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极速发展的饿了么订单系统架构演进

  • 2016-09-05
  • 本文字数:5923 字

    阅读完需:约 19 分钟

本文根据石佳宁在 2016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深圳)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ArchSummit 北京站即将在 12 月 2 日开幕,更多专题讲师信息请到北京站官网查询。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于2014 年加入饿了么,那时正是饿了么飞速发展的起始点。我一直从事后台领域的研发,比如BD 系统、客服系统和订单系统,现在专注交易架构相关的工作。

今天要讲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高速增长和愈加复杂的交易场景下,饿了么订单的服务架构是如何演进的,究竟是什么支撑我们的发展。第二部分是针对Design for failure,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具体讲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场景,因为脱离具体的场景所有架构演进没有任何意义。上面这两个图表不是饿了么的数据,是第三方分析整个外卖市场的数据图。左边的图表是从2011 年开始,整个O2O 市场以及外卖的份额逐年增加。2013 年和2014 年的时候发生了比较大的飞跃,饿了么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订单量开始猛增。右边的图表是用户注重外卖平台的因素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到,用户很在意配送速度,在意交易的时效性。对于O2O 或者饿了么订单,交易的要求比传统电商的高,因为交易一般一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在2014 年初,饿了么订单量只有日均10 万单,到2014 年底超过百万,这是一个质的飞跃,10 万订单的量级和百万订单的量级的要求非常不一样。在2015 年突破了日均300 万,到今年5 月单日峰值突破500 万。

快速发展涉及很多问题。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业务发展非常快,可能准备不是很充分,比如说监控、日志、告警、框架、消息、数据库,很多基础设施还在建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对系统的要求不是不能挂、不能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要第一时间能恢复。这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前提。

服务架构的演进

图中所示是订单的早期架构图,比较简单。这个架构在2014 年的时候支撑了日均10 万的订单,是一套很不错的架构,依然在很多系统中完美运行。但是对于后来发展的场景,它已经暴露问题了,比如业务逻辑严重耦合、代码管理很困难,因为数据库都在一起,操作变更很难追溯。更进一步的是,性能的瓶颈只能是靠服务器去硬抗,从物理架构到逻辑架构,都已经成为业务发展的掣肘了。于是,为了业务的发展,我们做了一些演进的工作。

演进工作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拆”,跟“拆”对等的就是分治的思想。怎么拆分呢?面向服务有很多拆分原则。我将拆分过程中最具帮助和指导性的点罗列了以下几条。

第一是明确的定义。之前也确实犯了一些错误,为了拆而拆。其实我们需要更明确,什么才算是一个服务?服务一定具有非常独立的技术能力或者业务能力,而且一定意义上能够很抽象。

第二是松耦合。最基本的松耦合就是Customer 的消费不依赖于Provider 的某一个特定实现,这样服务器的内部变更不会影响外部消费,消费者可以切换到其他服务能力的提供方,这是最基本的松耦合。还有时间上的松耦合或者位置上的松耦合,我们希望的松耦合是消费方和服务方是可以分离的。

第三是基于领域的认知,这对于整个产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当时整个饿了么所有系统是在一起的,基于领域的认知,在面向用户的维度和面向商户的维度做了切分,还有基于交易链路做了切分。

第四是单一职责和关注分离。简单说,我们希望一个服务或者一个模块拥有单一的能力,而不是承担过多的职责,否则责任不清晰,导致能力也不清晰。

最后一点是可被验证的结果。在订单拆分的过程中我们犯了一些错误,当时认为这样拆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两个月之后,并没有带来效率和能力的提升,反而是跨团队的要求越来越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可能是拆错了。如果是一个好的拆分一定有利于发展,拆分之后的发展是更迅速的。

基于这几条原则,我们对饿了么的整体服务做拆分之后,如上图所示,架构就有了一些变化,看起来跟刚才架构区别不大。把Order Service 做了分离。当时拆分虽然比较垂直,但是用户、商户、金融、订单等还是有一些横向交互。一个接口有一个非常明确的Owner,一个表、一个库也能保证仅有单一的操作方,让我感受比较直接的是,为服务的治理奠定了基础,以后可以针对某项特定业务做一些降级、熔断,以及单独的监控。拆分实际上是让各自模块的掌控力变得更强了,对业务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这时每个部门或者每个团队都负责自己独立的领域,代码和数据都拆分完毕是不是就可以了?但是后来发现好像还不对。因为虽然大的领域上确实已经干净了,但是在小的领域上依然问题很多,订单并不仅仅只有一张表,一个单一的模块,其实还有很多复杂的内容。在一些技术工作上,这些问题暴露得并不是那么明显,那时候大家对于一些领域认知或者业务边界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没有人界定这些。但是当更进一步地去发展一个领域的时候,还是会有职责不清晰或者能力模糊的地方。我们思考,还要基于业务进行更细腻的规划。于是我们把订单本身做了一些业务层次的拆分,拆分之前首先要确认订单到底在整个系统中,尤其是交易系统、O2O 系统中承担什么角色,担负什么职责。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我们的认知大概是以下四点。

第一,订单是整个交易链路的核心,围绕了一些相关服务,比如金额计算服务、催单服务、售中异常服务等,我们希望这些服务之间有明确的区别。

第二,订单实时处理是整个链路的中心,我们将这个过程定义得尽量简洁。一笔交易中,订单被推进得越复杂,说明系统设计得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也会越高。所以我们希望订单核心流程非常简单、轻薄,把复杂的东西剥离出来,把简单和复杂明确成两个部分。

第三,考虑到交易的时效性和异常场景越来越复杂,将交易分成正向交易流程和逆向交易流程两个部分。正向交易流程,99% 的订单会根据这个流程走完生命周期;逆向交易流程,比如说退单要求时效性比较低,处理会牵扯多方业务可能很复杂,所以通过一个逆向的交易流程来解决。

第四,能够在功能和业务上独立的部分,尽可能抽象为单独的模块或服务。简单来说,比如催单的服务,它其实对交易链路无法起到推进作用,它只是一个动作或者附带服务,我们把它单独抽象出来,为后面的发展做出铺垫。

基于这些之后,我们对订单进行完整的认知,对订单的服务架构和业务架构做成图中的样子,大概是三层。下面一层是基本数据;中间层是正向逆向的流程、最核心的状态和最关联的交易链上耦合的服务;上层是用户服务、商户服务,包括跟交易链相关的,比如饿了么最近推出的“准时达”的服务。

我们同时对其他服务模块也做了演进。一些是之前设计的不合理,如图所示是当时缓存服务的逻辑架构,节点比较多。简单解释一下最初的做法: 提交订单的时候清除缓存,获取订单的时候如果没有缓存的话,会通过消息机制来更新缓存。中间还有一个Replicator,起到重复合并的作用。后来我们发现,本来可以轻量级实现的内容,但是用了相对复杂的实现,链路长,组件多,受网络影响非常大。一旦一个节点缓存数据不一致,感知会比较困难,尤其是业务体量大的时候。业务体量小的时候同时处理的量并不多,问题暴露并不明显,但是体量变大的时候,这个设计立刻带来很多困扰。所以我们对缓存做了简化,就是把不必要的内容砍掉,做一个最基本的缓存服务。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缓存的套路,在数据库更精准的情况下更新缓存,如果从DB 获取不到就从缓存获取。这个架构虽然简单了,但是效率比之前高很多,之前数据库和缓存之间延迟在200 毫秒左右,而这个简单实现延迟控制在10 毫秒以内。

之前订单最大的瓶颈是在数据库,我们主要做了DAL 中间层组件。图中这个中间件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日均300 万单的时候数据库量比较大,引入DAL 中间件做什么呢?有几个作用:数据库管理和负载均衡以及读写分离,水平分表对用户和商户两个维度做评估,为用户存储至少半年以上的数据。解决了数据库的瓶颈,系统整体负载能力提升了很多。

这张图说明了订单具体改造的时候DAL 中间件起的作用,有读写分离端口、绑定主库端口、水平分表、限流削峰以及负载均衡等功能。

监控和告警的峰值非常明显,午间和晚间两个高峰,其他时间流量相对平缓。下面主要讲三个部分。

第一,对于订单而言,吞吐量是最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一开始对业务指标的感知并不是特别清晰,就在某一个接口耗费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一些很小BD 的问题不太容易从小接口感知到,但是从业务方面感知就比较明显,所以就更多关注业务指标的控制。

第二,通常我们重视系统指标,而容易忽视业务指标,其实业务指标更能反映出隐晦的问题。

第三,目前我们致力于基于监控和数据学习的过载保护和业务自动降级。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好,但是已经能感觉到一些效果。如果商户长时间不接单,用户会自动取消订单,自动取消功能的开关目前是人工控制的,我们更希望是系统来控制。比如说有大量订单取消了,有可能是接单功能出了问题,就需要临时关闭这个功能,如果还是依靠人来做,往往已经来不及,这时候就应该基于数据的学习,让系统自动降级这个功能。

当做完这一切,订单的架构就变成了上面这个样子。我们把整个Service 集群做了分组,有面向用户的、面向商户的,还有物流和其他方面的。

Design for failure

接下来讲第二部分,订单在 Design for failure 上做的工作。

就订单系统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内容。第一是消息广播补偿,第二是主流程补偿,第三是灾备,第四是随机故障测试系统。

首先是消息广播补偿。对于订单来说,MQ 是非常核心的基础组件,如果它出现问题,一些订单处理就会受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了一个补偿的内容,这个补偿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订单状态发生消息变化的时候,我们会同时留一份消息数据,目前会存储最近一小时的消息。如果 MQ 系统或者集群当前有问题或者抖动,消息广播补偿可以起到一个备线的作用。消息广播补偿不能应付所有问题,但是对于订单系统的稳定和健壮而言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是主流程的补偿。什么是主流程?就是交易的正向流程。99% 的交易都会是正向的,就是下单、付款,顺利吃饭。在这个过程中,只要用户有通过饿了么吃饭的意向,就尽全力一定让他完成最终的交易,不要因为系统的原因影响到他。主流程主要是针对链路本身出问题的情况,以最大程度保证交易的进行,也是对主要链路的保护。比如有一次出现这个问题:用户已经支付过了,但订单没有感受到这个结果,订单显示还在待支付,当时支付服务本应该把结果推送过来,订单就可以继续往前走,但是系统在那里卡住了,这对用户就是比较差的体验。所以后来我们做了主流程的补偿,以确保交易的信息链路一直完整。我们的原则是,对订单的各个状态变更进行推送或拉取,保证最终的一致性,链路和介质要独立于原流程。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在部署方面,把提供补偿功能的服务和主服务分开部署,依赖的服务也需要使用独立实例,以保证高可用性。在效果方面,用户支付成功前的所有信息都应该尽量入库,可以对支付、待接单、接单等一系列环节都可以做补偿。

这是主流程补偿的图,最大的关联方就是支付和商户,支付就是代表用户。商户有推送订单信息,支付也有推送订单信息,如果出现问题,补偿服务可以拉取结果,订单甚至可以自动接单。这个补偿经过多次的演变,目前依然在运作,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保证交易的完成。

第三是灾备。目前订单系统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灾备,就是两个机房的切换。切换的时候是全流量切换的,我们会把流量从 A 机房切到 B 机房。订单的主要操作是在切换的过程中要进行修复数据。比如,一些订单开始是在 A 机房,被切换到 B 机房去操作,这就可能会造成两个机群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会专门对信息做补全,当一笔交易切换到另一个机房后,我们要确保短时间内将数据对比并修复完成,当然主要还是确保数据最终一致。

第四是随机故障测试系统。左图是 Netflix 的猴子家族,右图是我们做的 Kennel 系统,一个是猴子窝,一个是狗窝。大家对猴子家族了解吗?Netflix 现在几乎把所有内容都部署在云上,对系统和架构的要求很高,他们可以随时破坏一些节点,以测试是否能依然为用户提供服务。我们也参考他们的做法,有很大的启发,避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失败。饿了么的发展速度比非常快,技术还不完善,设计也会有缺口。我个人觉得,一个好的系统或者好的设计不是一开始被大牛设计出来的,一定是随着发展和演进逐渐被迭代出来的。

参考了 Netflix 的猴子家族,我们研发了自己的 Kennel 系统。猴子家族主要是针对节点的攻击,我们的 Kennel 主要是对网络、内存等做了调整,还结合自己的服务,对应用和接口也做了一些攻击。攻击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层面的,我们可以对指定节点 IO 做攻击,或者把 CPU 打到很高;对于服务和接口而言,可以把某个接口固定增加 500 毫秒或者更要的响应延迟,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在整个链路中,我们希望架构设计或者节点都是高可用的,高可用就需要被测试,通过大量的测试人为攻击节点或者服务,来看预先设计好的那些措施或者补偿的能力是不是真的有用。整个 Kennel 的设计是,首先会有一个控制中心来做总的调度,配置模块可以配置各种计划,可以控制 CPU 或者网络丢包等,可以设置在每周六 8-10am 的某个时间点攻击系统十五分钟。它还有一些操作模块,比如执行计划模块、任务执行模块、节点管理模块、执行记录模块等。

Kennel 有四个主要的作用。

首先,帮助我们发现链路中隐蔽的缺陷,将小概率事件放大。比如说缓存不一致的问题,之前极少出现,一旦出现之后,处理手段比较缺乏,那就可以通过 Kennel 来模拟。网络的抖动是很随机的,那么 Kennel 可以在某个时间段专门进行模拟,把小概率事件放大。如果怀疑某个地方出了问题,可以通过它来测试是不是真的能查出问题。

第二,重大功能可以在发布之前通过其进行测试,迫使你更深入地设计和编码。通过模拟流量或者线上流量回放,来检验系统运行是否如你设计那样工作,比如监控的曲线或者告警以及相关服务之间的依赖等。

第三,我们做了很多失败的准备和设计,要看到底会不会起作用、起多大作用。可以通过 Kennel 进行校验,在某个时间通过随机手段攻击相关服务,服务方不知道具体的攻击内容,这时原本设定的监控告警,降级熔断等措施有没有及时起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校验。同时还可以检验之前准备的容错或者补偿措施是否能按照预期工作。

第四,需要验证 FailOver 的设计,只有验证通过才可以依靠。所有的设计都是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失败,一些设计原以为有用,但是真实问题发生时并没有起到作用。真正有意义的 FailOver 设计一定是经过验证的。


感谢陈兴璐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09-05 17:4911902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服务高可用秘籍:高性能 - 葵花宝典

SFLYQ

Go 架构 高可用 后端 高性能

这个vue3的后台管理系统虽然简洁但不简单

大师兄

JavaScript Vue3 vue后台管理系统

蓝易云 - 关于openfeign的http和rpc详解

百度搜索:蓝易云

Linux 运维 Web HTTP openfeign

架构实战训练营-模块六作业

小畅

平台型组织的战略及OKR

俞凡

团队管理 OKR 战略

2024-06-15:用go语言,Alice 和 Bob 在一个环形草地上玩一个回合制游戏。 草地上分布着一些鲜花,其中 Alice 到 Bob 之间顺时针方向有 x 朵鲜花,逆时针方向有 y 朵鲜花

福大大架构师每日一题

福大大架构师每日一题

I/O虚拟化之软件模拟

Linux内核拾遗

Linux qemu kvm 软件模拟 IO虚拟化

spring boot优雅下线

智慧源点

微服务的优雅上下线

蓝易云 - Redisson集成SpringBoot详解

百度搜索:蓝易云

redis spring 运维 服务器 redisson

Mac苹果3D摄影棚布光软件:Set A Light 3D Studio 汉化版

你的猪会飞吗

Mac 软件 苹果电脑软件下载

昆仑万维颜水成受邀出任2024北京智源大会程序主席及视觉大模型论坛主席

新消费日报

LED显示屏解决方案

Dylan

技术 应用 LED LED显示屏 led显示屏厂家

联发科天玑影像记录Discovery极限瞬间,生成式AI加入再造专业影像巅峰

科技范儿

适合加密货币交易者的免费指标

俞凡

区块链 交易

GitHub狂揽6700 Star,Python进阶必备的案例、技巧与工程实践

我再BUG界嘎嘎乱杀

Python 后端 入门 开发语言 零基础

豆瓣评分9.4!堪称经典的Python入门圣经,你还没看过吗?

我再BUG界嘎嘎乱杀

Python 后端 入门 开发语言 零基础

科技手段助力服务升级,新加坡旅游局成为马蜂窝首个境外目的地AI伙伴

技术研究院

SoftReference 到底在什么时候被回收 ? 如何量化内存不足 ?

bin的技术小屋

ZGC JVM java

蓝易云 - Ubuntu22.04交叉编译gcc9.5 for arm

百度搜索:蓝易云

Linux ubuntu 云服务器 arm GCC

满满干货:UE4、Unity、Cesium、Three.js三维引擎软件对比分析

AR玩家

AR Rokid Vision pro 炬目AR

第一批人机恋的“AI前任”已经死了

脑极体

AI

python项目 以docker形式打包部署全流程

我再BUG界嘎嘎乱杀

Python Docker

极速发展的饿了么订单系统架构演进_架构_石佳宁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