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I 四小龙”中的首家冲击 A 股的企业,依图科技 IPO 进程受到市场关注。但在筹备近 8 个月、历经 2 次 IPO 审核中止后,依图科技的科创板上市之路最终还是以“终止”画上句号。
依图科技科创板 IPO“弃考”
7 月 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因 6 月 30 日,依图科技和保荐人国泰君安分别提交撤回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上交所决定终止对依图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这意味着,在经历了近 8 个月的筹备后,依图科技主动“弃考”,科创板 IPO 告败。
据了解,早在 2020 年 9 月 30 日,依图科技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就已作出书面决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方案的议案》。
2020 年 11 月 4 日,上交所受理了依图科技的 IPO 申请,并于同年 12 月 1 日进入问询阶段。2021 年 3 月 11 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依图科技科创板 IPO 中止审核,官网披露的原因是“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核”。6 月 11 日,停滞的审核得到重启,但同日,依图科技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再次申请中止审核。7 月 2 日,伴随着依图科技的主动撤销申请,上市之路从“中止”也正式变成了“终止”。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7 月 6 日多次致电依图科技,但始终无人接听。目前尚不得知依图科技是否有重启 IPO 计划。
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是一家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研发及销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6,871.89 万元、 30,430.64 万元、71,678.62 万元及 38,063.49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披露的风险因素一章内,依图科技披露了公司的技术、经营、财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技术方面,依图科技在招股书内描述了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已有技术不断成熟、改进,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另外,芯片设计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到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且由于人工智能芯片属于前沿科技领域,研发项目的进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
在经营方面,依图科技在招股书内描述了公司当前面临的行业竞争情况:公司不仅面临大型综合性科技企业如 Google、华为等的竞争,在人工智能细分的垂直领域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也面临众多创新企业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及算法的逐步普及,人工智能芯片也受到了多家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重视,多家初创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也在该领域重点发力。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变现的不同场景中,公司也面临传统硬件厂商、软件平台服务提供商以及互联网公司的激烈竞争,公司预计未来行业的竞争程度会不断提高。
而在财务方面,依图科技近期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 72.2 亿元。此外,依图科技还在招股书中坦诚表示“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即使公司未来能够盈利,亦可能无法保持持续盈利。”
AI 公司上市难于上青天?
作为“AI 四小龙”中的首家冲击 A 股的企业,依图科技 IPO 进程受到市场关注。但当前,依图科技科创板 IPO 已然画上终止符。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AI 四小龙”中的另一家企业旷视科技也曾出现过上市中止的情况,直到目前,旷视仍未成功上市。
事实上,旷视的 IPO 之路要远早于依图。早在 2017 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以上市为目标,2019 年 8 月 23 日,旷视科技曾向香港联交所提交 A1 申请表格及相关上市申请材料,2019 年 11 月,旷视科技进行过一次港股上市聆讯,未能通过。2020 年 2 月 25 日,提交上市申请 6 个月后,旷视港股上市进程状态显示为“失效”。最终未于上市申请材料有效期内完成港股发行上市。
旷视科技表示,公司最终未在港交所上市的原因在于,公司在 2019 年 10 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后,未能及时在上市申请材料有效期限内完成港股发行上市工作,因此公司最终未能在港交所发行上市。
至于“AI 四小龙”中的另外两家公司上市进程如何,据腾讯一线消息,商汤科技已确定 A+H 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最快将于 8 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而云从科技也已于去年年底递交了科创板 IPO 申请,目前已完成两轮问询回复。
对 AI 创业公司来说,AI 技术投入需要重仓押注,依赖烧钱,且短时间内赚钱无望,一旦融资断供,面临的就将是生存大考。若冲击 IPO 成功,则能够说明资本市场对于 AI 企业的认可程度,同时也能让公众更全面了解整个 AI 企业、人脸识别企业的发展状况。但何时能上市成功,目前还是个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