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一篇原理篇,我们已经详细地阐述了 Hybrid App 的基础原理,了解了 Native 端 和 H5 端 是如何通信的,还有 bridge 的设计和接入。而本篇文章将开始把这些原因进一步实践,用代码真正地去实现一套完整且稳定的 Hybrid 方案。如果对原理还有疑问的小伙伴,请移步提升海量用户极致体验的 Hybrid 架构设计(原理篇),只有在理解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去深入一项技术。
摩天大楼
说了那么一大堆理论知识,可能有小伙伴会说:“ 你是不是吹流弊啊。”那就先来简单介绍下我们已经使用这套方案落地的项目之一。
这是一个完全内置在 App 里的 Hybrid 模块,由 Native 与 H5 深度协作完成,总共有 4 个页面,其中首页和制作页由 H5 制作,而相机页和保存页是复用 Native 页面。
项目上线一年累积使用次数已经超过 10 亿次。这套方案经受住了考验,并在过程中仍然在不断的优化和拓展。
使用这套实现方案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整个模块的风格多变,整体UI是与妆容所搭配的,而整个模块一直都在持续不断的迭代之中;
项目逻辑流程的可变性大,需要H5强大的热更新能力,及时应对数据的变化,快速的试错和纠正;
拍摄页与保存页是客户端已经有的模块,可以略微定制后直接复用;
需要由客户端协助接入多套SDK,例如使用算法SDK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
简单看完项目,我们接下来开始 bridge.js 的构建。由于本系列文章主要面向前端童鞋,因此我们主要展开 H5 的部分,即会注入到每个页面头部的 bridge.js 的实现,客户端中的 SDK 部分就不详细解构了,只会提到一些细节。
搭建地基 — bridge.js 架构
基于上篇文章阐述的结构,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细节部分,先整理成下面这样的流程结构图,大家先看下图,有个大致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会细看里面各个部分的代码实现。
(一) 业务方使用姿势
首先,我们先看下在这套方案中,业务方是如何使用的,下面以获取网络状态为例:
(二) H5 --> Native
接下来直接来看 nativeCall 的内部实现:
里面可以解构成下面 4 个步骤:
1.生成唯一 handler 标识,从 0 开始累加;
2.将参数按 handler 值的规则存入参数池(_paramsStore)中;
3.以 handler 注册自定义事件,绑定 callback,并将 callback 也存入 _callbackStore 中,addEvent(),储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事件解绑时使用;
4.以 iframe 的形式发送协议,并携带唯一标识 handler,send();
Native:
客户端接收到请求后,会使用 handler 调用 getParam 从参数池中获取对应的参数。
执行协议对应的功能;
这样即走通了 H5 --> Native 的这个流程,在客户端完成了对应的功能后,既开始回传执行结果。
(三) Native --> H5
Native:
Native 完成功能后,直接调用 Bridge.postMessage(handler, data),将 执行结果 和 之前 nativeCall 传过来的 标识 回传给 H5;
H5:
H5 在接收到唯一标识后初始化对应的自定义事件,挂载数据后触发,这里涉及的就是 fireEvent 这个函数:
这样,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双端之间的双向交互机制了,梳理出了整个 bridge.js 的核心代码了,包含了:
最重要的开放API: nativeCall 与 postMessage ;
客户端获取参数函数: getParam ;
事件回调系统中的 addEvent 和 fireEvent ;
用于发送协议的 send。
安卓兼容性
如果看过上一篇提升海量用户极致体验的 Hybrid 架构设计(原理篇)的童鞋,这时可能会有个疑问:在 Android 4.4 以下时,使用的 loadUrl 进行 js 函数的调用,而此时是无法获取函数的返回值的,也就是说 4.4- 时,安卓并无法通过 getParam 这个函数来获取到协议的参数,这里需要做兼容性的处理,而我们这里可以使用一个曲线救国的骚操作,使用到的原理就是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的另一种 H5 -> Native 的方案:WebView 中的 prompt 拦截
方案如下:
当安卓接受到协议,并拿到 handler 值;
使用无兼容性问题的 loadUrl 执行 js:Bridge.getParam(handler) ,直接将返回值直接通过 js 中的 prompt发出:
通过重写 onJsPrompt 这个方法,拦截上一步发出的 prompt 的内容,并解析出相应的参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安卓全平台都可以完成参数的获取,并且方式统一,不需要分平台兼容,这就非常的 skrskr 啦。
现在看下来,是不是觉得炒鸡简单?。分分钟能写 100 个。没错!其实核心的原理就是这么的简单,但这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地基而已,而基于地基之上,我们就可以开始一层一层建造我们的大楼了!
建造大楼 — 协议的定制
在完成最基础的架构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来进一步完成一些上层建筑了,制定一系列真正开放给业务方使用的协议 API,完善整套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将这些协议分成 功能协议 和 业务协议。
功能协议
这类协议是指用于完善整套方案的基础功能的一些通用协议,以 command://作为通用头,封装在 SDK 之中,可以在全线 App、全线 WebView 中使用:
1.初始化机制
上篇文章有提到由于 bridge.js 注入的异步性,我们需要由客户端在注入完成后通知 H5。
这里我们可以约定一个通用的初始化事件,这里我们约定为 init,因此前端就可以进行入口的监听, 类似于我们常用的 DOMContentLoaded: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用了个标记位用于避免事件被重复触发,这是由于客户端中是通过监听 WebView 的生命周期钩子来触发的,而 iframe 之类的操作会导致这些钩子的多次触发,因此需要双方各做一层防御性措施。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该事件,直接初始化传给 H5 一些环境参数和系统信息等,下面是我们使用到的:
同样的,我们可以约定更多的页面生命周期事件,例如因为 App 很经常性的隐藏到后台,因此在被激活时,我们可以设置个生命周期: resume,可以用于告知 H5 页面被激活。
Tips:
这里就能体现出我们通过事件机制来作为回调系统的优势了,我们可以以最习惯的方式进行事件的监听,而客户端可以直接使用 bridge.fireEvent(‘init’, data)触发事件,这样便可以优雅地实现 Native -> H5 的单方向交互。
2.打包机制
Hybrid 模块 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将前端代码打包后内置于 App 本地,以便拥有最快的启动性能和离线访问能力。而这种方式最大的麻烦点,就是代码的更新,我们不可能每次有修改时就手动重新打包给客户端童鞋替换,而且这样也失去了我们的热更新机制。
因此这里就需要一套新的热更新机制,这套机制需要由客户端/前端/服务端 三端的童鞋提供对应的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整套流程。
资源:
H5: 每个代码包都有一个唯一且递增的版本号;
Native: 提供包下载且解压到对应目录的服务,前端可以由下面这个协议来调用该功能。
服务端: 提供一个接口,可以获取线上最新代码包的版本号和下载地址。
流程:
前端更新代码打包后按版本号上传至指定的服务器上;
每次打开页面时,H5请求接口获取线上最新代码包版本号,并与本地包进行版本号比对,当线上的版本号 大于 本地包版本号时,发起包下载协议:
客户端接受到协议后,直接去线上地址下载最新的代码包,并解压替换到当前目录文件。
拥有这样的机制后,H5在开发后,就可以直接打包将包上传到对应的服务器上,这样在 App 中打开页面后,即可以实时的热更新。
3.环境系统 和 多语言系统
通常,我们会将项目分成多个不同的环境,相互隔离。而由于 Hybrid 模块是置于 App 中的,因此环境需要与 App 进行匹配,这里就可以直接使用上面第一点提到的,通过 init 中携带的数据 data.env 来匹配:
env: 0 - 正式环境; 1 - 测试环境; 2 - 开发环境;
同理, 多语言也可以直接使用 e.data.language 直接进行匹配;
Tips:
环境机制我们通常主要用于匹配后端的环境,正式环境和测试环境对应不同的接口。而这里还有一点特别的,就是需要注意代码包的更新,上述的包更新条件要包含三个方面: 版本号、环境和 App版本,在不同环境不同 App 版本下,也应该更新到相应的最新代码包。
4. 事件中转站
由于页面是 H5 开发,而 Native 可能需要控制 H5 页面,例如最常用的场景:
当页面中有弹窗或者 SPA 切换页面时,安卓的返回实体键应该能完成对应的回退,而不是因为 WebView 没有 history 就直接关闭。
类似于这类需求,这里就可以定制一个事件中心(eventListeners ),用于监听客户端的实体返回键:
5. 数据传递机制
在业务中,很多场景需要做到 Native 与 H5 保持数据的同步,此时就可以使用类似上面的原理,制定一套数据传递协议:
Tips:
Hybrid 模块通常需要从对应的入口进入,因此这里有一种可以优化的方式:
由 App 在启动时先去获取线上数据,在进入 WebView 后直接通过 init 或者触发 getData 直接发送给 H5,这样能减少请求数量,优化用户体验。
6. 代理请求
H5 中最常用的就是请求,通常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ajax,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比较棘手:
最常见的请求跨域;
数据算法加密;
用户登录校验;
而客户端的请求便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由客户端代理我们发出的请求,可以定制4个协议: getProxy,postProxy, getProxyLogined,postProxyLogined,其中带有 Logined 的协议代表着在请求时会自动携带已登录用户的 token 和 uid 等参数,使用在一些需要登录信息的接口上。这样做的好处是:
H5 方就无需处理繁多的各项复杂信息,不需要进行跨端传输;
能够对 H5 与 Native 的请求出口进行统一,方便加工处理。
7.更多
除了这些重要的功能外,我们还可以非常自由地定制很多协议,让 H5 拥有更多更强大的功能,下面是我们所定制的一些功能:
getNetwork:获取网络状态;
openApp:唤起其它 App;
setShareInfo与callShare:分享内容到第三方平台;
link:使用新的 WebView 打开页面;
closeWebview:关闭 WebView;
setStorage 与 getStorage:设置与获取缓存数据;
loading:调用客户端通用 Loading;
setWebviewTitle:设置 WebView 标题;
saveImage:保存图片到本地;
…
这里可以定义更多的通用性协议,这里有个原则可以遵守,即这部分协议应该是基础性功能,应该是纯净的,适用于所有的业务方。根据上篇文章提到的理念,这部分是当成通用 SDK 进行维护与升级的,因此不应该耦合业务层的任何逻辑。
而有时我们会遇到需要定制一些业务上的逻辑,例如上面提到的项目中,我们要将用户图片通过算法处理成卡通画。这样的需求就是非常的业务化,不适用于其它项目,因此我们应该定制成业务协议。
业务协议
这类协议区别于功能协议,它们会杂合一定程度的业务逻辑,而这些逻辑只是针对于特定的项目。其实对于 H5 的使用上,差别并不大,只是使用对应特殊的协议头用于区分,例如:
这类协议通常不包含在 SDK 中,因此需要由客户端的童鞋针对项目的 WebView 进行定制,使用 bridge.js 提供的基础功能实现对应的复杂功能。而在其它的项目入口中,就无法使用这些协议。
总结
看到总结两个字,有没有长舒了一口气。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终于将 Hybrid 方案的前端部分完全的解构清楚了,是不是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完全可以马上开启你们的 Hybrid 之旅了。鼓掌鼓掌!
但这也远非终点,或者说这永无终点。~大楼建成后,离真正的摩天大楼还是差着一步 — 内部装修,其实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优化措施,来解决一些仍然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其实我们也一直还在努力的阶段。
受篇幅所限,有时间会将这部分再写一篇优化篇,主要来与大家探讨下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些优化方案,非常期待大佬们也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建议和解决办法。感恩~~😇
作者介绍:郭晓东,美图前端工程师,一只有梦想、爱技术的前端程序猿。
本文转载自美图技术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LGOb0jv2dDPEiMBnEwu5w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