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参加CloudWeGo黑客松,奖金直推双丰收! 了解详情
写点什么

DeepSeek 等浙大系创业者的组织文化密码是什么?

林群书、杨超、吴昊潜

  • 2025-02-24
    北京
  • 本文字数:7020 字

    阅读完需:约 23 分钟

DeepSeek 等浙大系创业者的组织文化密码是什么?

本文整理自 InfoQ 策划的 DeepSeek 系列直播第三期节目。在直播中,极客邦科技创始人 &CEO 霍太稳对话了整数智能创始人 &CEO、TGO 鲲鹏会会员林群书, HyperspaceOS 创始人 & CEO 杨超,以及心芯相栖联合创始人 &CEO 吴昊潜,深入探讨了 DeepSeek 爆火背后,浙大系创业者是如何理解和践行创新型组织文化的。大家认为,技术人应该充分投入到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当中,他们往往更清楚技术的边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哪些技术适合商业化以及为了实现商业化技术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比如,DeepSeek 创始人梁文峰如今仍然会亲自参与代码建设,这种“创始人模式”(Founder Mode)非常值得创业公司借鉴。


下文为直播部分内容精选,完整直播回放 & 最新直播预约可关注“AI 前线视频号”查看。

DeepSeek 等“六小龙”出现在杭州是偶然吗?

InfoQ:你所了解的 DeepSeek 组织文化长什么样?它对于 DeepSeek 的成功有哪些影响?


林群书:此前我们也与 DeepSeek 的伙伴们有过交流,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成功背后,组织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DeepSeek 创始人梁文峰会亲自参与代码建设,这种“创始人模式”(Founder Mode)非常值得借鉴。创始人冲在前线,亲自解决问题,了解每个岗位的需求,从而更高效地配置资源。这不仅能快速解决问题,还能为公司争取更多资源,解决其他同事难以应对的难题。此外,团队成员需要能够独当一面,完成阶段性成果的交付,这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InfoQ:杭州“六小龙”中 DeepSeek、云深处科技和群核科技的创始人都毕业于浙江大学,同为浙大系创业者,可以分享一下浙大哪些文化基因对你们的影响最大?各位所在的企业有什么相似的组织文化吗?


林群书:浙大系创业企业的组织文化有一些共通之处,其中最显著的是“求是创新”的精神。与众多浙大创始人交流后,我们能感受到大家对“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以及“如何做对这些事情”的深刻思考。以我们公司(整数智能)为例,我们专注于做正确的事情,并将其做好。比如在智能驾驶数据标注领域,当行业还在比拼工具先进性或价格时,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行业。于是,我们研发了行业领先的 4D 标注工具,将数据处理效率提升了百倍以上。这正是我们落地组织文化的一个体现。


在实践这种组织文化时,创始人需要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例如,大模型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数据需求,创始人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的算法技术和数据需求。像 reasoning 能力的推出,对数据集的构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创始人需要了解如何构建适合的多模态和代码生成数据集,以提升模型能力。这种快速学习和抓住本质的能力,是创始人在推动组织文化落地时的关键。


吴昊潜: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精神对我也影响很大。创业的动机有很多种,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追求名利,或者享受创业过程中的高光时刻。但如果遵循“求是创新”的精神,我们在创业和做产品时,就会更多地思考自己是否为世界带来了真正的、客观的积极影响。这种动力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认可或赞美,而是来自于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和世界做出贡献。比如,我们希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开心,哪怕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能通过我们的产品感受到快乐。这种追求更实在、更有意义。


比如,对于心芯相栖来说,我们更倾向于专注于产品本身,关注用户的体验,而不是在意外界的评价或行业的看法。大家可以看到,DeepSeek 此前也一直比较低调。我确实觉得这种风格是浙江大学文化基因对我们的影响。

InfoQ:杭州和其他地区的相比,创业氛围有何不同?为什么能够培养出那么多创新创业者?国内和海外(如硅谷)的文化又有什么不同?


林群书:很多人都在探讨,为什么有些地方没有像杭州那样孕育出“六小龙”。我觉得现在大家可能有点过于焦虑了,因为这些企业的诞生其实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从杭州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有几个做得非常出色的地方。


科技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看人才密度和资金的支持。比如硅谷,初创企业能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当地强大的投融资网络,企业创始人能拿到优质的融资资源,融资条款对创始人也非常友好,这使得硅谷的创业者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方;二是硅谷的人才密度极高,开车十几分钟就能遇到各领域的顶尖人物,甚至教科书上的人物。在斯坦福和硅谷,你很容易在活动中见到这些大佬,他们也很亲切,没有距离感。这两点——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和高人才密度——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杭州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浙商资本丰富,融资环境良好,企业能有不少拿到资金支持的机会。此外,杭州政府出台了很多贴心的人才政策,比如小到刚来求职的年轻人可以申请七天免费住宿。这些细节让杭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很有竞争力。


另外,浙大和其他高校的相比,它的休学创业政策也非常灵活。我是 2020 年开始休学创业的,和其他创始人交流时发现,他们所在的学校大多没有浙大这样灵活的政策。他们要么是读完书后再创业,但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要么是直接辍学创业,但风险很大。而浙大允许我们先休学,保留学业,随时可以回去继续读书。这种政策让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因为即使失败了,还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而且,我们的第一笔资金也是来自浙大。当时我们参加了全国许多创业比赛,第一年攒下的奖金就有 100 多万。浙大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分享和知识库,还有许多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校分享经验。比如浙大的“求是强鹰”组织,每年都会邀请杰出浙商导师指导学生,带他们了解成熟公司的运作模式,与其他浙商交流学习。浙大的创业支持体系非常完善,历届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也会关照后辈。我们在融资时,很容易在浙大校友圈里找到合适的资本。这些都体现了浙大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方面的独特优势。


杨超:前段时间我也去了硅谷交流,感受非常震撼,主要来自几个方面。首先,硅谷与我们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跟当地一位律师交流时了解到,当地有 1 万家初创公司拿到融资,而他服务的客户就有 100 家。这与我们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形成了强烈对比,那边的资金尤其充裕,尤其是在 AI 领域,大部分公司都能获得大量投资。


我在硅谷的一位学姐在一家投资公司担任合伙人。她告诉我,如果在硅谷,一家以产品驱动的 AI 相关公司,只要营收超过 100 万美元,估值就能达到 50 到 100 倍的市销率,这意味着公司估值可以达到 1 亿美元。所以,我觉得硅谷目前仍然是全球最适合年轻人从事 AI 创业的地方。

创新和商业化注定“水火不容”吗?

InfoQ: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创新和商业化相关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创业、商业化和技术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商业化是不是技术人创业的短板?


吴昊潜:我认为创新和商业化之间并不矛盾。创新本身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当出现新的技术变量时,我们其实有机会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比如,我们现在做虚拟陪伴 AI 产品。当大家都在做 AI,尤其是长期陪伴类产品时,这就意味着存在新的商业化机会。


以前常见的商业化手段是广告、电商等互联网模式,但当产品转向 AI 驱动的陪伴型应用时,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不再适用了。比如,虚拟陪伴产品无法简单地插入广告或电商。这时,就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虚拟陪伴可以积累更丰富的用户数据,从而更懂用户,这种“懂你”的能力本身就具有商业价值。但如何将这种价值转化为商业收益,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设计。


所以,创新能力体现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它们并不矛盾。不过,技术人员是否具备商业能力确实是个问题。如果纯从技术背景出发,可能在商业理解上会存在短板。要真正理解商业,可能需要接触更多商业案例,甚至在投资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比如,理解商业壁垒这类问题,从技术和产品角度出发可能缺乏足够的视角和能力,这些短板可以在后续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弥补。


林群书:现在我遇到很多大区的 CEO,他们本身也是技术出身。其实,做技术的人往往更清楚技术的边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哪些技术适合商业化,以及为了实现商业化,技术需要达到何种程度。因为如果持续投入技术研究,而忽略其他方面,可能会导致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所以,技术背景的人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或投入节点,比如将第一版产品推向市场,获得正面反馈和现金流后,再将收益投入到第二期研发中。


以我们自己做数据工程平台为例,在判断哪些工具或功能需要开发,以及哪些是下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时,技术背景会让我们更容易做出准确判断。此外,只有当我们开发出独一无二的产品时,才能避免低质量的价格竞争。因为客户只能从我们这里获得这些独特的工具,所以在价格上他们也不会过于苛求。

“赛马机制”在 AI 时代失效了吗?

InfoQ:AI 领域人才非常关键,DeepSeek 同样聚焦了大量顶尖人才,那么,目前大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是如何吸引和培养所需的人才的?


林群书:顶尖人才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目前,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行业属性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我们倾向于招聘有行业背景的人才,并通过深度培训,将其培养成兼具行业属性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人才。创业者需要思考如何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比如,DeepSeek 以 AGI 为目标,吸引了追求解决世界级难题的人才。我们也在内部鼓励员工参与世界级项目,这对有技术追求的人才极具吸引力。


杨超:我认为在 AI 时代最重要的品质是持续学习的精神和对学术的钻研追求。我们之前招聘过很多人,包括不少名校毕业的实习生。我发现,面试中虽然可以通过做题来考察能力,但这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潜力。有些人在面试中表现出色,但入职后成长缓慢;而另一些人则能快速进步。那些善于自我学习、对 AI 充满热情的人,进步尤其快。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招聘对 AI 真正感兴趣、具备钻研和学习能力的人。比如,我们曾招过一个特别喜欢数学的人,他的微信号大概是“沉醉于数学”之类的,每天都在自我提升,进步非常快,所以很快从实习生逐渐成长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非常希望找到这样的人。

InfoQ:过去,互联网大厂基本非常信奉“赛马机制”,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人才冗余,可以通过“赛马机制”来筛选和激励人才。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赛马机制”可能并不适用,比如,像 DeepSeek 这样的团队就更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凝聚力。那么,站在不同的公司规模和发展阶段,管理上应该分别注重什么样的事情?


杨超:我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公司的创始人、发展阶段和商业模式都有关系。在我看来,如果创始人本身很懂技术,且公司是技术驱动的,比如像 DeepSeek 团队或 ChatGPT 早期团队,他们的成功主要依赖于硬核科技,而非单纯的产品设计,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赛马机制”。因为创始人能够很好地判断哪些人才是最适合的,并围绕这些人才构建公司、团队和文化。只要方向正确,人才到位,就可以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


对于很多商业模式来说,竞争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硬核科技,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产品创新上,比如用户更喜欢短视频向上滑还是向左滑,这种主观的用户体验很难用单一指标评判。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老板可能很难仅凭直觉判断哪个团队的想法更好,因此可能会引入“赛马机制”。但如果老板懂技术,能够明确判断方向,那么与其分散资源,不如集中资源全力支持一个团队,这样效率会更高。


吴昊潜:我们肯定不会采用“赛马机制”即使公司发展到很大规模也不会。我认为,只要创始人还愿意参与业务,“赛马机制”就不是最佳选择。首先,赛马会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至少要把资源分成几份。其次,赛马团队可能缺乏足够的勇气去冒险。在我看来,一家公司可能只有创始人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和责任。如果采用赛马机制,其他人很难有动力和勇气去承担巨大风险,去做真正有创意的事情。


在产品设计方面,一些细节可以通过 A/B 测试来优化,比如交互方式或按钮位置。但在做更重要的、根本性的产品设计或业务方向判断时,就需要依靠创始人的直觉,并通过科学方法去验证这种直觉。但谁来负责、谁来组织?我认为这肯定要由创始人来主导,否则其他人既没有足够的动力,也没有相应的责任和能力范围去推动这件事。


我很难想象一个创始人什么都不做。在我的理解中,一家正常的创业公司就应该由创始人亲自把握方向,甚至参与其中。除非他把自己当作老板,而不是创始人,仅仅提供资源,让其他人去做决策和执行。但如果他真的把公司当作一家创业公司,想做一件伟大且创新的事情,那就不可能采用那种模式,而是要亲自参与和引领方向。

如何在 AI 时代不被淘汰?

InfoQ: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快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杨超: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从使用 DeepSeek 这类工具开始。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你会自然地发现它能为你带来许多以前难以想象的便利。比如,我经常用它来写文章,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我还会用它辅助思考问题——我可以把一个问题抛给它,现在的 Deepseek、ChatGPT 等工具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智能,有点像我的朋友或助手。它可以和我对话,帮助我进行头脑风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当然,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比如帮你做 PPT、处理各种事务的工具。如果你使用的 AI 工具比同龄人、竞争对手或职位上其他人更多,那么你就已经在被 AI 赋能了。你可以被视为一个“升级版”的自己。这会让你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并且在这个持续进步的过程中,你还会学到新的技能。


就像运动一样,如果你经常打球,你的技术自然会变好。同样,如果你多使用这些工具,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让你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自然地考虑用这种方式来提高效率、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节省时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InfoQ:有人说,打败你的不是 AI,而是那些善于使用 AI 的同事。如果你还在犹豫,你的同事可能已经借助 AI 超越了你。那你们在日常工作中用到了哪些与 AI 相关的工具?有没有什么使用小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


吴昊潜:我的工作状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反映出来。首先,在编程时我会用到 AI 工具。比如我会先将需求告诉 ChatGPT,它会帮我搭建一个框架。而在实际编码时,我会使用 cursor,因为它是一个交互性更好的 AI 代码编辑器。我们公司会给所有员工开通 cursor 账号,大家都用它来写代码。


其次,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也会让 ChatGPT 参与进来。有时候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比较粗略,需要具体的案例和细节,这时我会让 ChatGPT 帮忙完善这些内容,甚至在搭建 AI 工作流的 Prompt 时,也会用另一个模型来协助我。另外,在公司战略思考时,一个人的效率可能较低,我会通过对话式的方式借助 AI 工具来帮助自己梳理思路。现在,Deepseek 用得会更多一些。


林群书:我们最近在拓展营销方面的工作,SEO 优化时需要大量行业内干货和博客内容。以前这些内容都靠人工撰写,速度较慢,而且遇到不熟悉的领域还得自己去研究。现在有了 DeepSeek 这样的大模型,内容不仅写得快,而且更有深度,有时甚至比我们自己研究半天写出来的效果更好。所以现在我们在做 SEO 优化博客文章时,基本都会直接借助大模型的能力,这是我们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场景。另外,在编程方面,大模型也帮助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利用 AI 提升效率,我们在团队内部搭建了一个方便使用的环境,让大家都能直接使用这些 AI 能力。后来我们发现,不同部门可能需要不同的最佳实践方法,所以我们开始组织分享会。每个部门会派一个人分享他们在岗位上如何利用大模型提升工作产出或成果。通过这样的分享,大家能自然而然地找到适合自己部门的最佳实践方法。

InfoQ:对于广大技术从业者,在 AI 时代又如何保持较高的竞争力?


吴昊潜:我认为在公司内卷中获胜的根本性策略是离开内卷环境,去创业公司。我建议大家多使用一些 AI 工具。AI 工具确实能大幅提升生产力。过去大家可能还在做 AI 基础设施的铺垫,但今年已经有很多非常好用的 AI 工具,比如用于编程和多模态视觉图像生成的工具。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在游戏开发中,很多视觉美术设计和生图都是通过 AI 生成的,我鼓励大家广泛使用这些工具。


林群书:我很认同昊潜刚才的观点,加入 AI 创业公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置身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场景,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这种环境会促使你主动去挑选最适合的 AI 工具,并将其与自己的工作流程相结合,想尽办法利用 AI 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挑选和熟悉各种 AI 工具,将它们融入到你的工作工具箱中,你的竞争力才会在日常积累中自然提升。


杨超:上次我去拜访 DeepSeek 团队时,他们告诉我,梁文峰现在还亲自写代码。我听了之后很受触动,他们的公司已经做得这么大了,创始人依然亲自写代码。这让我有点汗颜,我觉得我们这些技术从业者也应该多写代码,而且要聪明地写代码


现在有很多好用的代码工具,都可以尝试。比如我这次去硅谷,用了一个初创公司的代码辅助工具,过年期间我用它写了几天代码,感觉非常爽。它不仅能读取一页代码帮你优化,还能读取整个项目,优化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写代码很痛苦,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享受。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多写代码,多学习新知识。比如可以多看看《极客时间》上这些优质的学习材料,不断进步。

直播预告

2 月 24 日-2 月 27 日,「DeepSeek 深度解析」系列直播最后 4 场,神州数码集团首席 AI 专家谢国斌、北电数智首席科学家窦德景教授、TGO 鲲鹏会学员于游 、腾讯云开发者 AI 产品首席架构师林强等多位专家将陆续分享 AI 的竞争格局、能力边界以及下一个可能突破的小目标等话题。


今晚 20:00,我们将连线神州数码集团首席 AI 专家谢国斌,探讨新生态格局将带来的新机会和新挑战,以及全球视角下 AI 竞争格局的未来走向。欢迎提前预约👇!


2025-02-24 11:385890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全面到来

CECBC

一文整理区块链技术为企业带来的九大好处

CECBC

「自我检验」熬夜总结50个Vue知识点,全都会你就是神!!!

Sunshine_Lin

面试 Vue 前端 进阶 ES6

What's new in dubbo-go-pixiu 0.4.0

apache/dubbo-go

敏感信息打码就安全了吗?

恒生LIGHT云社区

信息安全

带你认识7种云化测试武器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测试 接口测试 华为云DevCloud 云化测试 Mock 服务

EMQ 映云科技入围 Venture50 行业榜单,数字科技企业风向标!

EMQ映云科技

物联网 Venture50

测试阻碍交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飞算JavaAI开发助手

Flink类型系统的根及相关接口

编程江湖

flink

SphereEx 完成近千万美元 Pre-A 轮融资,加速构建新一代数据库生态引擎

SphereEx

开源 融资 ShardingSphere SphereEx 嘉御资本

一文了解区块链如何帮助打击虚假信息

CECBC

SpringMVC框架基础知识(03)

海拥(haiyong.site)

28天写作 1月月更

Java开发之测试框架知识分享

@零度

Java

10个问题让你快速避开java中的jdbc常见坑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Java 数据库 JDBC fetchSize Prepared Statement

百分点数据科学实验室:零售行业新店品类配比测算方案

百分点科技技术团队

《JavaScript基础入门》环境搭建

IT蜗壳-Tango

IT蜗壳教学 1月月更

【量化】量化交易入门系列3:经典的量化交易策略(中)

恒生LIGHT云社区

量化投资 量化交易 量化

大数据开发之Hive SQL的优化分享

@零度

大数据 Hive SQL

今天你的静态变量和静态代码块执行了吗?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Java 类加载 静态 静态变量 静态代码块

Hive on Spark和Spark sql on Hive,你能分的清楚么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sql 分布式计算 Sparksql hive on spark 数据源

作业4

施正威

网络安全好学吗?基础入门篇,NMAP高级使用技巧和漏洞扫描发现

学神来啦

网络安全 渗透测试 kali基础 nmap kali Linux

spring源码搭建

派大星

Spring5源码解析

架构营模块八作业

GTiger

架构实战营

作业5

施正威

前端开发Vue中的v-指令的使用

@零度

Vue 前端开发

TDengine在上海电气储能智慧运维系统中的应用

TDengine

数据库 大数据 tdengine

书单 | 学习数据可视化?看这些书就够了!

博文视点Broadview

nodejs 异步I/O和事件驱动

编程江湖

nodejs

数字化转型失败,有哪些原因?

禅道项目管理

数字化转型

潘娟:Keep open,Stay tuned 开源为我打开的全新世界 | TiDB Hackathon 2021 评委访谈

PingCAP

DeepSeek 等浙大系创业者的组织文化密码是什么?_AI&大模型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