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线下逐渐向线上迁移,随之而来产生了许多涉网纠纷。这些纠纷往往都以电子合同、维权过程、流程明细等电子证据的形式存在。然而,电子证据在搜集、提取、保存、传送等方面极易被篡改,影响了作为司法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这被称为“互联网最后一公里”。如果不能在技术上解决电子证据存证、取证这一命门级问题,就无法实现网络空间依法治理。
电子证据上链 5 分钟打击盗版侵权
2018 年 9 月,杭州互联网法院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成为全球首个推出区块链司法存证平台的法院。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发展,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运行机制已日臻成熟,中国网络作家村等相继上链,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风险防范、农产品溯源、信用体系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 年 5 月 22 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法院也陆续引入蚂蚁区块链技术,成立长三角司法链,推动长三角司法一体化。
2018 年 12 月 6 日,网络作家“倾城日光薇娜”登录司法区块链平台,短短几分钟,她就将自己创作的小说《大明锦衣公子》成功进行了确权存证和侵权取证。有了这两样存证,像她这样的作家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一键维权。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原创作家的维权热情,持续净化和维护版权生态,优化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 图片转载自新蓝网-中国蓝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利用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司法区块链可以很好地解决司法电子证据的生成、存储、传输、提取的全链路可信问题。起诉人只要通过线上申诉入口,在线提交电子证据,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认证中心、代理认证中心、法院等链上节点来共同见证、共同背书,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前、事中、事后等六个维度解决数据“生成”的认证问题,真正实现电子证据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不仅从源头上解决电子证据的可信问题,更从深层上倒逼互联网行为的规范和空间治理方式的跃升。
一句话总结就是:司法区块链让电子证据的生成、存储、传播、和使用的全流程可信。区块链是解决这“互联网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助力司法驶上数字化“快车道” 重塑社会信任基础设施
在司法区块链逐步落地各司法机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区块链技术不仅仅可以助力司法系统加速数字化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更是重塑了社会的信任基础设施,让司法根本上改变网络治理和倡导网络空间的诚信社会价值,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以版权维权等问题为例,类似摄影作品未经授权被使用、兼职工作拖欠薪酬等法律纠纷,虽然标的金额不大、搜集证据并证明证据有效性的成本却非常高。以往维权从立案到审判一审需要 8 个月的时间,获得的赔偿仅有 500-600 元,但花费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却远远超过赔偿金额。因此这类维权被称为“最打不起的官司”。
法院运用区块链技术判案后,上述现状有望得到根本性逆转,不仅能显著降低老百姓法律维权的成本,还能提高维权效率。比如因解决了电子证据的认定难问题,基于客观事实已经固定,当事人无法抵赖,通过前置调解即可化解纠纷,提高了维权的效率和解决纠纷的效率。
最终,司法上链有利于构建守信营商环境。信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近几年,金融市场风险累积,急需通过良好的信用基础平稳风险,恢复经济秩序平稳可控。区块链被誉为“创造信任的连接器”,通过构建司法区块链联盟,让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区块链上存证、流转,促进企业间信用合作,创建良好的信用社会环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最高司法领域的运用,证明这项技术在一步一步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本次最高法宣布探索建立“司法链“也意味着我国司法体系深化数字化改革的决心。
本文转载自蚂蚁区块链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j4eWZU6ADe7WjL0RcwrqA
活动推荐:
2023年9月3-5日,「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站」 将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办。此次大会以「启航·AIGC软件工程变革」为主题,策划了大前端融合提效、大模型应用落地、面向 AI 的存储、AIGC 浪潮下的研发效能提升、LLMOps、异构算力、微服务架构治理、业务安全技术、构建未来软件的编程语言、FinOps 等近30个精彩专题。咨询购票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微信同手机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