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Gitter:高颜值 GitHub 小程序客户端诞生记

  • 2019-02-25
  • 本文字数:3852 字

    阅读完需:约 13 分钟

Gitter:高颜值GitHub小程序客户端诞生记

前言

嗯,可能一进来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为什么还会有人重复造轮子,GitHub 第三方客户端都已经烂大街啦。确实,一开始我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也问过自己是否真的有意义再去做这样一个项目。思考再三,以下原因也决定了我愿意去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 GitHub 第三方客户端。


  • 对于时常关注 GitHub Trending 列表的笔者来说,迫切需要一个更简单的方式随时随地去跟随 GitHub 最新的技术潮流;

  • 已有的一些 GitHub 小程序客户端颜值与功能并不能满足笔者的要求;

  • 听说 iOS 开发没人要了,掌握一门新的开发技能,又何尝不可?

  • 其实也没那么多原因,既然想做,那就去做,开心最重要。

1. Gitter



GitHub API v3:https://developer.github.com/v3/


目前实现的功能有:


  • 实时查看 Trending

  • 显示用户列表

  • 仓库和用户的搜索

  • 仓库:详情展示、README.md 展示、Star/Unstar、Fork、Contributors 展示、查看仓库文件内容

  • 开发者:Follow/Unfollow、显示用户的 followers/following

  • Issue:查看 issue 列表、新增 issue、新增 issue 评论

  • 分享仓库、开发者


Gitter 的初衷并不是想把网页端所有功能照搬到小程序上,因为那样的体验并不会很友好,比如说,笔者自己也不想在手机上阅读代码,那将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让用户用更简单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2. 探索篇

技术选型

第一次觉得,在茫茫前端的世界里,自己是那么渺小。


当决定去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技术选型,但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是那么的多,也不得不感慨,前端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 原生开发:基本上一开始就放弃了,开发体验很不友好;

  • WePY:之前用这个框架已经开发过一个小程序,诗词墨客,不得不说,坑是真多,用过的都知道;

  • mpvue:用 Vue 的方式去开发小程序,个人觉得文档并不是很齐全,加上近期维护比较少,可能是趋于稳定了?

  • Taro:用 React 的方式去开发小程序,Taro 团队的小伙伴维护真的很勤快,也很耐心的解答大家疑问,文档也比较齐全,开发体验也很棒,还可以一键生成多端运行的代码(暂没尝试)


货比三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及踩坑,综合自己目前的能力,最终确定了 Gitter 的技术选型:


Taro + Taro UI + Redux + 云开发 Node.js

页面设计

其实,作为一名 Coder,曾经一直想找个 UI 设计师妹子做老婆的(肯定有和我一样想法的 Coder),多搭配啊。现在想想,code 不是生活的全部,现在的我一样很幸福。


话回正题,没有设计师老婆页面设计怎么办?毕竟笔者想要的是一款高颜值的 GitHub 小程序。


嗯,不慌,默默的拿出了笔者沉寂已久的 Photoshop 和 Sketch。不敢说自己的设计能力如何,Gitter 的设计至少是能让笔者自己心情愉悦的,倘若哪位设计爱好者想对 Gitter 的设计进行改良,欢迎欢迎,十二分的欢迎!

3. 开发篇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作为一篇技术性文章,怎可能少得了代码。


在这里主要写写几个踩坑点,作为一个前端小白,相信各位读者均是笔者的前辈,还望多多指教!

Trending

进入开发阶段没多久,就遇到了第一个坑。GitHub 居然没有提供 Trending 列表的 API!!!


也没有过多的去想 GitHub 为什么不提供这个 API,只想着怎么去尽快填好这个坑。一开始尝试使用Scrapy写一个爬虫对网页端的 Trending 列表信息进行定时爬取及存储供小程序端使用,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做法,因为笔者并没有服务器与已经备案好的域名,小程序的云开发也只支持 Node.js 的部署。


开源的力量还是强大,最终找到了github-trending-api,稍作修改,成功部署到小程序云开发后台,在此,感谢原作者的努力。


  • Trending 列表云函数


// 云函数入口函数exports.main = async (event, context) => {  const { type, language, since } = event  let res = null;  let date = new Date()  const cacheKey = `repositories::${language || 'nolang'}::${since ||  'daily'}`;  const cacheData = await db.collection('repositories').where({    cacheKey: cacheKey  }).orderBy('cacheDate', 'desc').get()  if (cacheData.data.length !== 0 &&    ((date.getTime() - cacheData.data[0].cacheDate)  < 1800 * 1000)) {    res = JSON.parse(cacheData.data[0].content)  } else {    res = await fetchRepositories({ language, since });    await db.collection('repositories').add({      data: {        cacheDate: date.getTime(),        cacheKey: cacheKey,        content: JSON.stringify(res)      }    })  }  return {    data: res  }}
复制代码

Markdown 解析

嗯,这是一个大坑。


在做技术调研的时候,发现小程序端 Markdown 解析主要有以下方案:


  • wxParse:作者最后一次提交已是两年前了,经过自己的尝试,也确实发现已经不适合如 README.md 的解析

  • wemark:一款很优秀的微信小程序 Markdown 渲染库,但经过笔者尝试之后,发现对 README.md 的解析并不完美

  • towxml:目前发现是微信小程序最完美的 Markdown 渲染库,已经能近乎完美的对 README.md 进行解析并展示


在 Markdown 解析这一块,最终采用的也是 towxml,但发现在解析性能这一块,目前并不是很优秀,对一些比较大的数据解析也超出了小程序所能承受的范围,还好贴心的作者(sbfkcel)提供了服务端的支持,在此感谢作者的努力!


  • Markdown 解析云函数


const Towxml = require('towxml');const towxml = new Towxml();// 云函数入口函数exports.main = async (event, context) => {  const { func, type, content } = event  let res  if (func === 'parse') {    if (type === 'markdown') {      res = await towxml.toJson(content || '', 'markdown');    } else {      res = await towxml.toJson(content || '', 'html');    }  }  return {    data: res  }}
复制代码


  • markdown.js 组件


// 云函数解析markdownparseReadme() {  const { md, base } = this.props  let that = this  wx.cloud.callFunction({    // 要调用的云函数名称    name: 'parse',    // 传递给云函数的event参数    data: {      func: 'parse',      type: 'markdown',      content: md,    }  }).then(res => {    let data = res.result.data    if (base && base.length > 0) {      data = render.initData(data, {base: base, app: this.$scope})    }    that.setState({      fail: false,      data: data    })  }).catch(err => {    console.log('cloud', err)    that.setState({      fail: true    })  })}
复制代码


// Markdown渲染render() {  const { data } = this.state  return (    <View>    {      data ? (        <View>          <import src='../towxml/entry.wxml' />          <template is='entry' data='{{...data}}' />        </View>      ) : (        <View className='loading'>          <AtActivityIndicator size={20} color='#2d8cf0' content='loading...' />        </View>      )    }    </View>  )}
复制代码

Redux

其实,笔者在该项目中,对 Redux 的使用并不多。一开始,笔者觉得所有的接口请求都应该通过 Redux 操作,后面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都必须使用 Redux,最后,在本项目中,只有获取个人信息的时候使用了 Redux。


// 获取个人信息export const getUserInfo = createApiAction(USERINFO, (params) => api.get('/user', params))
复制代码


// actionexport function createApiAction(actionType, func = () => {}) {  return (    params = {},    callback = { success: () => {}, failed: () => {} },    customActionType = actionType,  ) => async (dispatch) => {    try {      dispatch({ type: `${customActionType  }_request`, params });      const data = await func(params);      dispatch({ type: customActionType, params, payload: data });
callback.success && callback.success({ payload: data }) return data } catch (e) { dispatch({ type: `${customActionType }_failure`, params, payload: e })
callback.failed && callback.failed({ payload: e }) } }}
复制代码


getUserInfo() {  if (hasLogin()) {    userAction.getUserInfo().then(()=>{      Taro.hideLoading()      Taro.stopPullDownRefresh()    })  } else {    Taro.hideLoading()    Taro.stopPullDownRefresh()  }}const mapStateToProps = (state, ownProps) => {  return {    userInfo: state.user.userInfo  }}export default connect(mapStateToProps)(Index)
复制代码


// reducersexport default function user (state = INITIAL_STATE, action) {  switch (action.type) {    case USERINFO:      return {        ...state,        userInfo: action.payload.data      }    default:      return state  }}
复制代码


目前,笔者对 Redux 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嗯,学习的路还很长。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前往开源仓库查看相应的完整源码,还请多多指教。

4. 结语篇

当 Gitter 第一个版本通过审核的时候,心情是很激动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一点一点的长大,笔者也很享受这样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此,对那些帮助过笔者的人一并表示感谢。


当然,目前功能和体验上可能有些不大完善,也希望大家能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Gitter 走向完美的路上希望有你!


最后,希望 Gitter 小程序能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请关注前端之巅。



2019-02-25 08:159713

评论 3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mark
2019-03-17 09:35
回复
用户头像
体验了一下,真的不怎么好,如果用原生开发会比较不错,taro这个坑再也不会迈进了,国内的开源项目真的是慎入坑,怀念linux、spring...这些开源项目的时代
2019-02-27 14:56
回复
你好,能讲解一下,具体哪方便体验不好么,正在选型,考虑用什么框架
2019-03-27 11:48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如何让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赋能数字社会建设

CECBC

区块链 数字经济

深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体现其价值产业发展良机

CECBC

区块链技术 数字经济

那些不可貌相的代码规范

废材姑娘

代码质量

设计模式之——JDK动态代理的源码分析

诸葛小猿

动态代理 cglib 代理模式 Proxy

求刚好大于当前数组组合,Code Review最佳实践,JVM框架原理,JVM垃圾回收原理 John 易筋 ARTS 打卡 Week 12

John(易筋)

Code Review ARTS 打卡计划 JVM虚拟机原理 JVM垃圾回收原理 Array算法

ARTS-WEEK10

一周思进

ARTS 打卡计划

面试这么撩准拿offer,HashMap深度学习,扰动函数、负载因子、扩容拆分,原理和实践验证,让懂了就是真的懂!

小傅哥

Java 面试 hashmap 负载因子 扰动函数

ARTS 打卡(20.07.20-20.07.26)

小王同学

十多位全球技术专家,为你献上近十个小时的.Net微服务介绍

newbe36524

容器 微服务 .net core netcore

如何理解Java8 的函数式编程

Rayjun

Java 函数式编程

视读——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第二章)

废材姑娘

读书笔记 视觉笔记

Requests模块基本操作

有梦想的tester

热潮-区块链的价值能够体现在哪些方面?

CECBC

区块链技术 标准化 应用价值

应用开发基础之-并发编程

superman

ARTS Week11

时之虫

ARTS 打卡计划

第十章作业

武鹏

LeetCode题解:21. 合并两个有序链表,迭代,JavaScript,详细注释

Lee Chen

大前端 LeetCode

关于 Bash 的 10 个常见误解

柴锋

bash Linux DevOps Shell

BGP、OSPF、MPLS路由协议RFC分享

Phantasm

微服务、DDD

chenzt

程序的机器级表示-控制

引花眠

计算机基础

图文讲解 AQS ,一起看看 AQS 的源码……(图文较长)

程序员小航

AQS jdk源码 源码阅读 java 并发

当实证资产定价遇上机器学习

分析101

人工智能 学习 金融科技 金融 资产定价

ARTS打卡Week 10

teoking

ARTS打卡 第11周

引花眠

ARTS 打卡计划

Suricata-流的处理

Phantasm

网络安全 suricata flow

学了那么多技术,为何依然成不了架构师

菜根老谭

架构设计原则

吃灰的旧显示器别扔!

小匚

学习 随笔杂谈

Java 常见的几种 OOM

hepingfly

Java OOM

十年一梦,小米的原罪得到救赎了吗?

脑极体

计算机网络基础(十六)---传输层-可靠传输的基本原理

书旅

计算机网络 网络 协议族 网络层

Gitter:高颜值GitHub小程序客户端诞生记_大前端_huangjianke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