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移动应用的各种功能的要求正变得越来越高,而即时通讯就是其中之一。环信长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即时通讯云服务,帮助应用开发者提供个性化的即时通讯客户体验,在即时通讯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与过硬的技术实力。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即时通讯服务的发展,以及环信即时通讯云服务的功能与特点,我们特意邀请了环信CTO 马晓宇进行了专访。
InfoQ:您能否谈谈环信 IM 服务和客户自行搭建 IM 服务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而环信的服务相比之下又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马晓宇: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区别:时间、系统容量、以及成本。
从时间来说,移动应用领域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即使不是以天为单位,那至少也是以周或以月为单位。用户如果自行研发一个即时通讯平台,平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另外还要考虑到这个产品的发展问题,比如之前比较流行的匿名社交、匿名聊天室、匿名群组,如果用户自行开发的话同样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个移动应用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从系统容量上来看,如果起步阶段只有几万、几十万用户的话,那么自建 IM 服务器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且其中的一些技术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借鉴。但是如果当用户数量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时候,自建服务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以 QQ 为例,QQ 的发展从几十万用户,到上百万用户,再到上千万用户的过程当中,每个主要的版本都是彻底推倒重做的,如果一个移动应用真正能成功的话,真正在短时间内能达到几百万日活的话,就一定会对系统容量,对技术造成比较大的挑战,这并不是三、五个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第三个区别,就是开发成本。成本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开发成本,包括技术团队成员的人工及工资成本了。当移动应用的用户量增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更大一部分的费用就体现在运维成本上了。以每百万长连接为一个基准,整个 IM 服务的资金成本大概从几万到十几万都有可能,如果用户考虑自建的话,很可能会比环信所提供的专业即时通讯服务的成本还要高很多。
InfoQ:能否从云服务的角度来谈一谈,现在很多现象级的应用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它对于整个系统的负载可能会很严重,但是当用户数逐渐减少之后,又会出现计算资源的浪费的情况。那么这对于自行搭建 IM 服务器的用户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马晓宇: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我们服务商的角度来说,环信在云端有着各种各样的监控,如果突然有用户在给系统大量发消息的话,环信会以较快的速度来增加服务器来去完成消息的发送工作。推送也是一样,如果说有些消息给苹果用户推送不过来的话,环信同样也会增加服务器,环信的系统可以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动态调整,分钟级的部署现在也已经可以实现。
另一方面,不同的时段,用户的活跃度也是不同的。如果用户白天比较活跃,或者是晚间比较活跃的话,那么如果使用云服务,单用户的成本以及整体上的成本就都会降低很多,但如果自建服务器的话,就必须要按照峰值时间的需求进行准备,那么峰值范围以外的时间段整个系统都将闲置,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InfoQ:能不能谈一谈,建立即时通讯云平台需要跨越的技术障碍是哪些?产品上线之后的运营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挑战?环信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马晓宇:在环信的创业探索过程当中,确实遇到过一些比较大的技术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后台的大数据高并发。环信每天需要处理的消息过亿,还要处理千百万的长连接。环信的具体作法是做系统拆分,将系统分成与用户长连接相关的连接服务器和无状态服务器两种,其中使用了 Erlang 语言,本身支持高并发,同时还内置有跨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进行 session 同步。对于用户管理、推送等其他无状态服务来说,环信搭建了基于 Java 的后台服务,允许进行动态调配。
另外环信主要是一个实时系统,它将发送用户消息等实时业务与其他非实时的后台业务进行解耦,那些像数据统计等不影响前台用户体验的业务会进入消息队列,即便这些非实时业务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实时业务的运行。
很多应用每秒钟都会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用户同时登录,在登录的过程中还要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好友列表,而环信为了提升登录的用户体验,缩短登录时间,因此为最近登录的用户存储了大量的后台缓存,而不用每次登录都需要访问数据库。从数据存储角度来说,环信后台主要的数据存储点基本上都是基于 Casssandra 数据库的,利用 NoSQL 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另外对于移动端,由于应用在移动设备里需要长期运行,所以环信也对内存占用进行了优化,尽量减少内存的占用量。比如用户有很多的消息对话,实际上其中只有最新的那一段对话是加载在内存里的,其他部分都已经做了置换以便节省内存。消息流量也是一样,环信对其进行压缩处理,在节省流量的同时,也优化了设备耗电量。
此外,用户的集成体验对于环信来说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目前的解决思路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源的 UI 模板,里面已经演示了如何调度不同的 SDK,如何登录、发消息、创建群组等等,便于用户将环信 SDK 更容易的集成到应用里,只需要直接添加代码就可以。另外一方面,环信还发现有些用户,可能更希望直接把 UI 整个拿过去使用,所以环信在开发 UI 的控件封装,将基本的聊天、单聊群聊做成一个控件,这样用户就不需要再去做一个新的对话窗口。
从运维角度上来看,环信同样采取了一些优化手段,比如一个 API 只能处在的一个合理的调用范围内,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个用户进行大量频繁的异常调用。再比如某些用户需要群发消息,但对发送速度不做要求,这样的话系统就可以将这些消息放到慢速队列中,以避免影响快速队列以及真个系统的运行速度。
实际上,无论准备多么充分,意外还是会不时发生,所以环信也比较看重监控系统。当主要消息队列出现拥堵的时候,监控系统在报警的同时还能检测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将会影响哪些用户的具体哪些操作。同时,环信系统在主要的连接点上都有降级开关,保证基本服务的运行不会受到影响。
环信还会每隔一两个月进行一次降级演习,模拟缓存、数据库、登录等故障的出现,以制定应急预案,这样在实际运行时出现相应问题时就容易处理了。
InfoQ:环信提供的是一种 PaaS 服务,对于云服务的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肯定是安全这个话题。那么环信在安全方面,以及保护用户隐私数据方面都做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马晓宇:首先用户数据之间是隔离的,用户的数据是基于 Token 访问的,用户不能使用一个应用的身份验证去访问另一个应用里的数据。同样地,在同一个应用里面,环信也设置了两个不同访问权限,一个是管理员权限,而另一个则是普通用户权限。在普通用户权限下,是看不到管理员权限下的一些数据的。
从运维操作的角度来说,环信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后台工程师对数据库或者接口的访问权限是有严格限制的,只有特定的人才拥有相应的权限,所有的服务器登录操作都将记录到日志里。
另外,环信考虑过第三方服务的因素。由于环信本身是多租户系统,当与第三方云存储服务商合作的时候,就不能像一些个人云服务那样,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储在一起,使用一个账号就能访问所有的数据。环信同样要求第三方云存储也要支持多租户系统,环信也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在这方面进行并行开发与集成的工作。
简单的数据访问上,环信同样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用户上传图片是通过 HTTPS 通道的。每个图片上传之后,环信会对应生成一个身份验证进行绑定,也就是说要想下载这张图片必须同时拥有正确的 URL 和身份验证,缺一不可。
InfoQ:一家企业的技术理念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未来的走向。您能不能谈一谈环信的企业技术文化?
马晓宇:因为经历的原因,环信的几位创始人都曾进行过大量的开源项目开发工作。另外环信系统本身在消息对列、数据库等方面都在使用基础的开源服务,因此可以说,环信与环信的技术人员一直对开源文化情有独钟。
环信首先是希望做出一个能为用户提供价值的、技术上成功的开源架构软件系统。环信认为,在解决很多技术挑战过程中,肯定能够分析总结出一种通用的技术方案,最后形成一套完备的基本系统,再将这个系统开放给更多人,让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受益。即使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耗费环信几年的时间,但这对于热爱开源的技术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
在团队管理上,环信也同样希望能采用一个开源软件开发的组织结构,逐步形成一个自管理的技术团队。比如环信的技术人员可以远程办公,自由安排工作时间,或者每年只有有两次到北京来和团队其他人员一起开会,平常直接以邮件等方式沟通,完全以开源软件的方法来维持整个团队的运作。这样的工作方式能够让员工的工作与生活联系的更紧密,同时也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
InfoQ:您认为今年移动端云计算市场会出什么样的一些变化?哪些因素推动了这个移动端云计算市场变化的?
马晓宇:去年各种针对个人的服务比较多,而今年开始针对企业的服务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企业 SaaS 服务,现在已经涌现出一批 SaaS 服务商正在进入市场,涉及的领域包括存储、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是统计表单等等。企业的 SaaS 服务将成为主流趋势,包括环信即将正式推出的移动客服在内,都是完全针对企业的一种 SaaS 服务。
InfoQ:从环信现有的用户来看,您认为哪些行业或者类型的应用会出现新的增长点呢?
马晓宇:从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来看,最热门的基本都是图片类的应用,这些应用不仅仅是用户增长快,而且用户的活跃度也非常高。另外,一些特定的垂直领域应用的用户粘性也比较大,比如动漫类的应用,当它增加了即时通讯功能以后,一天的消息流量就到了上千万条,这也证明此类垂直领域的应用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InfoQ:您认为现在国内的即时通讯云市场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呢?
马晓宇:国内现在的相关厂商不少,国外也有像 Layer 这样的公司。以 Layer 来举例,它的定价基本上是环信的 10 倍,这一方面说明可能美国用户在付费上的意愿比较高,而另一方面,也证明国内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但总体上来说,因为市场的规模比较大,所以基本上还是处于良性竞争的状态。在国内与国外厂商的差距上来看,目前还是有一些的,无论是商业环境还是人力资源上,环信以及国内厂商都处于劣势,尽管国外厂商技术人员的总数并不多,但如果每一个人都是精英翘楚的话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了。因此技术人员的储备,进一步吸引世界级的工程师,也是环信接下来的方向,只有在人才上有所突破,才有可能真正走到国外去竞争更大的市场。
给 InfoQ 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 editors@cn.infoq.com 。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 @InfoQ )或者腾讯微博( @InfoQ )关注我们,并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读者朋友交流。欲了解更多环信资讯,欢迎访问环信专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