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思维有什么用?
地图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下面几个作用:
判断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度。
一个人的专业度,可以从两个点去观察:
他是否鞭辟入里,用最通俗的语言对这个领域做出定义;
能做到第一条的前提,他脑子里一定有一份不断在更新,愈来愈清晰的地图。
让人有了目标和方向感
目标和方向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洋葱阅读课有一个底层的模型,叫做:“动机和容易度”模型。
这个模型有三个要素:
动机:如何让大家想去做。
容易度:如何让大家觉得不难,愿意去做。
路径:如何让大家知道自己做到哪了,做得怎样了。
让自己知道自己做到哪里了,做得怎样了很重要吗?
当然!
人是感性动物,我们需要及时的奖励和反馈,才能坚持去做。同时知道自己在哪里,也能建立心理预期,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
没有路径有多痛苦呢?
有一个笑话不是讲嘛,男生们有一个梦想是谈恋爱的时候有一个进度条,不然他们根本不知道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我们不害怕吃苦,我们害怕不知道要吃多久、会经历什么以及会得到什么。
形成 SOP(标准作业流程),方便练习和效率提升
有了一份地图,你就知道地图上哪些节点需要你努力,哪些你已经掌握可以跳过了。
刻意练习的核心,其实就是拆解一个复杂的技能,并且进行细分练习。
地图越清晰,拿到地图的人越知道怎么做。
怎么找到一份地图?
第一个方法,关注流程性知识。
知识的来源有很多,听别人讲,看文章,看书,做事……
知识一般都分成两种:
解释性信息:对一个知识的定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概念或者关键词,比如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
流程性的知识:关于怎么做的,123 过程怎么进行,这几个概念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他们的结构是什么。
用心的作者,一定会想办法把这个地图用图形画出来。
另外,也可以直接参加培训课程,就像我参加新精英,你参加洋葱阅读课一样,短时间内掌握别人花很长时间和精力整理的地图,也是一种快速入门的方法。
第二个方法,就是善于归纳总结。
现在的文字和书籍越来越碎片化,内容生产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我们利用随便花时间来学习,但是弊端也有,就是我们往往会只看到一个一个碎片,陷入无穷无尽的汪洋大海。
所以,当你看到 7 个章节,101 个设计方法,54 个思维模型等等书名和标题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这意味着你需要多出很多的思考时间,来自己整理出地图。
比如采铜的《精进》这本书,一共是 7 个章节,和《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一样,但这 7 个章节有结构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一篇新闻报道《1500 个案例轰炸,学生上课开小差算我输》
讲的是浙商大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副教授项益鸣的课程设计心得。
为什么嗑瓜子嗑很久也不觉得累,而学习半个小时就觉得很累了呢?因为嗑瓜子的反馈周期短,你嗑一下就能尝到,但学习的反馈周期是比较长的,学习一门课学了一两个月才算初级入门,毕业之后工作才会觉得真正有用。
针对这个特点,项益鸣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提问或测试,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得到“学了有用”的反馈,增强继续学习的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也就是案例。
为了提升学习过程中的用户体验,项益鸣通过平时的积累,整理了跟教学有关的案例超过 1500 个,并以知识点和应用情境两个维度对案例进行系统地组织。随着案例数量的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用这些案例,信息管理专业出身的项益鸣还特地编写了一个案例管理小程序,便于组织和检索,提高使用效率。
看完这个片段之后,你能找到流程性知识吗?
地图是万能的吗?
讲到这里,关于地图思维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找我们都介绍了一下。
你可能会问,地图是万能的吗?
是不是我学任何知识的时候,都要建立自己的地图?
我的答案是:对!
无论如何,你都要先拿到地图。
那马上另一个问题就来了:难道我一开始就要拿到一份复杂的地图吗?
刚开始不会的。
同样的,你也不用会担心你的地图刚开始会太简单,地图在你拿到那一刻,会自动升级的。
举个例子,我健身减脂的时候,瞎练了好几年,毫无起色,直到我用地图思维,找到来一份简易地图:80%吃-20%练-早点睡。
我很快发现,吃的部分,我需要一份更详细的地图才能知道我怎么吃,于是我发现,吃的部分三要素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练的部分是:肩背腿胸腰臂臀。
地图是会随着你不断实践,会自己细化。
举个例子,我的阅读力地图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目标用户的时候,我会选择性挑选和组合。
但是不管是哪一张地图,随着我不断去接触新的学员,不断的去回答学员的问题,我的阅读就一直在迭代更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程序视界(ID:programmer_sight
)。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iAa4JJneSF7qLIebmR7Uw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