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20 年 10 月 15 日,旷视科技于北京召开“旷视智慧物流战略暨‘AI+物流产业联盟’发布会”,正式发布智慧物流业务的定位和战略布局,并宣布包括河图 2.0 版本、7 款 AI+智能物流硬件新品、发起成立人工智能物流产业联盟等智慧物流业务的全新进展。
从 AI 视觉算法到智慧物流机器人,顶着“明星独角兽”光环的旷视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在 2019 年,旷视披露“1+3 战略”正式加入物联网战场,而智慧物流就是旷视科技的第一战。为了打好这场硬仗,旷视在今年调兵遣将,增加了不少人手,其中就有这样一员大将:深耕机器人行业 30 年的老兵——王宏玉。
15 日的发布会结束后,InfoQ 记者对王宏玉进行了专访,从他的口中,我们得以管窥旷视在机器人领域的行动计划。
30 年经验行业老兵加入 AI 独角兽
“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你谁也没见过就来(加入)了吗?我说,是,谁也没见过就来了。”
说出这段有些戏剧性经历的人正是王宏玉。加入旷视之前,他仅仅跟旷视创始人团队印奇等人通了几次电话,就决定加入了。
“我想做的事情和公司创始人想做的事情契合,都想把 AI 在工业或物流这块落地。”
旷视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王宏玉
2020 年 3 月,王宏玉正式加入旷视。在此之前,他曾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高级副总裁,长期从事 AGV 与自动化物流技术研发。
在传统的机器人行业里,王宏玉是绝对的专家,他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超过 30 年的从业经验,是中国机器人领域顶级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名誉主席。
“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干了好多年了,原来在做的也算是智能设备,但毕竟还是机器,要想提高机器的自动化水平,靠人工智能才行。”在谈及加入旷视的原因是,王宏玉这样说道。
在王宏玉看来,AI 之于传统机器人行业,更像是一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以物流机器人行业为例,当物流需求越来越大、柔性系统越来越多的时候,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需求,此时就需要算法和算力,而多年的“互联网+”使得行业内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数据,数据+算法+算力,正好是 AI 发展的三要素。加入 AI 后,不少企业及其客户发现效益确实有所增加,于是便有了 AI 在智慧物流更多一展身手的机会。
而旷视是一家 AI 公司,底层 AI 算法是旷视进入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旷视科技瞅准了这个时机,在 2017 年开始了物流方面的布局。2019 年,旷视推出河图 1.0,旷视称其为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大脑,同时还发布了一系列与机器人有关的战略。
丰富的行业经验加上 AI 公司的技术,这一切,与王宏玉的想法一拍即合,“算法+机器”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王宏玉也同样充满着期待。
算法+机器=最“硬”的 AI 公司?
王宏玉所在的部门叫 RPG,即“机器人产品体系”。用王宏玉自己的话来描述其职责,就是:为 LBG(物流事业部)提供“炮弹”,让他们在前面越打越有劲。
“我们(LBG 与 RPG)是一个对计算板块团结战斗的集体,共同去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王宏玉补充说。
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唯一能够跟国外去竞争的是移动机器人,但王宏玉与旷视的目标是希望共同开拓出中国在“AI+机器人”方向的一席之地。
王宏玉介绍说,早期的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工业现场,路径是比较固定的,导航也比较简单。现在机器人的融合了各种计算机视觉技术、二维码导航方式等等,系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智能。因此,除了完成常规任务以外,现在的机器人研发人员也要考虑人机融合的问题,人机怎么一起操作,所以安全要求比较高,对网络的连接要求也比较高。以系统升级为例,以前工程师要跑到现场完成升级工作,现在远端通过网络就可以给所有的设备升级,跟手机系统升级一样简单。
旷视机器人产品全家福
也正因此,传统企业要学习新兴企业智能化的技术,新兴企业要学习传统产业设备制造的可靠性,假如有一方停留,都很危险。比如新兴企业做的东西不可靠,口碑就会渐渐下滑,同时也会逐渐失去一些客户;传统企业是可靠,但是做的设备价格昂贵,智能化程度又比较低,慢慢也可能会被淘汰,两者融合在一起才更有活力。
王宏玉告诉记者,旷视就是想把 AI 软件算法的优势和硬件结合起来,实现软硬一体化的目标,所以就开始做了物流。未来 AI 落地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物流只是其中的一个行业,未来旷视也会寻找其他行业可以落地的场景。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AI 似乎都比较高大上,但它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是需要在每个场景上落地的,落地之后真正融合到产品里面去,才能让用户真正地体会到 AI 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所以旷视就要从软件公司做到软硬一体化,进到这一行业。”王宏玉补充说。
当旷视宣布进军物联网行业时,外界也有过一些猜测,认为 AI 公司做物联网无非是利用 AI 和友商合作,进而赋能友商的产品。但是旷视这次的发布似乎并不是这样,从赋能友商到自己做硬件,旷视选择走这条路也着实有些与众不同。
对此,王宏玉解释说,像旷视这样的企业在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是最有后劲的,因为它们可以把新兴、传统两种企业的优势快速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用工业化的思路来做硬件设备,便于批量生产,可靠性也有保障;另一方面依靠自己开发的 AI 技术,降低了成本,一举两得。
而下一步,旷视要做参数级数字孪生,需要从底层做连接,所以必须要自己做硬件,才能把整个河图系统迭代好,他表示:“因为友商是需要投入的,我们做河图迭代的过程中需要硬件的合作伙伴投入,对推进和河图的迭代有一定的速度的影响,所以我们想自己做硬件,同时应该尽快地让河图更加成熟和完善,最后使河图变成一个生态的操作系统,才能实现生态化的战略。”
竞争与机遇
新冠疫情
王宏玉加入旷视的时候,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为肆虐的时期。由于限制出行,王宏玉反而有了更多时间带领团队专注研发工作,并且制定产品规划,在他看来,这个特殊的时期不仅有挑战,还有更多机会。
王宏玉说,疫情期间他和团队做了一个粗略的规划,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一个比较稳定的机电平台和软硬件平台。他解释说,只有拥有了平台,做其他定制化产品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当平台的稳定得到保证。新旧项目的交替也就可以省下更多人力,而平台本身也有一个迭代的过程,在项目的历练中,平台会越来越稳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造轮子”的过程。
王宏玉随后还简单透露了一些平台的未来规划:“未来会先验证平台的稳定性,等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后,我们会开始做加法,然后再做减法。减法以后再聚焦高毛利的或者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因为任何一个企业想做全行业也不现实,所以一定是做最擅长的行业。”
他进一步告诉记者:“我们不光做移动机器人,未来的工业、服务等领域我们也会涉及,包括封闭场区的无人驾驶等等,我们希望把集成体系打造成一个全体系的平台。”
资本泡沫
虽然智慧物流是一个新兴的方向,但是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实力强劲的企业加入了这场竞争中,旷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绝对不小。
作为行业专家,王宏玉对此深有感触:“国内外做 AGV 的企业很多,但是国外整个价格体系要比国内高很多,所以它的受众客户比较少;而国内的厂家数量比较多,往往每一家企业都在某个细分领域有自己的市场,并且优势很大。”
对于旷视而言,王宏玉认为,旷视在电商(物流)领域做得比较好。而现在发展比较好的都是在细分市场做得比较好企业,它们在细分领域研究得很深,甚至不可替代,别人再想进入的时候就会很难。因此,王宏玉坚信:企业要想生存必须做细分,要是涉猎面太广,什么领域都做,最后可能什么也拿不住。
王宏玉经历过早期的机器人市场,那时做移动机器人 70%是展示需求,30%是功能需求;可现在不一样,今天的用户确实需要移动机器人能解决现场的问题,市场发现机器人确实可以比人工有更高的效率,且成本更低,于是真正的需求产生了。
随着更多的资本注入市场,行业有了新思路,规模化生产以后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产生了更多需求。与此同时,泡沫也出现了,就像人工智能近些年的热潮一样,王宏玉认为机器人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类似的情况。他说:
“资本进入以后,势必会引发价格大战,投资人甚至希望企业可以不挣钱,但是一定要卖出货、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此一来,更多公司会为了拿到订单不计成本地杀价。所以价格战避免不了。不过,价格战只能打常规市场,如果公司在细分市场是优势的、有独到的地方,别家公司就打不进来。”
新基建
国家在 2020 年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包括 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旷视金隅智造工厂一角
在王宏玉看来,新基建也为旷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详细来说,AI 算法是旷视的强项;河图是在物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上的应用;而 5G 的诞生,能使得通讯时间和延时变短,设备之间的距离更近、效率更高。
对应到旷视的产品上来看,比如河图做参数级的数据孪生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现在的技术暂时不能解决大量数据的传输问题,但 5G 可以做到。王宏玉认为,如果数字孪生可以顺利发展,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就在眼前了,每个设备、每个机器人的电流是多少、电压是多少、温度是多少,到那时就能真正实现互通互联了。目前,旷视正专注把工业互联网理念用到物流上,下一步也会探讨在工业上的一些应用。
结语
旷视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于本次的采访中被轻轻掀开了一角,但不难看出,从计算机视觉算法到智慧物流机器人,旷视的这份野心只是刚刚开始。有人才、有技术、有需求,而且机器人市场尚未进入野蛮生长的时期,旷视几乎是占有着各个方面的优势因素,至于这些因素相加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相信经过市场的一番检验,旷视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公众号推荐:
AIGC 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创新的边界,InfoQ 首期《大模型领航者AIGC实践案例集锦》电子书,深度对话 30 位国内顶尖大模型专家,洞悉大模型技术前沿与未来趋势,精选 10 余个行业一线实践案例,全面展示大模型在多个垂直行业的应用成果,同时,揭秘全球热门大模型效果,为创业者、开发者提供决策支持和选型参考。关注「AI前线」,回复「领航者」免费获取电子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