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国网约车市场,滴滴是一家独大。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滴滴 2018 年估值高达 600 亿美元。
“糟糕的关系”
不过,滴滴和司机的关系貌似并不好。
先说一件事:
周五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去打羽毛球,叫了一辆滴滴(优享)。我们 3 人成行,司机半路却遇上堵车,楼下等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上车。上车后,一同事和司机聊起来。他问:“师傅,您这好几公里远跑过来,路上堵车,回去还不一定拉到人,这一趟得亏吧?”师傅答道,“这一趟赚不到啥钱,但亏不了,刚好持平。”
后来,我们继续聊。但师傅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我们恨死滴滴了,它把司机们整得太惨了!”
当我们问为什么这样说,他讲了几个例子:
1.取消订单,被封禁三天
师傅表示,如果是乘客,你取消一个订单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高峰期间,如果司机抢了订单却取消,会直接被平台(滴滴)封禁 3 天。
他对我们说,“在高峰时抢单,有时候手一滑,确实会出现误抢,比如抢了两个订单。这个时候,你要是取消订单,就会被滴滴封禁 3 天。”
同事提到,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向平台反馈。但这位师傅说,这种反馈一般没什么用。
对很多滴滴司机来说,出来接活是为了增加收入,有的人更是全职。因此,一旦封禁 3 天,确实对司机有一定的影响。
2.“压榨司机”
师傅提到的另一个情况就是,滴滴调整了资金分配比例:滴滴将提成从 25%提高到 27%。
比如,乘客打车花了 100 元,以前滴滴是拿走 25 元,司机得到剩下的 75 元。而现在,滴滴拿走 27 元,司机则只拿到 73 元。
并且,据师傅表示,平台(滴滴)还在想办法“提高”乘客的花费。比如,叫快车时给你推荐优享等等。这样一来,平台(滴滴)一头“压榨”司机,另一头“提高”乘客打车花费,如此一来通过“剪刀差”,滴滴收入随之扩大。
这种措施我们或许可以从滴滴估值中看到一些信息。根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显示,汽车交通行业的著名头部独角兽滴滴估值 450 亿美元,较去年的 600 亿美元估值下降 150 亿美元。
估值下降的背后,是滴滴成立七年来亏损面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滴滴 2018 年全年亏损达到了 109 亿元,2017 年亏损是 25 亿元。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公开表示:“自 2012 年起,滴滴从未实现过盈利。”
如果无法继续止损,这对滴滴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挑战。
滴滴之外,其他打车平台的“尴尬”
美团打车
对这位师傅而言,他对其他打车平台抱有很大期待。他说,“美团打车进入上海后,我们翘首以盼它会在北京运营,最后却没有结果。”听到司机的话,笔者确实“大吃一惊”,因为它用了“翘首以盼”这个词。
实际上,2017 年 12 月 28 日,美团打车在全国 7 个城市的美团 App 上线打车入口,这七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一方面,北京是滴滴的大本营,美团打车的到来,无疑加剧了双方的竞争;另一方面,2018 年,滴滴又接连发生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针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愈发趋严,整个行业遭遇安全挑战。
因此,美团打车进入北京并未动摇滴滴“根基”,没有产生任何大的影响。
AA 打车
除美团打车外,师傅又说,“AA 打车用得人也少。”
之前,笔者使用高德叫车时,在打车选项上,看到过“AA 打车”。于是,问“AA 打车是谁家的?”
师傅说,“AA 打车是高德的。”
这还是一个习惯问题。对许多人而言,每款 App 都有自己的使用场景,并且人们会养成自己的使用(消费)习惯。比如,叫外卖用饿了么/美团,支付用微信/支付宝。
很多人使用高德地图找地方,查地理位置,但是用高德地图叫车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当一个人要找一个地方,他会自然而然地打开高德地图;如果想叫车,则首先会打开滴滴。可以说,打车习惯已经成为滴滴的一个护城河,虽然高德想进入这个市场,但目前仍没有跨过这条“河”。
神州专车
同事还说,“市面上,不是还有神州专车吗?”
师傅答:“神州专车的用户群跟滴滴不一样,打车比较贵,并且神州专车的 App 用的人少。”
滴滴的使用对象大多为城市白领,他们数量多,打车较为频繁;而神州专车定位中高端群体,可以称之为“金领”,他们希望享受更好的打车服务,不会特别在乎价格。事实上,神州专车的车经常出入发布会、各种活动、机场和五星级酒店等场所。
更重要的是,这个司机师傅明白,哪个 App 用的乘客越多,那个平台生意才多。简单说,平台的价值可以被认为是由供需双方的数量决定,有需求的人多,才会吸引更多的供给方加入。有更多的供给方参与,需求方才会更多。
至于,曹操出行等其他打车平台,因用户数太少,司机师傅连 App 都懒得下载,依然跑滴滴。
他说,“干这个事,全靠精气神儿。精气神儿没了,就该收车了。每天,我就在有限的区域跑,跑到哪,有活就接。到了晚上十一二点,那个时候没有精气神了,就准备收车回家了。有顺路的单就拉,没有顺路的单就直接回家。”
一两年前,笔者有事外出,使用滴滴叫了一辆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他也提到自己不喜欢滴滴。为啥?他解释道,以前他们是开车随便跑,想接单就接单,非常“自由自在”。后来,滴滴使用一个新的系统,根据系统算法,自动为司机匹配相应订单。简而言之,依靠系统数据,现在出租车是“滴滴指哪你就得去哪”。
关键是,有的司机住西边,晚上收车前来一单,跑东边去。遇到这样的订单,司机师傅们“牢骚最大”。
滴滴在市场上是个怎样的存在?
众所周知,在打车之战中,滴滴先后和快的合并,后又收购优步中国,是市场上名副其实的“老大”。根据新华网发布的数据,滴滴和优步中国在合并前的市场份额超过市场总额的 90%。
事实上,在当今的网约车市场,滴滴是一家独大。IT 评论人士洪波认为:一个失去竞争的市场,将是不利于消费者的市场。
在笔者看来,滴滴(们)虽然不是“善”,但也不是“恶”。根据滴滴 2017 年发布的就业报告称,从 2016 年 6 月到 2017 年 6 月一年时间里,有超过两千万人通过滴滴平台获得过收入。作为一家平台提供商,滴滴(们)为许多人提供打车服务,并且解决了城市一部分人的就业,增加了其收入,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事。
应该说,滴滴以用户(乘客)为主导,对待司机更为“强势”和“霸道”。
不过,快到目的地时,笔者想起:我们四个人的聊天或许会被滴滴听到。
此前,滴滴顺风车发生几起事故,滴滴为提高安全,推出“行程录音保护”功能。一旦乘客授权,每次打车行程中,车主端会开启录音并加密上传。官方这样解释:
录音只在车主端完成,不占用你的流量;
保障纠纷取证,预防潜在冲突;
录音加密保存,如无纠纷 7 天后自动删除。
如果查看“录音信息收集及隐私保护协议”,有些条款值得注意:
第 5 条:为保障用户的隐私,录音将实时上传至滴滴服务器,用户无法自行下载、调取或播放录音;
第 6 条:录音信息将用于以下列明的使用场景:
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作为平台处理用户纠纷的依据;
为维护用户人生安全等重大合法利益,或情况紧急又很难得到用户同意的;
用户抽查检测用户是否存在违反平台用户规则的行为;
用于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保护用户安全的辅助工具或产品
想到这里,笔者的聊天声就慢慢小了…
评论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