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之后再遇骗局,国产芯片该如何脱困?
武汉弘芯或转战广东,烂尾项目疑点重重
9 月 22 日,媒体“芯榜”爆料称:武汉弘芯正在转移部分高层、工程师到广东一家芯片公司,而武汉弘芯或将不再运营。同时,弘芯内部大量工程师离职,并且发生了多起民工讨薪事件。
更为震惊的是,爆料称,武汉弘芯根本没有打算运营,而是让挖来的工程师写 PPT、paper 等泄露老东家的技术资料,所谓“造芯”不如说是造假。
虽然尚不清楚上述爆料来源是否真实,但是武汉弘芯确实不是第一次引起外界的质疑。
2020 年 8 月,有报道称:价值千亿人民币的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烂尾,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媒体发现武汉弘芯从一年多以前就已经陷入了几次资金危机。
2018 年初,弘芯半导体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由武汉火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火炬集团”)作为工程总包方。2018 年 5 月,武汉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环宇公司”)从武汉火炬处承接了武汉弘芯一期项目的土建工程。
2019 年 7 月 4 日,弘芯一期工程举行封顶仪式。但是,**“火炬集团并未结清工程款,”环宇公司高层向媒体表示,“火炬集团拖欠环宇公司 4100 万工程款长达一年。”**因拖欠工程款,环宇公司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火炬集团及弘芯,并于 2019 年 9 月 4 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9 月 12 日,法院裁定冻结火炬集团总计存款额度为 3500 万元的 3 个银行账户,并裁定查封弘芯的二期工程用地,裁定立即执行。
同时,根据武汉环保部门公示信息,在建设期间,弘芯半导体项目一期工程因机械排放黑烟被通报,且被纳入 2019 年武汉市重点扬尘污染单位名录。
除了多次陷入资金危机,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武汉弘芯也被曝光有不少疑点。
武汉弘芯自 2017 年成立以来,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产品产出,虽然高薪挖来了台积电前 COO 蒋尚义出任 CEO,又高价购买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光刻机设备 ASML 光刻机——TWINSCAN NXT:1980Di,价值 5.8 亿元,但即使如此,弘芯也没有拿出任何像样的产品出来。
如今,弘芯的官网页面上虽然仍然挂着 14nm、7nm 两款芯片的制造计划,但是照目前情况来看,似乎是不可能实现了。
造芯热退潮,困局之后再遇骗局
中兴、华为等公司的一系列遭遇引发了国人对于芯片的关注,与前两年人工智能浪潮下“一窝蜂”的现象一样,一批又一批的造芯势力宣布入局。
InfoQ 通过企查查了解到:2017 年以来的三年内,国内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2017 年共注册 0.43 万家,2019 年的相关企业注册量为 0.61 万家,同比增长 7%。2020 年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高速增长,截至目前(2020.9.23),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达 1.18 万家,是 2019 年全年相关企业注册量的 1.9 倍。
可是,通过数据 InfoQ 又发现,芯片相关企业的注销 &吊销量整体与其注册量变化成正比。2017 年共注吊销相关企业 0.05 万家,2019 年共注吊销芯片相关企业 0.14 万家,是 2017 年相关企业注吊销量的 2.8 倍。2020 年截至目前,芯片相关企业共注吊销 0.09 万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
芯片行业虽然不断有新人入局,但出局者的数量也是连年上升,究其原因:技术仍然是关键。2020 年 9 月 9 日,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强对华为的制裁,三星和 SK 海力士宣布将停止向华为出售零部件,这也直接导致了华为手机业务、存储业务乃至云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国产芯片企业拥有架构设计能力,但是却没有生产能力,这让中国芯片陷入了困局。
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仍然有一小撮公司打着“造芯”的旗号骗取科研经费,甚至割地方政府的“韭菜”,这样本就困难的国产芯片行业雪上加霜。
造芯为何这么难?InfoQ 采访到了品利基金半导体投资经理陈启,他表示:集成电路制造号称“人类工业制造之皇冠”,是当今最尖端科学技术的集合精华,人类智慧的集大成产品,从工艺到设备到材料到技术,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错,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不断的在挑战各项极限,所以说芯片制造才会这么难。
陈启告诉记者,晶圆制造有 1000 多道工序,全部前进一步才算制程进一步,不存在说某一点突破就万事大吉,国产的弱项还有很多。他补充说:“准确的讲,目前中国是有能力设计制造大部分芯片的,欠缺的是高端芯片,与欧美有较大的差距。”
随后,陈启举例道:“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晶圆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已经实现 14nm 制程的量产,放眼全世界已经是前五的水平,但是台积电、三星等已经实现 7nm 的量产,甚至 5nm,3nm 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还是有差距的。”
而针对“一窝蜂”的科研现象,陈启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光是半导体,其他行业也都存在局部过热,甚至泡沫的现象,这都是正常,事实上做芯片并不赚钱,等行业回归理性之后,就会慢慢冷下来,一轮轮竞争洗牌之后,活下来的才是最优秀的公司。”
另外,陈启也谈论了他对芯片科研的一些观点:“中国大部分的半导体技术不在研究所而在企业里,研究所和市场脱节比较严重,希望研究所在研发新技术的时候能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与企业联手去攻克难题,不要闭门造车。”
对于中国科技自身发展,陈启也表示希望行业能够从政策方面得到一些支持,他说:“国家要支持芯片,不要只停留在口头,希望有更多的接地气的政策能落地,比如说,如何让从事芯片工作成为一份令人尊敬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是否能减少公司和员工的税费负担?是否能承担一部分公司的研发支出?在人才培养,建设,发挥各个环节能不能再加大投入,并杜绝歪风邪气?”
随着国家对芯片研发的大力投入、企业对芯片产业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产芯片可以摆脱困局,也不再有骗局,毕竟造芯不易,“卡脖子”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
参考链接:
https://ishare.ifeng.com/c/s/7zzZOCRf8AJ
https://ishare.ifeng.com/c/s/7zyF6jjWzmy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9-19/doc-iivhuipp5170176.shtml
评论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