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4 月 30 日凌晨,微软 Build 开发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 登台欢迎媒体、分析师和开发者参加本次大会。他说他自 1991 年以来参加了每次的微软开发者大会——首先作为第三方、然后作为微软的开发人员。
他先强调了微软是一家开发者公司和一家平台公司。他引用了微软联合创始人 Paul Allen 的一条推特庆祝消息来祝福微软的 40 岁生日 (这条推特消息中包括微软公司的的第一行代码,这些代码后来成为微软的 BASIC 程序)。
在继续之前,纳德拉介绍了 David William Hearn,他是一位音乐家,开发了基于 Surface 的 app,这个 app 可以识别用户在 Surface 屏幕上的手写音符,该 app 还可以把用户的手迹转换为正确的音符。然后,纳德拉强调微软比之前更多的想要如何帮助开发人员。
纳德拉说今天的 Keynote 将会涵盖 3 个领域:
平台机遇:
- 构建智能云
- 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
- 创造更多的个人计算
然后斯科特(Scott Guthrie)走上舞台,开始关于第一点展开演讲。这一节的 Keynote 在 azure 平台上花了大量的时间:
- Azure 分布在 19 个国家和地区,比 AWS 和谷歌云的总和还要多。
- "全谱"云…使得个人项目全球应用成为可能。
- 自上次 Build 以来交付 500 + 新的 Azure 服务 / 发布。
Visual Studio Code, 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告,尤其对开发人员来说是"代码优化"的编辑器,开发者可以在 windows 、Mac OS X 和 linux 平台上免费使用这个工具开发应用。它的功能包括代码高亮,智能辅助、Git 集成等。
微软已经把它的通用 Windows 平台推广到微软以及其他的多数公司。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新推出的免费 Visual Studio Code 可以开发所有主要平台:Windows、 Mac OS X 和 Linux。对于所有人来说,微软的桌面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无处不在。
通过即将到来的 Microsoft 工具,现有 XCode 项目可以转换为在 Visual Studio 使用的项目——Visual Studio 支持 Object C 的开发。通过增加额外的 Android 子系统 ,Windows Phone 将能够运行 Android 应用程序。
Office 的扩展是以所有开发者平台为目标的。正如微软的罗伯(Rob Lefferts)所演示的那样, Outlook 可以使用不同的插件, 如可以把 LinkedIn 数据插入到电子邮件收件人或使用 Uber 为即将举行的会议安排叫车服务。
微软的特里(Terry Myseron)宣布微软的目标,未来将会有 10 亿 Windows 10 设备运行 Windows 应用程序。他声称 Windows 是唯一能有效地将你的应用运行在你所有设备上的生态系统。为了帮助开发者赚钱,微软为 Windows Phone 和所有的设备推出了运营商计费功能。该项功能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应用可以获得有电话但没有信用卡的客户亲睐。
特里(Terry Myseron)又介绍了通用 Windows 平台以及关于该平台更多的计划:
- Web 服务代码复用——把现有的 Web 服务网站代码放进一个应用框架中,使之在 Windows 10 桌面上可以被识别和运行。
- .NET & Win32——将被整合到 Windows 应用商店
- 这些应用程序将会有效地安装卸载。HYPER-V 会被当作普通的 Windows 应用程序运行在一个独立的会话中。
- Android Java / c + + 代码支持 Windows 10 。Windows Phone 将包含一个 Android 的子系统。应用程序将运行在 Windows 应用程序安全容器中。
- Object C / iOS–如上所述,开发人员将能够采取现有苹果 iOS XCode 项目转换为 Visual Studio 项目,而无需改变 Object C 代码。
Joe Belfiore 来到舞台宣布 Internet Explorer 的继任者——“Spartan”已经被官方正式命名为 Microsoft Edge。Windows 10 Phone 将受益于 Windows 的一体性,能够允许应用轻松地测量现有的技术。例如,外部显示器、鼠标和键盘能够连接到一个 Windows 手机上来提供应用的完整体验。
Alex Kipman 最后上台演示最新的全息影像技术,展示了它如何把真实环境与计算机生成图像相合并的过程。
查看英文原文: Quick Take: Build 2015 Day 1 Keynote
感谢魏星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 @丁晓昀),微信(微信号: InfoQChina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欢迎加入 InfoQ 读者交流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