日晚 21:00)执行。
可是在发射当天,当距离发射时间仅剩不到 17 分钟的时候,航天中心传来消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射,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取消,推迟至 5 月 30 日再进行,约 40 分钟后,宇航员平安从航天飞船中撤出。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后发生的一件事令整场发射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地时间 5 月 29 号下午 1 点 49 分,位于德克萨斯州南部 Boca Chica 的 SpaceX 测试场,一艘参与发射测试的星际飞船——SN4 原型机,在测试中发生了爆炸:
据了解,这是 SpaceX 的 Starship 火箭的第四架原型机,马斯克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SpaceX 计划暂停 Starship 的开发,将专注于其首次载人飞行。
此次事件发生后,载人火箭的质量一度遭受质疑,媒体更是猜测本已经推迟了一次的载人航天任务会受到影响再度推迟。
不过,好在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马斯克想必更是松了一口气。
马斯克 18 年载人航天梦圆满完成
为了这次的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马斯克翘首等待了 18 年。
2002 年,埃隆马斯克创办 SpaceX 的时候曾定下目标:降低太空运输的成本,并进行火星殖民。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更别说公司的创始人又是一个敢随便夸下海口的“疯子”。在那个商业航天并不被看好的时代,SpaceX 顶着巨大的压力成立了。
在成立之初,马斯克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公司打造便宜实用的火箭。经过他的计算,自行生产 85%的发射设备及软件模块,SpaceX 能将火箭发射价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拥有 70%毛利率。
当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去拉投资的时候,投资人更加确定这人就是个“疯子”,本着“便宜没好货”的原则,这家公司能造出来火箭那真的是见了鬼了。
没办法,马斯克只好自掏腰包造火箭。2006 年,SpaceX 研制的“猎鹰 1 号”火箭尝试发射,一直到 2008 年 9 月 28 日,经历了三次失败发射后,猎鹰 1 号第四次尝试才终于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入轨的私人开发液态燃料运载火箭。
此后,猎鹰系列火箭更是多次执行 NASA 官方的发射任务。2010 年 6 月 4 日,猎鹰 9 号火箭 1.0 版第一次尝试发射获得成功。2012 年 5 月 22 日,猎鹰 9 号进行第三次任务,首次将私营航天器送入轨道、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而马斯克本人更加醉心于火箭研发,提出了火箭回收的计划。但是 2015 年和 2016 年两次连续的爆炸事故,让公司的发展陷入困顿。尤其是 2016 年 9 月 1 日公司猎鹰 9 火箭突如其来的惊天一炸,彻底把这个梦击得粉碎,公司一夜之间再次跌下神坛。
一直到2018年2月6日,猎鹰重型火箭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更重要的是,两个助推器在指定地点几乎同时落地,完成回收工作。
截止 2018 年 3 月,SpaceX 已经进行了超过 100 次发射任务,合同收入约 120 亿美元。
但是马斯克的野心不止于此,载人航天,把人送上火星才是他的终极目标。2017 年,国际宇航大会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行,马斯克在会上宣布,SpaceX 计划建造大型航天器前往火星。他表示,2020 年将使用大猎鹰火箭运送两艘无人货源飞船至火星。SpaceX Dragon 2 就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而诞生的。
载人“龙”飞船建立在 SpaceX 的货运“龙”飞船的基础上,但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载人“龙”飞船有 7 个座位、3 个窗户(供航天员们欣赏沿途风景)、一个可显示飞船状态实时信息的触摸屏,另外内部温度控制在舒适宜人的 18.3℃到 26.7℃之间。
此外,飞船还配备八个“超级天龙座”(SuperDraco)逃生引擎,可在发射出现紧急情况时使飞船脱离危险。
对于 SpaceX 来说,他们给这次艰难的考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马斯克来说,他的“火星移民计划”可能离实现更近了一步;对于整个航天发展史来说,商业载人航天的想法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里程碑:商业航天迈出重要一步
2004 年的情况为例,美国商业航天产业直接经济影响超过 166 亿美元、间接经济影响超过 463 亿美元、衍生影响超过 350 亿美元。——《美国商业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航天一直是国家级别的项目,也只能有拥有资质的国家机构来研发与执行。大洋彼岸的美国率先打破了这一传统的观念。
从 1985 年到 1988 年 10 月间,航天飞机的发射价格增加了 85%,即每次发射费用飙升到 9000 万美元。这笔花费完全违背了 NASA 最初设计航天飞机的预算,也违背了可回收技术是为了节省发射成本的初衷。
不能放弃对太空的探索,又没有大量资金用于航天科技投入,NASA 必须要寻找其他的途径实现航天探索——竞价招标。
2008 年,NASA 启动了“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项目,旨在为国际空间站发展商业补给服务。经过招标,NASA 最终选择了两家创新能力强的私企,运送货物到国际空间站。
这两家私企中的一家就是 Space X。
这是美国太空探索战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转型。私营公司成为了研发制造航天运载器的主力,NASA 则扮演“甲方”的角色。美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从火箭到飞船,甚至防热层均由商业公司制造,载人登月计划:指令舱、服务舱、登月艇和月球车都是通过招标由商业公司完成。
从此刻起,商业航天正式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原来航天这样巨大的工程,也可以由私人企业来完成。”
但是在今天这场载人航天发射圆满成功以前,商业航天都只停留在货运层面,依靠商业公司的飞船载人上太空,在整个航天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因此,SpaceX 此次的成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当然,商业航天在中国也正处在发展的萌芽期。
比如 2014 年初成立的翎客航天公司,被誉为“中国版 Space X”,创立半年估值一亿。这是国内首家从事航天系统产品研发制造及商业发射服务的民营公司,目前已完成多款火箭发动机研制及试验箭发射。
2019 年 8 月,翎客航天在中国青海冷湖火箭发射基地,完成第三次可回收火箭试验。本次试验的火箭是翎客航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可回收火箭,代号 RLV-T5,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可回收火箭。
但是,中国商业航天的短板也是非常明显的:我国航天产业总体上仍具有较强的军用背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组成了我国航天工业的主体,而商业航天领域几乎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有经验的航天工程师也主要集中在国家队,因此,我国商业航天想要走在全球前列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结 语
此次 SpaceX 载人火箭的成功发射,给了全球航天人一针强心剂,也给了商业航天一个新的起点,相信有了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航天产业的发展可以再上层楼。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了这一次的成功为基础,梦想的实现或许就在不远处。
参考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paceX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03/09/c_1124211782.ht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5%86%E4%B8%9A%E8%88%AA%E5%A4%A9/1950996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