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腾讯金融云国产化战略峰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自主创新是金融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基石。”
汤道生认为,过去十几年,金融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产生了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等全球领先的创新应用。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已逐步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
目前,随着国内各厂商在云、数据库、操作系统、大数据、AI 等能力的逐步提高,国产化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和技术演进的主要趋势。
汤道生介绍,多年来,腾讯云围绕自主创新,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全栈产品体系;特别在 AI 方面,依托云技术和 AI 能力,从 AI 平台、AI 应用及 AI 基础能力三个方面,支撑金融机构,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腾讯云还在产品体系中坚持开放兼容,并通过被集成的方式,与行业头部伙伴共建解决方案,共同推进金融信息系统的国产化进程。
金融核心系统分布式时代已经到来
最近几年,在金融核心系统中,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一方面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服务响应;另一方面,以分布式为基础的架构,也为金融行业的灵活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数字基座。
现在,金融行业的线上服务场景越来越丰富,与衣食住行不断融合,数据规模也在激增。用户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即时化、个性化,相应的金融产品、渠道和营销也要更灵活多样。这对底层数据系统的性能、容错性、灵活性、弹性,提出很高的要求。
而传统 IOE 软件和集中式架构,很难满足快速创新的要求。以前,上线一个营销活动或者新功能,需要四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改成云原生的分布式架构后,可以更灵活地部署容器技术和微服务,实现弹性扩缩容;从需求策划到落地,只要三周就可以完成,更好地支持了互联网时代,交易支付等高频场景,大幅提高了金融服务效能。
另外,传统 IOE 架构的成本非常高,头部机构一次扩容的成本,往往高达数亿元。而采用国产软件,扩容可以逐步投入,整体的成本也大幅降低。
腾讯云国产化服务“三板斧”
在金融科技的自主创新上,腾讯云也基于云、数据库、安全、AI等能力,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全栈产品体系。
首先,腾讯云以数据库、云平台以及自研操作系统 TencentOS 为底座,为金融核心系统的自主创新,打造了优质的基础设施。
例如,腾讯云数据库TDSQL,在一个月前,打破了 TPC-C(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测试的世界纪录。每分钟交易量超 8 亿次,数据零丢失、事务零错误,单位成本仅为同行业的三分之一。同时,腾讯的技术架构支撑了微信、微信支付等亿级用户应用,扛过了春节红包每分钟几千万次的高并发,稳定性和可用性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某国有大行也通过 TDSQL 数据库的原生分布式能力,支撑新核心系统的建设,投产了客户信息和信用卡核心系统,并推进投资理财、信贷产品等应用建设,形成了具有参考性的分布式应用实例。
其次,金融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除了云、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外,腾讯云也研发了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平台 TBDS,基于湖仓一体的新一代架构,强化了数据安全体系,提供完善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能力。
此外,依托云技术和 AI 能力,腾讯云从 AI 平台、AI 应用及 AI 基础能力三个方面,支撑金融机构,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
核心系统建设是国产化的必争之地
金融信息系统是一台复杂运行的机器,不同产品齿轮的精准咬合,才能让机器有序运转。而在金融信息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上,都需要过硬的技术做支撑。
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软件方面,办公、在线协同是一类,国产化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因为这是第一类被要求国产化的系统,有少量收尾工作。
第二类是一般的业务系统。第三类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交易的敏感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系统。
“目前,一般的业务系统是在做软件的国产化迁移过程,有大量的立项,其中安全类软件、数据库软件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他说。
据统计,五年来,腾讯累计研发开支已经超 2000 亿元。目前,腾讯云基础产品已经完成与众多芯片厂商的国产化适配。截至目前,共有 15 款产品通过 21 项工信部质量测试,与合作伙伴完成 700 余项自主创新互认证。
毫无疑问,分布式核心建设是银行青睐的一种前沿模式。胡利明介绍,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分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目前,国产软件方面并没有瓶颈,国产数据库、虚拟化、云原生容器等硬件领域正在做优化,进入攻坚阶段。
没有瓶颈,也就意味着厂商们博弈的最终还是软件的性能。胡利明表示,当前核心系统建设是国产化的必争之地。“在核心系统国产化进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但是挑战也还是不小,因为核心系统对银行而言是命脉,不同地方技术架构不同,需要做长期的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