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跨平台长连接组件设计及可插拔改造

  • 2020-03-11
  • 本文字数:16089 字

    阅读完需:约 53 分钟

跨平台长连接组件设计及可插拔改造

背景

我们在提出开发跨平台组件之前, iOS 和 Android 客户端分别使用一套长连接组件,需要双倍的人力开发和维护;在产品需求调整上,为了在实现细节上保持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Web 端与客户端长连接的形式不同,前者使用 WebSocket ,后者使用 Socket ,无形中也增加了后端的维护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基于 WebSocket 协议开发了一套跨平台的长连接组件。

架构介绍

组件自上而下分为五层:


  • Native 层:负责业务请求封装和数据解析,与原生进行交互

  • Chat 层:负责提供底层通信使用的 c 接口,包含连接、读写和关闭

  • WebSocket 层:实现 WebSocket 协议及维护心跳

  • TLS 层:基于 mbedTLS 实现 TLS 协议及数据加解密

  • TCP 层:基于 libuv 实现 TCP 连接和数据的读写


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TCP 层

TCP 层我们是基于 libuv 进行开发, libuv 是一个异步 I/O 库,并且支持了多个平台( Linux ,Windows 和 Darwin ),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开发 Node.js ,后来逐渐在其他项目也开始使用。文件、 网络和管道 等操作是 I/O 操作 ,libuv 为此抽象出了相关的接口,底层使用各平台上最优的 I/O 模型实现。


它的核心是提供了一个 eventloop ,每个 event loop 包含了六个阶段:


  • timers 阶段:这个阶段执行 timer( setTimeoutsetInterval )的回调

  • I/O callbacks 阶段:执行一些系统调用错误,比如网络通信的错误回调

  • idle , prepare 阶段:仅 node 内部使用

  • poll 阶段:获取新的 I/O 事件, 适当的条件下 node 将阻塞在这里

  • check 阶段:执行 setImmediate() 的回调

  • close callbacks 阶段:执行 socketclose 事件回调


TLS 层

mbedTLS(前身 PolarSSL)是实现了一套易用的加解密算法和 SSL / TLS 库。TLS 以及前身 SSL 是传输层安全协议,给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所以它能很好的解决数据明文和劫持篡改的问题。并且其分为记录层和传输层,记录层用来确定传输层数据的封装格式,传输层则用于数据传输,而在传输之前,通信双方需要经过握手,其包含了 双方身份验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


WebSocket 层

WebSocket 层包含了对协议的实现和心跳的维护。


其最新的协议是 13 RFC 6455。协议的实现分为握手,数据发送/读取,关闭连接。

握手

握手要从请求头去理解。


WebSocket 首先发起一个 HTTP 请求,在请求头加上 Upgrade 字段,该字段用于改变 HTTP 协议版本或者是换用其他协议,这里我们把 Upgrade 的值设为 websocket ,将它升级为 WebSocket 协议。


同时要注意 Sec-WebSocket-Key 字段,它由客户端生成并发给服务端,用于证明服务端接收到的是一个可受信的连接握手,可以帮助服务端排除自身接收到的由非 WebSocket 客户端发起的连接,该值是一串随机经过 base64 编码的字符串。


GET /chat HTTP/1.1Host: server.example.comUpgrade: websocketConnection: UpgradeSec-WebSocket-Key: dGhlIHNhbXBsZSBub25jZQ==Origin: http://example.com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Sec-WebSocket-Version: 13
复制代码


收到请求后,服务端也会做一次响应: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Upgrade: websocketConnection: UpgradeSec-WebSocket-Accept: s3pPLMBiTxaQ9kYGzzhZRbK+xOo=
复制代码


里面重要的是 Sec-WebSocket-Accept ,服务端通过从客户端请求头中读取 Sec-WebSocket-Key 与一串全局唯一的标识字符串(俗称魔串)“258EAFA5-E914-47DA- 95CA-C5AB0DC85B11”做拼接,生成长度为 160 位的 SHA-1 字符串,然后进行 base64 编码,作为 Sec-WebSocket-Accept 的值回传给客户端,客户端再去解析这个值,与自己加密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比较。


处理握手 HTTP 响应解析的时候,可以用 http-paser ,解析方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对头信息的逐字读取再处理,具体处理你可以看一下它的状态机实现。解析完成后你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解析,看返回是否正确,同时去管理你的握手状态。

数据发送/读取

数据的处理需要用帧协议图来说明:


0          1          2          3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F|R|R|R| opcode|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I|S|S|S| (4) |A|   (7)   |       (16/64)      ||N|V|V|V|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1|2|3|    |K|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复制代码


首先我们来看看数字的含义,数字表示位,0-7 表示有 8 位,等于 1 个字节。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复制代码


所以如果要组装一个帧数据可以这样子:


char *rev = (rev *)malloc(4);rev[0] = (char)(0x81 & 0xff);rev[1] = 126 & 0x7f;rev[2] = 1;rev[3] = 0;
复制代码


ok,了解了帧数据的样子,我们反过来去理解值对应的帧字段。


首先 0x81是什么,这个是十六进制数据,转换成二进制就是 10000001, 是一个字节的长度,也就是这一段里面每一位的值:


0 1 2 3 4 5 6 7 8 +-+-+-+-+-------+|F|R|R|R| opcode||I|S|S|S| (4) ||N|V|V|V|    || |1|2|3|    |+-+-+-+-+-------+
复制代码


  • FIN 表示该帧是不是消息的最后一帧,1 表示结束,0 表示还有下一帧。

  • RSV1,RSV2,RSV3 必须为 0,除非扩展协商定义了一个非 0 的值,如果没有定义非 0 值,且收到了非 0 的 RSV ,那么 WebSocket 的连接会失效,建议是断开连接。

  • opcode 用来描述 Payloaddata 的定义,如果收到了一个未知的 opcode ,同样会使 WebSocket 连接失效,协议定义了以下值:

  • %x0 表示连续的帧

  • %x1 表示 text 帧

  • %x2 表示二进制帧

  • %x3-7 预留给非控制帧

  • %x8 表示关闭连接帧

  • %x9 表示 ping

  • %xA 表示 pong

  • %xB-F 预留给控制帧

  • 连续帧是和 FIN 值相关联的,它表明可能由于消息分片的原因,将原本一个帧的数据分为多个帧,这时候前一帧的 opcode 就是 0,FIN 也是 0,最后一帧的 opcode 就不再是 0,FIN 就是 1 了。

  • 再可以看到 opcode 预留了非控制帧和控制帧,这两个又是什么?

  • 控制帧表示 WebSocket 的状态信息,像是定义的分片,关闭连接,ping 和 pong。

  • 非控制帧就是数据帧,像是 text 帧,二进制帧。


0xff 作用就是取出需要的二进制值。


下面再来看 126,126 则表示的是 Payloadlen ,也就是 Payload 的长度: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        |A|   (7)   |       (16/64)      |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K|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复制代码


  • MASK 表示 Playloaddata 是否要加掩码,如果设成 1,则需要赋值 Masking-key 。所有从客户端发到服务端的帧都要加掩码

  • Playloadlen 表示 Payload 的长度,这里分为三种情况

  • 长度小于 126,则只需要 7 位

  • 长度是 126,则需要额外 2 个字节的大小,也就是 Extendedpayload length

  • 长度是 127,则需要额外 8 个字节的大小,也就是 Extendedpayload length + Extendedpayload length continuedExtendedpayload length 是 2 个字节, Extended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是 6 个字节

  • ExtendedPlayloadlen 则表示 ExtensiondataApplicationdata 的和

  • Masking-key 是在 MASK 设置成 1 之后,随机生成的 4 字节长度的数据,然后和 PayloadData做异或运算

  • PayloadData 就是我们发送的数据


而数据的发送和读取就是对帧的封装和解析。

关闭连接

关闭连接分为两种:服务端发起关闭和客户端主动关闭。


服务端跟客户端的处理基本一致,以服务端为例:


服务端发起关闭的时候,会客户端发送一个关闭帧,客户端在接收到帧的时候通过解析出帧的 opcode 来判断是否是关闭帧,然后同样向服务端再发送一个关闭帧作为回应。

Chat 层

Chat 层比较简单,只是提供一些通用的连接读写数据断开接口和回调,同时维护一个 loop 用于重连。

Native 层

这一层负责和原生进行交互,由于组件是用 c 代码编写的,所以为了调用原生方法,Android 采用 JNI 的方式,iOS 采用 runtime 的方式来实现。


JNI :


JNIEXPORT void JNICALLJava_com_youzan_mobile_im_network_Channel_nativeDisconnect(JNIEnv *env, jobject jobj) {  jclass clazz = env->GetObjectClass(jobj);  jfieldID fieldID = env->GetFieldID(clazz, CONTEXT_VARIABLE, "J");  context *c = (context *) env->GetLongField(jobj, fieldID);  im_close(c);}
复制代码


runtime:


void sendData(int cId, int mId, int version, int mv, const char *req_id, const char *data {  context *ctx = (context *)objc_msgSend(g_obj, sel_registerName("ctx"));  send_request(ctx, cId, mId, version, mv, req_id, data);}
复制代码

插拔式架构改造

在实现了一套跨端长连接组件之后,最近我们又完成了其插件化的改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造呢?由于业务环境复杂和运维的相关限制,有的业务方可以配置 TLS 组成 WSS;有的业务方不能配置,只能以明文 WebSocket 的方式传输;有的业务方甚至连 WebSocket 的承载也不要,转而使用自定义的协议。随着对接的业务方增多,我们没办法进行为他们一一定制。我们当初设计的结构是 Worker (负责和业务层通信) -> WebSocket -> TLS -> TCP ,这四层结构是耦合在一起的,这时候如果需要剔除 TLS 或者扩展一个新的功能,就会改动相当多的代码。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原先的定向设计完全不符合要求,为了接下来可能会有新增协议解析的预期,同时又不改变使用 libuv 进行跨平台的初衷,所以我们就实施了插件化的改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 解耦,同时也为了提高组件的灵活性,实现 可插拔(冷插拔)

解耦

首先我们要对四层结构的职责进行明确


  • Worker :提供业务接口和回调

  • WebSocket :负责 WebSocket 握手,封装/解析帧数据和维护心跳

  • TLS :负责 TLS 握手和数据的加解密

  • TCP:TCP 连接和数据的读写


以及整理出结构间的执行调用:



其中 connect 包含了 连接握手两个过程。在完成链路层连接后,我们认为协议层握手完成,才算是真正的连接成功。


同样的,数据读写、连接关闭、连接销毁和重置都会严格按照结构的顺序依次调用。

可插拔改造

解耦完成之后我们发现对于接口的调用都是显式的,比如 Worker send data 中调用 WebSocket send data , WebSocket send data 中又调用 TLS send data ,这样的显式调用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接口是可用的,但在插件化中某个插件可能没有被使用,这样接口的调用会在某一层中断而导致整个组件的不可用。

结构体改造

所以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抽象出一个结构体,将插件的接口及回调统一,然后利用 函数指针实现插件方法的调用,以下是对函数指针声明:


/* handle */typedef int (*node_init)(dul_node_t *node, map_t params);typedef void (*node_conn)(dul_node_t *node); typedef void (*node_write_data)(dul_node_t *node,                const char *payload,                unsigned long long payload_size,                void *params);typedef int (*node_read_data)(dul_node_t *node,                void *params,                char *payload,                uint64_t size);          typedef void (*node_close)(dul_node_t *node);              typedef void (*node_destroy)(dul_node_t *node);typedef void (*node_reset)(dul_node_t *node);
/* callback */typedef void (*node_conn_cb)(dul_node_t *node, int status);typedef void (*node_write_cb)(dul_node_t *node, int status); typedef int (*node_recv_cb)(dul_node_t *node, void *params, uv_buf_t *buf, ssize_t size);typedef void (*node_close_cb)(dul_node_t *node);
复制代码


但如果仅仅声明这些函数指针,在使用时还必须知道插件的结构体类型才能调用到函数的实现,这样插件之间仍然是耦合的。所以我们必须将插件提前关联起来,通过结构体指针来寻找上一个或者下一个插件,OK,这样就很容易联想到 双向链表正好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加上 prenext 以及一些必要参数后,最终我们整理的结构体为:


typedef struct dul_node_s {   // 前、后插件  dul_node_t *pre;  dul_node_t *next;
// 必要参数 char *host; int port; map_t params;
node_init init; node_conn conn; node_write_data write_data; node_read_data read_data; node_close close; node_destroy destroy; node_reset reset;
node_conn_cb conn_cb; node_write_cb write_cb; node_recv_cb recv_cb; node_close_cb close_cb;} dul_node_t;
复制代码


接着我们再对原有的结构体进行调整,将结构体前面的成员调整为 dul_node_s 结构体的成员,后面再加上自己的成员。这样在插件初始化的时候统一以 dul_node_s 结构体初始化,而在用到具体某一个插件时我们进行结构体类型强转即可,这里有点像继承里父类和子类的概念。

插件注册

在插件使用前我们按需配置好用到的插件,但如果把插件接口直接暴露给业务方来配置,就需要让业务方接触到 C 代码,这点比较难以控制。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讨论了一下,想到前端里面 webpack 对于插件配置的相关操作,于是我们查阅了 webpack 的相关文档,最终我们仿照这个方式实现了我们的插件配置: "ws?path=/!tls!uv" 。不同插件以 ! 分割,通过循环将插件依次创建:


void separate_loaders(tokenizer_t *tokenizer, char *loaders, context *c) {  char *outer_ptr = NULL;
char *p = strtok_r(loaders, "!", &outer_ptr); dul_node_t *pre_loader = (dul_node_t *)c; while (p) { pre_loader = processor_loader(tokenizer, p, pre_loader); p = strtok_r(NULL, "!", &outer_ptr); }}
复制代码


单个插件所需要额外的 params 以 querystring 形式拼接,在插件创建中用 ? 分割出来 ,以 kv 形式放入到一个 hashmap 中。再根据插件的名称调用对应的初始化方法,并根据传入的 pre_loader 绑定双向链表的前后关系:


void (*oper_func[])(dul_node_t **) = {  ws_alloc,  tls_alloc,  uv_alloc,};
char const *loaders[] = { "ws", "tls", "uv"};
dul_node_t *processor_loader(tokenizer_t *tokenizer, const char *loader, dul_node_t *pre_loader) { char *p = loader; char *inner_ptr = NULL;
/* params 提取组装 */ p = strtok_r(p, "?", &inner_ptr); dul_node_t *node = NULL; map_t params = hashmap_new(); params_parser(inner_ptr, params);
/* 这里采用转移表,进行插件初始化 */ while (strcmp(loaders[sqe], p) != 0) { sqe++; } oper_func[](&node);
if (node == NULL) { return NULL; } node->init(node, params); hashmap_free(params);
// 双向链表前后关系绑定 pre_loader->next = node; node->pre = pre_loader; return node;}
/* params string 解析 */void params_parser(char *query, map_t params) { char *outer_ptr = NULL; char *p = strtok_r(query, "&", &outer_ptr); while (p) { char *inner_ptr = NULL; char *key = strtok_r(p, "=", &inner_ptr); hashmap_put(params, key, inner_ptr); p = strtok_r(NULL, "&", &outer_ptr); }}
复制代码


Tips:随着插件的增加,对应初始化的代码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都是重复代码,为了减少这部分工作,我们可以采取宏来定义函数。后续如果增加一个插件,只需要在底下加一行 LOADER_ALLOC(zim_xx,xx) 即可。


#define LOADER_ALLOC(type, name)          \  void name##_alloc(dul_node_t **ctx) {      \    type##_t **loader = (type##_t **)ctx;    \    (*loader) = malloc(sizeof(type##_t));    \    (*loader)->init = &name##_init;       \    (*loader)->next = NULL;           \    (*loader)->pre = NULL;           \  }            
LOADER_ALLOC(websocket, ws);LOADER_ALLOC(zim_tls, tls);LOADER_ALLOC(zim_uv, uv);
复制代码

接口调用

再回到一开始我们思考接口调用的问题,由于有了函数指针变量,我们就需要在插件的初始化中把函数的地址存储在这些变量中:


int ws_init(dul_node_t *ctx, map_t params) {  websocket_t *ws = (websocket_t *)ctx;  bzero(ws, sizeof(websocket_t));
// 省略中间初始化过程
ws->init = &ws_init; ws->conn = &ws_connect; ws->close = &ws_close; ws->destroy = &ws_destroy; ws->reset = &ws_reset; ws->write_data = &ws_send; ws->read_data = &ws_read; ws->conn_cb = &ws_conn_cb; ws->write_cb = &ws_send_cb; ws->recv_cb = &ws_recv_cb; ws->close_cb = &ws_close_cb; return OK;}
复制代码


对比接口前后调用的方式,前者需要知道下一个 connect 函数,并进行显式调用,如果在 TLS 和 TCP 中新增一层,就需要改动 connect 函数的调用。但后者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不论是新增还是删除插件,它都可以通过指针找到对应的结构体,调用其 connect 函数,插件内部无需任何改动,岂不妙哉。


/* 改造前 */int tls_ws_connect(tls_ws_t *handle,          tls_ws_conn_cb conn_cb,          tls_ws_close_cb close_cb) {  ...
return uv_tls_connect(tls, handle->host, handle->port, on__tls_connect);}
/* 改造后 */static void tls_connect(dul_node_t *ctx) { zim_tls_t *tls = (zim_tls_t *)ctx;
...
if (tls->next && tls->next->conn) { tls->next->host = tls->host; tls->next->port = tls->port; tls->next->conn(tls->next); }}
复制代码

新增插件

基于改造后组件,新增插件只需要改动三处,以日志插件为例:


  • 增加日志文件


在头文件中定义 zim_log_s 结构体(这里没有额外的成员):


typedef struct zim_log_s zim_log_t;
struct zim_log_s { dul_node_t *pre; dul_node_t *next;
char *host; int port; map_t params;
node_init init; node_conn conn; node_write_data write_data; node_read_data read_data; node_close close; node_destroy destroy; node_reset reset;
node_conn_cb conn_cb; node_write_cb write_cb; node_recv_cb recv_cb; node_close_cb close_cb;};
复制代码


在实现文件中实现接口及回调,注意:即使接口或回调内没有额外的操作,仍然需要实现,例如此处的 logconncb 和 log_connect ,否则上一个插件或下一个插件在日志层调用时会中断


/* callback */void log_conn_cb(dul_node_t *ctx, int status)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pre && log->pre->conn_cb) {    log->pre->conn_cb(log->pre, status);  }}
/* 省略中间直接回调 */
int log_recv_cb(dul_node_t *ctx, void *params, uv_buf_t *buf, ssize_t size) { /* 收集接收到的数据 */ recv_data_from_server(buf->base, params, size);
/* 继续向上一层插件回调接收到的数据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pre && log->pre->recv_cb) { log->pre->recv_cb(log->pre, opcode, buf, size); } return OK;}
/* log hanlder */int log_init(dul_node_t *ctx, map_t params)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bzero(log, sizeof(zim_log_t));
log->init = &log_init; log->conn = &log_connect; log->write_data = &log_write; log->read_data = &log_read; log->close = &log_close; log->destroy = &log_destroy; log->reset = &log_reset; log->conn_cb = &log_conn_cb; log->write_cb = &log_write_cb; log->recv_cb = &log_recv_cb; log->close_cb = &log_close_cb;
return OK;}
static void log_connect(dul_node_t *ctx)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next && log->next->conn) { log->next->host = log->host; log->next->port = log->port; log->next->conn(log->next); }}
/* 省略中间直接调用 */
static void log_write(dul_node_t *ctx, const char *payload, unsigned long long payload_size, void *params) { /* 收集发送数据 */ send_data_to_server(payload, payload_size, params);
/* 继续往下一层插件写入数据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next && log->next->write_data) { log->next->write_data(log->next, payload, payload_size, flags); } }
复制代码


  • 增加日志初始化函数及修改转移表


LOADER_ALLOC(zim_log, log);
void (*oper_func[])(dul_node_t **) = { ws_alloc, tls_alloc, uv_alloc, log_alloc,};
char const *loaders[] = { "ws", "tls", "uv", "log"};
复制代码


  • 修改插件注册


/* 增加日志前 */char loaders[] = "ws?path=/!tls!uv";context_init(c, "127.0.0.1", 443, "", "", "", "", NULL, loaders);
/* 增加日志后 */char loaders[] = "log!ws?path=/!log!tls!uv";context_init(c, "127.0.0.1", 443, "", "", "", "", NULL, loaders);
复制代码


我们重新运行程序,就能发现日志功能已经成功的配置上去,能够将接受和发送的数据上报:


总结

回顾一下跨平台长连接组件的设计,我们使用 libuv 和 mbedtls 分别实现 TCP 和 TLS ,参照 WebSocket 协议实现了其握手及数据读写,同时抽象出通信接口及回调,为了和原生层交互,iOS 和 Android 分别采用 runtime 消息发送和 JNI 进行原生方法调用。


但这样的定向设计完全不符合后期可能会有新增协议解析的预期,所以我们进行了插件化改造,其三个核心点是 结构体改造双向链表函数指针


我们通过将插件行为抽象出一个结构体,利用双向链表将前后插件绑定在一起,使用函数指针调用具体插件的函数或回调。


这样做的优点是使得插件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只需保持逻辑顺序上的关系,同时通过修改插件的注册提高了灵活性,使得组件具有可插拔性(冷插拔)。


但在新增组件中我们需要实现所有的接口和回调,如果数量多的话,这还真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


2020-03-11 22:19684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沉浸式LED显示屏的定义和特点

Dylan

LED显示屏 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

LTV预测算法从开发到上线,浅谈基于奇点云DataSimba的MLOps实践

Geek_2d6073

“PO价值最大化”沙盘演练 · 上海 · 第二期

ShineScrum

Macos端音频标签编辑器 Mp3tag激活中文版最新

胖墩儿不胖y

Mac软件 音频标签编辑器

光纤的跳线和尾纤区别

小魏写代码

PolarDB-X V2.3 集中式和分布式一体化开源发布

阿里云数据库开源

polarDB PolarDB-X

流式数据库引擎备受关注,亚信安慧AntDB数据库受邀参加“2023中国PostgreSQL数据库生态大会”

亚信AntDB数据库

AntDB AntDB数据库

支持企业微信集成和登录!镭速传输新版本带来多项升级

镭速

镭速

搜狐基金使用 MySQL 遇到瓶颈?来看 TDengine 如何解决难题

TDengine

tdengine 时序数据库 搜狐基金

一文了解亚马逊云科技最新大语言模型

苏沐

大模型 亚马逊 亚马逊云科技 向量数据库

在Javascript中为什么 0.1+0.2 不等于0.3 ? 源代码详细解析

互联网工科生

JavaScript

零信任嵌入式安全沙箱技术对企业转型的具体优势

Geek_2305a8

前端

Codigger,你的代码安全卫士

知者如C

DxO FilmPack 7 for mac(胶片效果滤镜软件) 7.1.0永久激活版

mac

苹果mac Windows软件 DxO FilmPack 7 照片处理软件

聊一聊 tcp/ip 在.NET故障分析的重要性

EquatorCoco

TCP TCP/IP TCP协议

淘天Java一面,难度适中!(上篇)

王磊

Java java面试

一种简化操作日志记录方案 | 京东云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日志 系统 日志记录 企业号11月PK榜

文件传输|如何将100多G文件跨国安全传输到客户手里呢?

镭速

跨国文件传输

DxO PureRAW for mac(raw照片智能处理工具) 3.7.0激活直装版

mac

windows 苹果mac DxO PureRAW raw智能照片处理工具

孵化Web3区块链技术系统开发

l8l259l3365

前端计算数字精度丢失问题解决方法记录 | 京东云技术团队

京东科技开发者

前端 企业号11月PK榜 数字精度

可测性,到底是什么?

老张

质量保障 质量门禁

Macos端强大的字体设计软件 Glyphs 3激活中文版

mac大玩家j

Mac软件 字体设计 设计字体 字体设计工具

跨平台长连接组件设计及可插拔改造_文化 & 方法_有赞技术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