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都会对 bad code 不满意。如何将烂代码变成好代码,本文将由浅入深、一步步带你理解重构的奥秘,让你对重构有个基本的了解。本文基于文章《The Simple Ways to Refactor Terrible Code》编译整理而成。
任何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回顾早期写的代码,会陷入深深的怀疑,这么烂的代码是我写的吗?相比起刚入行时候的你,这几年不管是自己发奋学习,如阅读《编程模式》、《重构:改善现有代码的设计》等圣经级著作,还是公司大神对你耳提面命,你对程序架构、编码规范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有一种情况是做项目的时候,或多或少存在赶工期的问题,很可能为了能在 deadline 之前交付,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够优雅。
以每一个有责任心(代码洁癖)的程序员都会去考虑重构的问题,重构代码有很多好处,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 后期修正 bug 更加容易、提高程序的可读性、改进程序原有设计,更重要的是当你在小组讨论会上,向同事展示代码时不会觉得丢人。以上这些好处是彼此联系的,比如当你接手一个遗留工程,前开发人员早已不知去向,不管是要增加功能还是修正 bug,你都需要读懂代码,这就需要提高程序的可读性,你能依靠的除了你堪比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就只有重构这把杀猪刀了。
虽然重构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当我们准备开始的时候,却会反复纠结?作者大致提到以下原因:
担心破坏已有代码。这种情况在核心业务系统尤为普遍,比如电商平台,企业的 ERP 平台等,系统需要 7*24 运行,你的一个修改可能导致 10000 元的商品被 1 元钱买走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自然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毕竟出了问题,会吃不了兜着走。
不能立即看到产出。在每日的 stand-up 会议中,当研发经理问我,你今天干什么了,我说重构代码,如果连续三天都是这个答案,估计研发经理就要发飙了。
没有时间去做。面对繁重的研发任务和日益逼近的 deadline,重构,真的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说了这么多,读者朋友可能会有一个想法,是否有一些方法,能让我享受重构的好处,又能避免上面提到的风险。
幸运的是还真有!
下面我将从最简单、基本不会破坏已有代码、花费很少时间的重构方法入手,逐步深入,让大家对重构有一个基本了解,在对方法的介绍中,我将按照《InfoQ编程语言2月排行榜结果出炉》中的调研情况,选取用户掌握最多的编程语言 Java,以及该语言使用最多的 IDE 环境 Eclipse,进行举例。
重构入门
为了消除恐惧,让我们从最简单的重构方法入手
1. 格式化代码
当你发现代码缩进层次不齐,代码块中缺少{}等问题时,就需要考虑代码格式化了,现在的 IDE 工具已经对格式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以 eclipse 为例,选中要格式化的代码,点击以下菜单项就能完成代码格式化。
此外很多源代码管理网站,也提供了格式化工具,如图所示:
在团队开发中,为了保证开发代码样式统一,需要建立编码规范。我们并不需要重头建立编码规范,可以在大厂的编码规范基础上进行定制,比如在 Java 领域可采用阿里、华为、Google Java Style Guide 等编码规范。该编码规范可以与 IDE 进行结合,如在 eclipse 中,打开 Window->Preferences->Java->Code Style 导入编码规范:
重要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规范,要坚持下去,并让每个团队成员都用起来。
2. 注释
在代码开发中,好的注释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坏的注释可能会画蛇添足,甚至起反作用。作者提到好的注释要做到和代码相关、及时更新。很多时候,代码刚开始编写时,注释和代码是一致,后期因为间隔时间过长或其他人接手修改代码,没有对注释及时修改,就会造成注释和代码渐行渐远。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注释。如很多函数或者类,如果设计架构清晰,通过命名就能知道他们做什么,注释不是必须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暂时不用的代码,很多人会觉得以后会用到,会加个注释,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删掉它,如果你将来真的用到了,可以到 git(一种代码管理工具)的历史记录中查找。
对于逻辑混乱的代码,如在循环中随意使用 break,复杂的 if 语句嵌套等,你要做的是理清逻辑,重构代码,而不是让注释替你补锅。正如《重构》中提到的 “当你感觉需要撰写注释,请先尝试重构,试着让所有注释都变得多余。”
3. 废弃的代码
随着系统版本的不断迭代,有一些函数或类不再使用后,我们应该将它及时删除,否则随着时间流逝,会造成代码库臃肿,程序可读性变差。而且如果还发生人员的变动,慢慢会成为谁也不敢动的代码,因为都不知道有啥用和在哪用到。
多先进的 IDE 工具都对查找代码的调用提供了支持,以 eclipse 为例,查找函数是否被调用,可以使用调用层次图功能,或者直接使用高级搜索功能,如图所示:
在调用层次图(Call Hierarchy)中可以看到 getInstance()函数被什么地方调用。
如果使用类似于 spring 的自动装配功能,在 xml 中定义了调用关系,可以使用高级搜索功能查看 xml 或 properties 文件中定义的同名函数进行筛选。
4. 变量命名
就像我们人一样,一个好名字对变量、常量、函数和类都很重要,一个好的名字会让其他开发人员很容易明白其功能是什么。以下是命名的一些注意事项:
类和文件名使用名词,但这个名词要有意义,比如 Data、Information 就意义不明显,不是好名字。
函数使用动词或短语命名,比如 isReady hasName。
长名字 vs 无意义名字:在长名字和无意义名字中选择时,请选择长且有意义的名字,比如 java 语言中使用最广的类库 spring 中的一个命名是:SimpleBeanFactoryAwareAspectInstanceFactory。
命名法则: 常见的有驼峰命名法(camelCase)和蛇形命名法(snake_case),比如文件名使用蛇形是 file_name,驼峰式 fileName。选择一种,所有的命名都按照这个规则,并将其作为编码规范的一部分,让团队成员都要遵守。
如果你要对已有代码中错误的命名方式进行修改,eclipse 提供了很好地支持:选择要修改的类、函数或变量,选择 Refactor——》Rename 可以同时修改该变量在声明和使用处的名称,如下图所示:
5. 常量命名
常量的命名除了要遵守上一小节提到的通用方法外,还有一类魔法数字(magical numbers)的情况,如使用 0,1 来代表男女。更恰当的做法是定义常量名来代替魔法数字,如在 Java 中:
6. 负值条件的重构
在条件或循环语句中,使用负值条件,会让代码难以理解、容易出错,比如判断是否为男性,条件写成了 "! isNotFemale(gender)"
重构方法是将条件改成正值,并调换 if/else 语句代码块的顺序。
7. {} 作为单独的一行
正确的{}格式已经在 1 部分中提到,这里再强调下,如果你没有将括号作为单独的一行,如下所示:
你得到的好处只是减少了一行代码,但是当你设置断点调试时,断点将不能精确定位到你想调试的部分。
8. 变量定义和使用距离太远
变量的定义和使用不要离得太远,一般不要超过 20 行,函数也类似。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并不能缩短定义和使用的距离,那代表这是个大函数(big function),你需要对函数做拆分。
以上是对入门级重构方法的介绍,在进行重构时,最重要的规则是:每次只做微小修改,并保证测试能正确运行(小步快跑)。
重构进阶
现在我们对重构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建立了初步的信心。让我们下面关注一些稍微复杂的重构内容。
1. 重复代码
当你发现相同的代码块在三个地方都出现时,你就需要考虑重构代码了。对于同一个类中重复的代码块,可使用提取方法(extract method:将重复代码提取出单独的函数)来完成;对于一组相关类如父类、子类 A、子类 B 中的重复函数,通过上移方法(pull method:将子类中的方法移入父类中)和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父类方法定义模板,子类编写不同实现)来完成。
Eclipse 提供了相关功能,如图所示:
2. 函数参数
开关参数的滥用(boolean parameters):函数的形参中有一个是 boolean 类型,函数体根据该参数为 true 或者 false 执行不同的代码块。这种方式会导致重构的另一个坏味道——大函数(big function)的形成,从而增加代码的复杂性。重构方法是:去掉这个开关参数,将函数拆分成两个函数。
在函数内修改了参数: 参数用于外界向函数体传递信息,好的做法是参数对于函数是只读的。如果在函数内修改参数,会造成函数功能难以理解,如果函数内多次修改参数,这个函数会变成一座迷宫,重构方法是:将参数赋值给局部变量,对局部变量修改,如下代码所示:
原始的:
修改后:
参数太多:函数的参数最多有三个是合理的,超过三个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重构方法是:根据逻辑拆分函数;引入参数对象(parameter object:构造参数类,将原来传递的参数作为类的属性,调用方传入该类的一个对象)
3. 变量多余
当定义的变量没太多含义,而且没有赋值操作,如下代码:
其中的 basePrice 完全是多余的变量,完全可以用函数本身来替代它,如下代码:
4. 缺少变量
某个临时变量被赋值超过一次,它既不是循环变量,也不被用于收集计算结果。如果它们被赋值超过一次,就意味着它们在函数中承担了一个以上的职责。如果临时变量承担多个责任,它就应该被替换为多个临时变量,每个变量只承担一个责任。
重构方法:针对每次赋值,创造一个独立、对应的临时变量
5. 复杂条件
我们都见过由 && || 构成的复杂的多行条件。复杂条件可读性很差,调试和修改也很麻烦。
一个简单的重构方式是:将这块代码抽取出来,变成一个单独的判断函数,如下代码:
其中的条件 money>10000 && day>30 可重构为:
老旧代码的重构
在进行代码重构时,需要考虑测试代码是否能覆盖重构的功能,如果没有,需要增加测试用例覆盖所做的修改,否则重构可能会破坏已有的功能。在前面的章节,作者假设已有足够的测试用例,并且重构完成后测试可以正确运行。
但是如何重构测试用例没有完全覆盖的代码呢,如老旧代码?作者的建议是只做必要的重构,如当需要修正 bug 或者增加新的功能,这种情况下,先为遗留代码编写测试用例,在理解的基础上重构代码,为代码修改做好准备,然后进行代码修改。
从这点上来说,你可以进行任何类型代码的重构:一次只做一步重构,从小的容易的重构做起,并频繁测试。
利用工具
重构代码需要花费时间,当项目工期很紧时,很难下定决心去做重构。为了让重构变得更容易,市面上提供了大量相关工具,如 pylint( Python 代码分析工具)、Checkstyle(代码规范工具)、Sonarqube(代码质量管理的开源工具)
此外,你要保证你的测试用例跑的足够快,否则你会没有耐心等待测试运行结果,或者直接就不运行了。
理想情况下,程序在构建后部署到测试环境前,可以借助 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工具实现代码质量检查、代码样式检查、潜在 bug 监测等模块的自动化运行。
总结
这篇文章并没有穷尽重构的所有内容,更多的重构清单和实例,请参考鲍勃大叔编写的《代码整洁之道》(Clean Code),尤其是第 17 章的味道与启发(Smells and Heuristics)和马丁·福勒(Martin Fowler)编写的重构(Refactoring)一书 。不管你打算以哪本书为主,在实践过程中,都会殊途同归——沉淀出几条简单的规则。
不要专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重构,利用小块时间,每次只做一部分,只要保证代码质量比之前有进步就可以了。不要想着以后再做,这个以后很可能是永远不,最终你将面对一系列可怕的遗留代码,然后你就深刻理解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的涵义。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