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李开复:AI 和互联网同样伟大,未来 AI 是工程师必备技能

  • 2019-04-09
  • 本文字数:4105 字

    阅读完需:约 13 分钟

李开复:AI和互联网同样伟大,未来AI是工程师必备技能

4 月 8 日,创新工场 DeeCamp 2019 正式开启。从 2017 年首次发起到今年,这个由创新工场牵头的免费公益性 AI 人才培养计划已经举行了三届,今年,有了周志华、张潼加盟科学总顾问,这个录取率号称比哈佛还严格的夏令营又新添了不少亮点。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在活动中引用普华永道去年的数据表示,到 2030 年 AI 将为全球增创 100 万亿元人民币 GDP,这相当于一个中国加印度。未来,AI 会历经四波变革,逐渐渗透到所有领域。


据了解,DeeCamp 是一个免费公益性质的 AI 人才培养平台,夏令营基金由创新工场及其合作伙伴提供,录取率小于 5%,要求比哈佛大学还严格,比如 2017 年首届夏令营,1000 多报名中只录取了 36 人,录取率仅有 4%。


今年,DeepCamp 为期 38 天,在短短 5 周内,AI 人才实现蜕变可能吗?李开复表示,他们有一个魔术公式,对于一个顶级的计算机系学生,而且懂一点 AI,在五周时间内完成蜕变其实是足够的。

周志华、张潼加盟 DeeCamp 科学总顾问

相比往届,2019 年 DeepCamp 的亮点包括:


1. 个目标:用 AI 解决真实世界问题


近年来,华人在 AI 领域取得巨大学术进展,论文水平有超越美国的趋势。2019 年 3 月 13 日,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在已发表 AI 论文领域的表现已超过美国”,中国有望分别于今年在引用率前 50%的 AI 论文领域、明年在引用率前 10%的 AI 论文领域,以及 2025 年在引用率前 1%的 AI 论文领域全面超过美国。


李开复认为,基础研究固然重要,但是使用好目前已有的 AI 技术,就已经能够对当下社会创造出巨大价值。未来,核心科技的突破仍依赖于学术界的努力,但工业界同样可以大力推动 AI 技术与行业知识的结合,创造 AI 技术在商业落地方面的巨大机会。


李开复表示,今天 AI 已经进入商业应用时代,偏重科研发现的“AI 黑科技”已不再是 AI 创业的主旋律,“AI 赋能行业”的应用模式在未来将迎来高速成长。但目前中国“AI 赋能行业”的研发与应用场景面临严峻的人才瓶颈,大批从校园和研究机构走出来的 AI 研发者急需在行业实际场景中历练、升级。所以,今年的 DeeCamp 人工智能训练营会更加偏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希望通过 5 周的集中培训,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能“用 AI 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应用型 AI 工程师。


2. 两位重量级科学总顾问加盟:周志华、张潼



DeepCamp 首创学术+产业“双导师”制度,引入学术大咖和产业大牛组成堪称“奢华”的导师团队,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今年 Deecamp 还引入周志华、张潼两位重量级科学总顾问兼学术导师,还有何晓飞、孙剑、俞勇等 AI 产学跨界大咖。


训练营导师团看起来很豪华:



周志华被称为国际 AI 相关重要学会“大满贯” Fellow 华人第一人,目前担任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潼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目前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和数学系。何晓飞是机器学习领域世界顶尖级学者,飞步科技创始人兼 CEO,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孙剑是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俞勇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伯禹人工智能学院创始人,其 2002 年创办的上海交大 ACM 班,被称为“中国 CTO 摇篮”。


3. 级课程体系:知识课+产业课+实践课




可以看到,这个培训计划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很重视的,单实践课程就占有 4 周时间,贴近产业一线需求。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表示,DeepCamp 的项目其实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结业时完成的课程几乎全部为学生自己的成果,学生自行商议项目进度,导师只是从更高层次帮助学生梳理项目并提供建议、解决数据等问题,十分锻炼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


4. 个城市同时开课,计划招生 600 人


2019 年,DeepCamp 将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四个城市同时开展,共计录取 600 名学员。


此外,DeepCamp 2019 将聚焦 5 个具有代表性的 AI 研究与应用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与自动化和自动驾驶,6 大代表领域的真实世界场景包括金融、零售、医疗健康、教育、工艺和移动化联网。


在对学员个人发展追踪的过程中,创新工场了解到前两届毕业的学员目前分布在创新工场、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科技、商汤科技、BAT、地平线、大疆、中科院计算所、创新奇智等优企业中实习或就业。

李开复:2030 年 AI 将增创 100 万亿 GDP,相当于创造一个中国加印度

AI 会逐渐渗透到所有领域

李开复引用普华永道去年的数据表示,到 2030 年 AI 将为全球增创 100 亿元人民币 GDP,这相当于一个中国加印度。未来,AI 将逐渐渗透到所有领域,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14 年开始人工智能的第二波变革:商业界智能化,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教育、政务、物流、后台、供应链和医疗领域;2016 年开始第三波 AI 变革:实体世界智能化,涵盖安防、零售、能源、智能家居、AI+物联网和智慧城市;2018 年开始第四波变革:全自动智能化,涵盖智能仓储、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建筑、无人驾驶、机器人领域。

AI 技术将和互联网一样普及

AI 技术的普及化和互联网一样,都将走过从少数精英“发明期”进入遍地开花的“应用期”,可以发现这条新的路线涉及的领域都是有关场景、落地,所以说 AI 本身可以说是一个 ToB 产业,它的价值在于赋能企业,创造的价值覆盖整个行业。


到 2020 年,AI+传统公司将成为主流,传统公司可能会需要专门设立 CAO(Chief AI Officer)这一职位,来规划企业的 AI 应用。最后,早期做 AI 的传统公司不但会生存下去,还会在分散领域成为龙头老大。


2025 年,AI 将变得无所不在,AI 和互联网一样走过同样的道路,AI 和互联网是两个同样伟大的技术。我们看到,AI 将从一种黑科技慢慢进入主流,AI 工程师也将不再稀缺,所有的工程师都会具备一定的 AI 技能。

面临问题:人才缺口、人才结构不平衡

根据腾讯研究院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2017 年,全球 ML 人才需求是 2015 年的 35 倍。而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2017 年全球 AI 人才储备,中国只有 5%左右。而在已有的 AI 人才里,学术人才和产品研发人才比例严重倒挂,懂技术又懂商业化逻辑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李开复表示,在和很多企业接触时发现,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找不到足够的 AI 工程师,无数公司都需要 AI 工程师。从国家的角度,当 AI 走到下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去考虑 AI+的需求?当 AI 公司的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传统企业的 AI 人才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新工场启动 DeeCamp 人工智能训练营,AI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年为产业输出 1000 个 AI 人才,这里不只是想培训几十万个工程师,这些从尖子里面挑出的尖子,他们未来会是 CTO 、CEO,或者是资深的工程师,产生巨大的价值。

张潼近况

在媒体交流环节,AI 前线与前段时间从腾讯 AI 实验室离职并加入港科大的张潼进行交流,了解了他的近况。


担任港科大和创新工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您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有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具体规划?近期实验室在研发什么项目?进展如何?

张潼:首先说角色问题,这是个人的选择,有些人完全是在学术界,包括俞老师,我经常去访问俞老师,俞老师在教学上做得非常好,包括 ACM,能够培养出很多学生。我另外一块是做科研。我之前也说过人工智能和产业结合非常紧,很多比较新的成果是从产业界出来,或多或少都要保持关系。我个人对研究非常感兴趣,我后面还会持续地做科研,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要到学校的原因。


关于实验室,现在科研已经开始进行,一方面在招一些学生,陆续会有结果出来。我有几个研究方向一直在推进。另外一方面,实验室也会和创新工场,包括工程院有深度合作的计划,到合适的时间会进一步透露,这块更偏更产业相结合,两块都在往前推进。

您从腾讯 AI 实验室离开到港科大,还同时与创新工场合作,可以说学术、产业两不误,您自己也承担着多重角色,在您看来,应该怎么平衡这些不同角色之间的职责?

张潼:除了学术,我对它的实用性非常感兴趣,目前也在做一些东西,希望它是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或者能够有效地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我挺热衷于和工业界合作,创新工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能够覆盖到全行业,让人看到更多的问题,我们后面会陆续也有其他的步骤,更深入地和一些行业做讨论,最后确定一些比较好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是和创新工场内部的合作,包括在实验室里把这些项目做好。


在科研上,我现在关心的有几个问题,一方面是跟机器学习有关的,包括可解释性、适应性、在不同场景上的迁移等,这些是比较比较重要的问题,还有跟强化学习有关的,这些更偏科研一些。总体来讲,我的兴趣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科研上,这些点企业也很关心,另外是看一些产业界具体的场景,能够和创新工场合作,真正把它应用起来。

您之前在百度、腾讯有过非常好的带领 AI 团队的经验,今天又把角色转化成一个科研和教学的角色,比如有个学生想大香港科技大学读书,你会为这个学生设计什么样的成长路线,是偏科研型,还是工程型?(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提问)

这是挺好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李开复老师当时画了一个图,上面包括工程师、科学家等,每个人只要在一方面足够专业,足够强,都会找到合适他的位置。企业界和学术界,包括做项目,两者都有不一样的思维。这个思维也会训练学生,让他意识到,他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我知道在学术界一般大家都讲创新,我们要怎么搞一个新的方法,有时候会有很多假设,这个方法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功。工业界则是解决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关系不大。企业中思路会更多,包括数据的层次,工程的层次和其他的角度去看问题。从学术到工业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要让他意识到企业项目的思路。


我的建议是:


  • 对业务要有更深的理解;

  • 对技术有所了解,要知道哪些技术对工业比较实用,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

  • 技术只是一部分,要把握整个流程;

  • 动手能力、算法能力非常重要;

  • 克服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以后也非常有用。


最后,DeeCamp 2019 人工智能训练营报名现已正式启动,面向计算机、数学、自动化等专业在校学生开放招生,不限年级,本硕博均可,大赛官网:http://deecamp.chuangxin.com/,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2019-04-09 08:003766
用户头像

发布了 98 篇内容, 共 64.8 次阅读, 收获喜欢 285 次。

关注

评论 1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风口期
2019-04-09 17:33
回复
没有更多了
发现更多内容

MatrixOne助力一道创新打造高性能智能制造AIOT系统

MatrixOrigin

数据库 AIOT 智能制造

正式亮相828!华为云Flexus X实例革新云服务体验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PaddleX图像分割赋能医疗领域筛查检测,打造智能医疗诊断系统

百度Geek说

MatrixOne 助力某电信运营商构建低成本高性能车联网管理系统

MatrixOrigin

数据库 车联网 电信运营商

828云服务选购好时机!华为云Flexus X实例刷新云上体验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华为云Flexus X实例亮相828!云上管理更高效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华为云Flexus云服务器X实例828特惠!赋能企业云上提质增效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中国Teams直接路由

cts喜友科技

通信 通讯 云通讯

法国亿万富翁加入字节跳动董事会!美国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特朗普纷纷向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产业示好|AI日报

可信AI进展

分享 | 多因素认证让某汽车厂商的数字资产更安全

芯盾时代

身份安全 汽车 mfa

镜舟科技面对亿级数据分析场景,如何做到金融级放心用?

镜舟科技

大数据 金融 分析型数据库 StarRocks

828云服务器再添新选择!华为云Flexus X实例重磅亮相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上云也需捷径,转型更加轻松!828首选华为云Flexus云服务器X实例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云服务器选购就在828!华为云Flexus X实例让上云更轻松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抓准中小企业上云关键点!828华为云Flexus X实例强势赋能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大模型RAG:基于PgSql的向量检索

程序员架构进阶

大模型 9月日更 9月月更 向量数据库 rag

请不要自己写,Spring Boot非常实用的内置功能

江南一点雨

API接口接入前:确保顺利集成的标准流程与规范指南

代码忍者

振动韧性与智能的双翼,让数智金融飞向未来之屿

脑极体

AI

康养为松,智能为鹤:华为全屋智能画出的松鹤长春图

脑极体

AI

Java开发者必看!避开十大致命陷阱的实战指南

巧手打字通

Java 后端 经验分享 Java编程优化 闭坑指南

上云也有性价比!828华为云Flexus云服务器X实例重磅亮相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首款柔性算力云服务器亮相828,华为云Flexus X实例破解上云难题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代码覆盖率:质量的黄金标准,你的软件有多可靠?

禅道项目管理

编程 程序员 测试 代码 代码覆盖率

高并发不慌!超实用缓存优化小窍门,你值得拥有

巧手打字通

redis 缓存 高并发 缓存架构 缓存加速

828云服务器选择多!华为云Flexus X实例让上云更轻松

平平无奇爱好科技

李开复:AI和互联网同样伟大,未来AI是工程师必备技能
_AI&大模型_Debra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