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sr/bin/listusers命令中,我修复了一个内存分配的错误,这个错误在该命令转为 64 位时会引起一些问题。在修复这个错误之后,我决定研究一下这段古老的 C 代码是否能在转换为 Python 实现后得到一些改进。
这段 C 代码大约有 800 行,但从 1988 年后就基本没有动过了,在编写这段代码的那个年代,用户数还相当少,很有可能用户信息是在/etc/passwd 这个本地文件中或者在小型的 NIS 服务器上。
经过一番研究后,我发现 listusers 的算法基本上就是一些简单的集合操作。listusers 命令不带参数,它只是把排好序的用户列表输出到域名服务里,命令后的-l 和-g 选项用来过滤用户和组所在的列表。
我用 Python3 重写了 listusers,代码行数几乎只有原来代码的 1/10——由于 Python 本身包含了集合操作,而 C 版本代码自己使用链表实现了集合操作。
但是 Python 应该会更慢一些吗?结果证明不是。实际上,在我的数据库里(数据库里包含超过 10 万的用户)测试,它反而快了 17 倍。而且,我还肯定,当 Python 版本知道命令使用了-l 和-g 选项做过滤时,它不会把整个域名服务内容同时放进内存里。
改成 Python 后,我发现之前一个长期存在的 bug 变得很容易修复,即 listusers 不能正确地扩展嵌套组的问题。之前用 C 代码编写时,并不存在嵌套组这个概念,但是,使用 LDAP,嵌套组就可以实现了。
改成 Python 后,我还发现这 100 行 Python3 版本的代码将会很容易向前维护——尽管我希望 listusers 不需要再有什么更新,因为它的原有代码都已历经了好几十年!
原文链接: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