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 Android 版本中 Google 将会把应用程序接口(APIs)的实现替换为 OpenJDK ,它是 Oracle 私有的 Java 开发工具包( JDK )的开源版本。Google 确认了 Android N 将会仅依赖于 OpenJDK,而非 Android 自身实现的 Java APIs。一位 Google 的发言人说:“最为一个开源平台,Android 的构建是基于开源社区的合作。在即将到来的 Android 的下一个版本 Android N ,我们计划将所有 Android 的 Java 语言开发包用 OpenJDK 实现,从而为开发人员在构建应用程序和服务时提供通用代码库。Google 是 OpenJDK 社区的长期贡献者,并且我们期待在未来为 OpenJDK 作出更大的贡献。”
Android 提供了一定的 Java API 库,以支持使用 Java 语言来开发 Android apps,这些库分为两部分:API 库和 Google 开发的 API 库的实现代码。Oracle 开发的 Java,其 API 库由两种实现:专有的 JDK 版本和开源的 OpenJDK 版本。Google 决定全面使用 OpenJDK,其实 Android 在一些地方早已开始使用了,使用 OpenJDK 意味着要开源这部分的实现代码。
这个 code commit 表明修改了 8902 个文件,明确表示了 OpenJDK 代码被加进了 Android 中:
Initial import of OpenJdk files.
Create new libcore/ojluni directory with src/main/java and src/main/native subdirectiories.
Build ojluni into core-oj jar.
Use openjdk classes from java.awt.font package.
Copy all files from jdk/src/share/classes and jdk/src/solaris/classes directories in openjdk into libcore/ojluni/src/main/java.
Copy following native files from openjdk to libcore/ojluni/src/main/native: [long list of files]
Google 一直希望 Android 开发者能够接受这些改变,因为它在开发 apps 时有助于简化代码 —— 使用单一共同的 Java API 代码库而非使用多代码库。这些原因可能是真实的,但并非完全转向 OpenJDK 的全部原因,如果是这样的话几年前 Google 早就这么干了。当 Google 发言人被问到为什么是现在,Google 指出是去年发布的 Java 8 和 Java 语言的一些新特性例如 lambdas 。Google 想要为 OpenJDK 投入更多资源,这样团队就能对新特性和技术改进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大量的版权问题,代码的提交是否意味着 Oracle 和 Google 之间关于 Java APIs 的法律诉讼是否已经庭外和解,由于 Oracle 的诉讼还在进行,Google 对于代码提交和诉讼是否有关拒绝作出评论。2010 年 1 月 Oracle 收购 Sun 之后,Oracle 在 2010 年 8 月起诉 Google 的版权和专利侵权,认为 Android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 Java API 。Google 反驳称,APIs 不受版权保护,因为它对于软件开发、协作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 2012 年 5 月,一个陪审团认为 Java 的 API 不受版权保护,Google 对 Oracle 的专利侵犯不成立。2014 年 5 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部分逆转了区法院的判决,认定 Java API 受版权保护。就在 2015 年 6 月,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审理此案,案件发回下级法院继续审理。在这些与 Oracle 的对决之后,Google 已经决定彻底拥抱 OpenJDK 了么?不管怎么样,结局是确定的:Android 未来的版本将基于 OpenJDK 而非 Oracle 专有的 JDK 版本。
不管怎么样,案件还未结束,Google 也无法改变现有的 Android 版本,业界人士对此案的裁决异常关注,因为这将对软件开发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 Oracle 胜诉,开发者基于现有应用和服务开发新的软件都将产生版权问题。如果 Google 胜了,APIs 的使用将不会受到版权保护。
感谢郭蕾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 InfoQ 读者交流群(已满),InfoQ 读者交流群(#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