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前,广州迎来“复工第一股”——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春节后广州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一场特殊的上市庆祝仪式
在交易所“敲钟”算得上是企业的“高光时刻”。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沪深交易所纷纷取消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现场上市仪式环节。
2 月 17 日,一场上市庆祝仪式在瑞松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园区内“低调”举行,取代了原本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的计划。
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近日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表示:“尽管以这样特殊的形式进行,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去举办这个上市庆祝仪式。在目前疫情下,通过这个特殊的上市仪式给国家复工复产打气,只要我们按要求执行、有序组织,严管严控,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逐步恢复国家经济生产,稳定国计民生。”
在孙志强看来,这场上市庆祝仪式不只是为了给自家人打气,也是在给行业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只要按要求严格执行防控,逐步复工复产是可以做到的。
据了解,在疫情发生后,瑞松科技迅速成立了以公司高管为核心的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线上急召公司各个层级干部、专员,针对疫情防控开展相关工作。因此,瑞松科技早在 2 月 10 日就得以顺利正式复工。
“越是在危难紧急的时候,越不能乱了方寸。” 孙志强表示,中国的经济生产影响全球,不仅关系到社会每个人的生存,也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各行各业有序组织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企业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做好企业自身工作,积极地为社会生产减压。
“借力”资本发展
瑞松科技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业务涵盖机器人、智能技术、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此外还扩展至汽车零部件、3C、机械、电梯、摩托车、船舶等行业。
瑞松科技新能源汽车钢铝车身柔性智能焊装产线
瑞松科技登陆资本市场的背后,反映了制造行业在加速转型的趋势。
“工业 4.0 的到来,中国制造 2025 战略部署,都说明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正在进行巨大的转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无疑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谁能抓住这一变革浪潮,谁就能获得成功。”孙志强表示,瑞松想要在这浪潮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借力”很重要,资本市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机器人 2019》报告显示,随着应用行业不断扩大,中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现已涉及国民经济 47 个行业大类和 126 个行业种类,释放出更多的市场需求。
报告还指出,2018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 99 台,新加坡达到 831 台,全球最高;其次是韩国 774 台;德国是 338 台,日本是 327 台,美国是 217 台。而中国是 140 台,尽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其它国家仍相较甚远,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有着巨大增长空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前景广阔。据报告预测,202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 93.5 亿美元。
不过有质疑提出,瑞松科技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但汽车工业和 3C 行业这两年都不太景气。招股书显示,2016 年至 2018 年,瑞松科技来自汽车制造行业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57.12%、55.65%、77.2%。
对此,孙志强回应称,对于汽车工业的前景,不能光看汽车的销售数据,汽车保有量更值得去深究。
日前,世界银行发布了 2019 年全球 20 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其中,美国排名第一位,千人汽车拥有量达 837 辆;欧盟国家和日本都在 500 至 600 辆;而中国每 1000 人拥车量仅为 173 辆,因此随着人均 GDP 的提高,中国汽车保有量还是存在成倍增长的空间。
“未来在资本市场有力的支持下,瑞松科技将持续坚持自主研发,开发更多技术成果并应用于市场,促进推进相关应用行业的发展。”孙志强说道。
疫情催生更多机遇
疫情期间,机器人在配送物流、零售餐饮、安防巡逻以及医疗康复等各类一线场景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从长远来看,以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待技术提升、打磨应用后,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中国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主编、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石胜君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疫情过后,更多行业将加速推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亦表示,疫情结束后,企业会越来越多的采用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现代的管理方法。
而不同行业领域应用需求将拉动工业机器人个别细分领域发展,如 3C 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医药领域自动化暴增需求将加大对包装、分拣等相关领域机器人的需求、因此,工业机器人有望迎来市场应用的新的爆发期。
孙志强表示,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所影响。但据国家统计局近期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已恢复增速,国内机器人行业转暖信号已经浮现。
其认为,未来机器人市场的争夺在于细分领域,中国机器人产业必须不断创新技术,满足应用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持续细分、开拓的需求。
“要实现弯道超车,突破口就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市场拓展,在于作为连接机器人本体与细分领域应用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商的综合能力提升,在于如何实现与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产业竞争由已知领域应用的竞争转向未知领域应用的竞争。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加快发展和应用。颠覆式技术会引发未知领域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大量潜在新产业、新业态将会衍生。”
本文由 InfoQ 粤港澳大湾区内容中心采访报道,我们重点关注大湾区 AI、金融科技、智能硬件、物联网、5G 等前沿技术动态及相关产业、公司报道,寻求报道请联系邮箱:kimmy.luo@geekbang.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