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有十一个年头,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这些挑战有的来自技术本身,有的来自应用层面。目前区块链创新只局限在很小的领域,区块链本身的可扩展性问题、媒体的大肆炒作、加上投机商囤积加密货币赚取收益都让这个新兴技术饱受诟病。
本文将分别从技术和应用两个角度,分析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目前面临的挑战,希望以此揭开围绕在区块链技术周围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深入观察区块链应用面临的障碍和挑战。
可扩展性有待提升
比特币目前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其作为数字货币的可扩展性较差。用Prashant Ram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比特币要作为一种现实货币,必须每秒能处理记录上千条交易。
世界著名的跨国金融服务系统 VISA 目前每秒可处理 4000 笔交易,而且在压力测试下,交易数量每秒甚至能达到 47,000 笔。相比之下,比特币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比特币的区块链每 10 分钟才能产生一个区块。
另外,比特币还有容量限制。中本聪最初设计比特币时,已经对区块容量设置了限制,即单位区块容量不能超过 10MB。为了保存账本信息和所有交易验证(随着信息的积累,区块容量越来越大)的时间信息,加密货币的交易量设有硬性限制。
还有,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总量也是有限的。当 2100 万个比特币全部被挖完,全部在市面上流通时,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Ram 认为,所有这些限制决定了比特币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成为主流的交易货币。
Blockgeek社区的解释更简练。加密货币普遍存在的可扩展性难题主要在于不仅每笔交易存到区块里要花时间,而且达成共识也要花时间。
在比特币和以太币机制中,只有当矿工将交易数据输入到区块里,交易才能继续进行。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一种加密货币越流行,交易所需的时间就越多。
虽然也有很多其他比特币替代品尝试解决可扩展性的问题,但很多国际机构都认为加密货币要想成为取得传统法定货币的地位,可扩展性问题仍然是最大障碍。2018 年,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项报告,深入探讨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问题。
报告说,在现今的经济条件下,法定货币通常由中央银行和私人银行组成的公私合营机构发行。这里涉及到两套系统,法定货币的信任机制由中央银行负责担保,中央银行通过资产控股和操作规程为储备金提供安全后盾。
但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基础上的加密货币也是去中心化的,只能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或者矿工充当信任的代理人。这种信任不受政府支持,不确定性必然会增加。
报告还说到,在区块链上更新账本信息还容易受到出现交易堵塞,这进一步加剧了区块链的可拓展性问题,也对其大规模应用的实现构成了障碍。在加密货币机制(以区块链为基础)中,新的区块只能隔一段预先指定的时间被挖出来,这样才能限制任意时间点上添加到账本的交易数量。
当交易量不断增加,超出新增区块的最大容量时,整个系统就会发生“堵车”,然后不断有新的交易排起长队等待验证。当交易需求达到容量上限,手续费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飙升,导致支付系统中断。
以比特币为例,它的扩展性较差,稳定性不高,而且流通供应有限,再加上信任必须依靠事先拟定的合约执行,所有这些特点都让其流通缺乏一定的弹性,因此它不可能像法定货币那样容纳足够多的交易量,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大众普及性有限
虽然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有十年,但直到 2014,它们才真正引发世界的关注。专栏作家Rita Trichur认为,加密货币之所以得不到大规模应用,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创建加密货币共享经济的激励机制。Trichur 认为加密货币的财富只集中在几个人手中,只有这些人得到了市场的眷顾。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投资策略,加密货币的通俗叫法是“hodling”。考虑到有人对这个叫法可能不熟,Trichur 想到另一个表达“hold on for dear life”,就是指人们囤积比特币或者其他加密货币,以获取投机性收益。
Trichur 表示,很多被称为“鲸鱼用户”的小型投资者,现在手里囤积的比特币数量能占到所有流通量的 40%。
而且,Trichur 还提到,加密货币远远成不了大众货币,因为它的价格太贵,而且交易手续费也非常高,这些都阻碍了它的普及。
Vikram Sadhya和Harshali Sadhya联合撰写的一篇文章认为,知识是最大的障碍,人们普遍对技术缺乏正确理解。两位学者指出,这种知识的匮乏导致技术应用无法充分实现。人们看不到技术应用带来的好处,也看不到切实可行的应用案例。
文章还提到,现在人们对区块链的整体看法,就是把区块链技术看得过于复杂,所以不足以激起大家的兴趣。跟大多数新科技一样,企业层面仍然缺乏意识,就连企业高管都对区块链的应用兴趣不大,他们在区块链投资中看不到巨大的回报。
51%算力攻击
区块链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51%的算力攻击。Jennifer J. Xu在她的《区块链能免疫所有的恶意攻击吗》一文中提到,如果一个矿工节点的计算资源超过其他所有的网络节点,就能够支配交易的验证流程,让交易生效,从而对整个区块链形成控制。这个时候,51%算力攻击就会发生。
算力攻击一旦发生,意味着单个实体能够完全控制区块链网络中的大部分挖矿算力,也就有能力操纵区块链。去年就发生很多 51%算力攻击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以太坊经典计算平台遭遇的算力攻击。以太坊经典是以太坊的一个分叉,2019 年 1 月 5 日曾遭遇 51%算力攻击,攻击时间持续 3 天,直到 1 月 8 日才结束,最终损失金额约 110 万美金。
截止目前,针对 51%算力攻击,我们应对的方法非常有限,也没有万无一失的机制能避免单个实体控制大部分区块链情况的发生。
极易被暗网利用
比特币最臭名昭著的应用就是暗网,这也是比特币最早期的应用领域。加密货币不受监管的特点以及“区块链地下网络”容易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利用技术,罪犯能更容易危害社会和他人。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受到犯罪组织的青睐,是因为它允许使用假名。假名机制相当于为罪犯提供了安全屏障,他们不用担心被警方识别,可以肆无忌惮地从事非法活动。据纽约《彭博商业周刊》的撰稿人Olga Kharif统计,比特币在暗网黑市的流通很广,从毒品交易到儿童色情制品交易均有涉及,而且今年的交易金额有可能达到创纪录的 10 亿美金。
在所有的暗网黑市中,Hydra网站目前是已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Chainalysis发布的报告显示,毒品交易目前是暗网市场中最突出交易类型,但儿童色情制品和失窃的信用卡信息需求也很高。
比特币是暗网黑市中最流行的加密货币之一,流行程度仅次于 2014 年 4 月推出的门罗币。对暗网黑市进行限制或取缔非常难,因为执法部门关闭一家,就有另一家起来代替,而且代替者的匿名性和安全性比原来更高级。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非法交易的数量增长很惊人,但 2019 年,非法活动占所有比特币交易活动的比例不足 1%,相较于 2012 年的 7%下降了不少。使用加密货币购买非法商品和服务还不是区块链技术构成的唯一风险。2019 年 6 月,“比特币中本聪愿景”项目区块链的匿名用户在不可篡改的账本上添加了不少涉及儿童色情和性虐待的图片,这次内容交易通过手机支付处理软件 Money Button 进行。
这意味着,个人可以通过支付软件在区块链上传图片。科技网志Gizmodo的记者Ehrenkranz表示,关于儿童性虐待的图片上传到区块链的事件,这不是第一次。2018 年 3 月,德国的研究人员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发现近 16,000 份文件,文件里的链接指向 TOR 网站中隐藏的儿童色情图片。TOR 网站作为暗网常用的一个入口,里面有很多未成年人的裸照图片。
Ehrenkranz 认为,由于区块链账本的不可篡改性,它往往成为暗网储存非法图片和链接的仓库,这一点足以引发人们的担忧,也让人们意识到非法内容可以永久添加在账本里。未来,区块链有可能需要主机携带更强大的审核功能,同时制作黑名单确保非法内容禁止传输,尤其是查看。
私有链牟利
私人公司及相关利益团体可以利用区块链为自己牟利。私有链和企业链能通过数据杠杆,对公众隐瞒重要信息。
这意味着,任何展示给问责机构、民间团体或公民群体的数据都存在私有控股者篡改或失误处理的风险,因为只有他们掌握着问题数据。
如果公众不管用什么形式都无法得到数据访问权限,那这个不可篡改的账本确实是有害的。公民的权利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在发展技术创新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免费的技术使用权限。
目前只有公有链存在绝对的透明度,因为公有链不受某个单一的实体控制。如果私人公司利用私有链隐瞒不实信息,以保护既有的自己的利润和市场股份,那么应该对私有链采取限制或反干预措施,维护责任制和透明度的原则不受侵犯。
数字鸿沟
作为一项数字技术,区块链之所以无法大规模普及还存在数字鸿沟的因素。这里所谓的“数字鸿沟”是指有权使用这项技术的人与无权使用这项技术的人之间的鸿沟。
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或能力提供高带宽的网速或数字信息的访问权限。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目前全球仍有 3 亿多年轻人(年龄在 15 到 24 岁之间)无法上网。当其他地区的人对互联网的重要信息司空见惯时,他们压根没有接触的机会。
如果没有可持续的、性价比高且长期的解决方案作担保,所有借助区块链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计划都相当于空中楼阁。
联合国各个机构正在积极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创建了一个新方案,新方案叫做“Project Connect”,目的是通过卫星图像、机器学习、区块链和数据科学等手段绘制出全球学校的信息图。
借助实时数据,政府和网络服务商能够从“Project Connect”中定位那些无法连接互联网的学校。这些图谱反过来也能方便合作商与这些学校建立网络连通。
区块链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P2P 网络记录信息,也能让网络更加透明,问责机制更完善。透过区块链,用户能更清楚地知道捐赠的网络如何连通到更多的学校,以及每个连通学校的网速是多少。区块链还能管理学校和网络服务商之间的协议。
如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连通所有学校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网,他们就能最大程度地接触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的信息,数字鸿沟就可以慢慢消除。
执法瓶颈
当我们执行与区块链相关的权利和法律时,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区块链节点分散在全球,尤其追踪非法活动时,要关联信息到某个人会异常困难。
从法律管理角度看,这里还会掺杂政府与政府之间管辖权交叉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洗钱活动和恐怖主义融资管控不严的地方,加密货币的大玩家和穷凶极恶的罪犯往往还会勾结起来。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同时意味着,在国际层面,区块链的运作方式往往缺乏统一的中间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如果涉及到偷税漏税、洗钱、网络黑客等其他数字犯罪,围绕区块链网络的匿名性和假名性,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加密货币门罗币的加入,让人们很难追踪资金的来源和走向。
结论
虽然区块链技术已十年有余,但十年期间并没有太多的大众关注度,仍然存在各种复杂的挑战需要克服,距离区块链消除数字鸿沟,产生全球性影响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除了黑客威胁、数字攻击、暗网犯罪等障碍,很多地区有色人种和妇女的信息普及还面临着更大的障碍。
伴随着可扩展性和潜在的网络环境问题,似乎还有很多消极的东西需要我们应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在克服挑战之路上不断演进的过程,这一点很重要。
这些障碍并没有阻止世界粮食计划署,没有阻止联合国,也没有其他企业的行动。它们一直没有放弃技术应用的普及,一直在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靠近。
作者介绍:Laura Marissa Cullell,联合国和平大学文学硕士,主修国际法和人权专业。
原文链接:7 Real World Challenges &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Blockchain Tech and Cryptocurrencie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