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不同类型的微服务?

  • 2016-04-25
  • 本文字数:1792 字

    阅读完需:约 6 分钟

最近,有许多微服务领域的讨论,但是这些讨论大多都是关于如何从头开始构建微服务应用的,Mark Little 认为,微服务的初衷在于改造已有的应用,提高其敏捷性,他讨论了在这种场景下,实现微服务的最佳实践。

Mark Little 博士是 Red Hat 中间件部门的工程副总裁,他领导着 JBoss 的技术方向和研究 / 开发工作。在此之前,他曾经担任过 SOA 技术开发的主管,并负责标准的制订。

在 Mark Little 最新的一篇博客文章中,他回顾了自己从事微服务相关的一些经历和对微服务的认识,他依然愿意在这个领域不断思考,并与其团队成员进行交流,从而推动行业思想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困扰他的问题变得逐渐清晰。长期以来,人们思考的可能是微服务与SOA、分布式系统以及DevOps 的关系,而且也有很多的项目和产品来帮助开发基于(微)服务的架构。但是,除Red Hat 以外,大多数关于微服务的文章都是从头开始构建的。这其实也反映了大多数开发工作的关注点:从头(Greenfield)开发,重新对系统进行架构,然后完全重建。

不过,微服务最初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读一下最初的文献的话,尤其是来自Netflix 的文章,就会发现微服务的理念(或者Adrian Cockcroft 最初所说的“Adrian Cockcroft”)是与已有系统息息相关的,它致力于将它们重构为组件(服务),这些组件能够独立地部署、版本化和发布。这里的理念在于为已有的系统(brownfield)构建微服务。Mark Little 虽然一开始就知道这些背景,但是一直以来他始终认为这种方式与从头开始构建所使用的过程、工具以及方式都是完全相同的。直到最近,他才意识到中间的差别。

有些团队会基于已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微服务,这是很有价值的。大多数人所面临的都是已有的应用,就像Netflix 那样,因此这种方式更具有实用性。它不需要我们好高骛远,每次只需进步一点点即可,这方面是作者以前所没有太多关注的。为了支持这些微服务,也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一些很重要的简化。

在一个样例中,他们所面临的是单体应用中的已有组件。因为团队是基于Java EE 的,所以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多个WAR(Web Archive)或JAR(Java Archive),这些文件会放到一个EAR(Enterprise Archive)中,但是这个例子本身与编程语言和框架是无关的。在这个例子中,目标是将单个组件拆分为微服务,这样当某个WAR 中的内容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不需重新创建整个EAR 包了。

如果从完全重建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没有实质性的不同。不过,在分布式场景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变化,至少可以进行简化,这里不需要命名服务(或类似的机制)来定位各种各样的服务所在的位置,同时也不需要SLA。实际上,因为我们知道服务的API,并且这里的目标在于提升开发过程的敏捷性,所以,可以将API 硬编码到“客户端”中(应用的其他部分)。从事后来看,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硬编码的。可以借助地址绑定或底层的网络,如REST/HTTP 使用URL 来表示服务的名称/ 地址,当然,这样的话需要DNS 实现绑定。

到目前为止,这是可行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引入传统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了,不过,我们还没到那一步。团队的关注点在于:“作为开发人员,我该从哪里开始拥抱微服务呢,在不开发、不安装过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该如何取得成功呢?”。Mark Little 认为这种方式的简化/ 硬编码/ 依赖基础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帮助。

当提到微服务时,我们经常读到的内容就是中心化的日志、事件驱动方式、协作(orchestration)以及部署技术,但是,当面临预先定义的组件/ 服务时,如果我们想借助微服务来提升敏捷性的话,这些技术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借助硬编码以及一些自动化的方式,完全就能实现。

这是一种新型的微服务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是一种不断演化的方式,其实与之前的CORBA 和Java EE 应用并无分别,我们会通过硬编码、接口的方式进行手动编码,随着分布式应用复杂性的不断增长,开发人员需要基础设施和工具的更多帮助。所以,这种方式毫无疑问也是微服务,因为它的目标依然是让团队更加灵活、具有独立的生命周期,只不过它更加聚焦于某一点,或者说更加实用。

在将已有的系统往微服务架构改造的过程中,Mark Little 所述的这些观点,应该会对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感谢陈兴璐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

2016-04-25 19:002216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发现更多内容

DM的dmctl中sql-skip使用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隔离级别与锁 MySQL 篇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谈谈 DDL 的前世今生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常见问题处理 - 热点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继续,来看看 TiDB 3.0 在 AP 方面的进步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周末了,一起来看看 TiDB 的 AP 能力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转转数据库架构构建之道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私有云实践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在威锐达远程诊断大数据中心的应用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精选实践】TiDB 在 360 商业化的应用和实践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Spark Standalone集群升级步骤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监控实现--存活监控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的正确使用姿势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最佳实践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精选实践】随手科技在 TiDB 的探索之路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一体化数据同步平台 DM 1.0 GA 发布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使用 Docker-Compose 部署 HAProxy 为TiDB-Server 做负载均衡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新特性漫谈:从 Follower Read 说起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3.0.2 版本某业务 TiKV 宕机测试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易果 TiDB 的使用以及数据中台的思考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在转转的标准化之路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Raft一致性协议简说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查看 TiDB运行 内存快照分析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拓扑查询工具qtidb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转转业务开发对 TiDB 的使用心得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开源OLAP引擎测评:Clickhouse vs TiDB vs Palo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补充 RECOVER 导致 TiDB Binlog 同步错误处理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在实时渠道转化分析的应用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041-使用DM进行同步上游数据到 TiDB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在 UCloud 公有云上的实践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TiDB 3.0.2 手动指定 Drainer CommitTS

TiDB 社区干货传送门

不同类型的微服务?_语言 & 开发_张卫滨_InfoQ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