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狂飙“的不止电视剧《狂飙》,还有大模型市场,GPT 的热潮尚未退去,Claude 又登上了舞台,文心、天工、星火、通义等国内大模型也相继亮相。时至今日,名为”大模型“的龙卷风,在文生图、编程、商业设计等场景持续“内卷”,也在发展中,卷入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生态玩家。但同时,这场龙卷风,也卷入了更多的迷雾与困惑,使大模型的发展道路扑朔迷离。
在这种情况下,InfoQ 研究中心希望以季度为周期,以报告为载体,定期带大家梳理大模型的发展近况和拨开迷雾,从微观出发,总结大模型市场的潜在发展趋势,与大家一起共同迎接大模型发展的新篇章。
本篇文章将立足 InfoQ 研究中心刚发布的《2023年第4季度中国大模型季度监测报告》,说明一些现象,也提出一些问题。关于问题的解答,欢迎大家点击《2023年第4季度中国大模型季度监测报告》,下载完整报告阅读。
一、大模型应用挑战赛拉开帷幕
根据 InfoQ 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中国大模型应用产品已经开始规模化涌现,已经有超过 200 款产品面世。根据模态可以分为单模态的文本生成、音频生成、图片生成和视频生成,涉及模态转换的生产力工具和以对话式为主要特点的对话式助理。
从发展情况来看,聚焦单模态的产品目前已经开始深入应用场景。例如包含通用写作、营销文案、调研报告等类型的写作类产品,包含语聊娱乐、翻译配音和语音客服的变音/配音类产品、以及包含产品海报、室内设计、品牌设计的商业设计类产品。与之相对的,就是跨模态产品仍然在找寻商业场景的路上,例如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片生视频,其实都还面临着 C 端“图一乐”,B 端“付费难”的发展困境。
这点从产品图谱相关产品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19 类产品,中文本生成的写作类产品占比接近 15%,排名第一,与之相对的是跨模态产品普遍 2-6% 的占比。
InfoQ 研究中心:中国大模型产品图谱
产品竞争的关键:谁能找到持续盈利场景?
对于多模态产品而言,技术尚未或刚刚度过可用奇点,形成可用的产品原型尤为重要。但对于已经进入场景探索、以文本生成为代表的产品而言,现在探索的场景能否获得持续性的盈利更为关键。在市场认知逐渐回归现实、大模型应用数量急速膨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现在,为了避免 Inflection AI 和 Stability AI 类似的管理层风波,持续盈利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公司思考。
产品竞争的背后:AI 安全困境谁能解?
训练数据隐私安全、提供虚假信息的幻觉问题、大模型生成内容不可控,这些都是现阶段困扰大模型产品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大家现阶段是怎么做的?市场上有一些解决方案了吗?以上问题的解答,欢迎大家点击《2023年第4季度中国大模型季度监测报告》,下载完整报告。
二、场景千变万化,产品大浪淘沙
与技术发展程度不同一致的是,各场景下的产品发展态势也有所区别。
文本生成类产品只用来生成文章可行吗?大家又挖掘了哪些新需求?由此延展而来的,生产力工具类产品在原有产品形态中内化大模型能力。以第四季度开始大量公测的新一代编程助手为例,现阶段的产品形态是怎样的?这背后又有团队怎样的思考?
妙鸭相机在 2023 年掀起了一阵相片生成的浪潮,这也是图片生成类产品在 C 端探索的一大步。此后,图片生成在个人艺术创作外,拓展出了头像生成、写真生成等有趣玩法。但这类产品能否获得可持续的收入?B 端又有哪些场景诞生了产品?视频生成产品中,海外 Pika、Runway 在 2023 年第四季度无疑是视频生成中最亮的星。国内的技术进展和产品迅速跟上了吗?还是我们同时也在探索另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以上这些问题,是 InfoQ 研究中心在撰写报告前就在思考的内容,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请点击《2023年第4季度中国大模型季度监测报告》,下载完整报告,和 InfoQ 研究中心一起讨论吧。
对于不同场景下的产品发展,就像文章之前说的那样,真实需求、坚实场景、持续盈利都是现阶段的产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模型产品大浪淘沙下,谁会留下?InfoQ 研究中心与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报告中也不仅限于产品的进展,关于政策、融资、大模型更新以及更多产品情况,欢迎大家点击《2023年第4季度中国大模型季度监测报告》,下载完整报告阅读。
报告预告
Sora 来袭,国内如何迅速跟上?开源在大模型市场进程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吗?人型机器人重回视野,其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和刷新?Devin 和智能编码助手是同一条赛道上的不同节点?多家企业宣布 All in AI,对市场意味着什么?InfoQ 研究中心即将发布的《2024 年第 1 季度大模型监测报告》,即将给出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