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中国在又一个领域达到核心器件 100%纯国产。
北斗核心器件国产化率 100%,22nm 芯片进入量产
近日,在 2020 世界 5G 大会主论坛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会上分享了题为“北斗+5G 万物互联”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自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全球定位精度优于 10 米,测速精度优于 0.2 米/秒,授时精度优于 20 纳秒。
与此同时,北斗自身核心器件也实现了 100%国产化。据杨长风介绍,北斗三号核心器件的基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导航型 22nm 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基础产品是北斗系统应用的基础。通过卫星导航专项的集智攻关实现了卫星导航基础产品的自主可控,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据统计,2019 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产值接近了 3450 亿人民币,今年年底有望达到 4000 亿元。此外,今年上半年申请入网支持北斗定位的智能手机达到 80%,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 等品牌大部分款型。
5G 时代,万物皆可定位
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宣布正式开通。除基本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之外,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 6 类服务,已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G 要求定位精度达到 50 米,5G R16 标准要求商业应用定位精度优于 3 米,5G R17 标准则要求工业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优于 0.2 米,车联网定位精度优于 0.1 米。 随着 5G R16 版本标准冻结,首批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 5G 标准正式发布。
根据杨长风在会议上的介绍,5G 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将像水电和互联网一样服务于公众。北斗与 5G 的创新融合,加速了定位和通信两大基础设施的融合,未来前景可期。它可以有效突破北斗或 5G 单一系统的局限性,实现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定位,将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室外扩展到城市峡谷、室内、地下等遮蔽空间。
如今距离 5G 牌照发放已过去一年有余,按照规划,今年内三大运营商共将建成 55 万个 5G 基站,加上广电计划投资的基站,预计到年底全国 5G 基站数将超过 60 万个。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 4 月底,中国移动在全国建设 5G 基站近 14 万个,年底规模将超 30 万个;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建一张 5G 网络,截至 2020 年 5 月底,累计开通共建共享基站 11.5 万个,双方力争到年底完成全国 25 万个基站建设任务。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4 月 20 日,共有 95 款终端获得入网许可,5G 手机占整体出货量比例接近四成。国内市场 5G 手机累计出货量 3044.1 万部、上市新机型累计 65 款,占比分别为 33.6% 和 47.4%。出货量提升的背后,是越来越便宜的入门价格。短短一年多时间,在手机厂商的积极推动下,如今的 5G 手机起步价已经降至 2000 元以下。
这一年多以来,包括华为、vivo、OPPO、小米、中兴、一加、realme 等诸多国产品牌相继推出 5G 手机。2019 年 8 月,vivo 旗下 IQOO 品牌推出的 IQOO Pro 5G 售价仅 3798 元,5G 手机首次从 5000 元以上的高端系列降至 3000 元中档位置,刷新了当时 5G 手机价格的新低。
2019 年年底,小米旗下 Redmi 品牌发布 Redmi K30 5G,首次将 5G 手机的门槛拉低到 2000 元以内。随后,国产 5G 手机的价格加速下探:荣耀发布的 5G 手机荣耀 X10 售价 1899 元、华为畅享发布的畅享 Z 售价 1699 元起,而 Redmi 10X 更是将 5G 手机的门槛拉至 1500 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 5G 智能手机可以通过申请入网北斗享受超高精度定位,比如华为 P40、Mate40 支持北斗地基增强服务信号,提供车道级导航定位服务,可为车辆导航等大宗消费服务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目前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用。
此外,北斗广泛融入国家基础设施,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正在改变人民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经到达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和设置施工、智慧港口,在东南东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参考链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