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创业如 Google、Facebook 从一个页面发展成一个帝国,有的创业如 Secret、MySpace 经过多轮融资或被收购最终成为典型失败的教科书案例。在中国目前似乎仍是创业的最好时代,一方面政策仍鼓励万众创业,另一方面更发达的云计算等技术使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于是创业者们纷纷思量如何嗅到下个爆发式增长的机会,而在创业圈子里,以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往往能够更进一步,他们相对能更容易地把自己的创意、想法借助自身本领和风口实现出来。
2016 年 12 月 2-3 日,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将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组委会策划了“技术人,你真的准备好创业了吗”专题,并邀请了花虾金融CEO 段念老师担任出品人并对该专题进行把控和策划,我们借此机会采访了段念老师,他为我们分享了有关技术人创业的一些见解和经验。
受访嘉宾介绍:
段念,花虾金融CEO,非典型工科男,喜欢新奇技术,期待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同时,对人文领域也有强烈的兴趣。从小学开始接触计算机,最终却没能成为传说中的技术大牛,而是把主要重心放在技术管理领域。执念于提升工程生产率,打造产品与技术驱动的文化,以及优雅的技术解决方案,期望软件开发这种艺术也能和其他流芳百世的艺术一样优雅从容。历经多个国内与国外的大小公司,经历过通讯、嵌入式、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现就职于互联网金融领域,期望能够用技术改变一些东西,创造一些方便。
InfoQ: 您目前任职创业项目花虾金融的 CEO,请问从 CTO 到 CEO 您的工作业务重心有哪些不同?作为 CEO 您目前享受哪些新的变化以及在将来您会面临哪些新挑战?
段念:从 CTO 到 CEO 的角色变化,意味着我需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如何让公司高效运作,达成业务目标”上。
- 作为CTO角色也会承担业务目标,也需要持续关注招聘、效率、扩展性等方面,但 CTO 的关注点更多是技术相关的因素:技术团队,技术解决方案,技术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协作等;
- 而CEO则需要关心整个公司的各个团队,针对业务目标设计团队组织结构,找到合适的人,并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方向的把控,做合理的决定。
从 CTO 转变到 CEO,我很享受这种责任范围扩大带来的新挑战,担任 CEO 角色以来的这几个月,我的主要精力花在招聘与组建团队,在运营、产品、技术三个方面建立能够支持我们后续半年发展的框架,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还比较满意。
但显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新项目的启动以及团队规模的扩大,在团队、战略和产品等方面都会不断遇到挑战。很难预期具体会有哪些挑战,但我还挺享受这个过程,毕竟不断面对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总是能让我干劲十足。
InfoQ: 在互联网 + 金融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您预计有哪些创业风口?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发展?金融是很深奥的学科且金融政策容易变动,这方面您是怎么学习和应对的?
段念:在中国和全世界的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 最初,互联网主要作为信息工具存在,仅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功能,发布金融相关的产品与服务信息;
- 随后,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互联网作为工具提供了对远程操作金融业务的支持(如网上银行),延伸了已有金融机构的业务;
- 接着,随着第三方支持、网络融资等业务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从辅助传统金融机构外延到了支付和融资服务等方面,以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
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来看,互联网一方面作为工具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效率(包括使用场景)和受众;另一方面,互联网特性(去中介化、用户关系网等)和互联网发展催生成熟的技术(如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又能够产生出一些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原有业务的新业务。
目前在这两个大方向上分别出现了一些大家关注的机会,例如大数据处理能力与金融的结合(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智能投顾,自动化销售),以及基于全新的技术架构可以更好地解决金融行业的某些特定问题(如区块链)。我认为:随着这些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可能会不断地有新的技术出现。
金融是很复杂的学科。现代金融几乎是所有行业的共同基础,考虑到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对金融实行的管制监管与控制,以及金融市场中各种复杂的交易原则与工具,其复杂性不言而喻。不过我倒不认为金融这个学科有多深奥,金融本身的逻辑并不难理解,落到某个特定的金融工具或是金融业务模式上,其背后的设计原则与逻辑倒也谈不上深奥。鉴于金融本身的复杂性,我认为有必要持续不断地在学习,不断深入了解金融业务。
InfoQ: 在目前“买房致富,创业返贫”的论调下,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您认为创业在未来会是常态,那对有志于创业的技术人而言,您认为什么时候是他们合适的创业时机?
段念:“买房致富,创业返贫”是中国目前一个可悲的状况,虽说也有少数创业致富的例子,但从费效比来说,在一线城市,我也同意买房可能是现阶段比创业更好的快速积累财富的手段。
要不要创业,我建议还是从个人的实际状况出发,如果更喜欢创业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的感受,有承受大概率失败的勇气,同时又能够承受自己或是家庭所面临的经济压力,选择创业还是会让人更兴奋,也更有乐趣的。
我认为,未来的组织会小型化,这些小型化的组织会有比现在的企业更敏锐的嗅觉与快速变化的能力,能够满足越来越强的用户个性化需求。在我看来,现在的“创业企业”的特性会成为未来组织的基础特性——对于有好的想法和执行力,能够敏锐找到并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人来说,我相信未来是他们的。
具体到特定的个人身上,我认为所谓“合适”的创业时机应该基于自身状况来考虑——是否已经对将要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有足够的准备,是否有一个至少能说服自己的事业,是否能够兼顾家庭经济需求与创业生活。我不建议在不能满足家庭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创业,拿我自己来说,我自认为我的内心还没有强大到在经济困顿中还能保持清醒。
InfoQ: 在您看来技术人应该选择红海还是蓝海中创业,为什么?“千 P”(P2P)大战中存活的公司您认为有怎样的特征?
段念:我认为中国的创业环境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蓝海,只有红海,甚至是血海。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数量,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以及投资机构习惯性的扎堆作风,稍微看起来有机会的方向上很快就会人满为患,所以谈蓝海实在是种奢望。
当然,不管哪个方向上,经过厮杀,最终总会有那么一些胜利者。拿 P2P 行业来说,我认为最终活下来的公司一定是有能力获得优质资产,且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公司。从现状来看,这要求公司有优秀的风控能力,能够深入细分行业和领域,跟随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合理使用技术创新解决关键问题。
InfoQ: 您认为技术人在创业前需要积累哪方面的经验或培养哪方面的技能?另外您认为技术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组建一个怎样的团队相对更容易成功?
段念:“没有无所不能的个人,只有无所不能的团队”。选择的创业方向不同,初始创业团队的重心肯定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经验至少应该能够覆盖创业过程中关键的产品、技术、运营的要求。除了能力之外,创业团队还需要尽早确定合理的股权分配原则,以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和话语权问题导致不必要的纷争。
对技术人来说,我的建议是,一定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关心业务本身。即使在创业团队中承担的是纯粹的技术角色,对业务的理解也能帮助你在创业过程中做出有效的决定。
InfoQ: 技术人创业过程中往往同时负责产品与技术,在建设团队时资源有限情况下您认为技术人应先找哪类人才以降低自己的工作负担?初期的团队结构应该如何设计?
段念:其实,就我自己的观察而言,技术人在创业过程中同时负责产品和技术的比例并不高,我所知道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创始人是技术人的,还是会寻找一个产品方向的伙伴。创业团队的资源一般都非常有限,需要寻找哪类人才还是应该看团队能力与创业方向需要之间的主要差距在哪里,不同的创业方向需要不同的团队能力侧重点。
例如,如果某技术人选择餐饮方向的 toB 方向进行创业,而他本人和现有团队的能力更多地集中在企业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方面,那可能他就需要尽快在团队中补充一个对餐饮行业非常了解的,有足够多资源的偏运营的合作伙伴。
有个说法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人,找钱,找方向”,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 100% 正确,但大部分情况下,创始人无论是否技术出身,的确都需要在这三件事情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在和初始团队完成磨合并有了可行的业务方向后,创始人可以把产品、技术的决策逐渐授权给其他成员。
InfoQ: 您认为洋洋得意的作恶不应是创业标准,技术人普遍在销售能力上也并不优秀,那在“不作恶”的前提下,您认为技术人寻找第一批种子用户有哪些技巧和思路?
段念:我认为“不把作恶当作成功捷径”是起码的做人的标准。所谓的创业者,首先需要是个有正常三观的人。创业不是抛弃起码的善恶标准的借口。当然,创业者并不天然比其他人在善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有些创业者洋洋自得于欺骗也不难想象。
无需作恶当然可以获得种子用户,身边真实社交关系中的潜在用户,通过与自己潜在用户匹配的渠道获得种子用户,以及通过运营手段(论坛,公众号等,线下推广,资源互换)等手段,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种子用户。我所在小区的旁边最近新开了几家小店,他们都无需通过恶心的方式来获得种子用户,难道我们这些能力比他们更有知识优势的创业者,反而需要用作恶的手段?
InfoQ:您如何看待创业项目被收购?您认为是这是种创业成功还是失败?如何平衡保持控制力和获得经济回报的矛盾?
段念: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创业项目被收购是资本的一种退出方式(而且是一种主要的退出方式),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只要收购的价格合理,就应该算是成功。
当然,对于创业者个人或是创业团队来说,自己投入大量心血养大的孩子突然“跟了别人姓”,心理上的不舍自然是有的。尤其是如果收购带来的结果是自己养大的孩子逐渐淡出,那这种不舍的感觉肯定会更加强烈。不过,我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应该长期打上某个人的印记,收购如果能够给创业项目带来更好的发展,而创业者又从中获得了合理的回报,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认为这是一种失败。
作为技术人创业密度最高的地方,硅谷通过成熟的股份和期权制度给参与创业的技术人提供了较大的信心。国内目前还未能完全达到这种状况(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 X 园,X 云的事情就是明证),但我对国内股权和期权制度的逐步完善持乐观态度。
在现阶段,我建议大家在创业开始时就明确通过纸面的方式确定各方的利益分配,技术人在参与创业时也应该对相关制度有一定的理解,不要过于信任个人口头的保证(除非特别信任)。至于说到对公司保持控制力,硅谷的 AB 股制度为在股权上不占绝对多数的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提供了参考。
InfoQ:作为技术人创业专题的出品人,您如何看待这个专题?会从哪些方面去策划这个专题,为什么?
段念:我相信不少技术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而创业这件事,在波澜壮阔的创业故事衬托下,一直对技术人有强烈的吸引力。我希望这个专题可以让技术人近距离接触典型的技术人创业者,看到一个个不被修饰的,真实的创业故事。
本次专题拟邀请技术出身的多位创业者(包括连续创业者)和大家分享真实的创业故事,了解技术创业者需要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一个成熟的创业者。作为这个专题的出品人,我并不认为这个专题的目标是鼓励大家都去创业。我相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环境,也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创业过程中的那些挑战。作为专题的出品人,我希望听众能够从这个专题中了解技术人所经历的真实的创业,在深入了解创业的各方面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InfoQ:感谢段念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期待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上您策划的技术人创业专题。
感谢陈兴璐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