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跨平台长连接组件设计及可插拔改造

  • 2020-03-11
  • 本文字数:16089 字

    阅读完需:约 53 分钟

跨平台长连接组件设计及可插拔改造

背景

我们在提出开发跨平台组件之前, iOS 和 Android 客户端分别使用一套长连接组件,需要双倍的人力开发和维护;在产品需求调整上,为了在实现细节上保持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Web 端与客户端长连接的形式不同,前者使用 WebSocket ,后者使用 Socket ,无形中也增加了后端的维护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基于 WebSocket 协议开发了一套跨平台的长连接组件。

架构介绍

组件自上而下分为五层:


  • Native 层:负责业务请求封装和数据解析,与原生进行交互

  • Chat 层:负责提供底层通信使用的 c 接口,包含连接、读写和关闭

  • WebSocket 层:实现 WebSocket 协议及维护心跳

  • TLS 层:基于 mbedTLS 实现 TLS 协议及数据加解密

  • TCP 层:基于 libuv 实现 TCP 连接和数据的读写


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TCP 层

TCP 层我们是基于 libuv 进行开发, libuv 是一个异步 I/O 库,并且支持了多个平台( Linux ,Windows 和 Darwin ),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开发 Node.js ,后来逐渐在其他项目也开始使用。文件、 网络和管道 等操作是 I/O 操作 ,libuv 为此抽象出了相关的接口,底层使用各平台上最优的 I/O 模型实现。


它的核心是提供了一个 eventloop ,每个 event loop 包含了六个阶段:


  • timers 阶段:这个阶段执行 timer( setTimeoutsetInterval )的回调

  • I/O callbacks 阶段:执行一些系统调用错误,比如网络通信的错误回调

  • idle , prepare 阶段:仅 node 内部使用

  • poll 阶段:获取新的 I/O 事件, 适当的条件下 node 将阻塞在这里

  • check 阶段:执行 setImmediate() 的回调

  • close callbacks 阶段:执行 socketclose 事件回调


TLS 层

mbedTLS(前身 PolarSSL)是实现了一套易用的加解密算法和 SSL / TLS 库。TLS 以及前身 SSL 是传输层安全协议,给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所以它能很好的解决数据明文和劫持篡改的问题。并且其分为记录层和传输层,记录层用来确定传输层数据的封装格式,传输层则用于数据传输,而在传输之前,通信双方需要经过握手,其包含了 双方身份验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


WebSocket 层

WebSocket 层包含了对协议的实现和心跳的维护。


其最新的协议是 13 RFC 6455。协议的实现分为握手,数据发送/读取,关闭连接。

握手

握手要从请求头去理解。


WebSocket 首先发起一个 HTTP 请求,在请求头加上 Upgrade 字段,该字段用于改变 HTTP 协议版本或者是换用其他协议,这里我们把 Upgrade 的值设为 websocket ,将它升级为 WebSocket 协议。


同时要注意 Sec-WebSocket-Key 字段,它由客户端生成并发给服务端,用于证明服务端接收到的是一个可受信的连接握手,可以帮助服务端排除自身接收到的由非 WebSocket 客户端发起的连接,该值是一串随机经过 base64 编码的字符串。


GET /chat HTTP/1.1Host: server.example.comUpgrade: websocketConnection: UpgradeSec-WebSocket-Key: dGhlIHNhbXBsZSBub25jZQ==Origin: http://example.com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Sec-WebSocket-Version: 13
复制代码


收到请求后,服务端也会做一次响应: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Upgrade: websocketConnection: UpgradeSec-WebSocket-Accept: s3pPLMBiTxaQ9kYGzzhZRbK+xOo=
复制代码


里面重要的是 Sec-WebSocket-Accept ,服务端通过从客户端请求头中读取 Sec-WebSocket-Key 与一串全局唯一的标识字符串(俗称魔串)“258EAFA5-E914-47DA- 95CA-C5AB0DC85B11”做拼接,生成长度为 160 位的 SHA-1 字符串,然后进行 base64 编码,作为 Sec-WebSocket-Accept 的值回传给客户端,客户端再去解析这个值,与自己加密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比较。


处理握手 HTTP 响应解析的时候,可以用 http-paser ,解析方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对头信息的逐字读取再处理,具体处理你可以看一下它的状态机实现。解析完成后你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解析,看返回是否正确,同时去管理你的握手状态。

数据发送/读取

数据的处理需要用帧协议图来说明:


0          1          2          3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F|R|R|R| opcode|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I|S|S|S| (4) |A|   (7)   |       (16/64)      ||N|V|V|V|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1|2|3|    |K|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复制代码


首先我们来看看数字的含义,数字表示位,0-7 表示有 8 位,等于 1 个字节。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复制代码


所以如果要组装一个帧数据可以这样子:


char *rev = (rev *)malloc(4);rev[0] = (char)(0x81 & 0xff);rev[1] = 126 & 0x7f;rev[2] = 1;rev[3] = 0;
复制代码


ok,了解了帧数据的样子,我们反过来去理解值对应的帧字段。


首先 0x81是什么,这个是十六进制数据,转换成二进制就是 10000001, 是一个字节的长度,也就是这一段里面每一位的值:


0 1 2 3 4 5 6 7 8 +-+-+-+-+-------+|F|R|R|R| opcode||I|S|S|S| (4) ||N|V|V|V|    || |1|2|3|    |+-+-+-+-+-------+
复制代码


  • FIN 表示该帧是不是消息的最后一帧,1 表示结束,0 表示还有下一帧。

  • RSV1,RSV2,RSV3 必须为 0,除非扩展协商定义了一个非 0 的值,如果没有定义非 0 值,且收到了非 0 的 RSV ,那么 WebSocket 的连接会失效,建议是断开连接。

  • opcode 用来描述 Payloaddata 的定义,如果收到了一个未知的 opcode ,同样会使 WebSocket 连接失效,协议定义了以下值:

  • %x0 表示连续的帧

  • %x1 表示 text 帧

  • %x2 表示二进制帧

  • %x3-7 预留给非控制帧

  • %x8 表示关闭连接帧

  • %x9 表示 ping

  • %xA 表示 pong

  • %xB-F 预留给控制帧

  • 连续帧是和 FIN 值相关联的,它表明可能由于消息分片的原因,将原本一个帧的数据分为多个帧,这时候前一帧的 opcode 就是 0,FIN 也是 0,最后一帧的 opcode 就不再是 0,FIN 就是 1 了。

  • 再可以看到 opcode 预留了非控制帧和控制帧,这两个又是什么?

  • 控制帧表示 WebSocket 的状态信息,像是定义的分片,关闭连接,ping 和 pong。

  • 非控制帧就是数据帧,像是 text 帧,二进制帧。


0xff 作用就是取出需要的二进制值。


下面再来看 126,126 则表示的是 Payloadlen ,也就是 Payload 的长度: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        |A|   (7)   |       (16/64)      |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K|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复制代码


  • MASK 表示 Playloaddata 是否要加掩码,如果设成 1,则需要赋值 Masking-key 。所有从客户端发到服务端的帧都要加掩码

  • Playloadlen 表示 Payload 的长度,这里分为三种情况

  • 长度小于 126,则只需要 7 位

  • 长度是 126,则需要额外 2 个字节的大小,也就是 Extendedpayload length

  • 长度是 127,则需要额外 8 个字节的大小,也就是 Extendedpayload length + Extendedpayload length continuedExtendedpayload length 是 2 个字节, Extended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是 6 个字节

  • ExtendedPlayloadlen 则表示 ExtensiondataApplicationdata 的和

  • Masking-key 是在 MASK 设置成 1 之后,随机生成的 4 字节长度的数据,然后和 PayloadData做异或运算

  • PayloadData 就是我们发送的数据


而数据的发送和读取就是对帧的封装和解析。

关闭连接

关闭连接分为两种:服务端发起关闭和客户端主动关闭。


服务端跟客户端的处理基本一致,以服务端为例:


服务端发起关闭的时候,会客户端发送一个关闭帧,客户端在接收到帧的时候通过解析出帧的 opcode 来判断是否是关闭帧,然后同样向服务端再发送一个关闭帧作为回应。

Chat 层

Chat 层比较简单,只是提供一些通用的连接读写数据断开接口和回调,同时维护一个 loop 用于重连。

Native 层

这一层负责和原生进行交互,由于组件是用 c 代码编写的,所以为了调用原生方法,Android 采用 JNI 的方式,iOS 采用 runtime 的方式来实现。


JNI :


JNIEXPORT void JNICALLJava_com_youzan_mobile_im_network_Channel_nativeDisconnect(JNIEnv *env, jobject jobj) {  jclass clazz = env->GetObjectClass(jobj);  jfieldID fieldID = env->GetFieldID(clazz, CONTEXT_VARIABLE, "J");  context *c = (context *) env->GetLongField(jobj, fieldID);  im_close(c);}
复制代码


runtime:


void sendData(int cId, int mId, int version, int mv, const char *req_id, const char *data {  context *ctx = (context *)objc_msgSend(g_obj, sel_registerName("ctx"));  send_request(ctx, cId, mId, version, mv, req_id, data);}
复制代码

插拔式架构改造

在实现了一套跨端长连接组件之后,最近我们又完成了其插件化的改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造呢?由于业务环境复杂和运维的相关限制,有的业务方可以配置 TLS 组成 WSS;有的业务方不能配置,只能以明文 WebSocket 的方式传输;有的业务方甚至连 WebSocket 的承载也不要,转而使用自定义的协议。随着对接的业务方增多,我们没办法进行为他们一一定制。我们当初设计的结构是 Worker (负责和业务层通信) -> WebSocket -> TLS -> TCP ,这四层结构是耦合在一起的,这时候如果需要剔除 TLS 或者扩展一个新的功能,就会改动相当多的代码。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原先的定向设计完全不符合要求,为了接下来可能会有新增协议解析的预期,同时又不改变使用 libuv 进行跨平台的初衷,所以我们就实施了插件化的改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 解耦,同时也为了提高组件的灵活性,实现 可插拔(冷插拔)

解耦

首先我们要对四层结构的职责进行明确


  • Worker :提供业务接口和回调

  • WebSocket :负责 WebSocket 握手,封装/解析帧数据和维护心跳

  • TLS :负责 TLS 握手和数据的加解密

  • TCP:TCP 连接和数据的读写


以及整理出结构间的执行调用:



其中 connect 包含了 连接握手两个过程。在完成链路层连接后,我们认为协议层握手完成,才算是真正的连接成功。


同样的,数据读写、连接关闭、连接销毁和重置都会严格按照结构的顺序依次调用。

可插拔改造

解耦完成之后我们发现对于接口的调用都是显式的,比如 Worker send data 中调用 WebSocket send data , WebSocket send data 中又调用 TLS send data ,这样的显式调用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接口是可用的,但在插件化中某个插件可能没有被使用,这样接口的调用会在某一层中断而导致整个组件的不可用。

结构体改造

所以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抽象出一个结构体,将插件的接口及回调统一,然后利用 函数指针实现插件方法的调用,以下是对函数指针声明:


/* handle */typedef int (*node_init)(dul_node_t *node, map_t params);typedef void (*node_conn)(dul_node_t *node); typedef void (*node_write_data)(dul_node_t *node,                const char *payload,                unsigned long long payload_size,                void *params);typedef int (*node_read_data)(dul_node_t *node,                void *params,                char *payload,                uint64_t size);          typedef void (*node_close)(dul_node_t *node);              typedef void (*node_destroy)(dul_node_t *node);typedef void (*node_reset)(dul_node_t *node);
/* callback */typedef void (*node_conn_cb)(dul_node_t *node, int status);typedef void (*node_write_cb)(dul_node_t *node, int status); typedef int (*node_recv_cb)(dul_node_t *node, void *params, uv_buf_t *buf, ssize_t size);typedef void (*node_close_cb)(dul_node_t *node);
复制代码


但如果仅仅声明这些函数指针,在使用时还必须知道插件的结构体类型才能调用到函数的实现,这样插件之间仍然是耦合的。所以我们必须将插件提前关联起来,通过结构体指针来寻找上一个或者下一个插件,OK,这样就很容易联想到 双向链表正好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加上 prenext 以及一些必要参数后,最终我们整理的结构体为:


typedef struct dul_node_s {   // 前、后插件  dul_node_t *pre;  dul_node_t *next;
// 必要参数 char *host; int port; map_t params;
node_init init; node_conn conn; node_write_data write_data; node_read_data read_data; node_close close; node_destroy destroy; node_reset reset;
node_conn_cb conn_cb; node_write_cb write_cb; node_recv_cb recv_cb; node_close_cb close_cb;} dul_node_t;
复制代码


接着我们再对原有的结构体进行调整,将结构体前面的成员调整为 dul_node_s 结构体的成员,后面再加上自己的成员。这样在插件初始化的时候统一以 dul_node_s 结构体初始化,而在用到具体某一个插件时我们进行结构体类型强转即可,这里有点像继承里父类和子类的概念。

插件注册

在插件使用前我们按需配置好用到的插件,但如果把插件接口直接暴露给业务方来配置,就需要让业务方接触到 C 代码,这点比较难以控制。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讨论了一下,想到前端里面 webpack 对于插件配置的相关操作,于是我们查阅了 webpack 的相关文档,最终我们仿照这个方式实现了我们的插件配置: "ws?path=/!tls!uv" 。不同插件以 ! 分割,通过循环将插件依次创建:


void separate_loaders(tokenizer_t *tokenizer, char *loaders, context *c) {  char *outer_ptr = NULL;
char *p = strtok_r(loaders, "!", &outer_ptr); dul_node_t *pre_loader = (dul_node_t *)c; while (p) { pre_loader = processor_loader(tokenizer, p, pre_loader); p = strtok_r(NULL, "!", &outer_ptr); }}
复制代码


单个插件所需要额外的 params 以 querystring 形式拼接,在插件创建中用 ? 分割出来 ,以 kv 形式放入到一个 hashmap 中。再根据插件的名称调用对应的初始化方法,并根据传入的 pre_loader 绑定双向链表的前后关系:


void (*oper_func[])(dul_node_t **) = {  ws_alloc,  tls_alloc,  uv_alloc,};
char const *loaders[] = { "ws", "tls", "uv"};
dul_node_t *processor_loader(tokenizer_t *tokenizer, const char *loader, dul_node_t *pre_loader) { char *p = loader; char *inner_ptr = NULL;
/* params 提取组装 */ p = strtok_r(p, "?", &inner_ptr); dul_node_t *node = NULL; map_t params = hashmap_new(); params_parser(inner_ptr, params);
/* 这里采用转移表,进行插件初始化 */ while (strcmp(loaders[sqe], p) != 0) { sqe++; } oper_func[](&node);
if (node == NULL) { return NULL; } node->init(node, params); hashmap_free(params);
// 双向链表前后关系绑定 pre_loader->next = node; node->pre = pre_loader; return node;}
/* params string 解析 */void params_parser(char *query, map_t params) { char *outer_ptr = NULL; char *p = strtok_r(query, "&", &outer_ptr); while (p) { char *inner_ptr = NULL; char *key = strtok_r(p, "=", &inner_ptr); hashmap_put(params, key, inner_ptr); p = strtok_r(NULL, "&", &outer_ptr); }}
复制代码


Tips:随着插件的增加,对应初始化的代码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都是重复代码,为了减少这部分工作,我们可以采取宏来定义函数。后续如果增加一个插件,只需要在底下加一行 LOADER_ALLOC(zim_xx,xx) 即可。


#define LOADER_ALLOC(type, name)          \  void name##_alloc(dul_node_t **ctx) {      \    type##_t **loader = (type##_t **)ctx;    \    (*loader) = malloc(sizeof(type##_t));    \    (*loader)->init = &name##_init;       \    (*loader)->next = NULL;           \    (*loader)->pre = NULL;           \  }            
LOADER_ALLOC(websocket, ws);LOADER_ALLOC(zim_tls, tls);LOADER_ALLOC(zim_uv, uv);
复制代码

接口调用

再回到一开始我们思考接口调用的问题,由于有了函数指针变量,我们就需要在插件的初始化中把函数的地址存储在这些变量中:


int ws_init(dul_node_t *ctx, map_t params) {  websocket_t *ws = (websocket_t *)ctx;  bzero(ws, sizeof(websocket_t));
// 省略中间初始化过程
ws->init = &ws_init; ws->conn = &ws_connect; ws->close = &ws_close; ws->destroy = &ws_destroy; ws->reset = &ws_reset; ws->write_data = &ws_send; ws->read_data = &ws_read; ws->conn_cb = &ws_conn_cb; ws->write_cb = &ws_send_cb; ws->recv_cb = &ws_recv_cb; ws->close_cb = &ws_close_cb; return OK;}
复制代码


对比接口前后调用的方式,前者需要知道下一个 connect 函数,并进行显式调用,如果在 TLS 和 TCP 中新增一层,就需要改动 connect 函数的调用。但后者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不论是新增还是删除插件,它都可以通过指针找到对应的结构体,调用其 connect 函数,插件内部无需任何改动,岂不妙哉。


/* 改造前 */int tls_ws_connect(tls_ws_t *handle,          tls_ws_conn_cb conn_cb,          tls_ws_close_cb close_cb) {  ...
return uv_tls_connect(tls, handle->host, handle->port, on__tls_connect);}
/* 改造后 */static void tls_connect(dul_node_t *ctx) { zim_tls_t *tls = (zim_tls_t *)ctx;
...
if (tls->next && tls->next->conn) { tls->next->host = tls->host; tls->next->port = tls->port; tls->next->conn(tls->next); }}
复制代码

新增插件

基于改造后组件,新增插件只需要改动三处,以日志插件为例:


  • 增加日志文件


在头文件中定义 zim_log_s 结构体(这里没有额外的成员):


typedef struct zim_log_s zim_log_t;
struct zim_log_s { dul_node_t *pre; dul_node_t *next;
char *host; int port; map_t params;
node_init init; node_conn conn; node_write_data write_data; node_read_data read_data; node_close close; node_destroy destroy; node_reset reset;
node_conn_cb conn_cb; node_write_cb write_cb; node_recv_cb recv_cb; node_close_cb close_cb;};
复制代码


在实现文件中实现接口及回调,注意:即使接口或回调内没有额外的操作,仍然需要实现,例如此处的 logconncb 和 log_connect ,否则上一个插件或下一个插件在日志层调用时会中断


/* callback */void log_conn_cb(dul_node_t *ctx, int status)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pre && log->pre->conn_cb) {    log->pre->conn_cb(log->pre, status);  }}
/* 省略中间直接回调 */
int log_recv_cb(dul_node_t *ctx, void *params, uv_buf_t *buf, ssize_t size) { /* 收集接收到的数据 */ recv_data_from_server(buf->base, params, size);
/* 继续向上一层插件回调接收到的数据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pre && log->pre->recv_cb) { log->pre->recv_cb(log->pre, opcode, buf, size); } return OK;}
/* log hanlder */int log_init(dul_node_t *ctx, map_t params)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bzero(log, sizeof(zim_log_t));
log->init = &log_init; log->conn = &log_connect; log->write_data = &log_write; log->read_data = &log_read; log->close = &log_close; log->destroy = &log_destroy; log->reset = &log_reset; log->conn_cb = &log_conn_cb; log->write_cb = &log_write_cb; log->recv_cb = &log_recv_cb; log->close_cb = &log_close_cb;
return OK;}
static void log_connect(dul_node_t *ctx)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next && log->next->conn) { log->next->host = log->host; log->next->port = log->port; log->next->conn(log->next); }}
/* 省略中间直接调用 */
static void log_write(dul_node_t *ctx, const char *payload, unsigned long long payload_size, void *params) { /* 收集发送数据 */ send_data_to_server(payload, payload_size, params);
/* 继续往下一层插件写入数据 */ zim_log_t *log = (zim_log_t *)ctx; if (log->next && log->next->write_data) { log->next->write_data(log->next, payload, payload_size, flags); } }
复制代码


  • 增加日志初始化函数及修改转移表


LOADER_ALLOC(zim_log, log);
void (*oper_func[])(dul_node_t **) = { ws_alloc, tls_alloc, uv_alloc, log_alloc,};
char const *loaders[] = { "ws", "tls", "uv", "log"};
复制代码


  • 修改插件注册


/* 增加日志前 */char loaders[] = "ws?path=/!tls!uv";context_init(c, "127.0.0.1", 443, "", "", "", "", NULL, loaders);
/* 增加日志后 */char loaders[] = "log!ws?path=/!log!tls!uv";context_init(c, "127.0.0.1", 443, "", "", "", "", NULL, loaders);
复制代码


我们重新运行程序,就能发现日志功能已经成功的配置上去,能够将接受和发送的数据上报:


总结

回顾一下跨平台长连接组件的设计,我们使用 libuv 和 mbedtls 分别实现 TCP 和 TLS ,参照 WebSocket 协议实现了其握手及数据读写,同时抽象出通信接口及回调,为了和原生层交互,iOS 和 Android 分别采用 runtime 消息发送和 JNI 进行原生方法调用。


但这样的定向设计完全不符合后期可能会有新增协议解析的预期,所以我们进行了插件化改造,其三个核心点是 结构体改造双向链表函数指针


我们通过将插件行为抽象出一个结构体,利用双向链表将前后插件绑定在一起,使用函数指针调用具体插件的函数或回调。


这样做的优点是使得插件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只需保持逻辑顺序上的关系,同时通过修改插件的注册提高了灵活性,使得组件具有可插拔性(冷插拔)。


但在新增组件中我们需要实现所有的接口和回调,如果数量多的话,这还真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


2020-03-11 22:19724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开源当周上Github趋势全球第三的HTAP数据库,大家都在关注它什么?StoneDB社区答疑第一期来啦!

StoneDB

数据库 云原生 OLAP HTAP StoneDB

消息队列消息存储设计(架构实战营 模块八作业)

Gor

基于mysql的消息队列设计

Geek_e8bfe4

【云驻共创】【HCSD大咖直播】亲授大厂面试秘诀

恒山其若陋兮

7月月更

阿里技术大牛耗时几个月整理出这份Spring Cloud Alibaba学习笔记

了不起的程序猿

程序员 java\ SpringCloud Alibaba

面试突击69:TCP 可靠吗?为什么?

王磊

Java面试题

深度剖析 Apache EventMesh 云原生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

老周聊架构

云原生 全球架构师峰会 ArchSummit 8月月更 Apache EventMesh

【PIMF】OpenHarmony 啃论文俱乐部—盘点开源鸿蒙三方库【3】

离北况归

OpenHarmony

架构实战营模块 8 作业

Naoki

架构实战营

一文概述:VPN的基本模型及业务类型

穿过生命散发芬芳

vpn 7月月更

Jenkins + Docker + Github 实现自动化部署 Maven 项目

宁在春

Docker 运维 jenkins 签约计划第三季

国内市场上的BI软件,到底有啥区别

石臻臻的杂货铺

7月月更

如何撰写出一篇优质的数码类好物推荐文

石头IT视角

消息队列消息数据存储MySQL表设计

泋清

#架构实战营

《ArchSummit:时代的呐喊,技术人听得到》

后台技术汇

后台开发 架构师 ArchSummit

架构实战营模块8消息队列表结构设计

地下地上

架构实战营

Apache EventMesh 分布式事件驱动多运行时

老周聊架构

云原生 事件驱动架构 全球架构师峰会 ArchSummit 8月月更

我从Vuejs中学到了什么(一)

真嗣

前端 vuejs

内核对设备树的处理

贾献华

7月月更

啃完阿里老哥这套Java架构速成笔记,我都能拿30K

王小凡

Java MySQL spring 程序员 面试

自动化测试如何创造业务价值?

老张

自动化测试

Unity 之 图集属性详解和代码示例 -- 拓展一键自动打包图集工具

陈言必行

7月月更 签约计划第三季

leetcode 665. Non-decreasing Array 非递减数列(中等)

okokabcd

LeetCode 贪心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

一文带你了解 Grafana 最新开源项目 Mimir 的前世今生

Grafana 爱好者

Mimir Observability

消息队列存储消息数据的MySQL表格

Pengfei

深入浅出边缘云 | 4. 生命周期管理

俞凡

架构 边缘计算 网络 深入浅出边缘云

研发过程中的文档管理与工具

Java 文档 构架 文档管理

架构实战营模块八作业

融冰

elasticsearch实战三部曲之三:搜索操作

程序员欣宸

Java elasticsearch 7月月更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4版)-生成器

掘金安东尼

JavaScript 前端 7月月更

Prometheus 监控什么时候可以使用 PushGateway

耳东@Erdong

Prometheus PushGateway 7月月更

跨平台长连接组件设计及可插拔改造_文化 & 方法_有赞技术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