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内,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一番风起云涌。
从大厂到初创公司纷纷参与的“百模大战”,到近半年的 token 降价潮,在这波 AI 繁荣中,大模型的构建与训练显然是业内最重要的风向标。参数量、榜单排名、新技术的 paper...大模型之间经历了一场隔空交手。
然而在近期,AI 行业的风向显然发生了变化。
大模型虽然拥有强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似乎遇到了“瓶颈”。热度背后,是市场上 AI 应用普遍面临的留存率极低的困局;而不少 AI 公司因为算力成本太高,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之中。
所有的这些问题指向了一个解法——AI 如何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这些强大的技术在实际场景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应用”落地,成为 AI 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行业普遍面临困局之时,一家具有 24 年历史的“老牌”大厂,仍然依托 AI 保持着强势增长,百度网盘注册用户已超 10 亿,用户使用空间总和超过 1000 亿 GB,每年存储数据增幅超 60%,百度文库 AI 用户数累计超过 2.3 亿,AI 功能累计使用次数超过 28 亿。
被 AI 重构的百度,在用户量上实现突破性增长,成为 AI 原生应用落地的“领头兵”。
然而百度的脚步不止于此,AI 应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11 月 12 日,百度世界大会 2024 在上海正式召开,作为其年度最大的盛会,尽管提到人工智能已有多年,但这是百度首次以“应用来了”作为大会的核心主题。从赋能 AI 创作者到最前沿的技术,百度此次“上新”覆盖了 AI 落地的方方面面,充分向外界展现了其在人工智能行业的全新布局。
文库网盘双双联手,推出 AI 新物种「自由画布」
在大会上,一款新品引起了广泛讨论,由百度网盘+百度文库联合推出 AI 创作新物种「自由画布」,以其极为简单操作流程,仅需「一拖一圈」就可以实现 AI 创作的优势,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那么,为何「自由画布」如此受关注?
其实细数市面上主流的 AI 创作工具,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点,即只能帮助用户完成创作的一个环节:撰写文案需要向 Chatbot 提问、画分镜需要用到文生图工具、而生产视频还需要用到图生视频工具、剪辑则更是传统......人们如果想使用 AI 来创作,往往需要并行处理多个软件,过程极为繁琐。「自由画布」的设计初衷,便是为了满足创作者 “一站式操作”的需求,整个过程极其丝滑。
只需要「一拖一圈」的极简操作,就能实现对多格式全模态文件的混合理解、生成、创作并支持对富媒体文档的一键分享和存储,为用户提供“创作、编辑、存储、管理、查找、观看、使用、分享”的一站式服务,涵盖了从创作起点到终点的全流程,兼容性极强、集成度颇高。
从细节上来讲,自由画布是如何打破限制的呢?这源于它在输入、编辑、创作、分享的整个创作闭环里,都实现了高度的“自由”。
在输入方面,日常工作中,与我们打交道的文件格式其实高达 100 多种,用户的大量时间都被浪费在解决格式兼容性上。「自由画布」的优势在于,其能够理解、处理和展示绝大部分常见的格式,用户不再需要用不同平台处理不同格式,再切换、跳转,仅在这一个平台就可以完成全模态的输入和处理。
在编辑方面,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不少 AI 产品都支持上传文件、图片、音视频来进行交互,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并不是每次都需要用到一整篇文章、或者是一整个视频,很多时候只需要调用文件的某个“片段”。「自由画布」支持对内容进行局部或者整体的调用,用户只需要输入自然语言,就可以命令自由画布找到文件内对应的部分来进行调用,不再需要逐字修改编辑和排版。
在创作方面,用户需要的内容形式也往往非常多样,面对不同的场景,有时候需要文案、有时候则需要视频,而内容风格也可能严肃、幽默或者娓娓道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尽管加入提示词的引导,也很难完成非常优秀的效果。其实从技术层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无法攻克的难点,而是大多数 AI 产品在生成层面,只是简单的进行输入和输出,并不能完全发掘大模型的潜力,如果想要实现好的生成效果,让产品理解“小红书文案”和“微博文案”的区别,则需要对用户输入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自由画布」通过多个模型组合调用,以 MoE 的方式加之百度自身的工程能力,让生成内容完成度更高,基本覆盖了内容创作需要适配的所有场景,大幅度减少了用户对 AI 生成内容的“二次修改”。
在分享方面,「自由画布」也拥有非常丰富的分享链路,可以通过一个链接直接进行分享、查看、二次编辑,也可以一键存储到个人网盘中,极大方便用户。
从内容生产到内容消费,「自由画布」实现了内容创作到消费的全链路闭环,曾经需要在一天或者两天内完成的工作,使用「自由画布」则可以实现分钟级搞定,用户可以在「自由画布」上享受到极致的自由。
大模型重构百度,打通内容生产到消费全链路。
「自由画布」的诞生并非偶然,其实在业内早就有期待。
纵观百度的商业布局,本身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就有着强大的潜力。我们知道,AI 无非考验几个方面:算力、算法、数据集、应用。
算力和算法层面,百度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云服务平台百度智能云坐镇。而在数据集侧,百度文库拥有 14 亿公域的权威专业文档,是国内最大、对大模型来说可用性最高的资料库;而网盘作为国民级应用,又存储着大量私域的数据。「自由画布」的诞生,正是百度利用自身优势,在应用侧下的一步棋。
文库、网盘的联手,本质上是让产品的边界发生了变化。文库不再只是上传、下载资料的平台,也可以成为 AI 时代的生产力平台;网盘也不仅仅负责“存储”,个人授权的私域内容摇身一变成为大模型推理的素材,成为“二次创作”的灵感来源,而通过「自由画布」创作好的内容,又可以再次回存到百度网盘中。文库、网盘的全面融合,颠覆了整个内容行业,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到内容消费的全链路革新,成为真正可以商业化落地的智能生产力。
重磅发布新技术 iRAG,文生图更加可控
除了新产品,百度在 AI 应用方面的布局也包括技术层面,本次世界大会上推出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 iRAG,大幅提高了 AI 生图的可用性,同样成为会议焦点。
在文生图这个细分赛道,对比文本类模型“幻觉”问题更加严重;此外,大多直接输入提示词的文生图工具,也时常被吐槽“机器味儿”太重。目前主流的方法来说,想要克服这两个难点,需要使用 ComfyUI、WebUI 这类工具,要调用多种模型、学习搭建工作流、再寻找插件等方式,才能实现不错的生成效果,但对于大众用户来说还是有不小的技术门槛,这些都阻碍了文生图领域的商业化。
但是百度的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 iRAG 则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知道,RAG 指的是检索增强生成,是当下热门的大模型前沿技术之一。RAG 可以提高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准确性、专业度,并且提高其扩展性,使其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任务。
具体来说,当模型需要生成文本或者回答问题时,它会先从一个庞大的文档集合中检索出相关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检索到的信息来指导文本的生成,从而提高预测的质量和准确性。
目前大多对话类 AI 产品,都添加了类似于“高级搜索”的功能,其背后采用的技术便是 RAG 技术。比如说文心一言的检索增强,就是采用「理解-检索-生成」这个步骤,来实现联网搜索,保证生成效果的时效性。
而 RAG 技术的使用场景,大多还是针对的还是文本类模型的推理与应用,百度推出的 iRAG 就是针对文生图赛道使用这项技术。
首先在思考阶段,基于大模型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理解,自动规划精确或泛化方案,比如对哪些实体进行增强;接着在增强阶段,对需要增强的实体,检索并选择相应的参考图。最后在生成阶段,百度自研了多模可控文生图大模型。
iRAG 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文生图的门槛,用户只需要输入最基础的提示词,即可输出堪比专业 AI 创作者作品的优质内容,优质内容的量产则促进了文生图赛道的商业化应用。
除了发布「自由画布」和「iRAG」外,在本次世界大会上,百度还针对 AI 搜索能力、智能 PPT、拍图生文、智能写作、智能画本等方面介绍了新的技术更新。
可以看出,在推动 AI 商业化落地的道路上,百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百度世界大会的这波“上新”,不仅是对百度 AI 应用布局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未来 AI 趋势的一次深刻洞察。百度正以实际行动,探索并引领着 AI 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的新阶段,为全球 AI 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这个 AI 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百度无疑已经走在了前列,成为了 AI 商业化落地的领跑者。
评论 1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