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纽约时报有20 位工程师,他们都在公司之外的其他地方办公。工程部门和新闻部门完全独立,甚至广告销售部门也是独立的。这种文化是如何转变为由技术驱动并支持新闻的文化的呢?这是2006 年 Marc Frons 作为 CTO 加入纽约时报时所遇到的挑战。在 QCon New York 2013 大会上,已经在纽约时报担任新的 CIO 的 Frons 和他的同事、担任 CTO 的 Rajiv Pant 就其中的挑战做了主题报告。
2006 年之后纽约时报经历了很多变化:部门进行了整合,记者和工程师也融合了起来。他们安排了很多鼓励技术开发的活动,包括:
- 创意日(Hack Day):在此期间,工程师和记者一起工作,探索新的技术项目,与纽约时报相关更好,不过不是必须的。
- 100% 自由日(100% Day):类似 Google 的 20% 自由时间,员工每个月可以花一整天时间研究他们想出来的激动人心的技术。
纽约时报在招聘方面非常积极,而且设法吸引天才人物加盟,其中就包括 CoffeeScript 和 Backbone.js 的作者 Jeremy Ashkenas 。然而该公司和其他很多软件开发公司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是自己开发软件还是购买别人的产品?哪些软件应该内部开发,哪些软件应该从其他厂商购买?从使用自己的编程语言开发软件到购买完全现成的软件并将其部署到产品中,纽约时报做了很多尝试。今天,纽约时报使用的是定制的内容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但运行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中,而这些基础设施又在 Amazon EC2 中,他们还使用了 Hudson 进行持续集成。
在现代化的 Web 开发中,还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这就是移动设备上的 Web 与原生之争。纽约时报不希望把赌注压在一个地方,他们试图在所有(移动)设备上提供良好的体验,同时支持 Web 和原生。
纽约时报已经向外部开发者开放,并组织了一些本地活动,同时开源了一批技术,其中包括:
- Nimbul :开源的、面向企业的云管理工具
- CloudSource :简单的基于角色的 SVN/bash 部署工具
- NYT Transformer :数据处理程序,非常灵活,可以针对各种输入输出类型进行定制
- DBSlayer :数据库连接池层,支持 HTTP 和 JSON
- XSLcache :针对 PHP 的 XSL 缓存扩展,用于加速 XSL 变换
纽约时报在其开发者网络上也通过API 放出了一些内容数据,鼓励第三方使用这些数据来构建应用。
纽约时报经历了一次文化上的转变,其他出版商目前也正面临这种转变,这就是从纸媒向线上媒体的转变,从技术含量较低向高科技的转变。Frons 和Pant 所做的主题演讲很好地总结了这些公司目前正面对的挑战,并通过多个方面介绍了它们是如何与其他多数高科技公司产生重叠的。
查看原文链接: The New York Times Goes Digital: Technologizing an Originally Paper-Based Company
评论