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6 月 4 日晚,微软官方正式宣布以 75 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 GitHub,这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Satya Nadella 在两年前以 262 亿美元收购 LinkedIn 之后的第二次大手笔收购。
GitHub 上目前有 2800 万开发者,可以说全世界顶尖的开发者都在这里了。收购之后,GitHub 将会由 Xamarin 的创始人 Nat Friedman 领导,而 Nat 在微软是向云计算和 AI 部门总裁 Scott Guthrie 汇报,所以之后 GitHub 在微软的战略意图也非常明显。
下面是 Satya Nadella 在微软官方博客上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对全球领先的软件开发平台 GitHub 进行收购。我希望与大家分享此次收购对于我们所处行业以及开发者们,具有怎样重大的现实意义。
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的时代正朝着我们一步步走来。计算正不断嵌入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每个部分,甚至是整个社会乃至经济体系中的每个方面,都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迎来改变。
开发者们正是这一全新时代的构建者,他们编写着成就这个世界的代码。而 GitHub,正是他们温暖而熟悉的家。
随着各个行业——从精准医学到精准农业,从个性化教育到个性化银行——皆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开发者社区在规模与重要性方面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开发者的工作流程将推动并影响到整个组织的业务流程与功能——从营销、销售及服务到信息技术乃至人力资源。各个行业的价值创造与增长将越来越多地由开发者们的选择所决定。
简而言之,开发人员将成为解决全球面临的最为紧迫的各项挑战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每一位开发人员都能够共同创建、协作、共享代码并成就彼此的事业,最终共同获得真正的力量。在各个行业当中,我们已经亲眼见证了社区的强大潜能,这一点在软件开发行业与开发者群体当中同样有所体现。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今天宣布的内容感到无比激动。目前,已经有超过 2800 万名开发人员在 GitHub 开展协作,他们参与并创建了超过 8500 万个代码仓库。从大型企业到小型初创公司,GitHub 已经成为开发者们学习、共享及共同创建软件的关键性平台。而微软公司自然也将其视为重要的目的地。我们是 GitHub 上最为活跃的组织,目前已经对其中的项目提供超过 200 万次“commits”或更新。
从创建第一款产品到如今提供各类平台与工具,微软公司一直是一家为开发者为中心的企业。构建技术方案以帮助他人打造技术成果是我们所肩负的核心使命,我们也立足这一原则致力于帮助全世界每一位个人及每一个组织实现更多目标。
微软公司还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的专业人士、IT 专家以及游戏玩者提供强大的社区支持。我们相信社区的力量将远远超过每个成员的个体力量。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社区将帮助我们把梦想转化为现实——我们致力培养及发展的社区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微软公司亦全力支持开源技术。我们一直积极参与开源领域,且目前活跃在开源生态系统当中。我们为众多开源项目作出贡献,我们所掌握的一系列最具活力的开发者工具以及框架亦属于开源产物。在谈到对开源的承诺时,我们一直通过过去、当下以及未来采取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方针与意志。
有鉴于此,与 GitHub 一道,我们将迎来以下三大关键性机遇。
首先,我们将立足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为开发人员赋能——从构思、到协作、再到云环境部署。展望未来,GitHub 仍将作为开放平台存在,任何开发人员皆可参与成果添加与扩展工作。此外,开发人员也将继续为其项目选择自身熟悉及喜爱的编程语言、工具乃至操作系统,亦可继续在任何云及设备之上部署自己的代码成果。
其次,我们将加快企业开发人员对 GitHub 的使用——具体举措包括借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渠道,同时配合微软的全球云基础设施及服务接入通道。
最后,我们希望微软公司的开发者工具及服务能够帮助更多的开发者。
最重要的是,我们明确意识到自身在此次收购之后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致力于成为 GitHub 社区的管理者,GitHub 社区也将继续保留其开发者至上的风格、独立运营的特质以及平台开放性。我们将始终聆听开发者的反馈意见,并投资建设基础功能及更多新功能。
在今年晚些时候收购完成之后,GitHub 将由 CEO Nat Friedman 负责领导——他是开源领域的资深人士,亦是 Xamarin 公司的创始人。他将继续向微软云 +AI 事业部执行副总裁 Scott Guthrie 报告 ; GitHub 公司 CEO 兼联合创始人 Chris Wanstrath 将成为微软公司的技术研究员,且同样向 Scott 报告。在即将召开的发布会当中,Chris、Nat 和我将共同就 GitHub 的未来发展分享观点。
我们将携手推动 GitHub 继续成为开发人员们最喜爱的平台,同时努力帮助其赢得更多组织的信任。
此次收购的进一步细节参见这篇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