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极客邦科技旗下品牌 TGO鲲鹏会举办的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海总站中,华为 ICT 基础设施业务的首席营销官张宏喜带来了「愿景驱动的科技企业」的主题分享,他以华为举例,为大家解答众多年轻创业者常常纠结的问题——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何在愿景牵引下,在坚持与迎合中寻找方向,激活组织。主题演讲过后,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 & TGO 鲲鹏会发起人霍太稳上台,与张宏喜进行了对话。
GTLC 峰会,张宏喜分享现场
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 ICT 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我曾在二十几年前,有过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改变世界的梦想,正因如此,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加入了华为,当时的华为营收也就十几亿美金。大家都知道,2018 年华为收入超过了 1000 亿美金,增长了 100 倍。
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都在推动世界的进步,让世界更加美好。我相信,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就是——技术。
现在很多年轻创业者公司很纠结——移动互联网大发展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客户和商业模式?这几年出现了很多新兴商业模式,那么我们是否要跟着变化?我们是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迎合当前的风潮呢?今天,我会尝试着为大家解答相关问题。
企业的选择与思考——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讨论一家公司的选择是坚守,还是迎合,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每个人在特定成长阶段都在面临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而立指的是,毕业以后,我们可以很快速地找到工作,因为那个时候需要生存。在生存时,我们对自己的技能了解得很清楚,因此加入一家公司也很简单。
但是经过五年、十年以后,大家会发现自己能力提升了,领导也很看重,这家创业公司也会面临选择。比如说,我当时加入华为时,是做工程师技术。后来渐渐开始接触销售,当我做了销售后,打单时也很开心。做着做着领导说,你可以尝试着做管理。大家都知道,做管理是要帮助别人成功,成功的喜悦没有自己“上战场”那么直接。大家也都知道,营销是做 CMO、销售是做 CSO、研发是做 CTO。
我个人也曾面临这样的选择,总结来说就是,你是否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我们选择的方向是否能让自己很激动,我们是否能激发自己更多的潜能。
近两年,我参加互联网峰会听到最多的词——风口,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要不要换赛道。听过之后,我总结了我的想法:
1、有价值。价值最直接一点是,你能不能持续地成就你所选择的客户,能不能给客户持续带来价值,这是非常关键的。
2、有意义。我们可能挣到了钱,但有没有超越挣钱的东西?比如说能不能通过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二十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我们了解到学弟学妹们都有一个痛苦——打电话。因为那时我们只能写信,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通过电话的方式让大家的通信变得更加自由、便捷。
后来,华为和电信一起做了一件事,提供 201 电话卡,好处是什么呢?第一,高峰期没有阻塞;第二,鼓励大家打电话。当时,基本上中国的很多大学、中学、机构都用了这个服务。当我和电信局很多客户一起给学校装电话、做访谈时,学生们都很开心地说,用了电话非常开心,无论是查询信息,还是给家里报平安都非常方便。
3、有践行。知易行难,我们任总有一句话——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所有人绝对统一很难,但只要有大概的方向,在过程中把有价值、有意义、有前瞻性、能够践行的事情持续做。管理组织是需要有生命力、有追求的,这就是愿景使命。
愿景使命扎根于公司一开始创业时的抱负和理想,包括多年形成的价值观。比如,华为的长期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持续自我批判。
除了这些可能还不够,因为一个组织有了愿景使命后,可能在成长不同阶段对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当企业慢慢做大从“大”到“伟大”时,就需要思考、需要向前看。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要表达出来对未来的展望,再结合自己的战略,形成非常清晰的、能够激发大家前进的愿景使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What We Do——我们做什么的;
Who We Are——我们是谁,解释公司的文化和特质;
What We Believe——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What We Create——我们能赋予人们什么。
接下来,我尝试用几个具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加入华为时,华为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当时华为的收入是十几亿,也就是刚完成创业公司的第一阶段成长,包括 1998-2006 年期间,我们要走向海外,做的更多的工作都是围绕当时的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和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行的。
有了愿景使命,那你的业务、选择的方向是什么?
当时,华为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移动网络、固定网络、IP 网络,我们希望能给客户提供面向未来的全 IP 融合网络。过去的电话都是基于 TDM(时分交换),通信打电话不丢包,但会出现无法承载更多的数据类业务的问题。那时,大家已经开始上网了,所有客户都希望在 IP 上承载原来的网络,除此之外,客户还希望能把网络部署在城内外、农村和高山上,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要解决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需要人去实现,这时公司需要帮助员工去克服困难、克服挑战,同时考虑员工完成之后是如何思考和感受的。
2007 年,我们把 3G 基站部署在珠峰,当时是我们的员工(我们称他们为勇士)、客户、伙伴一起去的。因为当时伟大的祖国第一次举办体育盛会,希望火炬能够从珠峰传递,所以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这里面除了人面临自然环境挑战外,还有设备面临挑战,在极寒的环境要保持带宽速率。
2008 年,华为已经开始组建队伍研究 5G,和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一起研究未来,也就是说,今天的现实,是由十年前的坚守和选择决定的。
那华为凭什么能做到?
华为拥有企业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读一读《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为纲》这三本书,里面记录了华为 20 年的经历和在每一阶段的思考。
在价值观之上做选择是非常难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还是要把握战略方向,方向必须要大致正确。比如,是不是看好 5G,是不是看好云计算,是不是看好智能终端等等,这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一旦看好、一旦相信,那么我们就需要加强投入。
目前,华为每年都会投 10%- 15% 的收入到研发里,而且是提前投入。华为去年的收入是 1000 亿美元以上,去年研发的投入是 1000 亿人民币。我们把 1000 亿里的 30% 做基础性研究,做的是五年、十年之后的研究。
我们还必须要思考价值分配,价值创造以后很自然的要进行价值分配,价值分配包括员工的分配、产业链的分配。华为非常关注产业链的分配,这也是我今天来的目的,希望跟大家分享我们曾经学到的东西以及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出来能够给社会、产业、国家带来贡献的产品、服务、思想。
GTLC 峰会,张宏喜分享现场
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
一个公司如果从 Big 到 Great 的话,需要思考 Future。我们想一下,未来在我们眼里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我们可以说它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万物感知。现在地球上大概有接近 40 亿台智能手机,但还有很多设备没有被感知到。我们判断在 2025 年,全球将有 400 亿终端都会装上感知器,具有感知功能,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变化。
万物互联。想要丰富人们沟通和生活的使命和愿景很简单,最直接的做法是,地球上 70 亿人都连在一起。但是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必须解决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成本、增添信号覆盖和海量数据存储计算等一系列问题,让大家享受到美好的世界。
万物智能。2017 年底至 2018 年初,华为刷新了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组织包括在座的各位,也包括 NGO 组织、政府等等,当个人、家庭、组织相对独立的模块连在一起时,就代表数据真正流动了起来,最终真正实现了智能社会。
什么样的世界,才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希望有四方面:
1、无处不在的联接,我们一直是做连接的,希望未来的连接做的更好。
2、无处不及的智能。人工智能成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各行各业。华为的目标是让智能算力变得像电力一样充裕和经济。
3、个性化体验。在消费者领域,华为将提供全场景智慧;在对企业生产领域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
4、数字平台。希望给客户打造有弹性的、开放的,能够支撑生产、销售、营销、内部运作的系统。很重要的是,基于华为云为核心为基础构建技术平台,云可以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等。2017 年,华为在中国正式上线了华为云;2018 年 9 月,正式上线了华为云的智能解决方案(EI 解决方案)。
今年 3 月,华为发布了全场景智慧化体验的战略,核心是“HiAI”——把华为在芯片、网络、平台上的能力全部整合。当中还有两个应用平台,主入口是手机,其次是很多穿戴设备,再往外是和华为进行互联的各种电子消费产品。
华为公司有终端、连接、计算、智能,除了服务于客户之外,华为能不能做更多的事,能不能帮助更多的组织,做让社会、让环境更美好的事情呢?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分享可以了解到愿景使命践行不仅仅只是一家公司的想法,还有很多人需要一起践行。
因为相信,所以创见,谢谢大家!
Q & A
GTLC 现场,张宏喜与霍太稳的对话环节
霍太稳:我自己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也会面临这样的挑战,有些公司有比较好的愿景和使命,有些公司可能没有。但其实在我们实现愿景使命的过程里,总是有一些人对愿景使命并不是那么在意。我想问一下,当你遇到情况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怎么让那么多人在彷徨的时候跟着你们一起往前走?
张宏喜:举个例子,在 2018 年底时,在愿景和使命颁布以后,华为面临如何让外界理解我们的想法,尤其是让自己的团队理解的问题。
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如果你想整个看清楚地球是圆的,你觉得应该在什么样的高度能够看清楚地球是圆的?
答案是近 1000 公里,只有站在 1000 公里之外,才可以看清楚地球。
当你对未来充满信心时,你需要知道自己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人人都希望能站在 1000 公里看,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你敢去吗?其次,你有能力去吗?
我想说的是,愿景是因为相信,所以创见,这才是创始团队源自内心的想法。
特别提一下,有人问,未来华为会不会造车。大家知道,华为聚焦于 ICT 基础设施和终端,我想郑重澄清一下:华为不造车,华为只做数字化智能汽车增量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一,华为不造车;第二,华为是为了帮助合作伙伴能造好车;第三,华为只做增量解决方案提供商。
霍太稳:刚才提到华为每年会抽出 15% 的经费用在研发上,但成长企业很难长期拿出这么多钱投入在未来里。您在华为工作了那么长的时间,对成长型企业、成长型的科技领导者有没有什么建议?
张宏喜:华为也是从几个人的创业公司走向小规模、中等规模再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取其他人的“营养”。比如,在管理方面,我们获得了来自全世界优秀公司、优秀咨询公司给的建议,帮助我们建设优化 IP 力,我们不停地在吸收全球、人类的经验。
现在华为能走到今天也需要提供平台帮助大家,华为云内部有一句话是“沃土”(黑土地)。华为云、华为 AI 和华为终端就想把能力整合起来开放出来,并且能够不停地和大家交流分享。
不同的公司在不同阶段都在吸取营养,同时也在帮助他人成功。这就是社会和大家一起共同推进的,构建万物互联的世界是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完成。
TGO鲲鹏会,是极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术人聚集和交流的组织,旨在组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领导者社交网络,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会员提供专享服务。目前,TGO 鲲鹏会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硅谷、台湾、南京、厦门、武汉、苏州十二个城市设立分会。现在全球拥有在册会员 800+ 名,60% 为 CTO、技术 VP、技术合伙人。
会员覆盖了 BATJ 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技术领导者,同时,阿里巴巴王坚博士、同程艺龙技术委员会主任张海龙、苏宁易购 IT 总部执行副总裁乔新亮已经受邀,成为 TGO 鲲鹏会荣誉导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