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全球计算产业掀起了一场变革。随着移动计算的兴起,智能手机为主的设备取代 PC 成为个人计算市场的主流,ARM 芯片的出货量将 x86 等对手远远抛在后头。无论是 HPC 高性能计算、云端服务器还是个人 PC,都不再由 x86 架构牢牢把持,而是有了更多芯片架构的选择。面向未来的变化,我们需要一个支持多体系架构的操作系统,以适应云边端多种场景和多种模式。
openEuler 就是这样一个操作系统,自开源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 2000 多位开发者参与贡献,提交 PR 数量超过 2 万个,成立 70 余个 SIG 组(全称 Special Interest Group,特殊兴趣小组),快速成长为极具活力的开源社区。2021 年开年之际,InfoQ 记者有幸对 openEuler 社区理事长江大勇做了专访,本文将向大家讲述,openEuler 社区已做的一些事情,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想做的事情。
开源一年,openEuler 交出的答卷
2020 年是一个异常特殊的年份,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给 IT 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很多行业、产业的技术发展走向都随之改变;然而也有一些技术发展仍遵循自身轨迹前行,不受外界太多影响。
对于 openEuler 社区来说,2020 年是正式开源的第一年,也是进展神速的一年。江大勇向 InfoQ 记者表示,过去这一年 openEuler 社区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在版本发布层面, openEuler 兑现了每 6 个月发布一个版本的开源承诺,在 2020 年 3 月发布了 20.03 LTS 长周期版本,9 月发布了 20.09 创新版,2020 年 12 月 28 日 20.03 LTS SP1 正式发布。其中,20.03 LTS SP1 是社区协作出的第一个 SP 版本, 合入了 20.09 创新版中的几大重要特性,包括:iSula 2.0 轻量级容器解决方案;A-Tune 智能系统性能优化引擎;支持多版本 JDK 版本;以及内核性能增强和虚拟化性能增强。
在社区运营层面, openEuler 社区目前已经吸引了 60 多家企业、超过 2000 个贡献者加入,提交的 PR 数量超过 20000 个。除此之外,社区构建了 70+ SIG 组完整覆盖内核、运行时、虚拟化、容器、云原生、开发者桌面等方向。2020 年 12 月 24 日,openEuler 社区理事会正式成立,技术委员会也进一步升级,社区运转模式全面转向开放治理,技术层面变成各方共同构建。当前 openEuler 社区成员涵盖了不同行业厂商、高校、研究机构,包括芯片厂商鲲鹏、飞腾,中国主要的操作系统厂商麒麟软件、统信软件、湖南麒麟、普华软件、拓林思等,运营商行业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金融行业的银联,云相关的厂商、分布式存储相关的厂商,等等。
在用户和市场层面, 目前融合 openEuler 技术的商业发行版已经有超过 3 万的规模销售,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电力等行业均有商用。另外,在全球 120 个城市有超过 3 万用户下载安装试用 openEuler 的社区版。
虽然上述数据可能跟成熟期的开源社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对 openEluer 社区来说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 openEuler 社区可以把从芯片厂商、硬件厂商、ISV,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甚至包括集成厂商等操作系统上下游全部整合在一起,使碎片化的生态变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价值链,形成正向循环之后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
openEuler 社区这一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江大勇认为是因为它的出现恰逢其时。
首先,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计算产业高速发展。从计算产业技术的角度来看,近两年 ARM 芯片、RISC-V 芯片等 x86 架构之外的其他芯片架构非常活跃,多架构芯片在云边端混搭的架构模式已经成为未来更被看好的技术发展方向,业界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多样性计算的操作系统平台,而 openEuler 的出现刚好顺应了这样一个技术发展变革的节点或时代的到来。
其次,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软件价值的认知有所改观,从国家政策上能看出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了,这有利于企业增加在软件上的投入。
最后是开源力量的积累和爆发。过去几年,开源在国内的发展异常火热,根据最新的 GitHub 年度报告,2020 年来自中国的开源贡献者数量大幅提升,中国开发者已经成为除美国之外全球第二大开源开发者群体。在各个主流开源基金会,包括 Apache 基金会、CNCF 等,中国开发者的占比和贡献率也已经达到了第二。在中国开发者开源热情日益高涨的当下,openEuler 作为一个至少现阶段以中文母语作为主要交流环境的平台,自然迅速吸引了大批开发者到来。
openEuler 社区治理之道
随着开源精神和开源文化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始意识到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愿意为开源做出贡献,这使得开源在国内成为了非常主流的协作开发模式。但代码开源和贡献只是一个起点,开源项目的发展和成功,需要有一个健康繁荣的社区作为支撑,而社区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
作为一个诞生刚满一年的开源社区,openEuler 社区的开放治理机制还在逐步完善中。
对于 openEuler 社区的治理理念和定位,江大勇表示:
我们希望 openEuler 社区是在开源、自愿、平等和协作的基础上,由各种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个人开发者共同组成的一个开源社区。理念是“共建、共享、共治”,凝聚多种力量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软件生态体系,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深入合作,一起推动社区和生态的发展。
openEuler 不仅仅是操作系统,也是一个创新的平台。江大勇强调道,openEuler 社区不仅仅包含了 OS 内核相关内容,还有容器、虚拟化等多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社区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痛点不断创造出来的原创性工作。据介绍,目前 openEuler 社区中共有超过 7000 个软件包,其中有 120 个是社区开发者原创的项目。
SIG 组是社区技术创新的源泉,其组建和发展也是 openEuler 社区开放治理机制的体现之一。从开源到现在一年时间,openEuler 社区 SIG 组的数量已经从 30+增长到 70+,类别和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丰富。其中有些领域可能与操作系统并不强相关,但只要有助于“把 openEuler 用起来、用的更好”,社区就会鼓励大家去尝试,这样一来,openEuler 的应用场景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据介绍,目前 openEuler 社区的组织架构相对扁平化,主要包括理事会、秘书处、技术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品牌推广委员会五类关键角色。
理事会按照规程制定社区发展战略,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社区的生态和发展。理事会首批成员共有 9 家,包括:社区的创始企业华为,芯片厂商鲲鹏、飞腾,操作系统厂商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中科院软件所、普华软件、麒麟信安、拓林思。
秘书处主要负责组织理事会相关活动,还包括监督、审计等日常工作。
技术委员会负责整个社区技术方向的把关,包括 SIG 组的审批、成立或撤销,另外也承担着保证社区能够按照 6 个月的周期发布创新版本、按照两年的节奏发布 LTS 版本的职责。
用户委员会负责需求管理,品牌推广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目前这两个委员会都还在成立过程中。
上述关键角色成员主要通过任命+选举的方式来确定,其中,贡献程度对理事单位和开发者是重要的考量依据。
SIG 组和技术会员会定期举行专题和例行会议,有线上和线下形式,社区中关于代码和各种事项的沟通讨论和决策都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每场会议要求三分之二的委员参加。当社区中出现争论和不同意见时,根据社区治理章程,通过实名投票作出最终决定,超过半数投票则通过,这也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方式。
对于开源社区来说,靠谱且能长期持续贡献的维护者至关重要,但大部分开源社区的开发者、维护者都是志愿的,并不从社区领工资。openEuler 社区如何鼓励更多开发者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并持续做出贡献?
江大勇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几种情况来看:对于以企业身份参与社区贡献的开发者来说,他们其实承载了企业开发的一些诉求,无非是从各自开发变成在社区共同开发,人多力量大,参与开源既可以共同做大蛋糕,也可以基于社区统一的底座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提升效率,因此企业的投入是有保证的;对于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开发者,他们本身就需要做一些研究课题,在社区中可以认识更多人,也可以跟产业界共同协作,这是他们愿意参与的原因之一;对于个人开发者,参与到社区工作中能够结识业界技术大牛、获得技术上的成长,这本身是一种激励,社区也会定期评选出优秀开发者并授予荣誉。
江大勇笑称,“openEuler 社区的开发者都是自带干粮来工作的。”
2021 年,openEuler 社区有什么值得期待?
openEuler 社区发展到怎样一个状态可以称得上是成功?
江大勇表示,未来无法准确描述,但 openEuler 社区的方向是成为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的开源社区,围绕客户需求、痛点,面向行业场景,持续创新。 具体来说,希望用三到五年时间,把 openEuler 打造成一个“千级企业、万级开发者、百万级用户”的社区, 让技术、生态、商业在社区内形成良性的正循环。
要实现这个短期小目标,openEuler 社区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基础软件人才的挑战。所有产业创新的源头都是人才,基础软件产业现状并不是特别理想,真正赚钱的公司不多,特别在中国。如果这个产业没有资金,就招不到更好的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困境。因此如何从学校培养出这些人才、给这些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让更多人认同基础软件开发的精神和物质价值,是需要长期思考的。
其次是软件价值认同的挑战。软件开发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工作,对软件价值的认可本质上是对知识价值的认可,而当前还有很多人轻视或没有看到软件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向软件开发投入资源。
最后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很多开发者和企业对开源开放有顾虑,是在于他们辛辛苦苦开发出了一些有知识产权的工作,但一开放出去就被完全免费的复制,对下一步继续投入做研发和创新带来巨大的打击。唯有尊重知识产权,按照规定声明和付费,才能让整个基础软件产业繁荣发展。
如何应对挑战?对于接下来 openEuler 社区的技术路线和社区工作规划,江大勇为我们逐一做了介绍。
在新的一年,openEuler 将继续朝支持多体系架构、能够适应云边端多种场景和多种模式的操作系统演进。
在资源调度层,面对 X86、ARM、RISC-V 等多样性算力共存,传统介质、内存、SSD 多种存储介质并存,通过多样性资源统一调度,让底层硬件的资源不仅可以融合,更可以得到协同和释放,实现性能的极致发挥。
在架构层面,实现一个榫卯式架构的操作系统,让操作系统做到可裁剪、可定制、可配置,支持更多能力、组件的快速接入,功能的快速组合。
面向边缘场景的轻量化工作、云原生方面的工作也是接下来社区会重点投入的。
在社区建设方面,openEuler 社区将不断完善开源项目开放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开源贡献者的社区服务能力,广泛汇聚芯片厂家、整机硬件厂家、操作系统厂家、应用和服务商共同加入,形成百花齐放、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江大勇透露,2021 年 Q1 社区还会有更多芯片厂商加入其中,不过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由于疫情的关系,2020 年 openEuler 社区活动主要以线上为主,2021 年希望能够有更多线下的交流,比如依托于鲲鹏生态的创新中心,在每个省建立 openEuler 用户组,让开发者、爱好者可以面对面地双向交流、互通有无,在社区发展、产品化等方面更好地协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openEuler 与清华大学合作打造的技术书籍《openEuler 操作系统》已经在 2020 年正式出版,2021 年希望在此基础之上做一些更新,针对编译器、JDK 也会推出相应的教程。另外,教育部和华为一起推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项目,把鲲鹏/昇腾系列课程融入高校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专业,2020 年已经在 25 所高校首批试点,预计在 2021 年将覆盖超过国内 70 多所高校,未来三年,希望能够在中国 2600 多所院校全面推广。
除此之外,与更多开源社区形成更广泛的合作,也是 openEuler 社区在 2021 年的重点工作。江大勇表示,对于开源项目来说,合作大于竞争,openEuler 作为操作系统更是如此。操作系统是软件的底层基础设施,需要跟上游广泛的开源项目和软件协同,这个数量级至少要到 10 万级别,甚至更多。只有把千行百业使用的上游开源软件跟 openEuler 做适配和对接、共同创新,openEuler 才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开源社区,而是真正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一部分。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